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中古史复习梳理

合集下载

世界史1:上古和中古时期

世界史1:上古和中古时期

世界史1上古和中古时期【1】文明的产生农业革命。

采集渔猎到种植业和畜牧业。

西亚驯化了小麦,中国的水稻、粟和大豆,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烟草。

非洲培育了高粱、西瓜、棉花。

食物增多,推动人口增加和手工业者产生。

剩余产品推动私有制出现。

战争导致俘虏,奴隶出现。

战争和阶级矛盾推动了国家机器产生。

管理和记事的需求,推动文字产生。

海洋文明扩展的方式是移民,代表是古希腊。

移民到整个黑海和地中海沿岸。

农耕文明争夺土地,扩展的方式主要是军事,代表是古代埃及、两河。

【3】上古时期的帝国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是第一个疆土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君主专制,行省。

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

罗马帝国。

【4】中古时期的世界西欧:经济上封建庄园与农奴制,在庄园的土地上产生了城市,通过赎买或军事斗争争取自治权。

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分裂割据。

王权逐步强大,打击封建割据,与城市的工商业者建立同盟。

形成了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宗教上,基督教垄断西欧的教育、文化,形成了神权等级制度,可以对信徒征收什一税,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王权与教权之间依存又斗争。

【5】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罗马从城邦时代建立共和制,通过《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调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之后持续扩张,形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帝国时代,发展出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在395年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订《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体系化完成。

罗马法后来发展出自然法,主张立法要坚持公平正义理性平等的原则。

罗马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成为西方近代法律的基础。

(精品)世界中古史复习【整理】

(精品)世界中古史复习【整理】

(精品)世界中古史复习【整理】
1. 人类起源及早期文明
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石器、农业、城市等文明形态,最著名的早期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印度古代等。

这些文明对现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中世纪和封建社会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的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

这个时期的欧洲主要是由封建社会组成,它由君主、贵族、佃农和僧侣组成。

封建制度在欧洲各地都存在,但每个国家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

3.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思想运动,大约持续从14世纪到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大航海时代始于15世纪,欧洲
航海家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探险和发现活动,如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等。

4.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是欧洲16世纪宗教领袖马丁•路德发起的变革运动,
旨在改善天主教教会的腐败和不公。

这一运动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分裂,出现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基本宗教派别。

新教革命为近代欧洲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

5.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它始于18世纪末期,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欧洲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使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同样的,帝国主义是欧洲历史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者通过殖民、侵略等手段向世界每个角落渗透扩张,殖民地政策和帝国主义主义手段给世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惨的历史。

世界古代史复习

世界古代史复习

③罗马共和国后期,社会出现危机,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公元前45年,恺撒成为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

2、帝国时期:①公元前30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被尊为“奥古斯都”,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在不断扩张后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延续千年,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于公元476年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3、古罗马文化宗教:公元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

传说耶稣是基督教的创立者。

公元11世纪中叶(1054年),基督教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教派。

公元中古[时期封建社会](6世纪——15世纪)(一)日本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与中国最早建立交往的时间是东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国往来最为密切。

2、日本的孝德天皇,仿效中国的封建制度,于公元646年进行“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原因: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专权,挽救大和朝廷的统治危机。

★4、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经济上: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5、大化改新的影响(意义):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二)古代阿拉伯1、阿拉伯半岛的分裂:公元6至7世纪,阿拉伯半岛奴隶制部落发展起来,当地受到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阿拉伯商业受到打击,阿拉伯人渴望统一(阿拉伯半岛需要统一的原因)。

2、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半岛统一大体完成。

四川大学 世界上古中古史复习

四川大学 世界上古中古史复习

世界上古中古史复习一二单元1.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 1.攀树的猿群典型代表:早期代表是原上猿和埃及猿;晚期代表是森林古猿上述三种古猿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2.正在形成中的人典型代表: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生物,其主要代表是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均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同时,他们在争取生存的共同斗争中,逐渐形成和产生了语言。

