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质的研究

合集下载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大车神[摘要]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 HS)是一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无定形、酸性、亲水性、多分散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以及沉积物中,根据溶解性,腐殖质可分为3类:腐殖酸(HA,又称胡敏酸,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FA,又称黄腐酸,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和胡敏素(Humin,又称腐殖素、腐黑物,酸碱都不溶) 殖酸、富里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沉积物中,对有金属离子、机污染物、及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目前学者对于腐殖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分离提纯一、概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1,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质及其他有机物,其中腐殖质类物质占有机质总量的85%~95%。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 HS)是一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无定形、酸性、亲水性、多分散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以及沉积物中[3]。

根据溶解性,腐殖质可分为3类:腐殖酸(HA,又称胡敏酸,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FA,又称黄腐酸,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和胡敏素(Humin,又称腐殖素、腐黑物,酸碱都不溶)[4,5],其中可提取腐殖质(HA+ FA)组成复杂,存在氨基、羟基、醌基、羰基和甲氧基等多种基团,能够对水体中各种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进行影响和控制[6-8]。

富里酸( Fulvicacid,简称 FA)属于腐植酸的一种,别名为黄腐殖酸,是土壤腐植质的组成成分之一。

颜色较浅,多呈黄色。

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等元素构成,碳氢比值较低,分子式为C14H12O8[9,10]。

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特征1)

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特征1)

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特征1)刘文利;吴景贵;赵新宇;吕岩【摘要】以长期冻融条件下的典型中国北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的结合态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均逐年增加;紧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逐年减小。

土壤重组有机碳、松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60 a间分别增加了11.59%、95.15%;果园土壤松/紧比逐年增大,种植60 a年均增长2.09%。

近果园荒地土壤腐殖质以紧结态为主,占49.63%,种植60 a时果园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以松结态和紧结态为主,分别为41.43%、38.50%;种植果树后,松结态、稳结态比例逐年上升,而紧结态比例逐年下降,松结态腐殖质相对质量分数上升了17.74%,紧结态腐殖质相对质量分数下降了11.13%。

果园土壤松结态、稳结态胡敏酸(HA)、富里酸(FA)质量分数及其w(胡敏酸)/w(富里酸)均随种植年限逐年上升。

种植果树60 a后,土壤松结态HA、FA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31.76%、66.67%。

FA、HA中N、C质量分数逐年上升,H、O质量分数则呈下降趋势;FA、HA中N与C原子数量比均逐年上升且大于近果园荒地;H与C、O与C原子数量比均逐年下降且小于近果园荒地;HA中H与O原子数量比果园土壤均大于近果园荒地。

果园土壤稳结态腐殖质HA中的N、C和H元素质量分数均大于FA;HA中O元素质量分数小于FA中O元素质量分数。

FA、HA中N与C、H 与O原子数量比均大于近果园荒地土壤,H与C、O与C原子数量比均小于近果园荒地。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combined humus of typical orchard soils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in northern China under long-term freezing-thawing conditions.The content of the 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the stablycombined humus are increased with the cultivation year, and the tight combined humus is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the 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and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annual growth rates are 11.59%and 95.15%in 60 years, respectively.The ratio of loosely and tightly in the orchards soil shows annual increasing trend by 2.09%.On uncultivated area near the orchard, the tight combined humus is main part about 49.63%,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and the tight combined humus are main parts in the orchards soil, and respectively 11.59%and 95.15%in the 60th year.After the planting of fruit trees,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are in-creased by about 17.74%with the cultivation year,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he tight combined humus is gradually de-creased by about 11.13%.The contents of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acid (HA), the loosely combined fulvic acid (FA) annual growth rates are 131.76% and 66.67% in 60 years, respectively.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the loosely combined humus,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N) and carbon(C) are increased with the cultivation year, and hydrogen (H) and oxygen (O) are gradually decreased.N/C is increased and i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wasteland soil, and H/C and O/C was opposite.H/O of H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uncultivated area near the orchard.On the stably combined humus in or-chard soil, the contents order of N, C, N is HA>FA, and that of O is HA<FA.N/C is higher than that in wasteland soil, but H/C and O/C are opposite.【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果园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种植年限;元素组成【作者】刘文利;吴景贵;赵新宇;吕岩【作者单位】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22腐殖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属土壤中特殊的有机质,大约占土壤有机质的65%[1]。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大车神[摘要]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 HS)是一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无定形、酸性、亲水性、多分散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以及沉积物中,根据溶解性,腐殖质可分为3类:腐殖酸(HA,又称胡敏酸,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FA,又称黄腐酸,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和胡敏素(Humin,又称腐殖素、腐黑物,酸碱都不溶) 殖酸、富里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沉积物中,对有金属离子、机污染物、及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目前学者对于腐殖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分离提纯一、概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1,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质及其他有机物,其中腐殖质类物质占有机质总量的85%~95%。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 HS)是一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无定形、酸性、亲水性、多分散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以及沉积物中[3]。

