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多动症小男孩

合集下载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种症状通常在幼儿期就开始出现,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的父母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带他去了医院进行了专业的评估。

经过评估,小明被确诊为多动症。

在幼儿园,小明总是难以静坐,经常在课堂上跑来跑去,无法专注听讲。

他的冲动行为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家里,小明也经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无法坚持做一件事情。

幼儿多动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多动症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幼儿多动症,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给孩子提供稳定、有规律的生活。

其次,进行行为治疗,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孩子是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健康成长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一个患有幼儿多动症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幼儿小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幼儿小班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小班案例:ADHD儿童的案例研究幼儿园小班案例:小班多动症儿童案例研究一,研究前的案例分析我已经在一个小班上实习了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我发觉我的同学,一个四岁的小孩,与其他小孩的行为不同。

他没有朋友,经常单独离开班级。

最明显的是他特别活泼。

他从不专注于课堂。

最多两三分钟,他的留意力将转移。

他特别容易遭到四周事物的妨碍。

窗外的脚步声能够转移他的留意力同时好奇。

自控才能差,常伴有某种适应性的小动作,如咬指甲,吮吸手指,吹鼻子等,做事大多是半途而废,没有尾巴。

他从来没有受过纪律处分。

还有一些口吃,与老师和小孩的语言交流存在障碍。

我向原来的老师询征询了他的家人。

他的父母是不同省份的组合。

爸爸来自其他省份。

他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他的母亲是省。

他正在做美容销售工作。

他通常忙于工作。

他对儿子的教育特别好。

减。

二,案例观察记录在发觉小孩有异常行为后,我疑心他患有多动症。

为了证明我的办法,我开场观察他的行为。

通过两周的观察,我发觉了以下明显的行为:1,上课在分享阅读课时,小孩们积极举手答复下列征询题,但他从未举手,总是站起来,咬着手指,看着黑板,看着其他小孩,或者看着地板。

表达是不确定的,它就像关注某些东西,但大概是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没有说一句话。

其他小孩在大声朗读时没有读书,他们经常被外面的其他东西吸引。

他们不是特别优雅。

他们喜爱把一条腿放在小孩旁边的椅子上,然后和旁边的小孩一起游玩,或者打搅下一个小孩。

其他小孩,当老师指着他的头,他停顿了玩,但他的眼睛仍然没有留意老师和黑板。

他在课堂上采取的共同行动是双手放在腿上。

2,上课练习当我做练习时,我的手和脚都在不停地挪动,但我并没有按照班级的要求去做。

这是他本人的自由舞蹈,如何做,他大概总是不稳定和不稳定。

摇摆,也特别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在天空中飞行几架飞机,他不断在看飞机,不再做运动,老师提示他,他根本没有回应。

尽管飞机吸引了其他小孩,但特别明显他们并没有像他那样分心。

班级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及策略规划

班级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及策略规划

班级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及策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

2008年9月,我班(邱集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转入了一个11岁男孩,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该男孩具有以下表现:1、在学习上。

(1)上课时好讲话,好表现自己,特别喜欢做小动作,如敲桌子,摇椅子,玩钢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再不然就把脚放在地上滑来滑去,屁股在椅子上来回挪动。

不能专心听讲,看书、看黑板常常心不在焉,顾此失彼,甚至东张西望,不知所从,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

虽经老师提醒,但也不会坚持两分钟。

如果受到老师批评,则马上就会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如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马上又会情绪高涨,注意力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件事情上。

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却很难持久,对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反映较快,但答对率低于其他举手学生。

(2)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课后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

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加之缺乏必要的家长监督,导致家庭作业也常有拖拉、遗忘等现象发生。

从最近两次未及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统计情况看,有一次是因为其他老师放学较急,导致他忘带作业,第二次是因为他自己贪玩偷懒,没做作业。

从作业完成的质量来看,错误较多,质量不高,有随便涂改的痕迹,显然是做作业时,马马虎虎,潦潦草草,边做边玩的结果。

(3)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各科学习成绩水平明显不够均衡,数学成绩优于语文、英语和其他各科成绩。

比如第一次测试,成绩明显低于全班平均分76分水平,为60分,在班中也只能居于中等水平,与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有明显差距。

如在课后能抓紧复习、加强辅导,成绩完全可以提高上去。

2、与人交往上。

当他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当他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

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

可能是他这种不易合群的性格,久而久之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与同学争执、动手的行为。

多动症青少年的教学案例

多动症青少年的教学案例

引言: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它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了挑战。

因此,针对多动症青少年的教学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和策略。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针对多动症青少年的教学案例,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些可行的教学参考。

案例概述:此案例涉及一名13岁的男孩,被诊断为多动症。

他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但在课堂上很难保持注意力和专注。

他经常无法完成作业,也容易与同学产生冲突。

这个案例将通过以下步骤展开:课前筹备、教学方法选择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步骤一:课前筹备1.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困难。