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活动,这种自觉能动性使人和动物的最主要区别。

标志着从猿到人过度的结束。

3.完全形成的人典型代表: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完全形成的人是以能够制造工具为标志的,自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以后,其体质仍在发展。

中国学者体质形态的发展,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劳动的作用: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猿转变到人的决定因素是劳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因此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名言。

劳动促成猿的直立行走和手的解放(能够猎取食物和预防敌害),劳动促使语言和语言器官的产生(需要交际和开阔视野),促使猿脑向人脑转变。

2.历史上有几种家庭形式?每种家庭形式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军事民主制?它有哪些主要机构和特点?军事民主制是氏族管理机关向国家管理机关过渡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与私有制的发生以及由此引起的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密切相关。

是与公、私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机构:在部落联盟中,为了统一指挥和行动,需要设立一个握有重大权力的军事首领。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常设的议事机构,以便随时决定某些重大事宜,这个议事机构称为议事会,由部落或氏族的首长参加。

此外,由于战争是关系到整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事。

因此,在处理战争和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重大事情时,部落成员都要发表意见。

中古上古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古上古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问题一:三次社会大分工从金石并用时代开始,到铁器时代,在这一阶段,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从农业方面来说,原来锄耕农业已经被犁耕农业所代替。

同样,畜牧业也发展起来了,在适宜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了出现了一些大规模放牧畜群的游牧部落,在这些部落中,农业仅仅起着辅助的作用,从而使自己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生产力又有了新的发展,铁制工具已经在很多地区使用。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逐渐多样化和专门化。

出现了铜器和铁器铸造、制革、制陶、纺织、榨油、酿酒以及木器制造等多种专门的生产活动。

如此多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进行,交换逐渐发展了起来。

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之前,部落和部落之间的交换,由于产品过于贫乏,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之后,人们生产出来的生产品大大超过了维持自己生活的需要,因此游牧部落需要用剩余产品去交换农业部落的剩余产品,而农业部落也需要用自己的剩余产品交换游牧部落的剩余产品,于是交换就成了一种经常性的现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商人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问题二:用火的意义旧石器时代早期火的使用,使人们变生食为熟食,缩短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利于人类体质的发展,火还可供原始人御寒取暖、防御野兽的袭击,因此用火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问题三:原始群为了寻觅食物,防御敌害,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过着一种集体的生活,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原始群”。

这种群体的规模很小,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人。

群体还没有家庭组织,实行无限制的性关系。

原始群是人类的童年,原始群的活动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序幕。

问题四:血缘家族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血缘家族是在原始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依据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

《世界上古史》总复习大纲

《世界上古史》总复习大纲

《世界上古史》总复习大纲导论1、世界史2、什么叫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3、文明史与世界史的视角有何不同?第一章1、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方法2、旧石器时代3、什么叫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它具有什么意义?第二章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上古埃及有多少个王朝?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3、古王国时期埃及的政治特点如何?4、为什么埃及人热衷于建造金字塔?5、埃及学6、阿卡德王国7、《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特点如何?8、苏美尔人的宗教具有什么特点?9、楔形文字第三章1、哈拉巴文化2、古希腊的地理范围3、古希腊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何?4、克里特文明第四章1、卡迭什会战(埃及与赫梯)2、腓尼基字母3、犹太教4、论述埃赫拉吞的宗教改革背景、内容和结果第五章1、吠陀2、吠陀时代的种姓制度3、婆罗门教的“造业轮回”说是什么意思?4、迈锡尼文明5、荷马时代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6、在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时期,埃及、西亚、印度、中国以及希腊各自的发展水平如何?第六章1、亚述帝国的兴起和灭亡2、尼布甲尼撒二世、“巴比伦之囚”3吕底亚王国4、大流士改革的主要措施如何?5、琐罗亚斯德教6、波斯在很短的时间兴起给我们哪些思考?(问题1:建立帝国所需的时间为什么越来越短?而帝国的范围越来越大?问题2:落后民族为什么能够征服先进的民族?问题3: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往在上古文明中有何体现?)第七章1、何谓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2、与吠陀时代相比,列国时代的等级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3、斫婆伽派4、阿什斐伽派5、耆那教6、佛教教义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的欲望和痛苦?7、阿育王第八章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它对古希腊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古希腊殖民的范围、原因和影响如何?3、什么叫“僭主”?僭主是不是暴君?请举例说明。