根据溶解性,腐殖质可分为3类:腐殖酸(HA,又称胡敏酸,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FA,又称黄腐酸,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和胡敏素(Humin,又称腐殖素、腐黑物,酸碱都不溶)[4,5],其中可提取腐殖质(HA+ FA)组成复杂,存在氨基、羟基、醌基、羰基和甲氧基等多种基团,能够对水体中各种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进行影响和控制[6-8]。

富里酸( Fulvicacid,简称 FA)属于腐植酸的一种,别名为黄腐殖酸,是土壤腐植质的组成成分之一。

颜色较浅,多呈黄色。

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等元素构成,碳氢比值较低,分子式为C14H12O8[9,10]。

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作者:侯博特,李婉玲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6期摘要:随着工业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成了当下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腐殖质与重金属离子作用的机理以及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腐殖质;重金属离子中图分类号:S141.4文献标识码:A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

工业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但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得到的不光是进步,还有日益恶劣的环境。

微生物难以自然降解转化的污染物逐渐堆积,比较明显的就是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如As(Ⅴ)、Mn(Ⅳ)、Cr(Ⅵ)等。

重金属在进入环境后,会一直积累而不会被轻易去除,随水转移,进而污染邻接的土壤或地下水。

腐殖质(Humus Substance ,HS)是化学、生物、物理长期作用下的动植物形成的复杂、较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水体、底泥、土壤中。

由于腐殖质可以络合吸附金属离子,因此促发了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以及在沉积物中的岩化,当重金属与腐殖质反应形成易溶性螯合物时,就造成了重金属的转移,逆向则会使重金属沉积。

腐殖质可以被用于改善土壤。

它能够吸附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避免其在土壤中持续扩散所可能导致的危害,从而降低污染。

当被用于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时有不俗的效果,不但过滤速度上乘,而且沉降效果稳定。

因此,研究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可以为治理重金属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 腐殖质物质的来源和结构特点1.1 腐殖质的来源HS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如陆地、海水和土壤沉积物中都有大量存在,部分土壤以及沉淀物质中,腐殖质的比例能达到10%,甚至更大[1]。

环境中植物组织的分解造成了HS的产生,且自然降解相较植物组织,更难以作用于HS。

由于来源和来源材料年龄不同,HS的性质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理化结构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功能。

土壤腐殖质层的成因

土壤腐殖质层的成因

土壤腐殖质层的成因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分为两个过程:1.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在通风良好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氮气、氨气和其他矿质养分,分解速度快,彻底,放出大量热能,不产生有毒物质。

在通风不良条件下分解速度慢,不彻底,释放能量少,除产生植物营养物质外,还产生有毒物质。

2.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

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

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土壤腐殖质事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

