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动力装11.2.
MEL的使用说明

MEL的使用说明1.本书目的最低设备清单是根据AIRBUS飞机制造公司推荐的,由法国适航当局(DGAC)批准的主最低设备清单(MMEL),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的。
此设备清单内容适用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
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为争取飞行正常,当飞机的某些系统或部件失效时,由于相应的设备余度,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某项设备不工作可以继续飞行,它绝不是航空器的维护标准,更不是可以长期带故障飞行的依据。
2.修订为保证该清单的现行有效性,根据航空器制造厂提供的更改资料,以及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时做相应的修改。
3.文件的内容及组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最低设备清单这一章包括了现行MEL中的所有项目,项目的顺序排列与MMEL相同,为了便于使用,页码号使用了章节号、ATA号及项目编号,如下列所示:2. ХХ—ХХ.Х注:如果在同一页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其页码为该页最上面一个项目的号码。
操作程序紧随各项目之后,但对下列情况不需制定操作程序:1.操作程序显而易见;2.认为制定操作程序毫无意义;3.MEL不要求制定程序。
第三章——外形缺陷清单本章包括了各种不同CDL项目的图例,加上必要的系统影响和航路性能影响的信息。
4.程序的使用为简便起见,本最低设备清单不包括重要及明显的部件和系统,如:机翼、操纵面、发动机、起落架等。
另外也不包括象厨房设备、娱乐系统等不影响飞机适航性的项目。
这就是要求所有与适航性有关,并不包括在清单内的项目,对于每一次飞行来说,都应处于可工作状态。
在最低设备清单中,对于有必要采取特殊措施的项目,用字母(M)或(O)标明,并在该项目中具体列出相应的程序。
(M)表示带该缺陷飞行时,为放行飞机,维护人员所需完成的工作。
(O)表示带该故障飞行时,须对正常的机组飞行程序进行修改或补充。
5.《放行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执行原则最低设备清单的适用范围,对于航空器始发站和经停站不区别对待。
运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大纲(初级飞机)

DOC NO. FS-ATS-005P运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大纲(初级飞机)2015 年5 月编写说明一、制定依据《运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大纲(初级飞机)》(以下简称大纲)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飞行标准适航管理部(以下简称“航管中心飞标适航管理部”)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的授权,依据CCAR-61.115条的要求制定出版,以确定初级飞机类别,陆地、水上级别等级运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的大纲。
二、考试方法初级飞机类别运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应遵照本大纲实施,并由局方指定的监考员主持,在指定的时间和按咨询通告《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点要求》(AC-61-014)相关规定建立的经授权的考试中心或考试点实施考试。
