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安全管理教案第五章概要
船舶安全与管理》教案

船舶安全与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船舶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 学习船舶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 提高船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2. 船舶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 船舶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4. 船舶安全文化的建设5. 船舶事故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船舶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船舶安全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船舶安全与管理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准备与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视频资料。
4. 船舶事故案例:收集船舶事故案例供学生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船舶安全与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案例分析:观看船舶事故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船舶安全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报告中的分析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最新版的船舶安全与管理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2. 课件: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3. 视频资料:收集各类船舶事故案例视频,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安全管理教案5:responsibility

2 Departure
The purpose of the departure: to avoid immediate danger The cause of the departure: --danger of navigation; --danger of collision --special circumstances
2 Departure
Rules prohibited to departure: Rule 5 Rule 6 Rule 7
2 Departure
Danger of navigation: --grounding(shallow water), --contact with reef, --contact with the wharf(allision), Special circumstances: -- “ in extremis” :two moving vessel approach each other so closely that collision is inevitable
1 negligence
(2) Neglect of any precaution -- neglect of any precaution which maybe required by the ordinary practice of seaman Good seamanship --neglect of any precaution which may be required by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Situations not specially covered by the rules
船舶航行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

船舶航行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第一章船舶安全管理总则 (4)1.1 安全管理原则 (4)1.1.1 目的与意义 (4)1.1.2 基本原则 (4)1.1.3 组织架构设置 (4)1.1.4 各部门职责 (4)1.1.5 协调与沟通 (5)第二章船舶航行安全基本制度 (5)1.1.6 船舶航行安全原则 (5)1.1 船舶航行安全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1.2 船舶航行安全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行业标准,保证航行安全。
(5)1.2.1 船舶航行安全要求 (5)2.1 船舶应具备合法的航行资质,包括船舶证书、船员证书等。
(5)2.2 船舶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船舶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5)2.3 船舶航行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保证船舶符合航行安全要求。
(5)2.4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遵守航行规则,遵循航行计划,保证船舶安全航行。
(5)2.5 船舶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有效应对。
(5)2.5.1 船舶航行安全管理 (5)3.1 船舶应建立健全航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船舶航行安全责任。
(5)3.2 船舶应定期开展航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3.3 船舶应建立航行安全信息交流机制,及时掌握航行安全信息。
(6)3.3.1 船舶航行前的准备工作 (6)1.1 船舶应全面检查船舶设备、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6)1.2 船舶应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包括航线、航速、航向等。
(6)1.3 船舶应了解航行区域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保证航行安全。
(6)1.3.1 船舶航行过程中的操作 (6)2.1 船舶驾驶员应严格遵守航行规则,遵循航行计划,保证船舶安全航行。
(6)2.2 船舶驾驶员应密切关注航行环境,及时调整航向、航速,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6)2.3 船舶驾驶员应保持与周边船舶的通信联系,保证航行安全。
船舶安全教案

船舶安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船舶安全的意识,提升船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估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船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
2. 掌握船舶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船舶结构、船舶设备以及应急处置等。
3. 培养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船舶结构和设备、应急处置。
2. 教学难点:船舶安全知识的应用和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
四、教学方法1. 指导式讲授:向学生介绍船舶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3.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船舶危机情景,让学生学习应急处置技能。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船舶安全的重要性(5分钟)向学生介绍船舶安全的重要性,如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后果,并让学生思考船舶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二步:讲授船舶结构和设备(15分钟)1. 介绍船舶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甲板等。
2. 介绍船舶的基本设备,如救生艇、浮筒等。
3. 解释各种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设备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第三步:案例分析船舶事故(20分钟)1. 分析历史船舶事故案例,如“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等。
2. 讲解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步:船舶危机情景模拟(30分钟)1. 设计船舶危机情景,如漏水、火灾等。
2. 分组让学生扮演船员角色,在指导下学习应急处置技能,包括灭火、启动救生设备等。
3. 指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正确的应急处置步骤。
第五步:总结和评估(10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船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船舶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评估1. 学生的态度和参与度。
2. 学生对船舶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船舶安全与管理》授课教案

教学
理论课(“;实践课();实习()教学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要求了解船舶运输安全学的基本概念和事故致因的基本理 论,从人一船一机一环境一管理几方面掌握船舶营运系统 的组成,熟悉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分配
第一节安全科学概论
1、安全的概念
2、安全科学的基本要素:人一机一环境一控制
【首页】
课程名称
船舶安全与管理
授课专业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V;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话;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V;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学分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学时;实践课学时
项目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教 材
船舶安全与管理
3、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海因里希法则
第二节船舶营运系统
1•船舶、货物
2•船员
3•航行环境
4•船公司
第三节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包括:IMO;船旗国政府;港口国检查;船级社; 行业组织;公司和船舶
陈伟炯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参考书
船舶安全管理
洪碧光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9
船舶管理
李振华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船舶管理(统考指南)
李振华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授课教师
何鶄
职称
单位物电系
授课时间
周
注:表中()选项请打“V”
船舶安全与管理教材

