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唯意志论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123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导论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一)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涉及广泛范围、包括众多流派:1、范围广泛。
2、流派众多:(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
(叔本华、尼采为代表人物)(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
(海德格尔、萨特)(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领”为主要内容。
(波普、库恩、拉卡托斯)(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四)当代西方思潮的根源它根源于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尖锐矛盾的反映。
比如等以反理性为特征的种种社会思潮,是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
唯意志主义文论

由此看来,再加上以前的学习,笔者更加认识到,任何一种哲学思潮,或者说任何一种思潮,它的存在都与当时的一种社会环境相关。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苏联后期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封建社会的“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拿来主义”;甚至包括“xx学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都有它所存在的时代必然性。没有一种思潮是完全正确的真理!一种哲学思潮的保质期不是有它的原始质量决定的,而是由人们对它的更新完善能力所决定的,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同样如此。而作为当代思政专业的大学生,更应当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不断的深化、发展我们的哲学思维,更好的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将意志情感和本能冲动凌驾于理智之上的唯心主义思潮,带有极浓的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由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巨匠不胜枚举,笔者文中仅以叔本华思想为例加以浅析,就其“唯意志论的本体论”的思想作简要论述和评价。-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的,能认识的生物真理”。以此句作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卷,从而闻名世界。对于这一论断,叔本华是如此论证的:人们对于世界所知道的,不是太阳、不是地球,“而永远只是看见太阳的眼睛,摸到地球的手”。因此”整个世界只不过是与主体发生关系的客体、只不过是真现者的直观,总之不过是表象而己”。
但是,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呼声引导笔者思考,叔本华的这样的一种论断,并由此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们的存在,其合理之处在哪里呢?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看,19世纪下半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先后完成,资产阶级确立了在各欧洲工业国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由自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显露;资本主义国家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所属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竞争不断升温。这样,人们不复对资本主义前途抱有乐观态度和充分信心,而代之以怀疑、悲观,因而推崇理性、高赞自由、对资本主义抱有信心的理性主义思想就遭到人们的非议,故而理性等也受到抨击。随之,出现了人本主义的高涨,鼓吹人的意志,提倡“超人”、英雄主义,凡此种种,都为唯意志主义哲学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第一章 唯意志主义(课件)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猴对于人是什么呢?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 猴对于人是什么呢?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人对 于超人也应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 于超人也应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笑柄或一个奇耻大辱。你 们从虫进到了人,而你们身上有许多东西仍是虫。 们从虫进到了人,而你们身上有许多东西仍是虫。你们曾 经是猴,可是即使今天人仍比任何一只猴更是猴。 经是猴,可是即使今天人仍比任何一只猴更是猴。 哪怕你们中最智慧的人, 哪怕你们中最智慧的人,也不过是植物和妖怪的冲突 和同体。然而我叫你们变成植物或妖怪吗? 和同体。然而我叫你们变成植物或妖怪吗?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 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 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应当是大 地的意义! 地的意义! …… 真的,人是一条浊流。一个人必须是大海, 真的,人是一条浊流。一个人必须是大海,才能接一 条浊流而自己不变脏。 条浊流而自己不变脏。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他就是这大海, 看啊,我教你们以超人:他就是这大海,你们的大蔑 视可以在其中沉没。 视可以在其中沉没。
34
25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
“生命所追求的首先是释放自己的力 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26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人只是将评价分配于事物中以维护 自己,他最先给事物以意义, 自己,他最先给事物以意义,一种人类的意 义!因此他自称为‘人’即评价者。评价就 因此他自称为‘ 即评价者。 是创造,……没有评价,生存不过是空胡桃 没有评价, 是创造,……没有评价 壳。”
第一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

第一章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1841)等。
部哲学观点的出发点。
山川河流,并不是事物本身,它们的存在不过是因为它们作为我的感觉而形成的表象。
表象世界就是现象世界,是"主体----- 客体"的结构,一半是事物本身给予我们的感觉材料,一半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世界的一切都具有以主体为条件、并为主体而存在的性质。
离意志的表现并受其支配,身体的行为是客观化了的意志活动;同时,人的各种器官也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外化和创造物。
动物的弱肉强食和本能、植物的适应环境、无机物的反应活动,都不过是生存意志的表露,都是意志以盲目的自然力作用的结果。
意志是主人,理性是奴仆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本体论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
他认为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一切科学的基础。
只有直接或间接地以直观为根据,才能达到对生存意志的认识。
认识或把握生存意志只能依靠生存意志本身,即依靠意志的自我反省、内省、自我体验。
这种非理性的"直觉",是无需理性思维的直接领悟。
人们在亲切的观察中,自失于现象之中,人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直观者和直观本身融为一体,主客体都消失了,达到了"忘物忘我"的境地,理性被超越了,认识在时空之外达到了对本质、对真理的把握。
叔本华认为,理性是驯服地为意志服务的工具,它的任务就是意志的根本要求------ 生存。
人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主宰和胜于人的理性,它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他把理性和科学限定在认识现象世界的范围和作为意志工具的作用之中。
他认为,生存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它对生存的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感,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
欲求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充满着痛苦,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痛苦,因为欲求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就无边无际。
意志越旺盛,智力越发达,痛苦也就愈深重。
每一部生命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人生是苦难的,每个个人在这场悲剧中都是命中注定的悲剧演员。
什么是唯意志论

4.什么是唯意志论?