三、考试内容运动驾驶员执照申请人必须接受并记录授权教员提供的地面训练,完成下列与所申请航空器等级相应的地面训练科目:1、航空法规,与运动驾驶员权利、限制和飞行运行有关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2、初级飞机的一般知识,包括动力装置、系统和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有关初级飞机和动力装置的使用限制,飞行手册或其他相应文件中的有关操作资;3、飞行性能、计划和装载,包括装载及重量分布对飞行特性的影响、重量和平衡计算;起飞、着陆和其他性能数据的使用与实际运用;初级飞机安全有效的运行,包括飞行活动高密度机场的飞行、防撞、避免尾流颠簸以及无线电通信程序;4、人的行为能力,包括威胁和差错管理的原则;5、气象学,包括识别临界天气状况,避免风切变,获得气象资料的程序以及航空天气报告和预报的使用;6、领航,包括航图和磁罗盘的使用,地标和推测领航,目视飞行规则(VFR)飞行,航行设施的使用及机载领航设备的操作;7、操作程序,包括在操作表现方面运用威胁和差错管理;高度表拨正程序;航空文件,如《航行资料汇编》、《航行通告》、《航空代码及缩略语》的使用;适当的预防程序和应急程序,包括为避让危险天气、尾流和其他运行危险所采取的行动;失速的识别、螺旋进入与改出技术;8、飞行原理;9、无线电通话,包括适用于目视飞行规则运行的通信程序和用语及如遇通信故障应采取的行动。
机载设备机载设备

一 指示高度、速度的仪表
二 指示航向和飞行姿态的仪表
三 自动驾驶仪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一 指示高度、速度的仪表
TONGJI UNIVERSITY
高度、速度、马赫数、加速度、升降 速度等都是重要的飞行参数。测量这些参 数,对于准确判断飞行状态和正确操纵飞 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参数变化后, 飞机周围的大气参数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所以,在这类仪表中有不少仪表是基于测 量大气参数来指示飞行参数的。
高度表
飞行高度指的是飞机的重心与某一基准 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它是主要的飞行参数之 一。
高度表的功用就是测量飞机的飞行高度。 常见的高度表有气压式高度表和无线电 高度表,此外还有惯性式、激光测高、同位 式测高等。
TONGJI UNIVERSITY
气压式高度表
气压式高度表是通过测量 大气压力来间接测量高度的仪 表,因为在标准大气中气压与 高度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TONGJI UNIVERSITY
第十一章 机载设备
沈海军 教授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012年12月
TONGJI UNIVERSITY
§11.1 航空仪表设备 §11.2 机载无线电设备 §11.3 机载电气设备
§11.1 航空仪表设备
TONGJI UNIVERSITY
11.1.0 概 述
TONGJI UNIVERSITY
马赫数表
马赫数是真空速与飞机所在高度的音 速之比。
一般飞行M数 超过0.6的飞机上 都装有用于测量马 赫数的马赫数表。
TONGJI UNIVERSITY
全静压系统
全静压系统也就是空速管系统。它收集气 流的全压和静压,并输送给需要全压和静压参 数的仪表及有关设备。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电子设备装配)

第1章 航空电子设备装配1.1 航空电子设备发展和装配工艺1.2 航空电子设备装配特点1.3 航空电子设备装配要求1.4 航空电子设备装配分类1.5 航空电子设备装配工艺l.5.1 电装装配工艺1.5.2 机械装配工艺1.5.3 其他装配工艺l.6 印制板组装件装配1.6.1 通孔安装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1.6.2 表面安装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1.6.3 印制板组装件手工装配一般操作步骤1.6.4 印制板组装件装配中应注意的特殊问题1.7 电气组(部)件装配1.7.1 电气组(部)件手工装配一般操作步骤1.7.2 电气组(部)件装配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2章 装配用印制板、元器件和材料2.1 印制板2.1.3 印制板储存和保管要求2.2 阻容器件2.2.1 电阻器2.2.2 电位器2.2.3 电容器2.3 半导体分立器件2.3.1 