4、古希腊的宗教具有什么特点?5、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如何?6、希洛特7、梭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如何?8、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进行了哪些改革?9、马拉松战役10、温泉关战役11、萨拉米斯湾海战12、提洛同盟(雅典的海上同盟)13、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如何评价?14、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奴隶制的特点如何?奴隶对希腊的文明是否有所贡献?15、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古代奥运会)第九章1、马其顿方阵2、德谟斯提尼与伊索克拉底3、论述: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是什么?二者之间是否矛盾?4、什么叫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与古典时代的希腊哲学相比有什么特点?第十章1、伊达拉里亚(Etruria)文明2、塞尔维乌斯的改革3、保民官4、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元老院是一个什么的机构?5、罗马从一个小小的“七丘联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第十一章1、公元前8-3世纪,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巨变,这场巨变的基础是什么?有人说在这个时期的印度、希腊和中国出现了人类精神的觉醒。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复习资料带简答题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复习资料带简答题

世界上古史重点古代西亚文明一、名词解释: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贝希斯敦铭文》、赫梯法典、高墨塔暴动、大流士改革二、问答题: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一.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

法典吸取前人的立法成果,并结合了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玄武岩柱上,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他的功绩,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和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2。

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报复一度归顺的犹太国投靠埃及而再次进攻巴勒斯坦地区,经过一年半的围困后攻陷并劫掠耶路撒冷,俘虏犹太国王齐德启亚,将该城大部分居民送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被俘虏的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后才被居鲁士大帝释放回巴勒斯坦地区。

“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

《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建造的石刻铭文,因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而得名。

铭文用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和埃兰语三种语言刻成,记录了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其后各地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

公元1835年英国人罗林森发现了该铭文并将其制成拓本,后来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这对研究波斯历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赫梯法典》赫梯新王国时期编订的一部法典,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楔形文字的典型代表。

整部法典由三部分组成,共241条。

法典表明赫梯存在奴隶制度,奴隶被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国内土地可以买卖,人民生活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这是一部世俗化、民众化的法典,属于私法范畴的条文很多,并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法典除对少数性质严重的犯罪规定刑法外,一般多采用民事赔偿、补偿的方式处理,还规定了大量免责条件,在古代东方法中独具特色。

世界中古史复习重点

世界中古史复习重点

世界中古史复习第一章西欧封建社会第一节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名词解释:★1.丕平献土加洛林王朝国王矮子丕平为了报答教皇,出兵击溃威胁教皇的伦巴德人,并将罗马附近及拉文那总督区的统治权交与罗马教皇。

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2.《凡尔登条约》查理曼的三个孙子三分帝国的条约。

843年,秃头查理、罗退尔、日耳曼路易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为东、中、西三部分,由其三人分别统治。

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法、意、德三国的雏形。

★3.汪达尔主义455年,汪达尔人乘罗马混乱之机,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

此后,西方学者称毁灭文化的暴行为“汪达尔主义”。

★4.《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法兰克人习惯法的汇编,于克洛维统治末期颁布,之后又有所增补。

该法典是研究5世纪末6世纪初甚至更晚法兰克人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是研究法兰克封建化起点的重要文献。

问答题:★1.民族大迁徙的历史后果?①各部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造成巨大破坏②摧毁了罗马的国家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③西欧文明格局变化,文明中心转移,基督教越来越重要④深层影响:标志古典时代结束与中世纪开始。