通过与学生、家长和专业人士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多动症状和程度。

2.设定目标:在个人会议中,与学生和家长明确学习目标,包括提高注意力、自控和学习技巧等。

3.教学环境优化:在课堂中,为多动症学生提供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可能引起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步骤二:教学方法选择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演示文稿、短视频和教学软件来呈现知识点。

2.游戏化教学:将学习活动转化为游戏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机。

例如,创建知识闯关游戏、早操游戏或者小组竞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增强社交技巧和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制定小组任务、角色扮演或合作项目等。

步骤三:个性化的教学计划1.分段授课:将课程内容分为短且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简明的说明。

并且,每个步骤之后都留出时间用于学生提问、讨论和复习。

2.拓展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

例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或加入兴趣小组。

3.时间管理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例如使用时间表或闹钟来提醒完成任务的时间。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为多动症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多动症同学作文

多动症同学作文

多动症同学作文多动症便是爱动,一不动浑身难受,总爱恶作剧,自顾自地找快乐,整天乐呵呵的,就算是有烦恼,玩一玩,闹一闹,笑一笑,便过去了,有时候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多动症男孩,这个男生坐在我的后面,每周老师都会说要穿最干净的校服来迎接新的一周。

可是偏偏他要穿一件“灰色”的校服,这时你认为我们学校的校服是灰色的吗?请注意,我们学校的校服是白色的。

老师有一次问他为什么要穿这么脏的校服?他漫不经心的对着老师说:“我家里最干净的校服就在您眼前。

”气的老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便扭头就走了。

千万不要看他的头发和皮肤,头发不能说和鸡窝有点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皮肤的肤色让你感到他是从非洲来的,黝黑黝黑。

字迹不用说了,听老师对他自己的评价:“如果有人来咱们班收甲骨文,你的甲骨文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他上课不是和同学讲话,就是拿笔戳我的背,我上课都有人给我“按摩”真“好!”因此,大家都不太喜欢他,但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大家对他都了新的认识。

“三霸”是学校的.三个恶棍,经常欺负低年级的同学。

那天外面下着大雨,雨像开了闸门似的泻下来,地上飞溅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千万条瀑布,仿佛是偌大的一块透明玉上雕出的花。

“三霸”又在低年级的走廊悠闲的走着,“三霸”的头儿,指着一个正在打闹二年级的同学,说了一声:“兄弟们……上”!老二和老三,便等二年级同学还没反应过来,就准备冲过去丢拳头了,“住手!”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进了他们的耳朵里,是他——“多动症”男孩。

他指着“三霸”头儿的鼻子便破口大骂起来:“你们除了会以大欺小,你还会干什么!你以为你是学校老大吗?我可以现在去找校长来陪你喝‘下午茶’!”三霸什么都不怕就怕校长,三霸的头儿有些结巴的说:“你……你……你给我等着!”便慌忙走了,低年级的同学见到他们走了,便大声的叫他“英雄”,他沾沾自喜地说:“小意思啦!”嘿嘿!原来我们不喜欢的“多动症”男孩,也是一个大英雄。

幼儿园多动症的孩子案例

幼儿园多动症的孩子案例

幼儿园多动症的孩子案例在幼儿园里呀,有这么一群特别的小宝贝,就像一群活泼过头的小猴子,他们就是被大家叫做多动症的孩子。

我就见过这么一个小男孩,那精力啊,就像装了永动机似的。

别的小朋友坐在小凳子上听老师讲故事呢,他呀,一会儿扭扭屁股,一会儿晃悠晃悠小脚丫,就好像凳子上长了刺儿一样,怎么都坐不住。

你要是把他比作一辆小汽车,那他的油门肯定是被死死踩住了,根本停不下来。

这多动症的孩子啊,注意力就像一阵风,飘来飘去的。

老师在前面拿着图画书,正讲着可爱的小兔子怎么找胡萝卜呢,他的眼睛啊,一下子就被旁边墙上的小虫子吸引过去了。

这就好比你正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可旁边突然有个人拿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晃悠,你就忍不住被带跑了,是不是?他们的注意力就这么容易分散。

而且啊,这些孩子的小手小脚就闲不住。

玩玩具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认真搭积木,一块一块垒得高高的。

他呢,拿起一块积木扔出去,再拿起一块敲敲桌子,就像一个小鼓手在乱敲一气。

这小手就像有自己的想法似的,根本不听大脑的指挥。

那对于这些像小旋风一样的孩子,咱们该怎么办呢?可不能就这么干看着呀。

老师和家长就得像超级英雄一样出马了。

老师在幼儿园里,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特别的小任务,就像小班长一样,让他帮忙给小朋友们发个小本子啦,收个小铅笔啦。

