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GPS技术的某特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gps技术在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8-59
f31张友银,浅谈GPS测量技术及其在 工程测量运用中的特点U].中华民居(下旬 刊),2013(09):307-308
一、GP¥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原理 以及优势分析
根据其以往的工程测量总是受到多个 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环境的条 件比较差和图形建立难等,在实际上不管 是观测网的选址或者是技术控制方面都是 具有比较复杂的内容,在进行操作的时候 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工程测量的 过程中所需要进行克服的困难也是比较多 的。对于GPS而言则是存在着比较多的 优势,通过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让测量的 工作变的更加的简单。其优势主要是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1)、测站之间无需通 视。测站间相互不通视是测量中经常遇到 问题,传统的光学测量技术受周围环境影 响大,往往会增加作业工作量。GPS这一 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这样可节 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2)、定位精度 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精度为5 m +1 X10—6,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 的优越性愈加突出,实验证明,在<50 km 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 X 10— 6,而在100一150 km的基线上可达10—7— 10—6。(3)、观N[I,-J间短,人力消耗少, 可以根据不同测量精度要求选用不同的观 测时间,操作灵活。(4)、可以提供三维 坐标。(5)、操作简单,GPS测量的自动 化程度很高。(6)、全天候作业。GPS观 测受地点、天气情况的影响小。(7)、测 点布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工程需要 布设成不同的控制网形式,如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三角网等。
在进行隧道测量的时候,平面控制往 往采用洞外GPS+洞内全站仪(特长隧道 一定距离采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加测陀螺方 位角)的测量技术。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 量方法对进、出口水准点进行联测。保证 贯通高程控制精度。

浅谈特长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浅谈特长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浅谈特长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摘要】本文陈述长距离隧道的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先进的GPS技术,采集数据经过合理处理后,满足隧道施工规范的要求;洞外控制测量的导线铺设采用左右双导线网布设和线性交叉导线网布设联用的方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关键词:隧道;GPS;控制测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人员来往交流和提高货物的流通速度,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任务越来越多,同时需要修建的长大、特长隧道也越来越多。

如何有效地控制好隧道的贯通误差,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技术方面考虑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以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快速发展,使勘测手段得到很大改进。

然而,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技术的问世及其被广泛应用于勘探领域,勘测设计与施工必将取得更大的改进。

本文根据以往控制测量经验,结合秦岭某隧道实际测量情况,研究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1、工程概况某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自然环境复杂、植被茂密、气候条件差、交通十分不便及测区相对高差大、控制点不易布设等不利条件。

隧道由两座基本平行的隧道组成,两隧道中线水平间距为28m,垂直距离 2.4m。

线隧道全长16.85km,隧道进口端洞口高程约863m,出口端洞口高程约981m。

II线隧道全长16.71km。

隧道进口端洞口高程约865m,出口端洞口高程约983m。

隧道两端洞口均位于半径为450m的曲线地段。

本文的讨论是以线隧道为例。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考虑到隧道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常规的三角控制测量,工期长且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应用GPS技术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隧道贯通精度,而且有利于施工测量、减小施工强度。

控制点正确合理的选择有助于GPS外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便利条件。

控制点选在四周较开阔且稳定的岩石上,以便满足接收卫星信号的要求,控制点远离高压线附近以减少电磁辐射源的影响,每个洞口有4个控制点是为了后续施工放样的检核和控制点稳定性的检验,每个洞口两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在300~500m之间且相互通视,便于全站仪的施工放样。

基于GPS的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探讨

基于GPS的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探讨

112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 GPS 技术概述传统隧道施工控制网的方法有三角测量方法和精密导线法,其中三角测量方法是最为传统的隧道施工控制网方法,而精密导线法近几年应用较多。

然而,通视条件、图形条件、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都会对这些常规方法产生影响。

换言之,控制网在选点布网及观测等诸多过程中受到限制。

常规测量办法在隧道测量中难度都较大,因为其一般都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而如果选择采用GPS来建立隧道控制网,由于通视条件对GPS观测影响较小,而GPS控制网网形也较常规控制网更为随意,故GPS测量是隧道控制测量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G PS 如下几个优点在在测量中的应用中较为实用:(1)观测站之间可以相互不通视。

点位选择比传统方法更为灵活,也极大地减少了因为选点的苛刻增加的经费和时间。

(2)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如基线<50km 时,可以实现1~2PPm的相对精度,定位精度会随着基线的加长而提高。

