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

指老师:雒晓芳
一、实验目的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 实验原理
采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细菌是否具有
运动能力,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观察
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 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
三、材料仪器
1.仪器: 显微镜、凹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 滴管等 。
2.活材料: 培养24h的变形杆菌和未知球菌。 3.试剂: 凡士林、石蜡油。
四、实验方法
1.涂凡士林:取洁净的盖玻片,在其周围涂少 许的凡士林。 2.加菌液: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并用 记号笔做记号。
3.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心的菌 液,并轻轻的盖在盖玻片上。轻轻按压使盖玻片于 凹玻片粘合在一起, 把液滴封闭在小室里。翻转凹 玻片,使菌液滴悬在盖玻片下并位于凹槽中央。
4.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并将液滴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若用油镜观察,盖玻片厚度不 能超过0.17mm,并要十分细心,以免压碎盖玻片、 损坏镜头。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与盖玻片要洁净无油; 2、滴加菌液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细菌的正常运动; 3、若使用油镜观察,需加石蜡油! 4、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 以增大反差,区分细菌运动与布朗运动; 5、衰老的细菌鞭毛易脱落,宜选用幼龄菌体!
六、实验结果
1、绘出所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图,并用箭头表 示其运动方向。 2、悬滴法中,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加 的菌液不能太多?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内大量 细菌向一个方向流动,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细菌的运动性判定

细菌的运动性判定
说一个大家可能有兴趣的话题,在微生物怎么去判断细菌是否有运动性,判断细菌的运动性又有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直接观察细菌的运动,拿一个载玻片,上面滴一滴菌悬液,盖上盖玻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区分开分子运动和细菌运动,细菌可以从一个地方游到其它地方,分子运动只是左右摆动,分子运动并不是可以“看见分子在运动”,而是分子在推动着微小的可见颗粒在左右摆动;在检测标准中,采用半固体动力试验,就是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用接种针刺一下,没有鞭毛的细菌,不会走太远,只在穿刺的地方生长,有鞭毛的细菌,向四周扩散生长,培养基会显得混浊。
当我们去检测一株菌的时候,已经知道这株菌的很多特性,比如这株菌是否有鞭毛,如果有鞭毛存在,细菌就可以运动,还有很多,比如产酸,产气,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对胆盐是否敏感,可以利用什么糖类等等,其实生化试验就是来判断这些方面,通过细菌特性来卡,判断这株菌是否存在。
实验六

(2)悬滴法 (a)在洁净凹载玻片周围涂少许凡士林。 (b)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或用接种环取 1—2环菌液置于中央。 (c)将凹玻片反转,使凹窝中心对准盖玻片上的 菌液滴,液滴不得与凹玻片接触,以接种环柄轻压 使盖玻片与凹玻片粘在一起,液滴处于封闭的小室 中,防止液滴干燥和气流的影响。 (d)小心将凹玻片翻转过来,使菌滴仍悬浮在盖 玻片下和凹窝中心。 (e)先用低倍镜找到悬滴边缘,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光线要调得暗一些。
五、实验报告
接物镜 接物镜倍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数 格数 格数 低倍镜 高倍镜 油 镜
接目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_
1.结果 (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人下表:
目镜测微尺每 格代表的长 度/pm
五、实验报告
宽 长 微生物 目镜测微 名称 尺每格 (2)将各菌测定结果填人 下表: 代表的 长度 /µm 目镜测 宽度/ 目镜测 长度 µm /µm 微尺 微尺 格数 格数 大肠杆 菌 酿酒酵 母 金葡球 菌 菌体大 小范 围 /µm
三、实验器材 菌种: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杆菌。 仪器或其他用具 、凡士林、凹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1)压滴法 (A)制片: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挑取一环 菌液与水混合,加一环万分之一的美蓝水溶液混匀。 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菌液, 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B)镜检:先以低倍镜找到标本,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光线要调得暗些。 有鞭毛细菌可做直线、波浪式或翻滚运动,两个细 胞之间出现明显的位移,区别与布朗运动。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一、目的要求 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七 细菌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半固体穿刺法)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问题与建议