⼜称“唯意志主义”。
⽚⾯地夸⼤意志的作⽤,把意志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基础的哲学学说。
唯意志论作为⼀种哲学倾向,在中世纪哲学家邓斯·司各脱那⾥就已经出现了。
但作为⼀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是在近代才形成的。
它的主要代表⼈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尼采。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种完全敌视客观世界的神秘的⽣活⼒,即⼀
种“盲⽬的、不可遏⽌的冲动”。
他把这种意志说成是世界的基础、本源,是“世界的内在内容和本质”。
“世界上形形⾊⾊的事物,都是这个意志的表现、客观化,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镜⼦”。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理论,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标,以致把整个世界都看作是权⼒意志的体现,建⽴了“权⼒意志论”。
唯意志论在德国影响,在法、英和北欧⼀些国家也有流⾏。
由于这些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唯意志论在理论形式上也存在某些差异,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致的。
他们都把情感意志的性质加以歪曲,将其作⽤⽆限夸⼤,根本否认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主张意志是第⼀性的,是世界的本体,是⼀切事物产⽣和变化的决定⼒量。
它公开站在反对唯物主义、反对进步的⽅⾯,是⼀种反理性主义的、具有直觉主义特征的唯⼼主义哲学。
作为有重⼤思想影响的哲学流派,它是随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以后出现的,被资产阶级当作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思想⼯具之⼀,也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来源之⼀。
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Voluntarism)】

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V oluntarism)】[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起源;了解人本主义的第一个流派——意志主义的产生过程、基本思想观点、流传演变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意志主义基本思想观点的评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意志主义哲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一节意志主义概述一、意志主义的形成1.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从科学方面看,自然科学在19世纪中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科学的成就使科学理性的社会地位、文化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科学理性主义在社会文化中的扩张,导致了对人文性、对人文文化的挤压;尤其是唯科学主义倾向对世界本源、终极追求的彻底否定,引起了具有人文情怀的哲学家和人文学者的不满。
意志主义哲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思想渊源:任何哲学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哲学思想的渊源和内在发展的根据。
意志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还有其哲学思想的渊源。
发端于培根、笛卡尔的西方近代哲学把追求绝对可靠的知识作为哲学的目标。
然而,休谟和康德却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绝对知识的不可能性。
这样,怎样确立科学知识的可靠性也就成为哲学的重要问题。
既然不可能通过逻辑理性得到绝对超越性的知识,那么,以非理性的意志作为知识、真理和实在的最后根据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意志主义哲学正是西方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一个结果。
2.意志主义的产生和流传意志主义哲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立者。
意志主义在当时的德国、法国、英国和北欧一些国家都有一定流传。
19世纪后期又为德国哲学家尼采加以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代表性思想是: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克尔凯郭尔的存在意志论。
二、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主义要求超越经验、现象去解释世界,要求探索经验世界以外的实在的世界的存在问题。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也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表达。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只能感受它,而无法精确地表达。
叔本华在柏拉图和康德的哲学基础上,综合东方佛教哲学,创立了反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哲学。
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生命意志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观。
与同时代的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不同。
他的理念旨趣不在于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理论演绎,而是生命、生存、人生。
本体不再是绝对的实在,不再是上帝,而是生命意志。
它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超出人类认识范围以外的,不受充足理由律支配的非理性的存在。
叔本华在其理论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写道,“‘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
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和认识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小听见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拿起一个将要丢掉的垃圾纸,然后对它说五句话:“你对我是没有意义的。
”“你如果有什么意义,那也是我所赋予的。
”“但是我的头脑充斥着我过去的经验和念头。
”“过去的经验和念头是有局限的。
”“所以我并无法真正认识你。
”反复感受这几句话加深对叔本华理论的理解。
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是作为一只现象的工具,而隶属于意志现象。
就像大多数的美学家一样,他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自然延伸,突出了非理性,主体性。
叔本华没有给美下过确切的定义,而是从主体的心理方面来谈论美,或者说从美感出发来论美。
