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污染
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以下是关于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污染物的详细内容:一、有机污染物:1. 农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含有大量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工业废物: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有机溶剂、石油化学品等,如果合理处理不当,会被排放到土壤中,引起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3. 农畜禽粪便:大量农畜禽粪便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特别是过度施用的情况下,含高浓度的氮、磷、钾等养分会超过土壤负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填埋场渗滤液是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物,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如果渗漏到土壤中会对土壤造成直接的有机污染。
二、无机污染物:1. 重金属:工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废物,如铅、镉、汞、铬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产生毒性影响,长期积累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2. 化肥和农药残留: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以及农药中的病虫害防治化学物质,如果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土壤中这些化学物质的累积,进而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盐碱化物:过量使用含盐化肥、灌溉用水高盐含量、不当排水等因素会使土壤逐渐盐碱化,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4. 地下水污染:由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迁移造成土壤污染,如石油化学品、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地下水通过渗透作用和地下流动将这些污染物输送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退化。
造成土壤退化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污染物都有不同的来源和影响机制。
为了预防和治理土壤退化,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措施,减少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同时提倡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布调查

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布调查土壤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承载着生态系统中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然而,在工业化和农业发展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使用和排放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壤环境的污染。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调查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揭示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一、土壤样品采集1. 选择调查区域:根据有机污染物来源和环境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区域,如城市工业区、农田、矿区等。
2. 划定样品点位: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划定采样点位,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 采样方法:采用标准土壤采样器进行采样,深度一般在0-30厘米之间,避免太浅或太深的采样。
4. 样品保存:采样完成后将土壤样品放入密封袋中,避免暴露在空气中,然后运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二、分析方法1. 提取有机污染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将土壤样品与有机溶剂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振荡、摇动等处理,使有机污染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2. 分析技术:目前常用的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通过对有机溶剂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确定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得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三、调查结果根据对不同区域土壤样品的分析,得出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在城市工业区,工业废气、废水排放等导致土壤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有机物的污染;在农田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中存在农药残留和硝酸盐等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在矿区附近,矿石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矿酸、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大城市周边的土壤中也存在汽车尾气中的苯并芘等多环芳香烃类有机物的污染。
针对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调查结果,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污染源治理: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工业废气、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矿山开采等进行严格管控,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使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全国土壤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国家环境保护部于近期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如下: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覆盖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共调查了150个城市和1000个农村地区。
调查方法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野外调研、样品采集、化验分析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主要调查结果(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有约30%的土壤样品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在城市地区,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问题相对较为严重,主要源于工业和交通排放。
而在农村地区,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土壤有机污染土壤有机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工业废弃物等有机物的过度积累。
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
此外,工业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和排放,也使得一些城市地区土壤的有机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三)土地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质量和功能因各种因素而受到破坏和损害的过程。
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有12%的土地面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特别是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压实,导致了土壤结构松散、透水性差等问题。
