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0分)1. (6分) (2019高二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____。
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____,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
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 . 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武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武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 (6分) (2017高三下·武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剧,中西经济、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由此引发的东西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建成了东西文化在兼容与互相借鉴的过程中的碰撞也日趋激烈。
人们在满足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思想观念的升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人们不可能再满足于过去的传统侄桔与束缚,人们寻求的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生活方式。
突破传统、追求自我成为当今人们的精神目标与追求。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取向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生活上的富足与安定,这时期的人们寻求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精神文化、精神价值上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精神生活的全新把握。
文化成为这种要求的源动力,精神上的富足在这一时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来,而与文化相对应的艺术也在整合、兼容、吸收、冲撞中寻找着自我发展的方向、探索着新时期寻求发展与自我展现、自身发展的契机,当代中国水墨艺术自然而然地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历史演变。
一百多年前,从一批为追求理想、寻求艺术突破与创新的艺术探索者踏出国门,去西方寻求艺术真谛的时候起,中国的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与吸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徐悲鸿、李可染、林凤眠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的探索之路,同样也在被当今的艺术家们继承与延续着。
当代中国的水墨画家们,在吸取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探寻着用西方绘画技巧来改造中国水墨艺术的道路,实践着西学东渐的可操作性,探索着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发展的新路。
他们的艺术创作,在水墨语言上进行了许多突破传统笔墨规范与品味的实验;他们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评价体系,有悖于传统笔墨体系的价值标准。
虽然民族的特点深深地停烙印在他们的水墨作品中,但他们改造传统中国水墨艺术的探索精神也不可否认。
武威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武威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6题;共16分)1. (2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荒僻(pì)邂逅(xiè)跌宕(dàng)亘古不变(gèng)B . 嗜好(shì)淡褪(tuì)炽烈(zhì)声名狼藉(jí)C . 桑梓(zǐ)攫住(jué)吝啬(sè)拐弯抹角(mò)D . 泥泞(nìng)猝然(cù)胡诌(zōu)威风凛凛(lǐn)2. (2分) (2018高一上·和平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甘冒不韪(wěi)草菅人命大笔如椽咄咄逼人B . 汗流夹(jiā)背病入膏肓合衣而卧寥若晨星C . 虚与委蛇(yí)语焉不祥沧海一粟依违不决D . 车载(zǎi)斗量物富民安锋芒必露倍道兼程3. (6分)(2020·衡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食博主李子柒以拍摄古风美食短视频而出名,日前她被《中国新闻周刊》评选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
获选理由是:她把中国人传统而的生活方式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也让世界理解了中国文化。
她的视频堪称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从酿酒、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到造纸、蜀绣、制墨、做秋千、做竹子家具……位清秀恬静的姑娘,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耐心地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
正因为视频内容独具风格,使得它不仅包含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还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用海外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呈现的中国。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接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l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迤.逦/倚.仗叨.扰/丝绦.坟茔./茕.茕孑立B.坍.缩/滩.涂陨.星/殒.命醒.悟/不省.人事C.糍.粑/滋.味岑.寂/涔.涔桑梓./锱.铢必较D.潦.水/潦.草怅.然/倡.导甲醛./得鱼忘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唢呐沙哑黄粱梦果品酒馔B.央浼追溯满堂灌竭泽而鱼C.琐事琵琶珊蝴礁玲珑剔透D.下榻贡橘南柯梦直栏横槛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今,波兰人依旧于上世纪70年代短暂的足球辉煌中。
作为本届欧洲杯东道主,他们将会竭力追寻违别已久的荣耀。
②秦兵马俑考古最新进展:大量陶俑“身着”彩绘,兵马俑被焚烧,首次发现秦盾……这些发现了兵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传说。
③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
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A.沉醉印证必需B.沉湎引证必须C.沉醉引证必需D.沉湎印证必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常规赛得分王杜兰特在总决赛中发挥优异,所有人都开始探讨,如果假以..时.日.,他是否能够超越湖人飞侠科比。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________,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____________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______。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______的传说消费。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B .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C .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D .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振聋发聩千钧一发唾手可得穿凿附会B . 醍醐灌顶千钧一发触手可及牵强附会C . 醍醐灌顶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牵强附会D . 振聋发聩危在旦夕触手可及穿凿附会(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B .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C . 滔滔流水便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D .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考点】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下·长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经典成为通识周国平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人类的精神能力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又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
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
然而,唯有在文化的环境中,潜在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能力。
对文化环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传统,它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它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
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
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
“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够格,对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著作是承载人类几千年来在精神探索中所形成了伟大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B.经典著作是人类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能使人类的潜在禀赋转化为现实能力。
C.经典著作在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都是极好的素材,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D.阅读经典能够引领人们自觉地思考价值观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对于大学本科学生而言,固然可以采取两种学习态度方法,一种为“任凭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不贪多骛远,而获得此一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另一种学习态度方式则希望能够“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而不仅仅是“赐墙及肩”,只能“窥见室家之好”,难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只有“曾经沧海....”,才有阔大之胸怀气度和高远之眼光识见。
因此,学生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还必须大量阅读相关学科专业的乃至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经典原著。
②________。