后来的学者干脆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概括为非理性的美感论。
他认为现实中的个体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象世界,无法不受到根据律制约的理念。
只有认识主体摆脱了意志的束缚,上升为审美直观,“审观”时,才能认识普遍的理念。
叔本华认为,美作为理念,只有出现在主体的观审状态中,即审美中。
审美观审说是叔本华美学的核心部分,其它的美学观点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在美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预示着20世纪西方美学由客观论向主体论转向潮流,为现代“审美态度”说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一些活动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和伦理学使人生的价
值与意义、生命的痛苦与忧伤,对生存的痛 苦的释放,对悲剧性人生的超脱这些更直接 关怀人本身的问题成为思考的主题,确立了 尊重生命、尊重人生的基本价值观。
叔本华断然否定一直被西方伦理学界奉为圭
臬的理性是道德的基础之说,强调艺术、审 美、直觉、想象、仁爱、情感等不能够用理 性规范的东西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并视意 志为道德的基础,认为凡是符合生命意志的 东西就是合理的,意志成为道德判断的唯一 尺度。
而叔本华则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理性所不
能达的境界,而且这种理性不能达的境界是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这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应该如何来命名呢? 叔本华把它归结为“意志”,强调以“意志
本体”取代“理性本体”。 也就是说,黑格尔将理性、理念作为世界的 本原或最高形式的存在;而叔本华则认为意 志才是存在的本质,是第一位的。
三 艺术特征论
叔本华的文艺理论思想便是在哲学体系推衍
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在意志论哲学的视野 下展开的,因此,叔本华关于艺术本质问题 的探讨,同样表现出鲜明的反理性倾向。
他是通过科学与艺术的比较来进行阐发的。我
们都知道,按照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是认识 世界的产物,是理智的,属于知性的范畴;而 艺术则是感性的,具体的,是对理念的摹仿, 反映的是形而下的现象世界。
叔本华深入钻研康德、谢林的先验思维理论,尤其 是充分吸收了费希特的“自我”学说,他将自我视 作一切知识源发的第一原理,强调“绝对自我”, 它是先于一切存在和事实,是早于一切经验的先验。 这与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是完全相对的。并 且专门从哥廷根大学转学到柏林大学听费希特的课, 加上他热衷于印度的佛教哲学(简单地说,就是原 始佛教否认有“我”,也就是现实的、经验领域中 的自我,而强调业报轮回,承认仍有一种先验的主 体存在着)。
叔本华用意志取代理性,对以理性为标志和
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产生了摧毁性的动摇 和破坏,甚至颠覆作用,实现了西方价值观 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因而叔本华成为西 方哲学、美学、伦理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 重要环节,所以他的“唯意志论”是具有开 拓性和划时代意义的,我们习惯上把叔本华 这里作为现代文论的开端。
实际上,对于叔本华的观念,并不难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叔本华生活的十九世纪,西 方哲学美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经历了一统天下的辉 煌之后,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一直到理性主义哲学的 集大成者黑格尔,已渐渐地暴露出它的弊端,西方 社会日益暴露出理性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道德水平 下滑的矛盾。人们对理性主义的观念开始动摇。特 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的矛盾加深,理性 的力量也无法解决社会带给个人的烦恼、痛苦和失 望,人们开始对理性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第一章 唯意志论
我们说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理论思潮的产
生,都有着它产生的背景,这里我们讲的唯 意志论思想之所以会在18世纪末到l9世纪初 的德国产生,也是一样的,也有着深刻的社 会和文化背景。
一 社会背景
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被分裂割据为将近300
个小国,各个小国的君主和贵族,实际上成 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采取了一些野蛮 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中较为强大的两个公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到了叔本华这里,正好相反,他将艺术看成
是形而上的本体界,认为艺术揭示的是人的 存在的最高价值和本质,而将科学视为形而 下的现象界,认为科学只是面对和发现事物 的自然属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它并不 能够面对或解决人生在世的更本质层面的问 题。
显然,叔本华认为艺术是高于科学的,极度
推崇艺术而贬抑科学。 叔本华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会得出这 样的论断呢?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一 生平及著作
Schopenhauer,1788—1860), 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 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 兰的格但斯克了。)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 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 跟G· E· 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二 文化背景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各国先后崛起了
反对中世纪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的人本主 义思潮,其中包括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18 世纪的启蒙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它们 都以理性主义为主流,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 性,把理性看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 的最根本的尺度。
而在德国,唯意志论开始出现,并且受到一
