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概述

合集下载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八章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月经后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月经过多【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月经过少【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月经病概述

月经病概述
多以主证为依据,多上。 虽然只是第一次,但症状严重者。
期量稍有改变,或伴随症状较轻者,不属本病。 期量虽属异常范围,但较以往无明显改变者,不属 本病。
鉴别
1、月经后期、闭经等与生理性停经相鉴 别; 2、月经过少与胎漏、激经相鉴别; 3、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崩漏等与胎、 产后病、杂病等引起的下血证相鉴别; 5、痛经与异位妊娠相鉴别。 6、与发生在月经期间的内、外科病证相 鉴别。
治疗原则
治本调经 治本: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调经: 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治法
1、补肾-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填补精血 为主,辅以温阳之品。 2、扶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 脾益气,健脾升阳除湿。 3、疏肝-肝主疏泄。疏肝理气调经。 4、调理气血-病在气者,治气为主,佐以理 血。病在血者,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5、调理冲任。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故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
调经注意事项
1、分清经病和他病的主次 先病它病:当先治病 先经不调:当先调经
2、辨标本缓急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定义
月经病 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
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 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 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病因
寒热湿邪侵袭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
主要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 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
月经病的诊断
月经病的辨证
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 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结 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 析。
1、辨月经
➢先期、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血虚 ➢后期、量少、色黯、有块――血寒 ➢先期、量多、色深、质稠――血热 ➢先期、量少、色鲜、质稠――阴虚 ➢先后不定期、色淡黯、质稀――肾虚 ➢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多、色紫、有块―― 肝郁气滞 ➢量多或少,色黯、有块――血瘀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 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在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统称为月经病。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 发病。
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闭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 前期综合征及绝经综合征等。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异常, 及靶器官子宫或下生殖道等生殖系统异常或其他内分泌 系统腺体功能的紊乱。治疗的重点则是找出根本病因从 而调节性腺轴的整体功能。
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 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前后诸证、经断前 后诸证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或房劳所伤,或禀赋不足,可使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损伤,从而发生月经 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治本,即消除病因;调经,即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
冲任等。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
肾为主导。
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 秘,精血俱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摄之功。扶脾在于 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升阳止血以调经。
国际上针对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的医学术语和定义长期混淆,缺乏 一致的命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病因分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于2005年建立了月经异常工作组(FMDG),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 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 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
前者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不需要紧急临床 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急性AUB指需要立即 处理的严重的大出血,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 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月经病

月经病

习题
• • • • • • 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 A.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B.热伤冲任,破血妄行 C.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D.脾虚气陷,统摄无权 E.阴虚火旺,破血妄行
习题
• • • • • • 引起崩漏的常见原因有: A.脾虚、肾虚、血瘀、血热 B.气虚、血热、血瘀、肝火 C.脾虚、肾虚、阴虚、血热 D.阴虚、血热、气虚、血瘀 E.脾虚、肾虚、肝火、血虚
习题
• 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如崩,面色苍白,汗 出肢冷,脉微欲绝,应首选: • A.独参汤 • B.举元煎 • C.大补元煎 • D.固本止崩汤 • E.固阴煎
习题
• 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时或量少淋 漓,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潮热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疗 选方是: • A.左归丸 • B.右归丸 • C.固经丸 • D.归肾丸 • E.六味地黄丸
范围
•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 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 、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 发热、经行口糜、经行泄泻、经行浮肿、 经行风疹块、经行吐衄、经行情志异常、 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 疏松症等。
病因
• • • • • • 寒热湿邪侵袭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
习题
• 固本止崩汤主要适用于下列哪一组症状: • A.经血非时而下,色淡红,质清晰,畏寒肢冷, 尿频 • B.经血非时而下,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 • C.经血非时而下,色黯红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 D.经血非时而下,色淡红,面浮肢肿,体倦懒言 ,纳少便溏 • E.经血非时而下,色鲜红,口干喜饮,面赤烦躁
5、虚热证
•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 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 ,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 •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 方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月经病PPT课件

