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考前实验专项突破名师精品10--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
裂》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
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领会。
物理实验汇报·化学实验汇报·生物实验汇报·实验汇报格式·实验汇报格式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程序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取材:取根尖2-3mm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解离程度:根尖酥软漂洗液:清水装片的制作漂洗漂洗时间:10 min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观察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
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例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为利于观察,常采用哪些方法使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解离、弄碎、压片)【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1%(即质量浓度为0.01g/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成蓝色的物质或细胞构造是()A.整个细胞 B.细胞核 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2.在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细胞停止分裂发生在()A.解离时 B.漂洗时 C.染色时 D.压片时3.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往载玻片的根尖上滴加一滴清水,其作用是()A.洗去根尖表面的龙胆紫溶液 B.便于指压时排走气泡C.利于指压玻片时组织细胞的分离 D.细胞吸水胀大,便于观察4.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③用龙胆紫染液可将细胞核、染色质染成紫色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⑤当看到期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时,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的变化A.①②B.③④⑤ C.①⑤D.①②③④5.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形态如下图中的()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测到染色体的原因是()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C.染色质没有形成染色体 D.显微镜倍率不够B.提高训练.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请参照下表,应选择下列哪种植物作为最佳实验材料?()植物种别(选项)细胞周期时间(小时)分裂间期分裂期合计A.物种B.物种C.物种D.物种10.61818.510.40.40.52.52.31118.52112.72(1)在低倍镜下,应先找到根尖的,该部位细胞的特点是。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课件 新人教版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可选一个细胞持续
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选C。由于细胞间期持续时间长,所 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核膜、核 仁在有丝分裂的前期逐渐消失,所以在分裂
中期的细胞中不能看到核膜、核仁等结构;
视野中不同细胞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
所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在解离时,细胞
(2)对应各期特点,分析图像中染色体或
DNA变化属于哪个时期;
(3)注意染色体的变化。
2.做染色体、DNA有关曲线题时,要利
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加倍的时期:DNA分子在间期加倍, 染色体在后期加倍;(2)前、中期DNA分 子数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后期和末期 DNA与染色体数相等。
例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回归教材夯实双基
一、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
下一次分裂结束 分裂结束到_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
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
分裂间期 裂期和一个___________。细胞的分裂 细胞质 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和__________分
解体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即时应用
3.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
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 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
子复制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 分子、2个染色体组
实验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使细胞分开便于观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ຫໍສະໝຸດ 剪根解离漂洗
染色
制片
(三)镜检
1、低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点,生长点的特点是: 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 找到生长点后,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 物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节清晰,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观察根尖内处于各个时期的细胞,尤其注 意其中的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镜检结果分析
中期:
染色体形态、数目清 晰,便于观察。 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 列在赤道板上,纺锤
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点
相连。 中期分裂相图
镜检结果分析
后期分裂相图 后期: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二,其每条染色 单体也相应地分开,并各自随着纺锤丝 的收缩而平均移向两极,每极有一组染 色体,数目和原来的相同。
末 期 分 裂 相 图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分开在两极的染色体各自组 成新的细胞核,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 胞壁,使细胞分裂为二,形成二个子细胞。这时细 胞又进入分裂间期。
五、实验结果
将所观察到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绘图。
实验结束后: 1、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洗干净。 2、显微镜复原,套上塑料袋。 3、整理试验台。
镜检结果分析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分裂相
镜检结果分析
间期:
完成DNA分
子的复制和
有关蛋白质
的合成。
间期分裂相图
镜检结果分析
前期:
核仁和核膜逐渐消 失。 核内染色质逐渐浓 缩为细长而卷曲的 染色体,每一染色 体含有两染色单体, 它们具有一个共同 的着丝点;两级发 出纺锤丝形成纺锤 体。
前期分裂相图
(二)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
步骤 操 作 卡诺氏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 固定 3∶1) 解 离 漂 洗 取 材:取根尖2-3㎜ 解 离 液:盛有10%的HCl中 解离时间:10-15分钟 目 的 用来固定细胞染色体当下分裂形态。 1、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 软化,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 2、杀死细胞把细胞固定在不同的分裂时期。 1、除去多余盐酸,防止破坏细胞内部结构 2、防止盐酸影响下面的染色效果。 使染色体和周围的结构形成颜色上的反差, 便于观察。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学会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3 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和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在植物体中,根尖、茎尖等部位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三、实验材料用具:洋葱(或大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剪刀,镊子,滴管,质量分数为1 5%的盐酸,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质量浓度为 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实验准备教师准备1 材料准备实验课前三四天,取洋葱一个,放到盛满清水的广口瓶中,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
将装置放到温暖的地方培养。
待根长到约5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2 试验器具和药品:各种溶液的配置,试验小组的划分。
学生准备实验前预习课本,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实验课时,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六、教学策略:教师就要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解离、染色和压片对试验成败有重要影响。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的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不易观察。
压片时用力必须适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效果。
这些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控制好教学时间。
②教给学生观察要领,在一个视野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经被杀死,不再进行细胞分裂。
让学生观察时,强调先用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观察,切忌直接使用高倍镜,为了观察到所有时期的细胞分裂图,需要移动装片。
这些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
2013高考总复习生物:第四单元第10讲知能演练强化闯关

1.(2011·高考上海卷)如图为同一植物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解析:选B。
由图可知a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故为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的细胞壁;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生活状态下是紧贴在一起的,故b表示核膜,c表示核仁;细胞板逐渐形成细胞壁,此过程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2.(2010·高考海南卷)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解析:选C。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所以A错误、C正确;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B错误;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 错误。