一般来说,它主要是由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所组成。

不同的土壤类型,其HA/FA比值有所不同。

同时这个比值与土壤肥力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测定土壤腐殖质组成对于鉴别土壤类型和了解土壤肥力均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用 0.1M焦磷酸钠和0.1M氢氧化钠混合液处理土壤,能将土壤中难溶于水和易溶于水的结合态腐殖质络合成溶于水的腐殖质钠盐,从而比较完全的将腐殖质提取出来。

实验操作步骤:1、称取0.25mm相当于2.50g烘干重的风干土样,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移液管准确加入0.1M焦磷酸和0.1M氢氧化钠混合液,震荡5分钟,塞上橡皮套,然后静置13——14小时(控制温度在20℃左右),旋即摇匀进行过滤,收集滤液(一定要清亮)。

2、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的测定吸取滤液,移入150毫升三角瓶中,加3mol/L H2SO4约五滴(调节ph为7)至溶液出现浑浊为止,置于水浴锅上蒸干。

加/L(1/6K2Cr2O7)标准液,用注射筒迅速注入浓硫酸5ml,盖上小漏斗,在沸水浴上加热15分钟,冷却后加蒸馏水50ml稀释,加邻啡罗林指示剂3滴,用∕L硫酸亚铁滴定,同时作空白实验。

3、胡敏酸量测定吸取上述滤液于小烧杯中,置于沸水浴上加热,在玻璃搅拌下滴加3mol∕L H2SO4酸化(约30滴),至有絮状沉淀析出为止,继续加热10分钟使胡敏酸完全沉淀。

过滤,以∕L H2SO4洗涤滤纸和沉淀,洗至滤液无色为止(即富里酸完全洗去)。

以热的∕L NaOH溶解沉淀,溶解液收集于150ml三角瓶中(切忌溶解液损失),如前法酸化,蒸干,测碳。

(此时的土样重量w相当于1g)结果计算:1、腐殖质总碳量(%)= [ **(V0-V1 )*V0 ]*100/W式中:毫升标准重铬酸钾溶液空白实验滴定的硫酸亚铁毫升数。

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水体污染程度的加剧,污染物对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危害日益突出。

特别是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污染物。

值得注意的是,污染物有时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并与土壤组分,如腐殖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重金属离子-腐殖质复合物,并影响重金属的迁移形式及行为。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视,研究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机制,已经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在重金属离子和腐殖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影响机理可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大类。

首先,在物理作用方面,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结合后,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布通常会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到重金属离子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性能。

其次,在化学作用方面,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结合能够形成一种更稳定的形式,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活性,也就是说,它们被腐殖质“包裹”后,重金属离子的活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行为。

此外,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行为。

与腐殖质结合的重金属离子比独立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大的生物毒性。

这是因为那些被腐殖质“包裹”的重金属离子和单独的重金属离子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它们的生物毒性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另外,重金属离子和腐殖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影响物种数量、种群生态系统结构及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浓度。

例如,重金属离子和腐殖质结合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会更强,从而对环境中活细菌等微生物产生毒性影响,进而影响这些微生物的数量。

此外,重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重金属的环境迁移和分布,从而影响重金属的环境浓度,从而对环境结构及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研究重金属离子和腐殖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污染物的迁移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上述分析,明确了重金属离子和腐殖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准确把握土壤中污染物的行为特征,使重金属离子的潜在危害最大限度降低。

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及动力学研究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及动力学研究引言: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土壤、河流和湖泊中的重要组分。

腐植酸对土壤肥力的维持以及环境的保护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腐植酸的化学成因1.1 腐殖质的来源腐植酸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的残渣,包括植物叶片、根系、茎、枝干等,在生物分解的过程中经过微生物作用逐渐形成。

