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吉鸿昌

合集下载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导读:本文吉鸿昌的爱国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一)吉鸿昌是河南省扶沟县人。

1913年吉鸿昌入冯玉祥部队,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1932年秋在北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吉鸿昌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秘密开会时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吉鸿昌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来,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正是我的光荣……"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

面对蒋介石"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

然后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特务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在这震山撼岳的呼喊声中,英勇的共产党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吉鸿昌壮烈地牺牲了,年仅39岁。

吉鸿昌的爱国故事(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民国将领吉鸿昌的简介资料

民国将领吉鸿昌的简介资料

民国将领吉鸿昌的简介资料吉鸿昌是河南省扶沟人,早年加入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部队,从一名兵做起,吉鸿昌一路杀敌,骁勇异常,不仅拥有非常人所及的勇猛,还是一位擅长谋略的智将,善用大才的冯玉祥很早便开始器重吉鸿昌,吉鸿昌后来被送入模范连当兵,之后又成为手枪连的连长,尔后又升到营长的位置,从此开始大展身手。

中原大战爆发后,吉鸿昌奉命率部出兵讨伐蒋介石,之后冯玉祥失败,吉鸿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便接受了蒋介石的整编,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也是吉鸿昌简介中都会提到的吉鸿昌能屈能伸的品质展现。

但是吉鸿昌抗日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这一点当然不符合只专注于党同伐异斗争的国民党。

所以吉鸿昌曾遭到蒋介石的制裁,但是吉鸿昌凭借自身的才干和毅力,几经辗转,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红军将领。

吉鸿昌简介中提到的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吉鸿昌将军的死亡。

吉鸿昌将军征战疆场多年,曾经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和失败但是都没有失去性命,甚至越战越勇,而这一切都是国民党军不可容忍的。

终于,蒋介石派的军统杀手把矛头指向了吉鸿昌,此次吉鸿昌身受重伤并被法国工部局逮捕。

此次蒋介石再也没有放过吉鸿昌,使用大量的金钱贿赂之后,蒋介石终于将吉鸿昌逮捕到手,最终以所谓的“叛国罪”将吉鸿昌残忍杀害,一代名将就此离开人世。

吉鸿昌将军被害后,吉鸿昌的妻子胡红霞和吉鸿昌后代经历了丧夫和丧父之痛,其中,吉鸿昌后代为一双儿女。

据传,吉鸿昌的儿子名为吉兰泰,但是因为吉鸿昌的儿子不喜欢进入公众的视线,所以公众对其知之甚少。

吉鸿昌的女儿则恰好相反。

吉鸿昌的女儿叫吉瑞芝,著名的《吉鸿昌传记》就是女儿为父亲所作的传记。

吉瑞芝因为身为作家的原因所以常常出没于各种场合,很多有关吉鸿昌的故事以及有关吉鸿昌的纪念活动都是吉瑞芝透露或出席的。

吉瑞芝对父亲的生活和抗战过往写下了很多的故事,这也帮助新中国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吉鸿昌并且将一代英雄吉鸿昌永远铭记于心中。

吉鸿昌后代中,值得提到的还有,就是继承了吉鸿昌军人意志的是吉鸿昌的侄子吉星文,而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就是吉星文指挥并发出抗击命令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例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例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例子吉鸿昌爱民故事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对危害人民的事和人都极为痛恨。

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宽恕。

他有一个亲侄儿叫吉南星,在乡下为非作歹,为了掩盖奸情他竟用砒霜毒死人家全家七条人命,被当地县衙收押。

吉鸿昌的祖母出于私情,强行保释。

县衙碍于吉鸿昌声望权势,拖延不决。

后来吉鸿昌得知真情后,立即实际情况信责问县官:“我当师长,他杀人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全村、全县的人吗?”并让副官赶到县城,将吉南星当众执行枪决,为民伸冤报仇。