这就好比给一辆乱跑的小汽车找了个小轨道,让他有个方向可以跑。

家长在家里也不能闲着。

比如说啊,晚上睡觉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画画。

不过这画画可不是随便画,咱们得有个小规则。

就像玩游戏要有游戏规则一样。

告诉孩子,我们要画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面要有花朵、小草还有小蝴蝶。

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这个有趣的任务吸引住了,就像小蜜蜂被花朵吸引一样。

再比如说,吃饭的时候。

一般的孩子啊,坐在那儿安安静静就把饭吃了。

可多动症的孩子呢,吃着吃着可能就把勺子当成小飞机在那比划起来了。

这时候家长可不能生气,要像个温柔的魔法师。

可以跟孩子说:“宝贝呀,咱们来比赛,看谁先把这碗饭吃得干干净净,像个小肚子饿瘪了的小猪一样。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然而,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多动症儿童,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无法控制,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这些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享心理辅导的经验和方法。

2.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位3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表现出明显的多动症状。

在教室里,他常常无法静坐,总是躺在地上翻来覆去。

他还喜欢抢夺其他孩子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经常打架斗殴。

这些行为给他周围的孩子和老师带来了困扰,同时也给小明自己带来了负面的体验和情绪。

3. 评估与分析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根据幼儿园的观察记录和家长的描述,我们发现小明的多动症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相关。

这些问题可能与他的发展和环境因素有关,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因素。

4. 心理辅导目标设定基于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我们确定了小明的心理辅导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辅导帮助小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改变他的多动行为。

我们希望帮助小明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中。

5. 心理辅导策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策略。

我们与小明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家庭环境的调整、制定规则和奖惩机制等。

我们通过开展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小明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模仿游戏和集体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等。

我们也重视小明的情绪管理,通过教学他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等。

6. 辅导效果及总结回顾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明的多动症状有所减轻。

他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

在教室里,他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小明的注意力也有所提高,他能够坐下来聆听故事和参与小组活动。

这些变化对于小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就,同时也给了他周围的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姓名叶优微学号 11102801007004一、案例简介我们班有坐不住小朋友。

孩子多动、做事不专心、爱拆卸东西前来。

孩子六岁多,上幼儿园大班,九月份将入小学。

孩子在班里属于“屁股上长刺儿”的人,根本坐不住。

老师开始上课没有几分钟,孩子就开始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挑逗同学,有时候忽然离开座位走到教室另一头;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孩子在家也是边做边玩,外边一点小动静就要出去看,家长只好在旁边监督。

作业本子又脏又乱,家长一批评就把刚写好的一页撕掉,他的作业本明显地比别人的本子薄。

一天,我一边和这位母亲交谈,一边关注着孩子的举动。

我发现,自从进来之后,孩子就时刻动个不停。

他先是坐在他妈妈旁边,然后坐在沙发扶手上,后来又挤到我的单人沙发上。

他不断插话,让谈话很难进行,我就打开电脑让他上网看动画片。

哪知道这孩子连动画片也没有耐心看完,他拿着鼠标用力往桌子上摔,想把鼠标摔裂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老鼠”。

再往后他又坐回到我身边,要往我的后背上爬,他妈妈的厉声斥责对他也不起作用。

从他的行为表现和他妈妈的陈述看,我初步判断他是多动症患儿。

正当我犹豫不决,考虑是否把这个判断告诉这位家长的时候,他妈妈拿出了前不久在某医院所做检查的病历本,果然是多动症。

点评:幼儿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障碍”,是指幼儿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和身心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特征,以注意缺陷为最突出表现的幼儿行为障碍。

其症状一般在学龄前出现,9岁左右是症状最突出的表现阶段。

一般男孩多于女孩。

当然幼儿多动并不都是多动症,应注意区分多动与多动症。

假如一个幼儿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动作很多,但是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个幼儿就不是多动症而是多动。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主要依据下列表现:(1)活动过度:这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

有多动症的孩子不分场合地过多活动,甚至晚上睡觉也不安稳,来回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里有个多动症小男孩
班里有个小男孩是轻微多动症患者,不是上课发出声音就是下课乱跑,不是对别人做鬼脸就是对别人吐口水,把我气得好几晚都睡不着觉,做梦也都是这个熊孩子的鬼脸。

这不,必须得采取行动了。

我决定先采取温柔攻略,和孩子好好讲了讲常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孩子听后直点头说自己知道错了,再也不会捣蛋了。

可是没过几天,又是老皮膏药一贴,几乎每个孩子都告过他的状,每个任课老师也会“反映”他,把我搞得一个头两个大。

没法子,只能请来了他的家长。

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从小由奶奶带,什么都顺着他、惯着他,整一个“小皇帝”。

终于找到原因了,也许他的种种表现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在家里的他是所有家人的关注点,而在学校他也渴望别人对他关注。

结合苗苗卡的奖励制度,我单独给他立下一个方案,只要他一整天不欺负别人,上课不捣乱,并且没有同学告状,放学时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奖励他一张苗苗卡。

我还联系其他任课老师,尽量多关注他,多给他一点展示的机会,有一定的进步,就奖励苗苗卡,做到及时奖励。

对他单独的奖励政策已经持续快一年了,现在这个小捣蛋再也不发出怪声了,甚至能静下心学习。

看着他专注写作业的神情,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