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雷暴天气气候及环流特征

合集下载

宁夏宁东160710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宁夏宁东160710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宁夏宁东160710暴雨洪水调查分析文章通过对盐池西北部、灵武东北部(宁东)地区发生的160710暴雨洪水调查分析,总结该地区暴雨洪水特性,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当地防洪减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标签:宁东;暴雨洪水;调查分析1 自然概况1.1 地形地貌宁东属于宁夏灵武市宁东镇,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所在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东部,整个区域主要由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和部分沙漠沙丘组成。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该区域中部,主要的低山有旗眼山和杨家窖山,山体低矮,较平缓,相对高度在100~300m之间,因风蚀严重,母质为基岩风化后的残积堆积物,土质较薄,含砾石较多。

缓坡丘陵主要分布在大河子沟北部,地面切割严重,冲沟分布较多,地面起伏,相对高度在50m左右。

母质由第四纪洪积风积物组成。

沙丘地带主要分布在沟道的中上游,有北岌岌滩,猪头岭等沙漠带。

特别是猪头岭以西沙丘高且密集,最高达60m。

1.2 河流水系宁东境内主要山洪沟道有水洞沟、大河子沟两条。

水洞沟是黄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灵武市东高立墩山北麓,流域面积约为210km2,沟长约42km。

大河子沟位于灵武市东部,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灵武市磁窑堡大邱山岭(灵武东南部杨家窑村),主沟自东向西至灵武市北部临河入黄河,流域面积874km2,河长56.0km。

该区域属同灵盐干旱荒漠区,大部分以荒漠草原植被为主,兼有少部分的沙漠丘陵区,海拔高程在1100~1650m之间,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形起伏,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风蚀较严重。

2 水文站点及调查断面2.1 区域内水文站点水洞沟流域现布设遥测站点共计7处,其中雨量站5处,水库站2处。

大河子沟流域现布设遥测站点16处,其中雨量站14处,水文站1处,水库站1处。

2.2 调查断面160710暴雨致使水洞沟支流胡家大沟、大河子沟支流回回巷沟发生较大洪水,本次胡家大沟洪水调查断面选择入水洞沟口沟上游约4km处。

回回巷沟由于青银高速横跨沟道,施工现场修保通便道阻断沟道,洪水调查断面选择施工现场上游,分四个调查断面,分别是回回巷沟、1号支流断面、2号支流断面及三合一断面。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雷暴是一种大气现象,包含了雷电、雨水和对流云。

它是一种气象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的积聚电荷所引起的,这些电荷会在云间或云与地面之间释放,产生闪电和雷鸣声。

雷暴可参与气候系统和天气的形成,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雷暴的不同种类以及它们的活动特征。

一、多暴和高暴首先我们来介绍两种主要的雷暴类型:多暴和高暴。

1. 多暴多暴是指发展在低层大气中的小型雷暴系统。

这种类型的雷暴通常发生在夏季的下午和晚上,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

多暴一般由单个雷暴云组成,云顶高度一般不超过10公里,云体较小,垂直发展不明显。

多暴雷暴通常伴有强降雨、短时强风和偏大的冰雹。

2. 高暴高暴是指发展在高层大气中的较大型雷暴系统。

这种类型的雷暴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持续时间更长,覆盖面更广。

高暴由多个雷暴云组成,云顶高度可超过15公里,云体垂直发展明显。

高暴雷暴通常伴有强降雨、强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强烈天气现象。

二、雷雨过程雷暴的活动特征除了种类外,还表现在其雷雨过程中。

1. 准备阶段在雷暴发生之前,大气经历准备阶段。

这是一种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垂直温度递减,潜热释放等因素开始发挥作用。

此阶段积聚电荷和提供上升气流的能力逐渐增强,为雷暴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积聚阶段在准备阶段之后,大气积聚了足够的正负电荷。

正电荷会积聚在云顶,而负电荷积聚在云底。

随着电荷的积聚,电场也逐渐增强。

3. 电汇阶段当正负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电场的强度达到一个临界值,电荷之间的电压差引发闪电放电。