三、影响和意义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其次,土壤污染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土壤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环保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

土壤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影响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土壤污染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和它们的影响。
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物质等的污染情况。
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等。
这些化学污染物会使土壤变得酸性或碱性,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
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会累积在土壤中,通过植物吸收进入人类食物链,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性,甚至导致癌症、免疫系统紊乱等疾病。
3. 有机污染:有机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溶剂、石油、煤焦油等有机物质的污染情况。
这些有机污染物对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如下:1. 影响生态系统:土壤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无法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减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2. 污染食物链:由于土壤中污染物质进入作物和植被,进而被动物摄入,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累积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
3. 水质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降水或地下水渗透到水体中,引起水质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1. 环境管理: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土壤污染源。
2.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举例说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举例说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有很多不同的影响,以下举几个例子:
1. 植物生长受限: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生物降解等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可能会抑制植物的种子发芽、根系生长,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
2.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机污染物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昆虫等生物群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有机污染物可能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有毒性,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
这可能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等关键生态过程。
3. 土壤质量下降: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土壤的质地改变,从而降低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和抗侵蚀能力。
这将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土壤污染物迁移至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高,可能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资源。
这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用水安全都构成威胁。
因此,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效应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健康。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03 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土 壤污染问题,为污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谢谢观看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目录
• 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和来源 •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危害 • 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治理方法 •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的研究展望
01
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和来 源
定义
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生物和化学反应 产生的含碳化合物,包括农药、石油 、塑料、染料等。
交通运输
石油泄漏和车辆尾气排放等也是土壤有机污 染的来源之一。
02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危 害
土壤质量下降
01
02
03
土壤结构破坏
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土壤 结构变得紧实,影响土壤 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从 而降低土壤质量。
土壤养分流失
有机污染物可能改变土壤 的酸碱度,导致土壤中的 营养元素流失,影响植物 生长。
04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 的预防措施
提高环保意识
增强公众对有机污染物危害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认知,增强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采取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减少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物品,从源头上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制定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
土壤污染物的积累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 降解,会在土壤中不断积 累,对土壤造成长期危害 。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减少
有机污染物可能对土壤中的微生 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微生物种 群数量和多样性降低。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1.有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微生物等。
(2)主要特点:具有蓄积性、收放性、半挥发性等特点。
(3)主要原因:主因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弃物的残留、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堆放等。
工业发达城市,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逐渐扩散到农业土壤中;重化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煤炭、石油生产也使得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继续增加。
农药的残留及分解产物,苯氧基链烷酸酯、多环芳烃、二噁英、四氯邻甲苯胺、乙撑硫脲等,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生物富集作用,严重的污染了土壤,破坏了农作物的质量,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