一般测量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精度级别。

(3)极大地缩短了观测时间。

以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为例,采用经典的静态定位方法,一般为l~3h(具体时间依精度不同而不同)。

(4)三维坐标能与观测成果一同提供,这是因为,测站点的大地高程可以被GPS精确测定,所以在精确提供测站点的平面位置的同时,能同时得到大地高程。

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可以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地面点的高程。

(5)GPS用用简便的操作,较轻的重量,小的体积等特点。

(6)GPS能在所有气候条件下作业。

跟传统的测量方法不同,GPS观测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也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可以实现连续观测。

2 项目简介全长4126m的隧道位于某山脉中段,属于目前我国建成的最长隧道之一。

隧道进口处于直线地段,出口在曲线上,曲线半径为598m,缓和曲线长122m,偏角为31°04′30″。

铁路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中GPS应用技术分析

铁路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中GPS应用技术分析
1 GP S技 术 概 述
路建设与测绘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 尤其是高等级的铁路和 点应形成大地 四边形 , 及特殊地形要 至少满足 3个 , 同时满足通视 隧道建设 , 其线路长 已知点少 , G P S 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实际 需求 ;在施工中条件允许可 以在每个开挖洞 口应有两个进洞方向 , 每个控制点都应有 3 个 以上的基线 应用 中 G P S的精度可以降低误差至厘米级 ,同时高测量效率也得 以此保证对洞 口点 的检查核对 ;
步 图构成 , 一个 由 n个接收机构成 的同步图中 , 独立 的基线 为 n 一 1 均高度值记录 ; 每个时段测量完成后应变换仪器 的高度进行重新设 条, 总基线 则为 1 / 2×n ×( n 一 1 ) , 这样 的控制网络设 置可 以提高速度 置 , 减少仪器架设 误差 , 增加不同时段卫星不稳定 因素对数据影响 的检核; 观测过程应防止干扰 的出现 , 将对讲机 和移动 电话等控制 并获得较好的图形强度。 在距离 G P S接收机之外 1 0 m的距离 ,以此减少 现干扰而影响精 2 铁路隧道洞外平面测量 中的 GP S技术应用 2 . 1 G P S网络精度选择 。一般工程 中, 勘察中设计单位已经在隧洞 度。在一个观测段 内不能对仪器进行任何移动或者改变 , 如果 出现 外进出 口设置 - 4 ~ 8点构成二等 G P S 点, 形成基础 网控制点 , 在勘测 了仪器的移动应进行重新测量 ; 同一个观测段内不能对设备进行关 对 于可以外业手动调整参数的接 收机 , 不 能改变参数设 中应对设 置的布点进行反复测试 , 保证控制点的精度满足该铁路隧 停重启等 , 洞工程的精度需求 , 但是平 面基础控制网和线路控制 网精度还不能 置 。 不能改变天线 的基本位置 。 在完成一次外业操作后应对各项记 达到隧道贯通 的精度需求 ,现有的控制点或者开挖 口不能通视 , 控 录进行核对检查 , 保持完整 , 并将点位 恢复后进行迁址观测。 制点就显得数量不足 , 所以必须在洞外建立独立控制 网络来满足施 隧洞外的 G P S控 制 网数 据 处 理 应 按 照 以下 流 程 进行 :观 测 数 工需求 。 在控制 网精度 的选择上 , 应根据实际_ T程进行确立 , 一般保 据获取下传——观测数据预先处理——基线处理——数据质量分 证控制网最弱的方 向上 中误差应小于 ±1 . 3 ” , 最 弱边 的误差应控制 析— —获得基线 向量组 网—— 自由网络平 差计 算——约束平差计 在 1 / 1 7 0 0 0 0以内 。 算——平差报告。 选择起算基准的时候 , 应先对隧道洞 口外勘察设计控制点 的全 在外业观测 中应按 照以下标准进行 : 静态观测 中一等平面技术 面复核, 确认所选择的控制点的精度 , 满足整体网络精度 , 并保证其 要求 为卫 星截止高度角不小 于 1 5 。; 同步观测有效卫星大于 4个 ; 有效时 长大 于 1 2 0 分钟 ; 观测时段 大于 2 个; 数据采样 间隔 1 5 - 6 0 数据的可靠性 。投影面则根据测区的投影变形来选择抵偿高程面 , 般工程复测时要与设计单位的投影相一致 。 秒; 接 收设备双频 ; P D O P小于 6 。