★2.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一)特征①非血缘性、非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支配的社会②公共权力的崩溃和领主专权③庄园制(采邑制)是基础④武士等级是统治阶级(军事性)⑤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二)变迁①16-18世纪,法律、政治制度②19世纪,从政、经、社会、法律等方面研究③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形态(发展阶段)3.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7世纪末8世纪初)(1)背景①加强王室的需要;②军事制度变化——马蹬的出现(2)内容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土地,供终身享用,不得世袭(3)影响①加速封建化进程;②巩固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骑士制度的基础;③形成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4.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进程①封建化:大土地所有制形成与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确立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西亚文明

古埃及文明
世界古代区域文明
字母 代号

区域文明
古希腊文明
突出贡献
(1)爱琴文明(希腊最早的文明) (2)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达到鼎盛) (3)亚历山大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卫城 (1)布匿战争:征服迦太基 (2)屋大维执政时期:罗马帝国进入长达两个世 纪的“罗马和平”时期 (3)2世纪初: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 帝国) (4)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的终结) (5)基督教(耶稣)、《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1)诺克文化:铁器时代的代表 (2)大津巴布韦遗址:古代非洲文明的成就
7世纪 622
穆罕默德 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建立 政教合一国家 《一千零一夜》 印度泰姬陵
莫卧儿 帝国 蒙古 帝国 13世纪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历史事件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时间、地点 1487—1522 14—16世纪 意大利 代表人物与杰出成就 (详见图表)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查理曼帝国建成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奠定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雏形 西欧文化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
11世纪 城市复兴、大学兴起
拜占庭 查士丁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 帝国 尼统治 献,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首都:君士坦丁堡 沙皇 俄国 莫斯科公国 1547 751 1054 伊凡四世称沙皇 丕平献土 基督教分裂 近代沙皇俄国诞生、伊凡四世改革 奠定教皇国的基础 天主教(罗马)、东正教(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E F G
古埃及文明 大河文明
古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 古罗马文明 海洋文明 非洲古文明 边缘文明 古代 美洲 边缘文明 印第安文明
BC3100
BC2000 BC509
尼罗河
地中海 地中海 沙漠 高原山地
世界古代区域文明
字母 代号 区域文明 突出贡献


中华文明
古印度文明
(略)
(1)哈拉帕文明(达罗毗荼人) (2)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 (3)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佛教(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和四谛 (5)印章文字 (6)泰姬陵 (1)《汉穆拉比法典》: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 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犹太教(希伯来人):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 希伯来《圣经》 (3)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 洲的大帝国) (4)楔形文字 (1)象形文字 (2)金字G
非洲古文明
古代 美洲印第 (1)印第安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 安文明 (2)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屋大维
非洲诺克文化
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5世纪——15世纪)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 区域 法兰克 王国 时间 事件 影响
800
843
查理加冕
《凡尔登条约》
世界上古中古史复习梳理
(世界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1—17课
史前人类社会
• 旧石器时代:距今两三百年
——石器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 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 • 人类最早的三个原始农业中心:西亚、中国、中美洲 • 艺术文化:洞穴壁画与图画文字
世界古代区域文明
字母代号 A B C 区域文明 中华文明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时 间 BC2070 BC2300 BC3500 地形特点 长江、黄河 印度河、恒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文明 大河文明 古西亚文明 大河文明
宗教改革
德意志
马丁· 路德
新航路开辟
三角贸易
基督 教会
1096
十字军东征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带来深重灾难
亚洲区域文明
区域 时间 事件 影响
朝鲜
日本 阿拉伯 帝国
7世纪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大化改新 《源氏物语》
(先后经历新罗、高丽、朝鲜)
学习效仿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日本古典文学名著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具有世界影响的阿拉伯文学著作 见证了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繁荣 通过西征建立地域广阔的蒙古大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