半导体二极管2.3.2 半导体三极管2.4 半导体集成电路2.4.1 半导体集成电路类别2.4.3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2.5 表面安装元器件(SMD)2.5.1 SMD的类别2.5.2 SMD外形特征引脚类型2.5.2.1 SMD外形特征2.5.2.2 引脚类型2.5.3 SMD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2.6 电连接器2.6.l 电连接器类别2.6.2 XKE型压接电连接器2.6.3 DK-621型总线电连接器2.6.4 53系列焊接式印制板电连接器2.6.5 ATR机箱后连接器2.6.6 38999系列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小圆形电连接器2.6.7 耐环境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2.6.8 电连接器的储存和保管2.7 开关2.8 密封继电器2.9 电线和电缆第3章 装配前的准备3.1 装配环境控制及工艺布置3.1.1 环境洁净度要求3.1.2 洁净车间(厂房)使用要求3.1.3 污染物和剩余物的控制3.1.4 静电防护要求3.1.4.l 静电敏感器件3.1.4.2 静电防护操作要求3.1.4.3 静电敏感器件装配要求3.1.4.4 测试和试验设备3.1.4.5 防静电器材3.1.5 工艺布置要求3.2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3.2.1 工艺性审查的目的3.2.6.1 总则3.2.6.2 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3.3 元器件和材料的备料3.3.l 备料原则3.3.2 备料方法3.6 装配用零件、紧固件的表面处理3.6.1 表面处理要求3.6.2 清洗方法3.6.2.1 手工清洗3.6,2.2 自动化清洗3.6.2.3 印制板组装件焊接面的清洗3.6.2.4 机械零、部件清洗3.7 工具和设备的选用3.7.1 手工装配工具3.7.2 印制板通孔安装设备3.7.3 印制板表面安装设备第4章 元器件引线、导线端头的成形和连接4.1 元器件引线成形4.1.1 分立元器件引线成形要求4.1.2 扁平封装集成电路引线成形要求4.1.3 元器件引线成形方法4.1.4 元器件引线的矫直4.1.5 元器件引线成形中应注意事项4.2 元器件引线在接线端子上的连接4.2.1 连接形式4.2.2 缠绕连接方法4.2.3 钩绕连接方法4.2.4 插接连接方法4.2.5 连接要求4.3 导线端头与接线端子连接4.3.1 连接形式4.3.2 连接要求4.3.3 导线端头与各种接线端子连接4.4 工序检验第5章 套管的使用和安装5.1 套管的使用5.2 套管的合理选用5.2.1 套管的材料及其特性5.2.2 套管的选用5.2.2.1 套管材料的选择5.2.2.2 套管尺寸的选择5.3 元器件引线套管的安装5.3.1 安装方法5.3.2 色标套管5.3.2.1 套管颜色的表示5.3.2.2 套管颜色的代用色5.4 导线套管的安装5.5 电连接器导线端头套管安装特殊要求及捆扎5.5.1 电连接器套管的固定5.5.2 单根导线套管的固定5.6 热缩绝缘套管的安装要求5.7 整体套管使用场合的规定5.7.1 导线、电缆的整体套管5.7.2 元器件的整体套管5.8 套管在装配操作中的维护5.9 套管安装后的检验第6章 通孔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6.1 一般要求6.2 操作元器件时应注意的事项6.3 通孔元器件安装6.3.1 轴向引线元器件水平安装6.3.2 轴向引线元器件垂直安装6.3.3 径向引线元器件的安装6.4 集成电路的安装6.4.1 扁平封装器件的安装6.4.2 双列直插器件的安装6.5 元器件的粘接安装6.5.l 粘接安装适用范围6.5.2 粘合剂6.5.3 元器件粘接安装形式6.5.4 元器件粘接安装工艺6.6 元器件的钳装安装6.6.1 钳装安装适用范围6.6.2 安装用机械零件6.6.3 元器件钳装安装的形式6.6.4 钳装中紧固件连接6.6.4.1 紧固件连接要求6.6.4.2 螺钉的松动和防松措施6.8 插装机插装6.8.1 插装工序6.8.2 插装设备第8章 手工焊和自动焊8.1 手工烙铁焊接8.1.1 焊接前的准备8.1.l.1 焊接材料的准备8.1.1.2 电烙铁的选择8.1.1.3 元器件引线和导线端头的搪锡8.1.2 焊接操作8.1.2.1 