浅谈GPS测量系统在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运用

浅谈GPS测量系统在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运用

浅谈GPS测量系统在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运用作者:刘小军朱兰艳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5期摘要:基于GPS测量法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具有相对定位精度高,观测速度快,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全天候、全球性作业、选点灵活、布网方便、对GPS网的几何图形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不受通视限制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长大隧道的测量工程中。

论文以湘渝高速公路武水段羊角隧道为例,介绍了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对羊角隧道洞外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阐述了GPS在长大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得出了在长达隧道中运用GPS建立平面控制网较传统的方法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论,以期对该行业工作者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Abstract: That based on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GPS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ecision,fast observation speed, complete functions, easy operation and all-weather and global observation. Meanwhile, it has the merits of choosing site flexibility; netting distributed conveniently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visibility, so it having been wide applied to the survey project of super-long tunnel. Citing the tunnel of Wushui-yangjiao in Xingyu, this paper introduces application of plain control surve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echnology outside the Yangjiao tunnel by static technology of GPS,demonstrat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uper-long tunnel with GPS. Lastly, from the conclusion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meaning to some workers in this walk can be obtained.关键词:精度高;隧道;GPS;控制测量Key words: high precision;tunnel;GPS;control survey中图分类号:U4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206-030 引言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定位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应用GPS技术的某特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研究

应用GPS技术的某特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研究

2工程简介
某 特 长 隧 道 全 长 1 4 6 是 目前 我 国 6 5 m, 建成的最长隧道之一。 该隧 道 采 用 中 8 8 .m 掘 进 机( B ) 行 施工 。 道 位于 某 山脉 中 T M 进 隧 段 。 道 进 口在 直 线 地 段 , 口在 半 径 为 隧 出 5 0 缓和 曲线长 1 0 偏 角为3 。 2 5 0 m, 3 m, 4 0 O 的 曲线 上 。 道进 1高 程 2 7 m, 口高 程 隧 7 1 8l 出 3 0 多m, 10 越岭 地段 牛背梁 的高 程为4 0 m, 20 测区相对高差近l0 4 0多m , 山势 陡 峻 , 形 地 复杂, 视条件极差。 通 如果 采 用 常规 大 地 测 量的方法建 网 , 量工作量大 , 期长 , 测 周 不 管 是 平 面 控 制 网还 是 高 程 控 制 网 , 量 精 测 度 很难 达 到 , 因此 洞 外利 用G S P 全球 定位 技 术 和 一 等 水 准 , 内 采 用 一 等 导 线 环 网 和 洞 二 等 水 准 建 立 隧 道 施 工 控 制 网 , 某 特 长 使 隧道高精度贯通 。
Sci nce e and Tec hno o I ovaton l gy nn i Her d al
QQ Q 垫 :
研 究 报 告
应 用 GPS技术 的某 特 长 隧道 平面 控 制测 量 方法研 究
韩 有 文 ( 青海省 第 二测绘 院 青海 西宁
8 0 1 1 0) 0
样 的精 度 是 一 般 测 量 手 段 很 难 达 到 的 。 ( ) 测 时 间短 。 3观 目前 , 用 经 典 的 静 利 态 定 位 方 法 , 成 一 条 基 线 的 相 对 定 位 所 完 需 要 的 观 测 时 间 , 据 要 求 的精 度 不 同 , 根 一 般 为 1 h。 ~3 为 了 进 一 步 缩 短 观 测 时 间 , 高 作 业 提 速度 , 年来发 展的短基线( 超过2 k 近 不 0 间 快 速 相对 定 位 法 , 其观 测 时 间仅 需 数 分 钟 。 ( ) P 观测 成 果 同时 提 供 了 三维 坐标 4G S CG S 精 确 提 供 测 站 点 的 平 面 位 置 的 同 P 在 时, 可以 精 确 测 定 测站 点的 大 地 高 程 。 就 这 为 研 究 大地 水 准 面 的 形 状 和 地 面 点 的高 程 开 辟 了新 途 径 。 () S 作简便 , 量轻 , 积小。 5 GP 操 重 体 这 就 为 经 典 测 量 体 系 中 观 测 程 序 复 杂 、 器 仪 笨 重 等 不 利 条 件提 供 了解 决 办 法 , 得 测 使 量 人 员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减 轻 了 劳动 强 度 。 ( ) S 全 天 候 作 业 。 s 任 何 地 6 GP 能 GP 在 点 、 何 时 间均 可 以 连 续 观 测 , 任 一般 不 受 天 气条件限制。

