《绘画透视学基础》复习题1
透视自考

《艺用透视学》参考习题100题一、名词解释:1、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以一点表示。
2、视域——双眼视域中央图像显现正常的范围,称正常视域;它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的圆锥形空间。
3、视中线——连接心点与视点的直线叫视中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的一条。
4、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所成的夹角。
5、画面——是假设的透明的理论画面,是观察面,为视点透视物体时所形成的投影形象的载体。
6、视圈线——以60°视角所构成的视圈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域圈。
7、画幅——8、心点——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叫心点,它是画面视域的中心。
9、视平线——以心点为枢纽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水平线称视平线。
10、视距——目点至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
11、距点——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视平线上,离心点远近与视距相等;它们是与画面成45度角的平变线的灭点。
12、基面——放置物体的水平面。
13、基线——画面与基面的交线,既取景框的底边。
14、地平线——地平面尽头所见天地交界的水平线为地平线。
15、消失点——是变线延续方向的终点,也是由视点引出的同向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6、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的直立灭线上。
17、地点——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
18、内余点——同一视域中,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靠内侧的称内余点。
19、外余点——同一视域中,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靠外侧的称外余点。
20、视向——视点的注视方向.21、视高——是画者对景作画时眼睛离开被画物体放置面的高度.22、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23、透视学——研究透视变化的基础规律和基本画法,以及如何应用到绘画写生和创作的方法就叫做透视学.24、测点法——25、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透视考试全过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
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
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
我们习惯把成角透视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叫VP1和VP2 。
21、景物处在眼睛高度上方或下方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视平线的上方或下方。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
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
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
我们习惯把成角透视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叫VP1和VP2 。
21、景物处在眼睛高度上方或下方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视平线的上方或下方。
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1

视点位置偏中时。
视点位置度的变化 面对景物,左右移动视点 ,从宽度上选位观察,可以引 起正中线的左右位置变化。
小结
•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讲,透视图的形成;视域 、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以及透视的基本规 律和画画时的视点位置的选择于构图。
焦点透视可以对同一形象形成大小不同的 投影。距离越远投影越大,当画面紧贴物体时 ,投影与物体相当。
焦点透视的画面,只有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才能得到稳定的投影效果。不同距离的物体才 能够在同一画面上体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平行投影——散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视点与物体之间的视线,是按照 一定的投射角度,形成的平行视线群,相当于 无数个近距离视点以同向视线组成的集群观察 效应。也象征着一个视点的多方位移动观察方 法。
• 2.学透视学的意义和目的及工具 意义:透视学能运用到绘画、雕塑、摄影、建筑 效果设计、环艺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 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创作等 一切视觉领域。 目的:培养观察力、造型能力、表现力。 工具: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圆规、做图纸。
小结 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 —— 观察 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 1.4 透视的基本规律
• 1.4.1 景物深度的变化与近大远小 景物只要与视点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 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 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等长的线段, 由于远近不同的 排列,可以引起 视角的大小变化 ,而视角的大小 又影响了线段投 影的长短。
视点距物体的远近及投 射视角的大小不能直接决定 投影大小。 线段与视点不论远近, 只要与画面保持等垂直距离, 投影就相等,反之则不等。
• 1.1 绪论 • 1.1.1 几个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 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 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透视是研究物体在平面投影中与视线的关系,或者说观察者如何从固定的位置来观察立体的物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它们画在平面上。
在西方,透视学最早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阿基米德所著的《论平面图形的平衡》,而真正将透视学系统化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数学家布鲁内莱斯基,他总结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经验,并将这种研究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正对着画面时,只有一个灭点,叫作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当立方体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在画面上有两个灭点,叫作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当立方体与画面成倾斜角度时,在画面上有三个灭点,叫作倾斜透视。
圆面透视:当画面上的物象为圆体时,所产生的透视叫圆面透视。
空气透视:当物象距离观察者远时,物象的轮廓逐渐变虚,明暗对比逐渐减弱,这就是空气透视。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平行,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成倾斜。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离视平线越远,物体的轮廓越小;离视平线越近,物体的轮廓越大。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强;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弱。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成角;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轮廓与视线仍成角。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离视平线越远,物体的轮廓越小;离视平线越近,物体的轮廓越大。
物体在视平线以上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强;在视平线以下时,物体的明暗对比越弱。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涉及从胎儿发育到老年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探讨人类感知、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分支,如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每个分支都不同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心理学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如医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
透视学(全)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做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lane):视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E)到停点(S)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E)到视心(VC)的垂直距 离。
西方绘画:透视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它是一种三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视线 失落与灭。其画面为单视域中心,空间形体表现常常有堆、 叠、灭的效果,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现实感。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 小。
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 而挡远部的表现。
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 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1、近处的景物较暗,远处的景物亮,最远处的景物往往和 天空浑为一体,甚至消失;
2、距离近的景物反差较大,距离远的景物反差较小;。 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轮廓较模糊;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当我们站在宽广马路的中间, 会看到本来平 行的马路,远远望去他们之 间的距离越来越窄,进而消 失在远处的一点上。如果这 时候远处疾驰而来一辆汽车, 你会发现汽车越来越大,越 来越清晰,这种近大远小、
透视学试题及答案