(4)目前现状:据统计,我国约有1300万~1600万亩的农田土壤受到农药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2.无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硒、氟等物质。
(2)主要特点:与有机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
而无机污染物具有富集性强、滞留时间长、降解难、移动性差等特点。
(3)主要原因:造成无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的使用、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等。
(4)目前现状: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3.放射性元素污染(1)主要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2)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受污染的沉降物,以及各种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气、废水、废渣。
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地表径流污染至土壤。
土壤一旦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很难自行消除,只有等到自然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3)目前现状:土壤受到放射性元素污染后会进入到食物链,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氡子体的辐射会诱发肺癌,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的约有5万例,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1. 引言1.1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园区、农业农村、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等。
工业园区中的化工企业、矿山和电镀厂等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
农业农村中的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也是导致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城市生活垃圾和垃圾填埋场中的有害物质渗出,也会污染周围的土壤。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农药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植物生长受阻、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
为了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有机农业等。
还需要研发改进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
土壤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加强土壤保护意识,改变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做法,将是未来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2. 正文2.1 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
工业活动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业生产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无机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使得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超标等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也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污染。
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建筑工地的废弃物、生活污水等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各种污染源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土壤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程度较深,形成了复杂的土壤环境污染体系。
建立全面的土壤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土壤环境污染的类型1. 化学污染: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渗透导致土壤中有毒物质超标,如重金属元素、有机物、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危害土壤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污染化学
1. 物理净化作用
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犹如天然的大过 滤器。固相中的各类胶态物质—土壤胶体又具有很强 的表面吸附能力。因而,进入土壤中的难溶性固体污 染物可被土壤机械阻留;可溶性污染物可被土壤水分 稀释,减少毒性,或被土壤固相表面吸附(指物理吸附), 但也可能随水迁移至地表水或地下水层;某些污染物 可挥发或转化成气态物质在土壤孔隙中迁移、扩散, 以至迁移入大气。物理净化作用只能使污染物在土壤 中的浓度降低,而不能从整个自然环境中消除,其实 质只是污染物的迁移。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 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向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 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一定的动态个衡。在这种平衡状 念下,土壤环境是不会发生污染的。
有机污染化学
如果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 土壤(包括施入土壤的肥料、农药),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 环境的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 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可导致土壤环境正常 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或者土壤生态发生明显变异, 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土壤酶活性 的减少;同时,由于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从而引起 大气、水体和生物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 健康。这种现象属于土壤环境污染。因此,我们说,当土壤环 境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当污染物在土壤环 境中的积累量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时,即为土壤 环境污染。
吸附机制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净化
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 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土壤 污染物应是指土壤中出现的新的合成化合物和增加的有 毒化物。事实上,土壤原有的物质中包括了多种有毒物 质,如汞、砷、铅等,只是含量极少不曾表现危害。
有机污染化学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中主要组分之一,并且是最 重要的部分,它包括粘土矿物,如蒙脱土、伊利石 和高岭石,以及铁锰铝水合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矿物 质。这些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在绝大多数土 壤中,其含量可达90%至98%左右。因此矿物质是 土壤中最基本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壤矿物 质可以强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成为有机地球化学 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土壤的矿物质包括各类粘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 石和高岭石等,以及锰铁铝水合氧化物与其他无机矿物。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以及其他有 机化合物等。但是,根据有机化合物在水-土壤体系以及 其它体系中的吸附特征,我们把上述两大类组分归纳成 无机相部分—土壤矿物质和有机相部分—土壤有机质。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3. 化学净化作用