1.2 化学成分腐植酸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其中主要包括碳、氧、氢等元素。

腐植酸分子中的羧基、羟基、醇基等官能团赋予其强酸性。

二、腐植酸的形态学特征2.1 颜色腐植酸的颜色常常是深褐色或黑色,这是其吸收光线的结果。

2.2 粒径和分子量腐植酸颗粒的粒径一般在纳米至微米级别,分子量相对较大。

2.3 节理和孔隙腐植酸存在于土壤中,具有丰富的节理和孔隙结构,这些结构对土壤质地和通气能力起重要作用。

三、腐植酸混凝的动力学研究3.1 腐植酸混凝的机理腐植酸混凝是指腐植酸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聚结作用,形成胶体颗粒或胶凝物,并沉淀下来。

其混凝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络合、交联等过程。

3.2 影响腐植酸混凝的因素腐植酸混凝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H值、温度、溶液浓度、离子强度和溶液起色剂浓度等。

3.3 动力学研究方法动力学研究主要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腐植酸混凝的速率来评估混凝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结论:腐植酸混凝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质地、改善土壤通气性以及净化环境。

对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以及动力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腐植酸的作用机制,为土壤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腐植酸混凝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改良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腐植酸具有深褐色或黑色的颜色,颗粒的粒径一般较小,分子量相对较大。

在土壤中存在丰富的节理和孔隙结构,对土壤质地和通气能力起重要作用。

腐植酸混凝的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络合和交联等过程,受到pH值、温度、溶液浓度、离子强度和溶液起色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殖质的研究
腐殖质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在微生物作用下而形成的复杂而较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

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

腐殖质并非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而是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别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腐殖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其中以腐殖酸与富里酸为主。

腐殖酸是一类能溶于碱溶液而不溶于酸溶液的腐殖质物质,其分子量比富里酸大,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是:C50~60,H2.8~6.6,O 31~40,N2.6~6.0。

腐殖酸比富里酸的酸度小,呈微酸性,吸收容量较高。

富里酸是一类既溶于碱溶液又溶于酸溶液的腐殖质物质,其分子量比腐殖酸小,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是:C40~52,H4~6,O 40~48,N2~6。

富里酸呈强酸性,移动性大,吸收性比腐殖酸低。

这三种级分的腐殖质结构相似,只是分子量、元素含量、官能团等有所差别。

其中,腐殖酸含量最高,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类腐殖质。

由于腐殖质比表面积大、结构复杂、带有多种活性基团,如羧基、醇羟基、酚羟基、羰基和甲氧基等,其中以羧基和酚羟基最重要,据测定,在pH 5.0时,有80%的Fe3+和强酸性的羧基和酚羟基形成螯合物[1]腐殖质对一些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及机理已有不少研究,腐殖酸对金属的氧化态具有还原作用,而且其机理比较复杂[2-4]。

铁、锰、铝氧化物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主要机理包括阴离子交换、表面配位交换、酚羟基相互作用、熵效应、氢键以及阳离子键桥等多个方面,其中铁、锰、铝氧化物表面羟基与有机质(如胡敏酸)之间的配位交换机理已被许多学者认同。

本论文研究了所提取的腐殖酸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并采用透析的方法在真空手套箱中测定了Fe(Ⅱ,Ⅲ)元素在不同pH、不同浓度下与腐殖酸的络合常数,之后又研究了HA与菱铁矿、黄铁矿、Fe2O3的吸附作用。

最后则在HA中加入大量FeSO4形成沉淀,进一步处理后用穆斯堡尔仪器检测了与腐殖酸络合的铁离子的存在形态。

穆斯堡尔谱学是在核下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谱学。

穆斯堡尔效应为下射线发射和吸收能够以无反冲方式发生,共振线非常窄,能直接的分辨超精细相互作用。

穆斯堡尔效应自1957年德国年轻的物理学工作者
R.mossbauer发现以来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的科学,并于1961年穆斯堡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穆斯堡尔谱学具有高的能量分辨率(可达到10—10 一10—14量级)、测试方法和实验设备简单、测量中只给出一种所需要的同位
素谱线等特点。

因具备以上这些特点,因此可以利用它方便地研究原子核与其周围环境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利手段,为多种科学领域所应用。