闪电通过云内和云与地之间的通道传导,从而释放电荷。

闪电放电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雷鸣声。

4. 消散阶段电汇阶段后,雷暴的活动逐渐减弱。

云内的电荷逐渐平衡,并且雷雨现象逐渐减弱,直至消散。

这个阶段往往伴有弱雨或毛毛雨。

三、不同地区的雷暴特征雷暴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和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1. 热带地区的雷暴热带地区的雷暴通常会伴随着剧烈的降雨和强风。

宁夏自治区气候类型

宁夏自治区气候类型

宁夏自治区气候类型1、宁夏平原的气候类型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

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以下。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

[3] 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引黄灌区和固原地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

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

干旱山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

1995年引黄灌区年降水量203.7毫米,干旱山区年降水量317.8毫米。

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

这里长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

2、宁夏平原和恒河平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地形水文: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

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

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气候: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

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

土壤植被资源:宁夏平原西南起自中卫市沙坡头,北止于石嘴山,宛如一条玉带,斜贯宁夏自治区北部。

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宽约10-50公里,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

它是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球与地图》(2024·全国新课标)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等值线图判断聚落分布特征)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024·福建)福建省2024年调查了水稻土,对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铁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渗漏,也可以向两侧渗漏,铁元素容易转化为容易溶解的价态。

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断翻种,需要周期性排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①-④含水量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现在图中①-④地中的()A.①B.②C.③D.④(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等值线图判读/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4.(等值线图判读/水文要素对生物要素的影响)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

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

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

雷暴及其强对流天气

雷暴及其强对流天气

(二)冷涡雷暴
1、北方冷涡雷暴:出现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由 于这些地区下半年为暖湿空气控制,冷涡一到,上 空降温,空气层结变得不稳定,就会产生雷暴。 特点: 常出现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具有不稳定的天气, 出现时天气变化很突然,在短时间内可从晴朗无云 到雷声隆隆 有明显的日变化,一半多出现在午后或傍晚。
当飞机误入雷暴活动区内,轻者造成人及损伤, 重者机毁人亡。因此,雷暴是目前被世界航空 界和气象部门公认的严重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 天敌。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雷暴1600万次,平均每天 约发生4.4万次,每小时约发生1820次,所以每 一个飞行员都有可能遇到雷暴,特别是运输机 夏季飞行,差不多经常会遇到。 根据美国民航近年来因气象原因发生的飞行事故 分析统计,48起飞行事故中有23起与雷暴有关, 占事故总数的47.9% 据美国空军气象原因发生飞行事故分析统计,雷 暴原因占55—60%。这些统计数字也充分证明, 雷暴仍然是目前航空活动中严重危及飞行安全 的重要因素。
前些年,我国军民航都曾发生过飞机遭受雷暴击 伤和击毁的飞行事故。随着我国航空飞行事业的 快速发展,飞机遭遇雷暴危及飞行安全的几率也 明显增加。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组反映,近几 年来,国航B—747航班在飞往美国和欧洲航线上, 都曾遭遇过雷电击伤飞机,好在机组处置及时果 断,才没有发生重大飞行事故。 飞机在暖季飞行,尤其是夏季飞行时,常会遇到 雷暴天气。对于从事航空飞行工作的人员来说, 了解雷暴的形成机制,清楚雷暴的危害,掌握雷 暴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飞越雷暴天气区, 确保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air mass CB
an air-mass CB is developing with the rise of temperature near the ground along the day. It occurs within a given unstable airmass and is not caused by the passage of a front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中卫市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内陆省市,其气候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制约因素等。

大风是中卫市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本文将对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1. 气候地理背景中卫市位于中国的东经105°10′~106°56′,北纬36°23′~38°50′之间,总面积7.5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地处高原和沙漠地区交汇的边缘地带,气候独特。

2. 大风发生的季节分布中卫市的大风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春季大风主要出现在3月至5月期间,主要是由于大面积冷空气南下引起的。

秋季大风主要出现在9月至11月期间,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南下和温带气旋的影响。

3. 大风的主要风向中卫市大风主要由西北风和东北风组成。

西北风主要在春季和秋季负责带来强风,而东北风主要在冬季和初春负责带来大风。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冬季强冷空气的南下和温带气旋的影响。

4. 大风的气象特征中卫市的大风具有较高的风速和剧烈的风力。

平均风速在5米/秒以上,有时甚至可超过10米/秒。

大风常伴有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农作物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损失。