透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透视学中,视平线是指:A. 观察者眼睛所在的水平线B. 观察者眼睛所在的垂直线C. 观察者眼睛与物体之间的连线D. 观察者眼睛与物体之间的水平线答案:A2. 在透视画中,消失点的作用是:A. 表示物体的远近B. 表示物体的大小C. 表示物体的明暗D. 表示物体的质感答案:A3. 一点透视的特点是:A. 只有一个消失点B. 有两个消失点C. 有三个消失点D. 没有消失点答案:A4. 透视图中,物体的尺寸随着距离的增加而:A. 增大B. 减小C. 保持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5. 透视学中,视锥是指:A. 观察者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B. 观察者眼睛所在的点C. 观察者眼睛与物体之间的连线D. 观察者眼睛与物体之间的水平线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透视图中,物体的尺寸随着距离的增加而________。
答案:减小2. 两点透视中,物体的消失点位于________。
答案:视平线的两侧3. 透视图中,物体的轮廓线消失于________。
答案:消失点4. 透视学中,视点是指________。
答案:观察者眼睛所在的点5. 透视图中,物体的投影线与________垂直。
答案:视平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透视学中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区别。
答案:一点透视中,物体只有一个消失点,通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正面或侧面;两点透视中,物体有两个消失点,通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斜面或多角度。
2. 透视图中,视平线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视平线是透视图中的一个重要参考线,它帮助确定物体的消失点位置,以及物体在透视图中的大小和方向。
3. 透视学中,为什么物体的尺寸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答案:物体的尺寸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是因为透视学遵循近大远小的规律,即物体离观察者越近,其在视图中的尺寸越大;离观察者越远,其在视图中的尺寸越小。
4. 在透视图中,如何正确地表示物体的投影?答案:在透视图中,物体的投影应该根据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以及观察者的角度来正确表示。
工艺美术设计师透视制图与设计表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工艺美术设计师透视制图与设计表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判断题第1题当我们观察景物时,由于我们站立的高低,注视的方向,距离的远近等等因素;景物的形象一般是常常与原来的实际状态有了不同的变化。
( )A.正确B.错误下一题(2/5)判断题第2题近大远小是透视图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之一。
( )A.正确B.错误上一题下一题(3/5)判断题第3题“透视”(Perspective)一词的含义,就是透过立体面来观看景物,从而研究他们的形状的意思。
( )A.正确B.错误上一题下一题(4/5)判断题第4题站点(S.P)指的是画者观察对象时的眼睛所在的位置叫站点。
( )A.正确B.错误上一题下一题(5/5)判断题第5题三点透视中平行六面体的主向轮廓线有两组是原线,无灭点,只有一组是变线,因而只有一个灭点。
( )A.正确B.错误上一题下一题(1/5)单项选择题第6题______的构成形式是充全放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的特定位置,只就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
A.叠层式构图B.装饰画中的立视体构图C.适合式构图D.组合式构图上一题下一题(2/5)单项选择题第7题通过______技法可以用天然漆树汁液精炼成多种性能的漆做成的工艺美术品。
A.蜡染B.漆画C.沥粉D.毛线粘贴上一题下一题(3/5)单项选择题第8题这幅画是用______技法制作的。
A.拓印法B.刮刻法C.蜡刻线法D.厚粉法上一题下一题(4/5)单项选择题第9题透视中基面(G.P)是指______。
A.从视点作铅垂线与基面的交点B.放置物体(观察对象)的水平面。
基面是透视学中假设的作为基准的水平面。
在透视学中基面永远处于水平状态C.固定注视方向时所能见到的范围D.空间物体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的透视上一题下一题(5/5)单项选择题第10题利用水平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灭点法)作成角透视图的画法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