GPS系统在隧道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GPS系统在隧道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GPS系统在隧道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摘要从目前的GPS系统发展情况来看,因为其速度快、精确度高等特点,使得其在工程测量、海洋测绘、航空摄影测量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笔者经验,针对隧道工程测量中的GPS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GPS;隧道;测量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正在发展与全面的建成,也给测绘与导航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性革命。

GPS大量用于测绘、气象、水利、军事等多个方面,而在城市控制网的建立,改造以及大地的测量中已有较为广泛的运用。

随着观测、数据的处理正日益完善,在隧道的测量控制当中,GPS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1 GPS的工作原理及测量优点将GPS测量技术与常规测量技术相比:①使用GPS的观测精度在一般的情况之下,相比常规测量都明显偏高;②使用GPS进行测量,不再需要进行测站间的相互通视,可以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点位,从而让测量工作更加的方便、灵活;③随着GPS技术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在使用GPS进行测量的时候,对于静态相对定位,每一站仅仅需要30min左右的时间就足够,而动态的相对定位则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够完成;④随着科技的发展,GPS接收机已经拥有越来越高的智能化,对于从事观测的技术人员,只需要简易的操作,GPS接收机就能够自行的进行隧道的观测与结果记录;⑤GPS测量不受任何时间、地点、天气的约束,能够随时的进行观测;⑥GPS测量能够将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精确的测定出来,精度已经能够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 GPS测量应用实例2.1 工程概况隧道工程的山上树木较多、地形相对复杂、无论是通视还是行走都不方便。

为了此工程的前期设计以及后期的施工方便,首先需要建立出首级的控制网。

在前期的设计当中,考虑到通视、行走、工期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着施工进度,另外,为了提高施工的测量精度,此工程决定采用GPS测量技术。

2.2 GPS测量的外业观测及实施对于GPS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如下。

1)为了让GPS的控制点的坐标与隧道的设计坐标能够统一,方便在施工期间计算放样的数据,在曲线隧道的每一个切线之上或者是在直线隧道的中心线之上,都应该布置两个用于测量的GPS控制点。

应用GPS技术的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应用GPS技术的隧道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 = ∞一

f ¨
= Y —Y D A+
s (D —p ) s ( 口 iop D~ nt i +p ) n 贯通面的横向贯通误差为 :
P= s ・ P cs ・ 一i + o# △ n

() 2
dAX P ( =d D xP xP —d ^
1基于 G S 制网布设 的优 点 P控
D( G S 视 。2定 位精 度高 。3观测 时 间短 )~ 观测 成果 同时提供 了三维 () () 。 4 P 坐标 C P 在精 确提 供 测站点 的平 面位 置的 同时 , G S 可以精 确测定 测站 ~ 点 的大 地 高程 。 这就 为研 究 大地 水准 面 的形 状 和地 面 点的 高程开 辟 了新 途径 。5 c s 作简 便 , 量轻 , 积小 。6G S () p 操 重 体 () P 能全天 侯作业 。 () 以 避 免常 规 测量 中需要 大 量砍 伐 森 林 , 7可 破坏 生 态环 境 等 问题 。
Xp A= x A+s{ C S . P m =x S p P O O {X n o COS  ̄e oo , = + P i n s = +S snn i
P x = P D—X p :XD -XA+ t
S Po( P D 一 D s c  ̄D —p ) c s +p ) o( B  ̄


