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八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下文言复习教学案

八下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一复习篇目:《马说》《陋室铭》《山市》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的含义和用法2、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3、能运用课内知识点阅读课外文言文预习要求:1、整理记忆本册文言的重点词语意义及用法2、能翻译课文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归类A《马说》(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字,因世居昌黎郡,世称,因死后谥号为“文”,后世也称他为,他和并列,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马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本文中的千里马指伯乐喻指,食马者喻指,这是典型的的写法。
(二)重要词语归类1、圈出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2、解释加点的词性活用的词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3、解释常用文言词骈.死于槽枥之间才美不外见故.虽有名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曰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解释多义词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食一食.或尽一石食.马者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曰策.勋十二转其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以.丛草为林以.其境过清可以.为师矣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执策而临之.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久之.,目似瞑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曰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于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三)、翻译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 《陋室铭》(一)、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的、。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用来的文字。
(二)重要词语归类1、解释句子中加点或画横线的词。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与朱元思书》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1、风烟俱净俱:全,都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从流飘荡从:顺,随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5、负势竞上负:凭依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即使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018年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教案

2018年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教案(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课标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能力目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初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1、沟通课堂内外,听说读写结合。
2、分类整理笔记,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复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过程:《与朱元思书》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给。
书,信。
一、重点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下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能背诵默写全文3. 理解课文主旨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背诵默写全文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探究自主复习,完成习题《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马说》一、解释划线词语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便要还家()欣然规往()水尤清冽()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俏怆幽邃()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往来翕忽()犬牙差互()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二、翻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三、一词多义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鸿鹄之志哉()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参差披拂()犬牙差互()下见小潭()明灭可见()从小丘西行()隶而从者()四、古今异义妻子绝境交通无论间隔不足去:古今小生:古今五、主旨探讨1.《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3.《马说》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第六单元