5. 大风的影响中卫市的大风对当地的农作物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风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倒伏和减产,尤其是在春季播种前后和秋季丰收期间。

大风还会影响中卫市的交通、能源供应和人们的出行。

6. 大风的防范与应对由于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已经形成,并且不可避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大风对当地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可以选择适应大风气候的农作物和栽培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防措施。

在交通方面,可以加强道路设施的抗风能力,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

在能源方面,可以加强电力设备的抗风能力,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中卫市的大风是其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西北风和东北风组成。

大风具有较高的风速和剧烈的风力,常伴有沙尘暴和沙尘天气。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中卫市大风气候特征分析中卫市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北部,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风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之一,对该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中卫市大风的季节分布中卫市的大风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

春季大风主要出现在3月和4月,这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引起的大气环流加强所致。

冬季大风则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这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强势阻挡和冷空气南下形成的。

二、中卫市大风的强度和频率中卫市的大风强度一般较大,平均风速在每秒5米以上,达到了8至9级的强风。

大风频率较高,年平均大风日数在50至80天。

尤其是冬季,大风更加频繁,持续时间也较长。

三、中卫市大风的原因中卫市大风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理位置:中卫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周围环绕着沙漠和干旱草原,地势较高,缺乏地理屏障来阻挡风的传播。

2.地面状况:中卫市地面大部分是裸露的沙漠和干旱草原,没有较多的植被来遏制风力。

3.大气环流:中卫市所处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大气环流活跃,容易形成大风天气。

4.地形地貌:中卫市周围多为起伏的山脉和高原,山间和过山洼地容易形成风道,加剧了风力的传播和增强。

四、中卫市大风的影响中卫市的大风给当地的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农业影响:中卫市大多数地区是农田和牧场,大风会导致农作物受灾、土壤水分流失,牧场的畜禽也会受到影响。

2.交通影响:大风天气会给道路交通带来一定的不便,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铁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3.建筑影响:中卫市大风多发的地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风力,特别是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

4.生活影响:中卫市大风天气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干扰,比如街道扬尘、户外活动受限等。

中卫市的大风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集中、强度大、频率高,这与地理位置、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卫市的大风给当地的农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宁夏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而春秋过渡季节较短。

年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降水总量非常有限,仅为100-200毫米左右,同时空气干燥。

中部和南部的气温较高,高达35-39°C,而北部和西部的气温相对较低,约为28-33°C。

该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冬季晴朗无风时,夜间气温可以骤降至零下10°C以上。

1.干旱特征: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得不到大力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加之河西走廊的山脉屏障阻挡了湿润气流的进入,导致宁夏的降水量非常有限。

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地带。

同时,降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导致干旱状况严重。

2.寒冷特征: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地区。

由于盛行西北气流,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可低至-20°C以下。

而且,冬季降水较少,主要以雪或少量的雨水形式出现。

3.炎热特征:夏季炎热而短暂,气温较高,特别是中部和南部地区。

夏季平均温度在32-35°C,最高可达39°C以上。

同时,由于降水不足,夏季往往伴随着旱灾。

4.昼夜温差大:宁夏地处内陆,地势高低起伏大。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没有云层的遮挡,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导致夜间气温骤降。

因此,昼夜温差可达10°C以上,甚至超过20°C,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

5.干旱确为主要特点:总体而言,宁夏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气候燥热、降水稀少、蒸发潜力大、蒸发和降水失调严重,气候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了解宁夏的气候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宁夏需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耐旱作物和农业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生态方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宁夏地区的生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晚终雹日
1998年12月6日 1978年10月22日 1983年11月3日 1979年11月3日 1962年10月26日 1979年11月3日 1996年10月16日 1962年10月26日 1967年11月17日 1996年10月16日 1967年10月25日 1980年10月23日 1985年10月28日 1985年10月28日 1985年10月28日 1979年11月3日 1975年10月25日 1975年10月25日 2002年10月18日 1962年11月23日 1962年10月29日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北京时
单峰型
发生总次数
5000
银川 大武口 吴忠 中卫 盐池 固原 泾源

