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虎门销烟1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虎门即为其中之一。
虎门销烟的故事始于1847年,当时英国商船在虎门附近水域非法贩卖鸦片,而中国官方则严禁鸦片的贩卖。
中国广东巡抚林则徐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查禁鸦片,并在虎门设立了海关,以严格查禁鸦片的走私。
然而,英国商人却置之不理,继续私自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商人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强硬措施。
他下令在虎门设立了禁烟牌坊,并发布了“禁烟令”,宣布对走私鸦片的严厉打击。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对英国商人的侵犯,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坚定地执行禁烟令,严厉打击鸦片走私活动。
中国的这一坚定立场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响应禁烟令,展开了一场全民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掀起了爱国热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虎门销烟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抵御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
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坚定追求。
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面对外敌侵略和不公正待遇时,我们应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守正义和良知,不畏强暴,勇敢斗争。
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外敌侵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8虎门销烟第1

①场面的确盛大,连文武百官都来了。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是呀,可恶的鸦片就是有些外国商人运来的,我们现在要将这些鸦片销毁了,为什么还要邀请他们来参加呀?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③指导朗读。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二节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的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2)全班交流。(场面盛大、壮观)
(3)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呢?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分小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全班交流,先读读该句,再说说理由(随机出示三句话)。
▲1“这一天,天气晴朗……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①虎门寨天还是那样的天,树还是那样的树,海还是那样的海,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板书:装点得分外壮丽
课题
7虎门销烟第一课时
教学
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4、会复述当时壮观的场面。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销、历、史、值、寨
(1)领读。
(2)交流: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可以是读音、可以是字型等)
2、钢笔描红,师巡视指导。
3、讲评。
板书
设计
场面分外壮丽
7、虎门销烟挤得水泄不通伟大壮举
8 虎门销烟课件.doc 中的 演示文稿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看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林则徐
鸦片战争
1840年 英国侵略者对华侵略 中华民族的耻辱。。。。。。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 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 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 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 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 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 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 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 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 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 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 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 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 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 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1800年至 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 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 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 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 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 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 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销烟池旁这立有“鸦片战争 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 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8、虎门销烟

作业
1、设计一些禁毒宣传标语、口号。 设计一些禁毒宣传标语、口号。 2、将林则徐销烟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身边的 朋友听。 朋友听。 3、将自己学习这课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将自己学习这课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作业 1、设计一些禁毒宣传标语、口号。 、设计一些禁毒宣传标语、口号。 2、查找、搜集有关林则徐的生平事 、查找、 迹或故事, 迹或故事,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 为题, 前”为题,写一段话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 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 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 激动得跳哇 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持续了 天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 整整持续了 鸦片化为烟渣, 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被卷进了咆哮 的大海之中。 的大海之中。
销烟池
销烟池大体
下面几幅图都写出了什么的过程?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这时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 候,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 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 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 赤着双脚的民工, 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 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 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 “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 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 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 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 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 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 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 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 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8虎门销烟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反思拓展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8、虎门销烟
课型
新授
课时
3-2
授课
日期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阅读感悟。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化修改
3、出示讨论:
(1)A、“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B、“身着朝服”中的“着”;“倒下去”的“倒”;
“分外”的“分”的读音。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4、理解词语:
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的愤怒或水的奔腾怒啸。
课题
8、虎门销烟
课型
新授
课时
3-1
授课
日期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嚣张”“水泄不通”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19个生字。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虎门销烟这个事件。
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的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硝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a.指名读
b.虎门销烟持续了23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说明硝烟的时间长,数量多,硝烟的战果辉煌)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4张PPT)

•
互相议一议。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 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 纷纷前来观看……老年人边听边点头, 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 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 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
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把 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
2、收集一两个林则徐的故事, 课后跟同学们交流。
广州城为什么沸腾起来?
场面描写就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和地 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 老人——神态:笑呵呵 • 青年人——动作:挥拳头 • 孩子们——语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
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 典型人物 典型特点 • 沸腾场面(表达百姓兴奋、激动的心情)
•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一般。形容人 聚集的多。
( )箱鸦片。 • 4、用给题目加时间、地点、人物等的方
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5、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主探究
• 1、读第一段,画出人们听到消息后的不 同表现。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 人物的哪几方面写的?
• 3、这段场面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 气氛?
• 4、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本段,请试着读一 读,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比喻情绪高涨或事物蓬勃 发展。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 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的 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 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 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 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 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 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 虎门滩去看哪!”
4上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虎门销烟》的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离学生生活也较遥远,要想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确非易事。
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充分预习。
我在揭示课题之后问:“虎门销烟是发生在1839年6月的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更是一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战争。
谁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话音刚落,很多孩子举起了手,纷纷向全班介绍收集的资料。
乍一看去,有的是把资料抄在了书上,有的是打印出来,还有的找来了精致的图片。
我很是惊讶和激动,惊讶的是有这么多同学认真的找来了这么多资料,激动的是资料的内容可真丰富啊!有的找来的是林则徐的资料和参与虎门销烟的其他英雄人物的资料;有的收集的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资料和林则徐塑像图片;还有的收集到了林则徐如何禁烟的资料以及虎门炮台的图片,林则徐销烟旧制图片,有的还是彩色的,这些图片在教室用的实物投影仪都给学生展示了,除了以上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展示和同学们互相交流手中的资料,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使学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次课前的预习效果,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课前预习和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对学习一篇课文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当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因而,对生词及句子的朗读我们主要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来反馈和强化的。
而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我们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回想自己所执教的这一节课,我觉得我教得平实、扎实,完成了第一课时的任务——理解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
8、虎门销烟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方案】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活动一: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内互读下列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分外(fēn fèn)
应邀(yīng y服(zhāo cháo)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难闻的( )
伟大的( )
沉重地( )
嚣张的( )
宽阔的( )
迅速地( )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历史值得虎门寨
盐巴销毁响彻欺侮
一、简介《鸦片战争》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三、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教后反思】
3、小组成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互相纠错。
4、全班交流。
活动二:整体把握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
2、小组交流并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试给课文分段。
3、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4、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
二、实施活动
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阳县南刘集乡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8 虎门销烟设计日期使用日期
设计者王梅四年级上册第 1 课时 / 总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
(简介林则徐)
2、板书课题,解题
3、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寨毁泄
鸦片欺侮顿时伟大壮举
3、轻读课文,要求:
(1)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
4、检测
(1)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
(4)对那些词有困难?
(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
)⑸⑹
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
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
3、师生共同讨论
4、小结
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
(销烟前)
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
(销烟时)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销烟后)
四、总结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
2、继续预习课文。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