电烙铁的握法8.1.2.2 电烙铁的操作方法8.1.2.3 松香芯焊锡丝的使用方法8.1.2.4 焊接中的热分流8.1.2.5 焊接基本步骤8.1.2.6 正确操作与不正确操作实例8.1.3 印制板组装件焊接8.1.3.l 焊接中应注意的事项8.l.3.2 插装(通孔)元器件的焊接8.l.3.3 贴装(表面安装)元器件的焊接8.l.4 导体与接线端子焊接8.1.4.1 导体与片状接线端子的焊接8.l.4.2 导线与柱状接线端子的焊接8.l.4.3 导线与管状接线端子的焊接8.1.5 焊点标准8.1.5.l 印制板组装件焊盘上的焊点标准8.1.5.2 接线端子上的焊点标准8.1.6 焊点缺陷8.1.7 焊点的修正和重焊8.1.7.1 焊点缺陷的可修复性8.1.7.2 清除焊点上焊料的方法和步骤8.l.7.3 焊点缺陷修正(重焊)方法和步骤8.1.8 焊接质量工序检验8.2 自动焊接8.2.1 自动焊接工艺流程8.2.l.1 一次焊接工艺流程8.2.1.2 二次焊接工艺流程8.2.1.3 工艺特点比较8.2.2 焊接前的准备8.2.2.l 元器件引脚可焊性处理8.2.2.2 元器件引脚的成形8.2.2.3 元器件插装8.2.3 自动焊接8.2.3.l 涂覆助焊剂8.2.3.2 焊接前的预热8.2.3.3 流动焊焊接8.2.3.4 冷却8.2.4 波峰焊焊接参数及注意事项8.2.4.l 焊接参数8.2.4.2 波峰焊中应注意事项8.2.5 波峰焊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8.2.6 波峰焊机的类别及结构第9章 印制板组装件的清洗9.l 印制板组装件的污染9.1.1 污染的类别9.1.2 污染的危害9.2 印制板组装件的清洁度要求9.3 清洗工艺方法的选用9.3.1 清洗剂的分类及选用9.3.1.1 清洗剂的分类9.3.1.2 清洗剂的选用9.3.2 清洗工艺方法的选用9.4 熔剂基的清洗工艺操作方法9.4.1 溶剂基清洗工艺方法说明9.4.2 印制板组装件清洗工艺操作步骤9.5 水基清洗工艺操作方法9.5.1 水基清洗工艺方法说明9.5.2 国外印制板组装件清洗工艺操作步骤9.5.2.1 实例一 水清洗与半水清洗9.5.2二2 实例二 美国ECD620mp型清洗剂系统9.5.2.3 F-113的替代产品9.6 清洗后的包装和保管9.7 清洗中产生的缺陷类别及预防9.8 印制板组装件清洁度检验9.8.1 目视检查9.8.2 离子污染度测试9.8.2.1 萃取熔液法9.8.2.2 “离子污染度测定仪”测试法 第10章 印制板组装件的涂覆10.1 涂覆材料10.2 涂覆材料制备中应注意的事项10.3 涂覆前的准备10.3.1 待涂印制板组装件的准备10.3.2 不涂覆部位的掩蔽10.4 印制板组装件敷形涂覆工艺10.4.1 工艺方法比较10.4.2 刷涂工艺10.4.3 浸涂工艺10.5 涂覆工艺质量控制要点10.5.1 涂覆材料存放时间的控制10.5.2 涂料厚度控制10.5.3 涂覆层易产生的缺陷及其防止方法10.6 掩蔽层去除方法10.7 涂覆的检验及合格标准10.7.1 检验要求和方法10.8 涂覆修正操作工序第11章 印制板组装件返修11.1 印制板组装件缺陷及检查11.2 返修时应注意的事项11.3 通孔安装元器件印制板组装件返修11.3.1 元器件的更换11.3.1.1 拆卸元器件方法11.3.1.2 更换元器件步骤11.3.1.3 更换元器件应注意事项11.3.2 元器件上固定物的更换11.4 表面安装元器件印制板组装件返修11.4.1 返修步骤11.4.2 拆卸(重装)SMD方法11.4.3 重新涂布焊膏方法11.5 装配后印制板缺陷的返修11.5.1 印制板缺陷及修复限制11.5.2 修复工艺方法11.6 表面涂覆层的清除11.6.1 表面涂覆层的判别11.6.2 表面涂覆层的清除方法11.6.3 清除表面涂覆层应注意事项 第13章 导线与接线端绕接13.1 绕接工艺特点13.2 绕接工具13.2.1 绕接工具的类别13.2.2 绕接工具简介13.3 绕接分类13.4 绕接前的准备13.4.1 绕接导线要求13.4.2 接线端子要求13.4.3 接线端子的检查13.4.4 缠绕圈数的确定13.4.5 绕接导线端头绝缘层剥除13.5 绕接器绕接13.5.1 绕接步骤13.5.2 绕接操作中注意事项13.6 统接工序质量控制要求13.7 绕接操作工序返修13.7.1 可返修的缺陷13.7.2 返修工序操作步骤第14章 整、部件装配14.1 连接电缆装配14.5 电气部件的装配14.5.1 开关类器件的安装14.5.2 大功率晶体管的安装14.5.3 电连接器的安装14,5.4 其他电子器件的安装第18章 检验与测试18.1 