一 一 一 J 一 一 :D 7

序号 点位 后视点 点位 后视点 严密 贯通 近算贯通 (i) a r n ( mm)
l A1 N7 7 D4 D6 2 9 9. 2 2 62 4.
在 传 统 的 办 法 中 , 立 隧 道 施 工控 制 网通 常 采用 三 角测 量 方 建 法 , 几年 来 又 采 用 精密 导 线 法 。 是 , 些 常规 方法 受 到 通 视 条 2隧道横向贯通 精度的计 算 近 但 这 件 、 形 条件 , 形 条 件 等诸 多 因素 的 影 响 。 以 , 制 网在 选 点布 2. 图 地 所 控 1通 用计 算公式 网 及观 测等 诸 多 过程 中受 到 限 制 。 由隧 道坐 标 系 的 各种 情 况 可 以看 出 , 直线 隧 道 贯通 面 与X轴 垂 直, 曲线 隧 道 贯 通面 与 x轴 不垂 直 , 此 在推 导 横 向 贯 通误 差 计 算 因 B 公 式 时 应 顾 及到 贯 通 面 与 x 不 垂 直 的情 况 。 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 ~ l rm I ( =5 0 a b 比例 误差 ) ~2 P d =l P ml ( 间 距 ) 0 m; 求 使 用 仪 器 标 释 精 度 点 ≤2 k 要 应优 于 l mm ±2 m。 0 PP
问 题 。 着 国 民 经 济 的 发 展 , 通 工 程 建 3 2点 位设置 随 交 . 设 发 生 着 日新 月 异 的 变 化 。 高等 级 的 工 程 为 满 足 施 工 引测 进 洞 需 要 , 隧 道 进 在 级 别 越 高 长 大 隧 道 也 就 越 多 , 常 规 的 出 口各 布 设 6 G 用 个 PS 平面 控 制 点 , 1 J 、 J 、 2 0 、 L 3 Q 0 为隧 道进 口G S 制 点 , P控 测 量 技 术 已 不 能 适 应 高 标 准 , GP 具 有 QL 2 Q 0 、 L 4 而 S