这其实便是“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乃至教育本身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③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个体和技术官僚,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
常识教育则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与制度的异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福祉。
④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
但此一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通人也”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大通人”(仍是相对而言),这显然只能要求极少一部分人。
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人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
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
”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态度。
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②存真,切合语境。
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
”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
”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模仿鸡的叫声。
③求异,打破常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
”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
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
④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
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
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
”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
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
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
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⑤其次,布局上要巧作安排。
使用方言俗语也要考虑到不同题材。
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若能用之近体,乃见笔力。
唐人于濆《送戍客南归》诗云:“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
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
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
”“忠孝”一词是俗见之字,很少用于近体诗。
可是于濆能用在这里,是因为有汨罗的环境,谁也不会怀疑屈原的忠心。
⑥用俗语就有诙谐的味道,很容易落入油滑。
施蜇存《“管城三寸尚能雄”》说:“谐趣不是戏谑,戏谑就成为打油诗……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高格。
”用方言俗语带来了谐趣,但情调要沉郁。
如聂绀弩《挽雪峰》第二联:“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何殊睡不醒。
”“睡不醒”是大白话。
第三联“风雨频仍家国事,人琴一动辈行情”就很严肃了。
⑦就如取名字一样,个别字也是可以用俗字的,但姓与名构成一个整体,要有点积极意义。
如“吴穷”好,“吴良”就不好。
⑧方言俗语入诗,如此才能拓宽其审美空间。
(选自邵则遂《诗用方言俗语》,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古人一般认为作诗不宜用方言俗语,但古代许多大家并不囿于这种束缚。
B.方言俗语被运用在反映民俗的诗歌中,是“求异,打破常规”之举,不用常规语,使诗歌“老健有英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C.方言俗语并不适合所有体裁的诗歌,一般地讲,在古体诗中用方言俗语较容易,而用在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中比较难。
D.唐人于濆把俗见之字“忠孝”用在近体诗《送戍客南归》中之所以合宜,是因为“忠孝”一词恰好和《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针对古代许多大家将方言俗语入诗的语言现象展开分析,层层深入,思路明晰。
B.文章列举典例从“存真”和“求异”两个方面论证了方言俗语入诗的审美价值。
C.作者旁征博引,选用典型诗例探讨语言艺术现象,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体现了深厚的学养。
D.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在具体分析方言俗语入诗的条件时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人冒春荣强调写诗“用字宜雅不宜俗”,说明古人作诗时,为了让诗歌语言不粗俗,会尽量避开方言俗语。
B.以俗语入诗,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直接选用“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即可,但要注意不宜全篇都用俗语。
C.古人以方言俗语入诗,不只是为了切合语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还是为了用语不落窠臼,追求艺术的“奇”,拓宽诗歌的审美空间。
D.诗用方言俗语,要特别注意“谐”与“庄”的有机结合,不能单纯追求谐趣,否则,诗歌就很可能会沦为打油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
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
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
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
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画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
若有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
游客在景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
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了断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出现过此种情况。
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
(摘自《新京报》社论)材料二材料三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鼓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
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
有一些境外旅游中发生的不和谐或“歧视”事件,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关。
餐间相互敬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内容。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喝酒是一种品味或享受。
饮酒适量,举止不失态,才是教养有素之人应有的风度。
有中国游客就因为在飞机上或餐厅里喧闹饮酒遭到制止而起争执。
所以,出境文明旅游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
你不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肯定会出现“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
现在全国上下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
(摘自葛晨虹《专家建言:文明旅游需要引导》)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这不仅是连续第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也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可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以自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个人素质问题,也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
(摘自《新京报》《“供给侧”“文明旅游”成两会热词》)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完美诠释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B.出境文明旅游,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
C.材料二中,绝大多数人在旅行途中都有过不文明的表现,但能认识到错误,愿意改正。
D.旅游不文明现象已经受到全国上下的重视,国务院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旅游。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境外的旅游胜地出现的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便后冲厕”等警示牌,说明中国人旅游的文明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B.不文明旅游在黄金周期间高发,如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绝大多数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
C.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
D.材料二显示,在旅行团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尊重当地风俗,其次是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夏至凌仕江①夏至是一个不容修辞的词汇,多了任何字眼都意味着破坏气氛。
夏至只能是夏至,干脆利落,不多也不少,就像钢琴,它的属性与气场庞大得让人难以用唯一的情感去填补。
②父亲的夏至系在故乡薄薄的黄历书上。
那本黄历书封面红纸,内文白纸,其纸张生性脆弱,唯恐风吹就破,好在一年四季散发岁月的墨香。
劳作后的父亲,摇着扇子,将蜘蛛与蛀虫侵害过的黄历书从墙头取下,当他翻到“夏至”二字时,花白的板寸头里有汗珠在冒,眼角充满欢喜。
有时,他会情真意切地掰着指头,清算去年此时的家长里短,父亲总想找出夏至来临与往年的一些不同寻常。
可夏至年年如此,时节不约自来。
最终,父亲什么也没找到,只找出了即将收割秋粮的一些农具,把它们擦拭得比任何时候都亮。
③夏至是时节中的光荣日,是一年中阳光照射大地最长久的一天,早晨五点到晚上七点多,阳光威力有增无减,给足了万物面子,给抢收的农家人足够信心。
因此,夏至到来,也是我故乡的蜀南丘陵人家最忙最累最欢喜的日子。
④我知道很多作家喜欢用夏至当标题,原本我极力地反抗过,也努力地试图另辟蹊径,可是最终不例外地选择了它,这是夏至的魅力,也是夏至的强大力量所在。
只是长大离家后,很少再听到这个节气中优美的词汇。
在城市里,我们一般听到的是夏天来了。
虽然这句话听似轻描淡写,却潜藏着洪水凶猛的秘密。
“夏至”与“夏天来了”原本表述的不是同一回事,但在乡亲们的意识里却有着同一个意境。
他们的意思是夏至到了,就是真正的夏天来了!夏至,字面上的意思是夏天之极。
它有一种古典的光芒质感,具备磁场效应,像麦场上男人扬起的林盖(打麦子的工具),而“夏天来了”之于大多数城里人,则是一种开放的抒情文本,蝉或跳蚤都将登场,如同大街上飘飞的长裙与短带。
⑤苏轼有词《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蓑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