微斯人,吾谁与归。
4、背诵:《小石潭记》二、三、四自然段;《岳阳楼记》第五段5、两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武装:1、虚词“以”“之”的用法以:①介词用把拿、凭靠、以为、按照、因为等②连词而来例:将以攻宋①用、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①凭靠臣以王之攻宋也①以为策之不以其道①按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因为卷石底以出②而小试牛刀: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①代词代人、事、物②助词a结构助词b音节助词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倒装标志③动词去往到例:渔人甚异之①代看到的景象。
忘路之远近②a结构助词的处处志之②b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c何陋之有②d 辍耕之垄上③牛刀小试:心乐之乃记之而去属予作文以记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2、通假字: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赛前热身:(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第三段探寻水漂源流,第四段突出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中考语文二轮聚焦复习教案-专题21 文言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doc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下—《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请:请教。
或:有时。
斥咄(duō)训斥,呵责。
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
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沃灌:浇洗。
衾:被子。
拥:围裹。
覆:盖。
寓:寄居。
逆旅:旅店。
逆,迎。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
烨(yè):光彩照耀。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毫无。
慕,羡慕。
艳,欣羡。
奉:供养。
不若:不如。
【词类活用】支:通“肢”。
被:通“披”。
腰:挂在腰间(名词动用)。
【古今异义】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汤:古义:热水。
今义:做菜的汤汁。
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
今义:指重复。
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青年马君则的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借书和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23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
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到,及。
明年: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盛状:盛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盛大的样子。
涯:边。
晖:日光。
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观,景象。
备:详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览:看,欣赏。
得无:莫非,岂不是。
淫(yín)雨:连绵的雨。
淫,过多。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推开。
曜:光辉。
形:形体。
樯(qiáng):桅杆。
倾:倒。
楫:船桨。
催:折断。
冥:昏暗。
斯:这。
谗:说坏话。
至若:至于,又如。
万顷:极言其广。
锦鳞:美丽的鱼。
芷(zhǐ):芷草。
汀(tīng):小洲。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长烟:大片的烟雾。
一:全。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极,尽。
偕(xié):一起。
宠:荣耀。
把:执,拿。
临:对着。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庙堂:指朝廷。
庙,宗庙。
堂,殿堂。
进:指在朝廷做官。
退:指不在朝廷做官。
归:归依。
属:通“嘱”,嘱托具:通“俱”,全,皆,都【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尽)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正式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三课时)第一课时《马说》《陋室铭》预习设计:一、自读《马说》《陋室铭》三遍,并自背一遍。
二、文学常识1.《马说》选自《》,作者是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2.《陋室铭》作者是朝诗人,字梦得。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给下列字注音。
骈死于槽枥..之劳形..之间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四、解释下面的词语。
且:等:或:安:道:临:常:斯:劳: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耶?六、一词多义整理。
食策其名七、熟读课文翻译,并整理出关键词语的意思。
八、你在预习时还有哪些疑惑或困难,请写下来与小组成员讨论:第二课时《活板》《核舟记》《山市》复习学案预习设计:一、自读三篇课文。
二、文学常识1.《活板》作者,科学家、政治家,选自《》。
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被英国学者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印刷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是宋朝的。
2.《核舟记》作者。
末人,选自,该书是清朝人人编辑的。
3.《山市》选自著的《》。
三、填空。
1.《活板》按照顺序说明,紧扣“”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2.《核舟记》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形象,表现了核舟的“”,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四、给下面词语注音。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更.互用之用讫.再火令药熔其印为.予群从.所得罔.不贻.余核舟一八分有奇.椎髻..多髯.石青糁.之神情与苏、黄不属.高垣睥睨.....连亘.层层指数五、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卧右膝(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居右者椎髻仰面(4)板印书籍(5)用讫再火令药熔六、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题文言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课型复习课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考纲》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要求:“能准确判断语句的停顿,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并比较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以等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中考都很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分值大都在12分左右。
题型是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文句的翻译,断句。
这样设题,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文言文阅读。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但对关键实虚词的解释,没有学会灵活应用;再者潍坊市中考多考课外文段,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迁移,导致考题中一旦出现细节的考察失分会很严重;因此在八年级下册课本的复习时,重点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以备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课前准备八年级下册课本、复习笔记本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这是2013年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题目:使贪刘基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武侯疏吴起。
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学生做题,并统计练习结果,明确真题考察点在哪里,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答案解析】(12分)14.(1)短:揭短。
(2)臣:担任大臣。
(3)虎狼:像虎狼一样。
(3分,每小题1分)15.B(B项“然”:代词,这样。
A 项“焉”:兼词,于之/语气词,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C项“以”介词。
因为/连词,用来。
D项“之”:代词,这件事/ 动词,到……活动三、即时检测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或:(2)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饲喂养,动词虽: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其真无马邪加强语气,表反问其真不知马也加强语气,表推测,大概活动三、即时检测快速完成,交流互帮,明确答案(1)生生互帮互说:同桌结对,互相通晓答案。
(尤其注意书写的准确)(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明确答案“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三、文言基础知识复习学生整理这三课中的文言基础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补充。
)(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2、越明年古义(到了)今义(超过、越过)3、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制造)4、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的写作训练)5、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色、风景)6、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细微)(三)一词多义1、水尤清冽(清澈)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以其境过清(凄清)明灭可见(可以、能够)(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1、虚词“以”“之”的用法以:①介词用把拿、凭靠、以为、按照、因为等②连词而来例:将以攻宋①用、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①凭靠臣以王之攻宋也①以为策之不以其道①按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因为卷石底以出②而小试牛刀: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①代词代人、事、物②助词a结构助词b音节助词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倒装标志③动词去往到例:渔人甚异之①代看到的景象。
忘路之远近②a结构助词的处处志之②b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c何陋之有②d辍耕之垄上③牛刀小试:心乐之乃记之而去3、予观夫巴陵胜状(看)4、南极潇湘(直到)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此乐何极(穷尽)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6、然则北通巫峡(这样)或异二者之为(也许、或许)满目萧然(……的样子)7、临溪而渔(靠近)8、而乐亦无穷(乐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坐落在高处)游人去而禽鸟乐(欢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四)词类活用:1、下见小潭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向下2、凄神寒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解释:使……凄凉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在空中4、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词活用为状语,解释:像狗的牙齿5、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命名6、野芳发而幽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散发清幽的香味7、伛偻提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老人属予作文以记之2.交流互帮,明确答案(1)生生互帮(任务完成后坐下,主动加速)互说:同桌结对,互相通晓答案。
(尤其注意书写的准确)互帮中出错的或者重点的题目,由抄板手写到小黑板上。
知者加速:相关中考题型练习(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明确答案3.合作探究,梳理做题技巧(1)小组讨论,方法总结,并板书展示。
A自主思考:明确文言文考点,明确文言文的答题方法。
B组内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借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C班上展示:展示各组所把握的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2、总结识记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课题八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满井游记》课型复习课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考纲》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要求:“能准确判断语句的停顿,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并比较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以等的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中考都很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分值大都在12分左右。
题型是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文句的翻译,断句。
这样设题,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文言文阅读。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但对关键实虚词的解释,没有学会灵活应用;再者潍坊市中考多考课外文段,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迁移,导致考题中一旦出现细节的考察失分会很严重;因此在八年级下册课本的复习时,重点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以备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课本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判断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课前准备八年级下册课本、复习笔记本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这是2012年中考题的第14题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活动二:自主学习,明确文言文的考察要点及方式(一)明确中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和考点。
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答案:cA向在b用因为D的主谓之间(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送东阳马生序》古今异义:1.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汤2.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尝趋百里趋: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4.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5.卒获有所闻卒:古义:最终今义:士兵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假期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古义:赠送今义:遗失8.右备容臭.臭古义:气味今义:难闻的气味9.主人日再.食古义:再古义:两次今义:一次又一次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3. 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一词多义以:以衾拥覆介词,用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介词,把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以中有足乐者介词,用词类活用:1.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2.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用手,名词作状语。
学生做题,并统计练习结果,明确真题考察点在哪里,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活动二:自主学习,明确文言文考察要点及方式(一)自学明确中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和考点。
学生个体思考,并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明确文言文考察方式。
(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1、虚词“以”“之”的用法以:①介词用把拿、凭靠、以为、按照、因为等②连词而来例:将以攻宋①用、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①凭靠臣以王之攻宋也①以为策之不以其道①按照《满井游记》1.给下列字注音廿(niàn)鹄(hú)鬣(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倩(qi àn)髻(jì)鬟(huán)浃(jiá)乍(zhà)澈(chè)靧(huì)曝(pù)呷(xi ā)燕地(yān);花朝节(zh āo);鲜妍(yán)堕事(huī)恶能无纪(wū)飞沙走砾(lì)2.一词多义:时: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连词,表转折,但是)娟然如拭(······的样子)乍:波色乍明(初,始)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而: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连词,表顺承)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连词,表转折)之:脱笼之鹄(助词,的)未之知也(代词,指郊田之外春天降临这一情况)一室之内(以)倩女之靧面(主谓之间)3.古今异义:土膏.微润古义:肥沃今义:很黏的糊状物恶.能无纪古义:疑问代词,安,哪今义:讨厌,憎恶4.句子翻译:(1)城居者未之知也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