1929年7月,吉鸿昌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

有人奉承他,在他一张大照片上写了八个字:“官运鸿昌,光辉祖宗”。

吉鸿昌看罢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训斥那人道:“你把我吉某当成什么人!我吉鸿昌把民从当父母,一民为民众谋福利,高官、厚禄、金钱、地位算了屁!”白居易体恤民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

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

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

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

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

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

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

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

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

”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

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爱国将领吉鸿昌课件

爱国将领吉鸿昌课件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凝聚民族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 力的源泉,弘扬这种精神 有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奋斗。
激发奋斗动力
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激发人 们的奋斗动力,促使人们 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 而努力拼搏。
维护国家安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 提高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国家应对外部威胁 的能力。
04
吉鸿昌的品质与影响
高尚的道德品质
01
爱国情怀
吉鸿昌将军一生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奋斗不息。他
曾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出
深沉的爱国情感。
02
英勇无畏
在战场上,吉鸿昌将军勇猛果敢,敢于采取冒险的行动,为国家和民族
的利益奋不顾身。他曾率领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
影响深远
吉鸿昌将军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更延续至今。他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和清正廉洁等 品质,成为后世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斗。
对后世的启示与意义
民族精神传承
吉鸿昌将军的事迹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他展现出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和清正廉洁等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
THANKS
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看
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吉鸿昌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 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吉鸿昌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成为了一代爱国将领的楷 模。
03
吉鸿昌的军事才能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吉鸿昌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砖木结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吉鸿昌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砖木结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吉鸿昌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砖木结吉鸿昌故居。

吉鸿昌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

是一座砖木结构带庭院的三层英式小洋楼。

因外观为红砖墙。

又名“红楼”。

该楼初建于1917年。

由沙得利工程公司工程师沙得利设计。

该楼共有楼房11间。

平房2间。

楼过堂2间。

该楼现为天津和平医院使用。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名,吉鸿昌。

所处时代,现代。

出生地,河南扶沟人。

主要成就,宁夏省政府主席。

简介。

河南扶沟人吉鸿昌。

早年参加西北军。

以英勇善战升为旅。

师长。

1929年任宁夏省政府主席。

国民党第十军军长。

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天津继续进行抗日活动。

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

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吉氏故居在天津和平区花园路5号。

是一所三层小洋楼。

又名红楼。

是吉鸿昌烈士在天津进行抗日活动的住所。

该楼建于1917年。

砖木结构。

孔机砖清水墙。

旧时沙得利工程公司设计。

总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

是吉鸿昌将军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购自德善堂。

楼房首层作为接待用。

卧室。

客厅设在二楼。

三楼为秘密印刷处。

基本资料。

坐落地点: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建造年限:1917年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1408多平方米建筑结构:砖木结构建筑风格:英式建筑使用情况:现为和平医院。

景点概况。

吉鸿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号路。

是一座三层小洋楼。

又名红楼。

是吉鸿昌烈士在天津进行抗日活动的住所。

该楼建于1917年。

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砖木结构。

红机砖清水墙。

旧时沙得利工程公司设计。

总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

是吉鸿昌将军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购自德善堂。

楼房首层作为接待用。

卧室。

客厅设在二楼。

三楼是地下党秘密印刷室。

楼下为接待地下党员住房。

爱国将领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

第二年全家迁入。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

曾任宁夏政府主席的他和冯玉祥等组成抗日同盟军。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1.爱国将领吉鸿昌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18岁他便报名参军.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 以致有“吉大胆”之称.9.18 事变发生后,他“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2.抗日英雄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爱国将领邱少云邱少云,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五位抗日名将的故事各200字

五位抗日名将的故事各200字

1.抗日名将:吉鸿昌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8岁时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他雷厉风行,骁勇善战,10余年的时间就从普通士兵层层递升,直至军长。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

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不久被派往河南潢川、光山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1931年9月,因为矢志抗日、拒绝打内战,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实业”。