唯意志论在德国的出现,首先是同以黑格尔为代表 的上升的资产阶级思想是对立的,它不仅是对理性 的绝望,也是对资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前景的绝望。 他们之所以对资产阶级抱着绝望的态度,主要是因 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封建贵族妥协,不顾普通 民众的死活,这里的民众,主要包括中小资产阶级 和下层的老百姓。对于人类的前景,我们无法做出 准确的预测,但是,当时整个德国普遍弥漫着一股 伤感、绝望的情绪,他们的眼里只有对充满战争和 罪恶的世界的绝望,他们只能认定人类的前景是令 人绝望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生活在安逸状态下的人 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知道,黑格尔把理性推向了极致,并且
建立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他的名著包括 《精神现象学》(1807),此书标志着黑格 尔从谢林的追随者到独立创立哲学体系的转 变;《小逻辑》(1812-1816),在这部书 中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在三卷 本的《美学》讲演录中,表达的也是“美是 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主题和价值取向。黑格 尔成为西方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普鲁士是个典型的军阀农奴制的公国,习惯通
过发动战争来兼并和掠夺其他周边小公国。我 们都知道普鲁士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俾斯麦,推 行的对外政策,就是铁血政策、大棒政策。 通过这种方式,到18世纪末,普鲁士统一了德 国,于是开始充当欧洲警察,向当时取得1789 年大革命胜利的法国进攻,兵败之后,又与英 国结为反法联盟。
叔本华(Arthur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 学。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 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 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 认其结论。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 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 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 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 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 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 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在叔本华看来,艺术把握世界,不是主体对世界的 简单摹仿,而是始终处于一种物与我交融的观审状 态,即通过直观的认识方式把握对象,它是一种非 功利的、非理性,并通过纯粹主体超越对象个体、 个别的局限性而把握到世界的本质。 而科学是通过理性的认识方式把握世界,它是对世 界的片面的抽象,彻底摒弃了生命、意志、本能等 人性的因素,所以,叔本华认为理性思维只能认识 世界的物理层面,而远离了世界的本质。
由于在德法战争中德国的多次失败,德国的
民众强烈厌战,并反对封建统治,而封建贵 族却竭力维护其封建统治,与欧洲其他国家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主旋律极不协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悲观的心理。 市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经济上也处于依赖的 地位,性格显得狭隘、软弱、怯懦,缺乏主动性,农 奴虽有强烈的革命愿望,却处于无知无识的社会最底 层。 整个社会与英法相比,显得落后、保守,到处弥漫着 小市民的庸俗习气。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普 遍地感到苦闷、悲观和痛苦,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唯意 志论思想,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又是在这 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叔本华在对意志范畴进行阐述时,特别强调
了意志本体代替理性本体的意义。 因为强调生命意志在那个时代的存在价值, 直接面对当时人的存在困境和难题,为人的 存在意义提供解释,深刻地指出,人不仅是 理性的存在,更是感性的、生命的存在。这 样,叔本华把理性从至尊的地位上拉了下来, 并清理出了道德主流,代之以意志的主宰地 位,建立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
叔本华在这几个方面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 己的思想,从理性所不能达的生命意志入手,对黑 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反拨。 随着l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德国中小资产 阶级争取民主的理想和自由企业竞争),反理性主 义思潮进一步弥漫、扩散于德国资产阶级之中,唯 意志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气候。
部分哲学家的关注和青睐。 唯意志论则对这种万能、永恒而至高无上的 理性提出怀疑和批判,用生命意志来否定和 取代理性,把生命意志规定为人的本质特征, 并且将它扩充为整个宇宙的本质。
这种唯意志论最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向英、法和北欧 一些国家传播和扩散。这是由于当时敏感而脆弱的知 识分子对当时的战争和接踵而至的政权更叠特别反感 和失望,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打 得粉碎,于是他们开始对理性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和动 摇。因为人类理智或者思想的解蔽(解除蒙蔽,也就 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教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 我,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欢欣鼓舞和幸福生活,而是不 断的制造苦难,不断摧毁着人们所拥有所是的一切。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当时
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 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 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 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 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 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 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 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 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 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