Q:
Sci nce e and Te chno o I ovaton l gy nn i Her d al
工 程 技 术
应 用 GPS技术 的某 特长 隧 道平 面控 制测 量 方法研 究
张建 文 何国舟 ( 湖北 省鄂 西地质 测绘 队 湖北宜 昌 4 3 00 41 ) 摘 要: 本文基 于笔者 多年从 事控制 曩量 的相关经验, I 以GP s应用于莱特长隧道控 . 网布曩 为研 究背景 , 4 l 分析探讨 了洞 内外平 面控制 测量 的方 法与漉程 , 全文是 笔者长期 工作实最基 威上 的理论 升 华,相信对从 事相关工作 的 同行有 着重要的参 考价 值和 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S 特长隧道 控翻 冈 贯通误差 GP 中 图分 类号 : B T 2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2 1 ) 8 a一 0 卜 0 1 7 —0 8 ( 0 0 ( ) 0 8 0 2
劳 动 强 度 。 . P 能 全 天 候 作 业 。 s 任 fG S GP 在 何 地 点 、 何 时 间 均 可 以 连 续 观 测 , 般 任 一 不 受 天 气 条 件 限制 。 可 以 避 免 常规 测量 g. 中 需 要 大 量 砍 伐 森 林 , 坏 生 态 环 境 等 破
( 标准差) √ + ×) 用 = ( 计算, 中a固定误 6 式 (
强GPS网 的 几何 强 度 。 2工程 简介 的办法 。 3 某 特 长 隧 道 全 长 1 4 6 , 目 前 我 3. 观 测方 法与作 业要 求 5m 是 6 GP 在 测 量 中 的 应 用 , 如 下 几 个 优 国 建 成 的 最 长 隧 道 之 一 。 隧 道 采 用 中 S 有 该 采 用 GP 静 态 相 对 定 位 进 行 测 量 , S 观 点 : 观 测 站 之 间不 需 要 通 视 。 就 减 少 8 8 a. 这 . m掘 进 机 ( BM) 行 施 工 。 道位 于 某 测 前 对 接 收 机 进 行 全 面 检 测 , 器 精 度 T 进 隧 仪
பைடு நூலகம்
以 上 的 优 势 , 以 已 经 广 泛 地 应 用 在 公 c 、 所 lHY、D 、 L 5Q 0 、 0 为隧 道出 口 P 2 Q 0 、 L 6QL 7 路 、 路 工程 中 。 铁 GP 控 制 点 。 有 控 制 点 均用 异步 环 相联 , S 所 并 组 成 空 间三 角 形 和 空 间大 地 四 边 形 以加
必 须 达 到标 称 精 度 的 规 定 。 P 观 测 选 择 G S 最 佳 时 段 , 边 和 观 测 条 件 欠 佳 的 点 位 长 增 加 观 测 时 间 。 测 要 求 及 采 用 主 要 参 观 数为: () 1周边 观 测 时 段 数 ≥2 ; 长 , 定 位 相 对 精 度 就 越 高 。 样 的 精 度 程 为 2 0 m , 区相 对 高 差 近 2 0 m , 其 这 80 测 0 0 山势 是 一般 测量 手 段 很 难 达 到 的 。 . 测 时 间 陡 峻 , 形 复 杂 , 林 茂 密 , 木 覆 盖 率 高 c观 地 森 树 ( ) 段 长 度 : l m<S 0 m时 , 2时 当 k ≤2 k 为 短。 目前 , 用 经 典 的 静 态 定 位 方 法 , 利 完成 达 9 % 以 上 , 视 条 件 极 差 。 果 采 用 常 1. 0 通 如 5~2 当S<l m时 , h; k 为0. 5~l hl 条基线的相对定位 所需要的观测 时间, 规大 地测 量的方 法建 网 , 量工作 量大 , 测 () 星 高 度 角 ≥ 1 0 3卫 I 5 不 () D P≤6 4P O ; 根 据要 求 的 精 度 不 同 , 般 为 l h。 了 周 期 长 , 管 是 平 面 控 制 网 还 是 高 程 控 一 ~3 为 进 一步缩短 观测 时 间, 高作 业速 度 , 提 近 制 网 , 量 精 度 很 难 达 到 , 此 洞 外 利 用 测 因 ( ) 星 个 数 ≥5 5卫 } 年 来 发 展 的 短 基 线 ( 超 过 2 k间 快 速 相 G S 球 定 位 技 术 和 一 等 水 准 , 内采 用 不 0 P 全 洞 ( ) 样率 ≥l S 6采 5 l 对 定 位 法 , 观 测 时 间仅 需 数 分钟 。 其 d. 等 导 线 环 网 和 二 等 水 准 建 立 隧 道 施 工 () 颗卫 星连 续 跟踪 时 间 大于 lmi 。 7每 5 n 使 3 4数 据处理 . GP 观 测 成 果 同 时 提 供 了三 维 坐 标 C S 控 制 网 , 某 特 长 隧 道 高 精 度 贯 通 。 S GP G S 测 数 据 采用 仪 器 WI D2 0 随 P 观 L 0的 在 精确 提 供测 站 点 的平 面 位 置的 同 时 , 可 以 精 确测 定 测 站 点 的大 地 高 程 。 就 为 3洞外平面控 制测 量 这 机软 件S 版 处 理 , KI 基线 解 算 时采 用 下 列参 研 究 大 地 水 准 面 的 形 状 和 地 面 点 的 高 程 3 1控 制测量 的精度 . 数: 开辟 了新途径e G S 作简便 , 量轻 , .P 操 重 根 据 隧 道 长 度 和 技 术 设 计 方 案 以 及 ( ) 流 层模 型 : p i d 1 对 Ho f l l e 体 积 小 。 就 为 经 典 测 量 体 系 中 观 测 程 序 《 球 定 位 系统 ( P ) 量 规 范》 尽可 能 提 这 全 G S测 , () 2 电离 层模 型 : 准模 型 ; 标 复 杂 、 器 笨 重 等 不 利 条 件 提 供 了 解 决 办 高GP 测 量 的 精度 , 仪 S 因此 洞 9 G S 面 控制 bP 平 () 历 : 播 星 历 , 3星 广 法 , 得 测量 人 员在 很 大程 度上 减轻 了 使 网 按 B级 精 度 施 测 , 相 邻 点 间 定 位 精 度 即 ( ) 用 数据 : 和相 位 , 4使 码 () 用频 率 : l L 5使 L+ 2 I 表 1 点位 平 面 坐标 误 差统 计 表 () 6解模 糊 盾 的边 长 限 制 : 于2 k 小 0 m; 点号 X坐标 中误差( Y坐标 中误差( m) mm) a r () 7 先验 中误差 : 0 m。 士1 r a G S P 基线 网平 差 、 标 转 换 、 坐 平面 网平 QL 5 0 4O . 4. 1
1基于 G S P 控制 网布设 的优 点
在 传 统 的 办 法 中 , 立 隧 道 施 工 控 制 建 网通 常 采 用 三 角 测 量 方 法 , 几 年 来 又 采 近 用 精 密导 线 法 。 是 , 但 这些 常 规 方 法 受 到通 视条件、 图形 条 件 、 形 条 件 等 诸 多 因 素的 地 影 响 。 以 , 制 网在 选 点 布 网 及观 测等 诸 所 控 多过 程 中受 到 限 制 。 而隧 道一 般 在 山区 , 其地 形 复 杂 , 采用 常 规测 量 办法 其难 度 不 难想 象 。 G S 而 P 建立 隧 道控 制 网时 , 由于GP 观 测不 受 通 视 条件 S 限 制 其 网形 也 不 像 常 规 控 制 网 那 么 严 格 , 故 在 隧 道测 量 中采 用 卫 星 测 量是 一 种 有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