化学领域始终是深度和广度上为较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由于铁元素分布的广泛性和化学反应的活泼性, 它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意义。

与其他多种方法相比较, 穆斯堡尔技术是铁元素化学种检测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铁元素化学种在相关表生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滑坡带地球化学、湖泊沉积环境、岩石光谱特征、重金属污染沉积物及其环境修复技术等。

总体上讲,本论文主要测定腐殖酸类物质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常数,并通过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铁离子和腐殖酸中络合后的存在方式,最后则对腐殖酸与不同含铁矿物质的吸附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腐殖质,穆斯堡尔,铁离子,络合常数,吸附
铁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 而且对氧化-还原条件反应很灵敏的变价元素,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下其化学活动性很活泼, 当氧化还原电位接近零电位时就发生高价铁和低价铁之间的相互转化, 并且在固- 液相间可以往复迁移。

Fe3+ 和
Fe2+ 间只有一个电子的转移, 但由于铁的含量高, 且高、低价铁之间可以快速多次转换, 其反应总量巨大。

另外, 多数含铁矿物还是地球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所以, 铁元素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意义, 特别是在表生地质地球化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液体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直接测定, 但固体样品迄今仍然缺乏成功而有效的直接测定方法。

而利用相关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化学种分布特征, 推断其所处的氧化还原条件成为被普遍采用的间接方法, 其中铁元素化学种可能最为有效可靠。

穆斯堡尔谱技术可以精确测试各种铁元素化学种, 在矿物学、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的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1 腐殖酸类物质的简介
1.1.1腐殖酸类物质的特性
腐殖酸类物质由于结构复杂、官能团众多而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与环境中的金属离子有强烈的结合能力,使之成为环境中重要的络合剂和聚沉剂。

腐殖酸
类物质一般分为富里酸(FA)和腐殖酸(HA)两大类,有高分子量及高稳定性。

1.1.2 腐殖酸和富里酸的提取
腐殖酸类物质主要从土壤、煤炭、沼泽土、水等提取。

土壤腐殖酸的提取方法有稀碱法、二甲亚砜法等。

其中以稀碱法(NaOH、Na4P2O7、Na2CO3等)为主[4-5],其提取步骤为如图1-1:
图1-1 腐殖酸和富里酸提取流程图
Fig 1-1 Sketch map of HA/FA extracted from soil
酸处理一稀碱抽提酸处理二
沉淀物上清液腐殖酸
土壤
上清液洗脱液富里酸
树脂吸附处理
在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出去土壤中的部分不溶性无机盐,离心所得到的沉淀用稀碱溶解,离心的到含腐殖酸的上清液,再用酸处理生成腐殖酸的沉淀,离心得到粗产品。

所得粗产品重复上述过程,用HF-HCl混液进一步纯化腐殖酸。

溶解硅酸盐物质,提高腐殖酸含碳量。

在去离子水中用透析膜透析,至溶液呈中性并检测不出Cl-离子。

常温下自然风干。

2.2透析袋的简介与预处理
2.2.1透析袋简介
本实验所用透析袋型号为MD34,截留分子量为3500。

2.2.2透析袋预处理
方法(一):
i.将透析袋剪为适当长度:一般为10,20和30cm。

ii.将透析袋浸入50ml 5mM EDTA/200mM NaHCO3透析液中。

iii.煮沸5min。

将透析液弃掉。

用去离子水简单冲洗透析袋。

iv.再将透析袋浸入50ml 5mM EDTA/200mM NaHCO3透析液中。

v.煮沸5min。

将透析液弃掉。

用大量去离子水彻底冲洗透析袋。

用铝箔包起来。

vi.高压灭菌10min。

vii.4℃保存。

可加入0.02%叠氮化钠避免长菌。

viii.使用时,戴手套取所用透析袋,用去离子水将其里外全部冲洗。

方法(二):
i.将透析袋剪为适当长度后,用沸水浸泡10分钟作用。

ii.将透析袋放在干净蒸馏水中浸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