对实验内容不明确 多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实验指导 启发式教学(荚膜/芽孢染色为例) 鼓励交流与分享(成功/失败) 按要求准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实验七、细菌鞭毛染色和运 动性观察(半固体 穿刺法)
精品课件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了解细菌鞭毛染色的应用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单端鞭毛 端生丛毛
两端生鞭毛 精品课周件 生鞭毛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三、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连续活
精品课件
实验七、细菌的鞭毛染色和运动性观察
(二)银染法
1、菌悬液的制备。沿试管壁流入直至快接近培养基 斜面的顶部,静置10min,同时可双手搓动试管。 2、制片:用移液枪取约100ul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 顺着倾斜的玻片流下,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过滤的染液A覆盖8分钟,用B液冲 洗去A液,再用B液覆盖染色,缓缓加热至冒气, 维持约0.5秒(加热时注意勿使出现干涸面) 在菌体 多的部位可见深褐色至黑色(共约2分钟) ,停止加 热,用水冲净,干后镜检。 4、镜检,菌体及鞭毛为深褐色到黑色。
化3-4代,每10-12小时接种一次),金黄色葡萄
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2、材料与试剂:载玻片(非常洁净)等 清洗酸泡水洗蒸溜水泡酒精泡
染液A(单宁酸,FeCl3,福尔马林, NaOH)
染液B(AgNO3) 3、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0.5%琼脂)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一)实验原理细菌是否具有鞭毛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
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水封片法(即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具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此法较快速、简便。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水封片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杆菌中有的有鞭毛有的无鞭毛,弧菌和螺菌几乎都有鞭毛。
有鞭毛的细菌在幼龄时具有较强的运动力,衰老的细胞鞭毛易脱落,故观察时宜选用幼龄菌体。
1.制备菌液:在幼龄菌斜面上,滴加3-4mL无菌水,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
2.涂凡士林:取洁净无油的盖玻片1块,在其四周涂少量的凡士林。
3.滴加菌液:加1滴菌液于盖玻片的中央,并用记号笔在菌液的边缘做一记号,以便在显微镜观察时,易于寻找菌液的位置。
4.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央的菌液,并轻轻地盖在盖玻片上,使两者粘在一起,然后翻转凹玻片,使菌液正好悬在凹槽的中央,再用铅笔或火柴棒轻压盖玻片,使玻片四周边缘闭合,以防菌液干燥。
若制水封片,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菌液,盖上盖玻片后即可置显微镜下观察。
5.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标记,再稍微移动凹玻片即可找到菌滴的边缘,然后将菌液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
由于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适当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以增大反差,便于观察。
镜检时要仔细辨别是细菌的运动还是分子运动(即布朗运动),前者在视野下可见细菌自一处游动至他处,而后者仅在原处左右摆动。
细菌的运动速度依菌种不同而异,应仔细观察。
结果:有鞭毛的枯草杆菌和假单胞菌可看到活跃的运动,而无鞭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运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2013实验四细菌鞭毛观察法及细菌运动性观察(2)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 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2、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 运动性。
二、基本原理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 毛 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 直径通常为0.01-0.02微米,为超显微结构,不能用光学显微 镜直接观察,必须对鞭毛染色。
2、思考题:用鞭毛染色法准确鉴定一株细菌是 否具有鞭毛, 要注意那些环节?