不久,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满腔热血的吉鸿昌闻讯后立即赶回中国,并于当年秋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26日,爱国将领吉鸿昌联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此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越过长城,进逼平津,而蒋介石仍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应运而生。

1933年6月起,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征,所向披靡,先后攻克康保、沽源、多伦等重镇,这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然而当年10月,在蒋介石政府和日军的双重压力之下,吉鸿昌所率同盟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随后,吉鸿昌返回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在天津的住宅“红楼”也成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

然而,此时的吉鸿昌也被国民党特务列入了暗杀黑名单。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随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慷慨就义。

牺牲前,他拿起地上的树枝,在雪地上写下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2.抗日名将:唐淮源誓死与中条山共存亡的抗日名将唐淮源。

唐淮源字佛川,1886年出生,云南江川人。

1911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加入滇军。

先后担任排长、连长等职。

1930年任第12师副师长兼第35旅旅长。

1932年任第12师师长。

1936年10月任第3军副军长。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唐淮源奉命北上,在冀西一带及晋东、晋南一带与日军作战。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吉鸿昌简介Ⅰ: 吉鸿昌简介吉鸿昌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

河南省扶沟人。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

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

1926年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由兰州兼程东进,参与解西安之围。

1927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击退奉军,连克新乡、安阳数城。

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

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

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旋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

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

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国“考察”。

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

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30师起义失败,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

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枪械,联络旧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

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

9月,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昌平(今均属北京)一带,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

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经蒋介石下令,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将领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

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

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

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

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

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

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

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
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

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

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吧,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闻讯提前回国。

船到上海,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淞炮台,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

吉鸿昌在甲板上顿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对周围的人说:“看!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声痛哭。

到了南京,他再次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可是蒋介石却让他在上海办实业,他愤懑至极,抗议说:“我是军人出身,军人的天职是卫国杀敌,不是发财!”
爱国无门的吉鸿昌只好采取独立行动,潜至湖北发动旧部起义,蒋介石派兵追击。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吉鸿昌进入苏区;后由苏区至上海,再由上海北上天津。

不久即与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于1932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

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

非我杀贼,即贼杀我。

半壁河山,业经改色。

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天津各界抗日联合会得到抗日同盟军胜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线慰问。

后来,由于
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园路5号家中的三楼,购置印刷设备,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长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然而蒋介石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吉鸿昌的迫害,严令特务机关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鸿昌。

这时的吉鸿昌处境已十分危险,党的地下组织要他撤离;但吉鸿昌考虑到有许多工作还要在天津继续进行,于是先把家眷转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自己则居住在法租界国民饭店或惠中饭店。

1934年11月9日,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当局,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未遂,乃将他逮捕。

先由法国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园51军的军法处。

审讯时吉鸿昌正气凛然、义正词严地说:“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国!我作地下工作,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审讯吓住我,你们想错了!”
几天后,吉鸿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陆军监狱,蒋介石密令将他就地处决。

11月24日军法官到狱中向吉鸿昌宣布判处死刑的命令,吉鸿昌神态自若,他向监刑官索要纸笔,给妻子胡红霞写
了一封遗书,安排身后:“红霞吾妻: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人终有死。

我死,你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你照应。

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存教养子女等用。

我笔嘱矣。

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

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行刑前,39岁的吉鸿昌以地作纸,枯枝为笔,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喝令执行官:“给我搬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

”他坐定以后,又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后开枪!”执行官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吉鸿昌厉声说:“在我面前开枪!我吉鸿昌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把我打死的!”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胜利万岁!”这样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败类手中,引发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哀痛与沉思。

如今,坐落在花园路的吉鸿昌烈士故居已成为天津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吉鸿昌诞辰100周年之际,又在故居对面的一块泰山石上树立起吉鸿昌将军跃马横刀的青铜雕像。

这一切,作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骄傲,将永远永远地保存下来,供世人瞻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