第五章 船舶安全与出入境管理
本章重点讨论与船舶安全及出人境管理有关的法律、法 规、规章和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的技术性措施。 其中,《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是IMO关于海上人命安全 的代表性公约,它包含了为改进航运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强制 性措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是我国关于 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部基本法,也是加强海上交通安全, 保障港口、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根 本大法。学习这些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旨在提高高级船员 和航运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办事, 按章操作,自觉维护和遵守水上交通秩序,保证航行安全, 防止水域污染。
第一节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办约
公约第VII/ 5条“单据”中也规定:货物运输单元 ( Cargo Transport Units)包括货运集装箱,在整个航 行过程中,应按主管机关批准的货物系固手册的规定进行装 载、堆装和系固。货物系固手册至少应按相当于IMO拟定的 指南(Guidelines)标准来制定。 公约第VII/ 6条“堆装要求”中还特别规定:危险货物应根 据其性质安全地和适宜地装载、堆装和系固。性质不相容的 货物应彼此分开。
第一节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办约
三、航行安全 1.危险通报
每艘船舶的船长如遇到危险的冰、危险的漂浮 物,或其他任何对航行的直接危险,或热带风暴, 或遇到伴随强风的低于冰点的气温致使上层建筑严 重积聚冰块,或者未曾收到暴风警报而遇到蒲福风 级10级或以上的风力时,均有责任自行பைடு நூலகம்取一切措 施将此信息通知附近各船及能与之通信的最近岸上 主管当局(这种电文应冠以安全信号TTT )
第一节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办约
2)船舶安全证书及其有效期 船舶经初次检验或定期检验,符合公约要求的,主管机关签发下列
《船舶安全与管理》授课教案

《船舶安全与管理》授课教案第一章:船舶安全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船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船舶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让学生了解船舶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1.2 教学内容船舶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船舶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船舶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船舶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船舶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船舶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1.4 教学资源教材:《船舶安全与管理》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1.5 教学评估提问:评估学生对船舶安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船舶安全的短文。
第二章:船舶安全管理体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运作。
让学生了解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监督。
2.2 教学内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运作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监督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运作,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监督。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2.4 教学资源教材:《船舶安全与管理》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2.5 教学评估提问:评估学生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短文。
第三章:船舶安全文化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船舶安全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船舶安全文化的构建和推广方法。
让学生了解船舶安全文化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船舶安全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船舶安全文化的构建和推广方法船舶安全文化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船舶安全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船舶安全文化的构建和推广方法,船舶安全文化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船舶安全与管理》授课教案

《船舶安全与管理》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船舶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船舶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3. 学习船舶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
4. 提高船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船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船舶安全管理的定义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 船舶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3. 船舶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与实施船舶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船舶安全检查和维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船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法规和标准,以及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船舶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船舶安全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船舶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文件。
3. 船舶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船舶安全管理基本概念和法规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船舶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4. 船舶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船舶安全航行操作规程船舶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船舶安全通信与导航设备的操作5. 船舶安全文化的培育与维护船舶安全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船舶安全管理人员的角色与责任船舶安全文化的推广与实践七、教学方法4. 情景模拟法:模拟船舶安全管理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八、教学准备4. 情景模拟素材:制作或准备相关船舶安全管理的情境模拟材料。
5. 互动教学道具:准备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道具或教具。
九、教学评价4. 情景模拟报告: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Speed of navigation around ice The Commission into the Titanic ruled the loss was due to collision with an iceberg brought about by excessive speed at which she was being navigated. Under SOLAS, when ice is reported on or near his course the master of every ship at night is bound to proceed at a moderate speed or alter course.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Lifeboat design Some people died from hypothermia in the Titanic lifeboats because they were open and gave no protection against the cold. Under SOLAS, lifeboats must be fully or partially enclosed. On passenger ships, partially enclosed lifeboats can be used as they are easier to get into, but they must have a collapsible roof to fold across.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Evacuation chutes Passengers on the Titanic jumped from windows and doorways into the lifeboats as they were lowered, often injuring themselves or other passengers New emergency evacuation chutes are both safer and quicker.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Public address system There was no public address system on the Titanic and news filtered to the passengers slowly, adding to the disorder and confusion. Under SOLAS, all passenger ships must be fitted with a public address system.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Training of crew in lifeboat drill The crew of the Titanic lacked training in loading and lowering the lifeboats and few knew which boat they were assigned to. Lifeboats were not filled to capacity because senior officers did not know the boats had been tested and were strong enough. Under SOLAS, every crew member must participate in regular practice drills and have easy access to training manuals.
ChapterⅤ SaΒιβλιοθήκη ety Administration
SOLAS 74/78 Convention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Surviving disaster – The Titanic and SOLAS In 1914, two years after the Titanic disaster of 1912, in which 1,503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maritime nations gathered in London adopte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 (SOLAS Conven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Titanic.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Immersion suits The sea temperature when the Titanic sank was below freezing point and many people died in the water from hypothermia. Under SOLAS, a specific number of immersion suits must be carried on both passenger and cargo ships, mainly for the crews of rescue boats.
SOLAS 74/78 Introduction and history
Number of lifeboats The Titanic did not have enough lifeboats for all passengers. Under SOLAS, passenger ships must carry enough lifeboats (some of which can be substituted by life rafts) for all passengers, plus life rafts for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