全区
代表站
4 初、终雷暴日和雷暴持续期

银川 永宁 海原 盐池 灵武 麻黄山
最早初雹日
1962年2月6日 1975年3月5日 1981年3月19日 1967年3月20日 1997年3月20日 1990年3月23日 1998年4月1日 1998年4月1日 1968年3月25日 1968年3月25日 1968年、1989年3月25日 1968年3月25日 1968年3月25日 1968年3月25日 1975年4月4日 2002年3月29日 1973年、1997年3月28日 1973年、1997年3月28日 2003年3月31日 1990年3月24日 1981年3月19日
-10 -20 -30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2005 年份
年平均雷暴日最多年份 是最少年份的2倍 是最少年份的 倍
频发期
年代变化 年际及趋势变化 1961-2005年宁夏雷暴日年代、 1961-2005年宁夏雷暴日年代、年际序列变化及趋势分析 年宁夏雷暴日年代
1 年代际、年际变化规律 年代际、
95 90 平 均 雷 暴 日 (d) 85
年平均雷暴日为86.62 年平均雷暴日为86.62 d
40 30 20 雷暴日距平 10 0
气候倾向率为-3.072d/ 气候倾向率为-3.072d/10a
y = -0.3072x + 7.0689
80 75 70 65 60 70 80 年代 90 00-05
最早终雹日
1961年7月26日 2005年8月8日 1968年8月18日 2003年7月22日 1972年7月31日 2003年7月20日 1961年7月31日 2003年7月22日 2005年8月7日 1961年7月27日 1961年7月22日 1961年7月29日 1961年7月21日 1972年7月4日 1997年8月14日 2003年7月23日 1961年7月26日 1971年6月30日 2001年8月16日 2001年8月10日 2005年8月5日
最晚初雹日
1979年6月24日 2003年7月3日 1994年6月11日 1979年6月7日 1969年6月23日 1979年6月17日 2000年6月21日 1968年6月28日 1980年、1991年7月5日 1995年6月15日 1971年6月21日 1962年6月22日 1980年7月5日 2005年7月15日 1999年6月16日 1979年6月22日 1962年5月25日 1988年5月26日 2005年5月9日 1975年6月1日 1995年5月11日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春
62.85 54.44
1000 800 雷 暴 日 (d)
多年平均(d) 发生频率(%)
784
879 787
600 400 200
546 454 272 143 0 1 26 5 1
21.65 18.76
15.44 13.38 4.44 0.06
夏 秋 冬
宁夏雷暴天气气候特征 及环流分型与预报着眼点
纪晓玲, 纪晓玲,宁夏气象台 jixlingyc@
主要内容
• 宁夏雷暴基本变化规律 • 宁夏雷暴天气过程划分及环流分型 • 环境场特征及预报着眼点
一、 宁夏雷暴基本变化规律


宁夏25个气象站1961 2005年45年雷暴观测资料 25个气象站1961~ 1. 宁夏25个气象站1961~2005年45年雷暴观测资料 1996~200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 逐日再分析资料; 2. 1996~200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网格距 2.5°×2.5° °×2.5 2.5°×2.5° 每年的3 11月 12月 次年的2 3. 每年的3~5月、6~8月、9~11月、12月~次年的2月分别 代表春、 冬四季。 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在统计雷暴出现日数时,若某一次雷暴跨越20 00, 20: 4. 在统计雷暴出现日数时,若某一次雷暴跨越20:00,按两 个雷暴出现日计算;当某一天雷暴过程出现两次或以上时, 个雷暴出现日计算;当某一天雷暴过程出现两次或以上时, 仍按一个雷暴出现日计算。 仍按一个雷暴出现日计算。
每年出现77.17 d雷 每年出现 雷 暴日, 暴日,低于平均水平 10.91%。 。
2 季、月变化特征
夏季出现最多,是冬、 夏季出现最多,是冬、 春、秋季累计平均出 现日数的1.7 1.7倍 现日数的1.7倍 7月出现频率为22.6 %,为雷 月出现频率为22.6 %, 暴高发期, 暴高发期,6月、8月出现频 20.11%、20.19%。 率20.11%、20.19%。
0 1 2 3 4 5 6 7 8 月份 9 10 11 12
季变化
月分布
3
日变化特征
11:00到22:00, 11:00到22:00,发生雷 暴频次达到了91.3% 暴频次达到了91.3%
双峰型
15:00前后为雷 : 前后为雷 暴发生高频时
7000 6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北京时 各站发生次数
持续期)
133 134 148 146 133 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