污染物进入土壤以后,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 应。例如,凝聚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 应、酸碱中和反应、同晶置换反应,水解、分解和化 合反应,或者发生由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等能量引起 的光化学降解作用等等。通过这种化学反应,或使污 染物转化成难溶性、难解离性物质,使危害程度和毒 性减小;或分解成无毒物或营养物质。这些净化作用 统称为化学净化作用。
有机污染化学
大量研究表明,在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被土壤吸 附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起着双重作用: (1)有机质作为有机相,通过“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 溶解有机化合物于其中; (2)有机质作为自然胶体而具有大量功能团或吸附位, 对有机化合物产生吸附作用。不过,在土壤-水体系中, 土壤有机质的分配(溶解)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有机污染化学
2. 正电荷
土壤正电荷来自暴露在粘土矿物品体边缘的A1、 Fe和Mn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这些组分起着 从环境溶液中吸收质子的碱性基作用。在自然环境 中,只有在酸性极强的条件下,Mn的氧化物和氢 氧化物才会呈现正电荷。
有机污染化学
➢土壤矿物质表面的成键机制
1.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一般较弱,但在粘土矿物—有机质复合体中, 它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的的吸附却相当重要。这是因为这 种相互作用是叠加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之 间,而不是在表面和吸附质子之间。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胡敏素是土壤腐殖质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目前研究 又最少的部分,它可以是与土壤矿物质牢固结合的胡敏 酸,亦可能是受干燥和冰冻影响而变了质的胡敏酸,它 不溶于碱液。胡敏素是腐殖质中最不活泼的部分,因此 它在水-土壤体系中,在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中占 有最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胡敏素不活泼(即缺乏功能 团),且含量高,可能会成为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理想 的有机溶剂相。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土壤胡敏素以及其 他有机物,如脂类、木质素、胡敏素、富里酸等,构成 了在水-土壤体系有机化合物吸附中起重要作用的有机相, 并且胡敏素是最重要的部分。
有机污染化学
2. 腐殖质的官能团
据报道,在腐殖质中有一系列的官能团,羟基(-OH)、 羧基(-COOH)、酚羟基、烯醇羟基、酮、羟基醌、内酯、 醚和醇羟基等。
它们对各种阳离子或基团存在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结合 反应能力,尤其对一些极性有机化合物或极性基团在环境 中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水体系中的有机化合物 被土壤吸附的过程中,有机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有机相溶 解有机化合物。尤其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吸附作用不 是主要反应过程。
有机污染化学
➢ 腐殖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 腐殖质组分的分子结构
腐殖质是由多种化合物混合组成,这些化合物无单 一固定的结构式。每一种成分(胡敏酸、富里酸以及胡 敏素)都被认为是由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分子所组成,很 少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式或反应基。
胡敏酸有较高的碳含量(50-60%),氧(其含量为3035%)多作为胡敏酸结构的连结点而存在。以下列出3中 模型: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富里酸碳含量较低(40-50%),但氧的含量较高(4450%),氢、氮和硫的含量分别在4-6%,2-6%和0-2% 之间变化。
Schnitzer、Khan和Buffle认为:富里酸由部分酚羟 基和苯羧酸靠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当稳定的多聚结 构体。这一结构的明显特征是:该分子中遍布着不同直 径的空间或洞穴,它能容许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进入 这些洞穴,如农药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富里酸的两种结 构模型:
2.氢键
在许多粘土矿物—有机质复合体形成过程中,氢键是极 为重要的化学键。它们往往通过水化作用层的水化分子, 使极性有机分子与交换性金属阳离子结合,或者粘土表面 交换性有机阳离子与另一种弱碱性有机化合物键合,也可 能是分子与粘土矿物的表层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键合。
有机污染化学
3. 离子偶极键和配位键
交换性阳离子对电子的亲合性越大,能献出电子的有机 分子极化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也就越大。因此,在未填 满的轨道的交换位置,过渡金属阳离子与配位基发生剧烈的 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极化分子与交换性阳离子直接键 合或通过极化分子与交换性阳离子间的“水桥”的键合进行 的。
土壤是一种组成相当复杂的自然体,它是成土母质经过长 期的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它可分为四个部分,即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可归纳如下:
有机污染化学
不同的土壤这四个部分的含量是不同的,尽管在土壤 中有机质的含量较低(通常只占固体部分2-10%),但其在 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水-土壤体系分配过程中起着相当 重要的作用。同样,土壤矿物质在干土壤条件下或非极 性有机溶剂中,其吸附作用非常强烈。
有机污染化学
➢土壤矿物质的表面电荷
在土壤颗粒表面,往往存在负电荷和正电荷,这 是它的重要胶体性质。
1. 负电荷
负电荷是土壤矿物表面经常存在的电荷,通常这 种电荷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两类,即不变(恒定)负电 荷和pH控制负电荷。
有机污染化学
(1)不变负电荷
土壤矿物质表面的不变电荷主要产生于Si、Al、Fe的 晶质粘土矿物和非晶质水合氧化物的离子替代,1:1型层状 硅酸盐的负离子被认为是晶体结构的同晶取代或由吸附在 晶体表面的铝土—硅酸盐造成的。
(2)pH控制负电荷
在土壤无机成分中,pH控制负电荷可分为不可水解电 荷和可水解电荷。层状硅酸盐的箔层间和外表面的水合氧 化物,是土壤无机部分中不可水解电荷的最大来源。水合 氧化物胶膜阻塞非晶质硅酸钠或硅—铝土—铁共凝胶体中 的阳离子,也导致不可水解电荷的形成。当矿物结构失去 Al、Fe和Mg离子出现缺失时,羟基质子化作用会产生OH2 基,这可能是可水解电荷的主要位置。
4.π键
脱水粘土表面交换位置上的过渡金属阳离子,通过π键能 够吸附各种中性有机分子,特别是碳氢化合物。
除上述的化学键外,熵效应有助于粘土矿物对一些有机 聚合物的吸附。在吸附过程中,许多溶剂分子从表面进入矿 物,由于吸附的自由能作用,从而使平均熵提高。熵效应的 重要性随着有机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指土壤中的腐殖质以及其他有机化 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如各种碳水化合 物、木质素、树脂、蛋白质等等。它们都是有机化学中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有机质中所占的数量不 多,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0-15%;另一类是腐殖质,即 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等,这些物质是土壤所特有的 有机物质,在土壤有机质中约占85-90%。
有机污染化学 2. 物理化学净化作用
土壤物理化学净化是指污染物的阴、阳离子与 土壤胶体上原来吸附的阴、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 吸附作用。例如:
此种净化作用为可逆的离子交换反应,且服从质量作用 定律,其净化能力的大小可用土壤阴、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 来衡量。污染物的阴、阳离子被交换吸附到土壤胶体上,降 低了土壤溶液中这些离子的浓(活)度,相对减轻了有害离子 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将污染物从土壤 中消除,所以说物理化学净化作用只是暂时性的、不稳定的。 对土壤本身来说,则是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