3.(2010·高考上海卷)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解析:选C。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前期、间期和中期,故选C。
4.(2010·高考天津卷)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A.剪取5 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B.如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解析:选B。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原理:1、植物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分生区的细胞,如:根尖、茎尖(顶芽生长点)等。
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规律性动态变化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由于在细胞分裂期,细胞中发生着染色体的有规律的变化,又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
4、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特点可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
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二、实验目的1、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制作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会使用高倍镜和绘生物图的方法。
三、材料用具洋葱(可以用蒜、葱、蚕豆代替)。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
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龙胆紫(的质量分数为0.01g/mL的或0.02g/mL的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四、方法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的3—4d,取洋葱一个,注意:洋葱要选择底盘大,避免用新采收的洋葱;剥去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不要削掉“根芽”。
放在广口瓶或烧杯上,瓶内装满清水,放置在光照处。
注意每天换水1—2次,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
待根长到5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二、装片的制作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植物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特征和步骤。
实验材料:1. 植物根尖组织样品2. 盐水和冷冻甘油溶液3. 显微镜和载玻片4. 注射器、刀片和镊子实验步骤:1. 取一小段植物根尖,将其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
2. 用注射器将冷冻甘油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并用镊子将根尖细胞捞出,放在冷冻甘油溶液中。
3. 使用刀片将细胞轻轻切碎,然后将玻片盖在细胞上。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并以高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变化。
首先,细胞核会变得更加明显,并且细胞核周围开始出现较浓的染色质。
然后,染色质会排列成长而细的纺锤体,纺锤体两端各有一个星状结构,称为中心体。
之后,染色质开始聚集在纺锤体的等分线上,这是准备进行有丝分裂的表现。
最后,染色质开始在等分线上分离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染色体的一条亚单体,随后分离得更远,细胞核也开始变长。
最终,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完成。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胞核的染色质聚集、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以及新的细胞核形成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细胞结构的变化对有丝分裂的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机制和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的基本特征和步骤,并对细胞核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细胞遗传学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相关分子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 室(4℃)内再培养一段时间,取根尖制成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下是几位同学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 操作情况,请分析: •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 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 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 的玻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多时间, 找不到细胞。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的实验过程。(1)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采用 解离、捣碎、压片等方法。在一个细胞中找 不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因为细胞在解离 时已经被盐酸杀死,不能再继续进行分裂; 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增加视野的亮度需要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2)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 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 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题中所述的3位同学的 实验操作是很多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染色 前一定要漂洗,染色后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 水后再制片,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
• [2010·银川实验中学月考]请回答下列有关实 验的问题: • (1)用洋葱根尖作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的实验中,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进行 ________等操作才能实现;在该实验中,若 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则无法同时 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染色体时,若要
• Ⅰ.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Ⅱ.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一、实验原理 • 1.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为旺盛。 •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 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 二、实验流程图示 • 洋葱根尖培养:实验前3~4d,待根长到5 cm
• 2.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 (1)解离完一定要漂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 酸,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 (2)将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时间不要太长, 3~5 min。 • (3)加盖玻片时,注意防止产生气泡。 •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遵循“先低后高” 的原则。 • (5)观察时应先找到呈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 观察时,要注意边观察边移动装片,观察有 丝分裂各个时期。
• 答案:(1)解离、捣碎、压片(写出任意一项即 可) 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 光圈 反光镜 • (2)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 (3)①没有漂洗影响染色 ②没有滴加清水 ③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再用高 倍镜观察 • (4)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 Ⅰ.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不能 解离和漂洗;缺少对照组,应添加一组不加 秋水仙素的对照组 • Ⅱ.A.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且染色体将不再运动,说明 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 B.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 锤体的形成,但染色体仍能运动,说明染色 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 ①甲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乙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丙操作上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 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 引染色体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 验探究。
• 1.实验成功的关键 • (1)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同时 注意剪取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 左右,此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 (2)解离充分,使细胞分离开,是实验成功的 必备条件。 • (3)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 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 法观察。 • (4)压片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会将组织步骤: ①培养洋葱根尖。 ②切取根尖2~3 mm,并对它们进行解离、 漂洗和染色。 • ③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 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 液中,在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的时间观察 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