印制板检验18.1.1 工序检验18.1.2 质量合格检验18.1.3 印制板成品合格与不合格准则18.2 印制板组装件的检验18.2.1 安装质量的检验18.2.2 印制板组装件焊接质量检查18.2.2.1 焊点术语18.2.2.2 合格焊点准则18.2.2.3 不合格焊点18.2.2.4 焊接质量检验18.2.2.5 焊接质量的判断附录A 可焊性测试A1 焊点可焊性测试方法A2 可焊性测试方法比较A3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试方法A7 国内外常用测试设备附录B 焊料纯度的维持附录C 清洗设备简介附录D 印制板用材料。
航空AV-AV11部分

11.2 飞机结构的基础知识。
21.现代民用飞机通常选择:A.梁式结构机翼。
B.复合式结构机翼。
C.单块式结构机翼。
D.整体结构形机翼2.民用飞机机身的主要结构形式为:A.硬壳式。
B.复合式C.半硬壳式D.全钢结构式3.机身结构上所受载荷主要包括:A.由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的固定接头传来的集中载荷。
B.机身上各部件及装载的质量力和机身机构本身的质量力。
C.气密座舱的增压载荷。
D.以上都是。
11.4 自动飞行(ATA22) 1811.4.2 自动驾驶:指令信号的处理。
2 11.4.3 工作方式:横滚、俯仰和偏航。
2 下列参数中,描述飞机重心运动的是姿态角侧滑角迎角地速D飞机纵向运动不包括速度的增减俯仰运动倾斜运动升降运动 C飞机的横侧向运动不包括重心侧向偏移倾斜运动偏航运动俯仰运动 D11.4.4 飞行指引系统。
111.4.5 偏航阻尼器的作用和原理。
211.4.7 自动配平:马赫配平、自动驾驶仪配平、速度配平、迎角配平等。
411.4.8 方式控制板。
111.4.9 自动油门系统。
211.4.10 自动着陆系统:原理和分类、操作方式、近进、下滑道、着陆、复飞、系统监测和故障状况。
41.飞机在自动着陆阶段,自动油门系统工作在:N1方式速度方式拉平方式慢车方式2.在进近阶段,在什么高度自动接通拉平方式?100英尺54英尺35英尺 2英尺3.在按压APP电门之后,A.航向信标先被捕获B.下滑信标先被捕获C.指点信标先被捕获D.航向和下滑同时被捕获4.自动着陆阶段,哪个是主飞行控制计算机?A.左FCCB.中FCCC.右FCCD.所有FCC5.在进近着陆阶段,何时脱开垂直导航方式?A.在截获航向信号之后B.在截获下滑信号之后C.在截获指点信号之后D.在获得LRRA的信号之后6.在自动着陆阶段同时接通多套A/P系统的目的是:A.用不同的A/P分别控制飞机的高度、速度和姿态B.提高自动着陆系统的可靠性C.用另外的A/P来监控主A/P的工作D.更好的和A/T配合7.有关飞机自动着陆能力的信息显示在A.ND上B.PFD的飞行方式通告(FMA)区内C.上EICAS内D.下EICAS内8.对于装备两套自动驾驶仪(A/P)的飞机,在自动着陆衔接前要求A.只衔接其中一套A/PB.两套A/P都断开C.两套A/P同时衔接,且使用独立电源D.两套A/P同时衔接且使用同一汇流条供电9.在进近阶段,当驾驶员按压A/P工作模式选择板上的“APPR”电门时A.只有一套自动驾驶仪系统自动衔接且正常工作。
航空器机械修理(MEC)培训大纲编号项目名称及子项目

2.4
涡轮冷却器的安装
1
2.5
涡轮冷却器的测试
1
2.6
涡轮冷却器的存储与包装
1
4
维修手册与技术文件的使用
2
4.1
附件维修所需的手册种类及简介
0.5
4.2
ATA100规范
0.5
4.3
航材件号系统
1
复习与考试
2
编号
项目名称及子项目名称
学时
MEC01
气动附件修理
127
MEC013
涡轮冷却器修理-实习
29
3
编号
项目名称及子项目名称
学时
MEC01
气动附件修理
127
MEC015
起动驱动组件(LEFDU)修理-实习
24
知识点
1
阅读各类维修手册与技术文件
0.5
2
懂得与阅读CMM手册与OHM手册
0.5
3
熟悉LEFDU结构及其零部件位置
0.5
4
LEFDU入厂检查
0.5
5
修理前的准备
1
6
熟悉修理基础步骤
1
7
熟悉LEFDU的分解程序
4.3
部件功能测试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4.4
故障分析与故障隔离表的使用
5.
操纵活门的分解、清洁、检查、修理、组装与储存的程序与方法
4
5.1
部件的分解程序与方法
5.2
部件的清洁程序与方法
5.3
部件的检查程序与方法
5.4
部件的修理程序与方法
5.5
部件的组装程序与方法
5.6
部件的储存程序与方法
6.