3、其他: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 显微镜、双层瓶、镜头纸、接种环等。
四、操作步骤
1、鞭毛染色:
1)制片:在新制载玻片上抹一薄薄的水层,在菌 苔边缘取菌,轻轻在水层中轻轻点几下;待其自然 干燥;
2)A液染色:3--5分钟; 3)缓流水洗:让水流平缓流下,浸洗多次,将残 留的A液洗尽; 4)B液染色:30--60秒、微热 5)缓流水洗,自然干燥; 6)镜检(油镜):菌体深褐色,鞭毛淡褐色。
染色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 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用硝酸银染色,因而可以在显微镜下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 有鞭毛。常用压滴法和悬滴法。
三、实验材料及用品
1、菌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半固体培养基平 板)、白色葡萄球菌(斜面)
2、染色剂:A液(媒染剂)、 B液(硝酸银鞭毛染色液)。
2、运动性的观察 (1)、压滴法
a 、制片:滴无菌水,取菌,盖上盖玻片; b 、镜检(高倍)
(2)、悬滴法 a 、加菌液于盖玻片,盖于凹玻片上; b 、镜检(高倍)
五、实验报告
1、结果:你所观察的2种细菌是否都具有鞭毛? 是否都能 运动?鞭毛----运动有无相关性?绘图 表示有鞭毛细菌的形态特征
水产微生物实验—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实验六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一、基础知识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
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
所以通常用衬托染色法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
由于荚膜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
实验中介绍3种荚膜染色法,其中湿墨水法较简便、并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由于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当用石炭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单染色时,菌体和芽孢囊着色,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游离的芽孢呈淡红或淡蓝紫色的圆或椭圆形的圈。
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进人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
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01—0.021xm,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鞭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鞭毛染色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硝酸银染色法和改良的Leifson氏染色法,前一种方法更容易掌握,但染色剂配制后保存期较短。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2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培养24~36h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 2、仪器或其他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 擦镜纸。
四、实验步骤 1、制片 用滴管取菌悬液一小滴,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中央, 以倾斜法加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2、镜检 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细菌 运动的情况。
实验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水浸片的制作方法。 2、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基本原理 具鞭毛的细菌在液体中借助鞭毛的旋转,使菌体能定向 的泳动。幼龄菌运动活泼,老龄菌运动性差或失去鞭毛不能 运动。观察细菌的运动性可采用水浸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 时,应减弱光照强度,并注意区分是细菌的真运动,还是因 液体流动引起细菌随水流而动,或呈现无规则、原位颤动的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1) 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运动时,为何应减弱光线 (2) 细菌的运动与布朗运动有何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成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压滴法观察细菌运动性。
2、学习鞭毛染色法,观察鞭毛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鞭毛是细菌的纤细丝状“运动”器官。
鞭毛的有无、数量及着生方式也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
鞭毛直径一般为10~30nm,只有用电镜才能直接观察到。
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鞭毛的着生方式多样,有一端单生,如铜绿假单胞菌;两端单生;一端丛生,如荧光假单胞菌;两端丛生,如蔓延螺菌以及周生,如大肠杆菌等。
三、实验器材
1、所需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周生)
铜绿假单胞菌(端生)
2、溶液和试剂
0.01%美蓝染液,95%乙醇溶液,鞭毛染色液A,鞭毛染色液B。
3、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烧杯,试管架,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
a)压滴法(说明一下我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1、洗片将载玻片用水加去污粉洗净,自然晾干。
2、涂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边从菌种斜面挑取少
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
3、染色、镜检加0.01%美蓝染液染色,之后加盖玻片放于油镜下观察。
附:实验照片
b)鞭毛染色(说明一下我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1、洗片将载玻片用水加去污粉洗净,自然晾干。
2、浸泡将适量95%乙醇倒入烧杯,将洗净晾干的载玻片放入有乙醇的烧杯中,浸泡
5min。
3、干燥将载玻片用镊子夹出,点燃酒精灯,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小心过火干燥。
4、涂片将一小滴蒸馏水滴在载玻片一端,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边从菌种斜面挑取
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将载玻片有水滴的一端微微竖起,使有菌种的水滴自然从载玻片一端流到另一端,在载玻片上形成一条菌带。
5、干燥自然干燥。
6、染色、镜检先滴加A液,覆盖5min,用水流在载玻片反面冲洗掉,之后加B液冲
洗覆盖1min,然后在缓水流下按同样方法冲洗掉。
加热干燥后,镜检。
附:实验图片
视野中央偏上方可见一带有鞭毛的细菌,可是手机像素太低,所以可能看不清^o^
五、思考题
1、除鞭毛染色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观察到鞭毛?
答:可直接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高,可以观察到鞭毛。
2、如果你发现鞭毛已与菌体脱离,请解释原因。
答:(1)可能是菌龄过大,自然脱落;
(2)操作时玻片受到较强烈的震荡;
(3)接种时接种环在玻片上反复涂抹时使之脱落;
(4)染色过久使之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