月经病PPT课件

证型 血寒证 肾虚证 血虚证 气滞证 痰湿证
辨证 要点
后期、量 少、色紫 暗、有块
+寒证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少、色暗 少、色淡、 少、色暗 少、色淡
淡、质稀 质稀+血 红、或有 红、质粘
+肾虚证 虚证
血块+肝 +痰湿证
郁证
治则 温经散寒 温肾助阳 补血填精 开郁行气 燥湿化痰 行血调经 养血调经 益气调经 和血调经 健脾调经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
性激素测定 B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早孕 妊娠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虚证 肾虚证 血虚证
实证 血寒证 气滞证 痰湿证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红,质清稀+脾 红质稠+热证 红,质稠+阴虚证 色紫红,有瘀块+
气虚证
肝郁证
治则 方药 加减
补脾益气 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清热凉血 养阴调经
清经汤
滋阴清热 养血调经
两地汤
疏肝解郁 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经期+益气止血 Nhomakorabea:党参、黄芪、仙 鹤草
经期+凉血止血 药:
地榆、茜草
经期+滋阴清热止 经期+清热固冲药:
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发展为崩漏 西医:功血和盆腔炎等可出现月经提前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l.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 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异常的盆腔体征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

出血时间 出血量
2、与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鉴别
出血时间 月经先期 提前1-2周 无月经推后 月经先后无定期 或提前或延后七 天以上,连续三 个周期
3、与崩漏的鉴别
特点 月经先期 周期改变,但不 超过10天,经期 正常,可自行停止 崩漏 周期、经期和经 量均紊乱
辨证论治
主要辨气虚、血热
治疗原则:以安冲为大法。 或补脾固肾以益气,
心脾两虚—月经提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养心健脾,
固冲调经;方药:归脾汤。
(2)肾气虚证
主要证侯: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 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 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故月
经提前;肾虚精血不足,故量少,经色淡黯,质稀;腰为肾之 外府,肾主骨,肾虚故腰酸腿软;肾虚精血不足,髓海失养, 故头晕耳鸣;肾虚则气化失常,故小便频数;肾虚则肾水之色 上泛,故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脉沉细,也为肾虚之征。
第八章 月经病
1、掌握概述中月经病的概念、病机及 治疗原则;掌握月经病中各疾病的定义、 主要病机及辨证论治;熟悉月经病各疾病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月经病相关的现 代医学参考。 2、重点:月经量、期异常的疾病、闭 经、痛经、崩漏的定义、主要的病机及辨 证论治,治崩三法的内容及意义。 3、难点:崩漏的鉴别诊断、闭经的诊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参地山山菟,炙草 远志五味煮)
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远志 炙草 五味子 菟丝子
方解:菟丝子——补肾益精气 熟地、山茱萸——滋肾益精 人参、山药、炙草—健脾益气 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 加减:腰痛甚—加续继、杜仲补肾止腰痛 夜尿频数—加益智仁、金樱子固肾缩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病概述教案
一、目的要求:
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治法思路。

熟悉:月经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断。

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治本以调经。

2.为什么强调调经之本在肾。

三:教学进程
(1)引入病例。

(7分钟)
提问;强调与内科病的区别。

(2)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5分钟)
定义强调其周期性特点。

(3)主要病机。

(5分钟)
结合总论的病因病机讲述。

(4)诊断。

(5分钟)
辨病:期、量、色、质和伴随症状。

(5)治疗。

(15分钟)
此为重点讲述部分。

治则:治本以调经。

如何治本?如何调经?
调经之本在肾:是由于经水出诸肾(从解剖、生理、病理、治疗四方面论述)
治法思路:辨病之先后,辨标本缓急,辨月经周期。

注重肾、肝、脾。

(6)补充。

(8分钟)
中医调周法的机理与方法及现代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