MHT6020-2021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

MHT6020-2021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DA 00备案号:MH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6020―2021 代替MH 6020―2000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Commercial aviation fuel quality control & operating procedures(包括对 2021 年版的第一次修订内容)2021-03-10 发布2021-06-01 实施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MH/T 6020―2021修订记录所涉及的正文 1、船运航空油料提取油样进行检验的变对 MH/T 6020-2021 2021 年 3 月化版 2、飞机加油期间进行油样检查的变化的第一次修订 3、微生物测试的要求修订号日期责任方标准编写组修订声明本标准已对 2021 年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目的是更适合当前民用航空燃料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把其内容提高到一个新版本的标准。
历史记录本标准取代以下标准:MH/T 6020-2021,2021 年 3 月 10 日发布,2021 年 6 月 1 日实施 MH 6020-2000,2000 年 3 月 15 日发布,2000 年 6 月 1 日实施ⅠMH/T 6020―2021目次前言............................................................................ .............................................................................. .. III 1 范围............................................................................ ..............................................................................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4 总则............................................................................ .............................................................................. ........ 6 5 取样和检验............................................................................运输、储存和加注设备 ........................................................................... ....................................................... 8 7 生产验收............................................................................ ............................................................................10 8 接收程序............................................................................ .. (1)19 接收后操作程序 ........................................................................... ................................................................. 13 10 储存程序............................................................................ .. (14)11 发出程序............................................................................ .. (15)12 加注程序............................................................................ .. (16)13 设施、设备的清洗............................................................................ .......................................................... 19 14 专机油料的质量保障程序 ........................................................................... ............................................... 20 15 燃料的回收和降质............................................................................ .......................................................... 20 16 应急程序............................................................................ .. (21)17 安全预防措施 ........................................................................... ................................................................... 21 18 接受检 (22)附录 A(规范性附录)过滤设备的定期维修检查 ........................................................................... ............. 2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航空燃料的检验\\重新评定项目 ........................................................................... .... 2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质量控制职责 ........................................................................... ................................. 3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炼油厂发油单 ........................................................................... (33)附录 E(资料性附录)航空燃料转输发出合格证和航空燃料接收检查单 ................................................. 3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个人防护用品(PPE)配备指南 ........................................................................... (37)ⅠMH/T 6020―2021前言本标准依据联合检查集团(JIG)、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公司油料质量联盟(IATA FQP)、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TA)航空油料的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等最新国际标准和技术文件对MH6020-2000 进行了修订。
航空器各机型基本数据

6.22T 21.2 24.4 3.18
M.85
4.00 1.2 25 18 15 5
D328
15.2 14.1 1050 730 32
21 20.3 3.22 14.8 M.61
30max 3.54 0.96 24 16.7 12 5
TU-204
103 88
184 41.8 46.1 7.82
828
A-310/300 150 123 2290 1494 218 43.9 45.7 9.6 31.5 848 277
22max 48.9 3.7
A-319
64
61 1750 1350 16.9T 34.1 33.8 7.59
848 260
13max 18.6 1.98
A-320
77 64.5 2286 1470 179 34.1 35.6 7.6 22.9 872 259 15 15max 19
25 15 5
IL-86
206 175 2600 2300 42T 48
60 11.2 45 896 283 15
15
86
10 40
15
IL96-300 240 175 2450 1980 50T 60
55 10.4 40 900 278
15.1 120
8 20
15
L-1011
195 162 2423 1737
M.78
5.12 1.2 25
15 5
4
7
;.
性能 机型
.
D 类航空器各机型基本数据
塔台资料
全重
滑跑距离
业载
主
下
爬
加
侧风
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动机防冰活门 防冰活门灯
CFM56-3防冰系统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使用条件 空气中有可见湿气以及 外界大气温度低于一定值 飞越严重结冰区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使用注意事项 必须在结冰前使用 接通防冰系统后,确认防冰系统工作状态正常 防冰时加强点火,防止熄火 防冰时,推力减小,EGT增加 防冰时,应气源充足,防冰可靠
4、压气机喘振
定义
当发动机工作状态严重偏离了设计值,气流在叶片通 道内发生严重的气流分离,引起气流在压气机中忽断忽续 的、轴向的、周期性的,低频高幅的振荡现象。
现象
EGT↑,n摆动,发动机振动加剧,发动机发出 低沉的"突突"声严重时"放炮"严重时进气道吐"白烟 、白雾",喷管"喷火"。
3、压气机增压比
* K * n * n 1
* 1
* n 级
(n为压气机级数)
* * * 发动机总的增压比 总 K 冲
— 有助于燃烧室内混合气着火,燃烧; — 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改善发动机经济性;
— 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推力
— 发动机喘振倾向增强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轴流压气机的增压原理
压气机是利用扩散增压原理来提高空气的压力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2、多级轴流压气机特点
环形通道面积逐渐减小 等外径(a) 等中径(b) 等内径(c) 组合型(d)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叶片弦长逐渐减小 叶片数目逐渐增加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离心式:
组 成: 导流器、叶轮、扩散器、导气管
增压原理: 离心增压、扩散增压 特 点: 单级增压比高、结构简单、性能较稳定、 迎风面积大、空气流量小、工作效率低。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轴流式:
轴流式压气机基本组成部分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发动机转子组成
第十一章
防冰方式
前整流罩 进口导向叶片
热 空 气 防 冰 : 涡 扇
鼻锥
调压活门
空气进气总管
至前整流罩的引气口
第十一章
玻璃布层 整流罩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电热元件
电加温防冰:涡桨、涡轴源自第十一章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惯性防冰
惯性防冰:中小功率涡桨涡轴(气流损失大)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整流锥防冰
整流锥橡皮头
一、进气道的工作
定义:0-0截面与1-1截面之间的管道 作用:供气、增压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侧滑时的 进气情形
飞机起飞时 的进气情形
起飞、侧滑时进气流场气流分离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冲压比及其影响因素
定义:
* 冲
= P
* 1
/ P
0
描述了空气在进气道中的压缩程度
航空器动力装置
第十章 航空活塞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二节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
一、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 二、压气机的工作 三、燃烧室的工作和排气污染 四、涡轮的工作 五、排气装置的工作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一、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
整流锥防冰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防冰系统的组成及工作
发动机整流罩防冰 (TAI) 防冰警告灯
到气源系统 第5级
COWL ANTI-ICE COWL ANTI-ICE
COWL VALVE COWL VALVE OPEN OPEN
整流罩 防冰活门
发动机引气活门
ENG ANTI-ICE OFF ON 第9级 2 调节和关断活门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二、压气机的工作
功用: 气体压力↑→η 热↑,sfc↓,R↑ 基本要求: 增压可靠、工作稳定性好、自动防喘、引气足够。 分类及基本组成 离心式 轴流式 混合式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离心式: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典型的离心式压气机的叶轮
A→B:绝热压缩 (进气道、压气机) B→C:等压加热 (燃烧室) C→D:绝热膨胀 (涡轮、喷管) D→A:等压放热 (外界大气)
A
等压放热
D
布莱顿循环与发动机实际循环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3、发动机的参考占位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3、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安装
超音速进气道
三激波系外冲压式超音速进气道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内冲压式超音速进气道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进口斜激波 正激波
进气道内斜激波
混合式超音速进气道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进气道的防冰
发动机结冰的危害 空气流量减小,推力降低 气流分离,稳定性差 损坏机件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影响因素 a、 T0↓或v飞↑→ M↑→
* 冲
↑
* 冲
H<11000m时,H↑→T0↓→ b、 H>11000m时,H↑→T0不变→ c、 流动损失↑→P1*↓→σ*↓→
↑
* 冲
不变
* 冲
↓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弓形激波
溢流
M>1
M<1
超音速气流流过亚音速进气道的情形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机尾和翼下安装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机身吊装发动机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翼下吊装发动机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100英尺
右发动机
半径=9英尺 4英尺 进口整流罩口
左发动机
B737-300地面危险区域(地面慢车状态)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地面危险区域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混合式: 轴流-离心,用于中小功率涡桨和涡轴发动机
轴流式压气机
离心式压气机
混合式压气机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1、轴流压气机工作原理
导流环 第四级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轴流式压气机各排叶栅的平面图形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F出
F进 F进 F出
叶轮 旋转方向
叶轮
整流环
叶轮和整流环叶片通道的形状
进气道 压气机 燃烧室 涡轮 喷管
涡轮喷气发动机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1、涡喷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五大部件 — 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 燃气发生器 — 压气机、燃烧室、涡轮
第十一章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2、布来顿循环和发动机工作
理想循环 B 等压加热 C 实际工作循环
绝热膨胀 绝热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