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月经失调常用方剂
当归芍药散药物组成

当归芍药散药物组成1. 背景介绍当归芍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当归、白芍药为主要药物组成,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它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
2. 药物组成当归芍药散的主要药物组成包括:•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白芍药:白芍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缓解痛经、调理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舒缓经痛、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养阴、调理月经不调的功效。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女性体虚、经期不调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功效。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舒缓经痛、增强体质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3. 药理作用当归芍药散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当归芍药散中的当归、白芍药等药物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经血淤滞、舒缓经痛。
•调理月经:当归芍药散中的熟地黄等药物具有补血养阴的功效,能够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期过多等问题,使月经恢复正常。
•缓解痛经:当归芍药散中的白芍药、川芎等药物具有清热凉血、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痛经症状,减轻疼痛感。
•增强体质:当归芍药散中的甘草等药物具有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功效,能够增强女性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4. 临床应用当归芍药散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妇科疾病:当归芍药散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经期过多等妇科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它能够调理女性的月经,缓解经痛,改善经期不适等症状。
•产后恢复:当归芍药散在产后恢复期间也有一定的应用。
自编中医妇科方剂歌诀

自编中医妇科方剂歌诀1.月经病固阴煎中三补药,参味远志菟丝草。
清经散中丹骨皮,青蒿黄柏芍苓地。
两地汤中地骨皮,玄麦胶芍与生地。
景岳当归地黄饮,杜仲怀牛草三补。
大补元煎三补药,参归杜仲枸杞草。
理气调经乌药服,当归甘草木香附。
定经荆芥山药苓,柴芍地归菟丝子。
举元煎中芪参术,升麻炙草补气足。
保阴煎中芩柏芍,二地山药续断草,血热茜苋地榆疗。
归肾丸中三补药,当归枸菟仲茯苓。
滋血汤中有四物,芪参山药与茯苓。
苍附导痰有二陈,南星归芎枳壳曲。
清肝止淋地归芍,黄柏丹牛黑豆香,小蓟茯苓去胶枣。
逐瘀止血大黄芍,丹皮地归桃枳壳,坚阴化瘀龟板效。
清热调血连莪附,桃红四物丹延胡。
圣愈芪参加四物,调经止痛气血补。
益肾调经地归芍,杜仲续断益母草,巴戟艾叶与乌药。
调肝巴戟山萸药,阿胶当归草白芍。
温经散寒艾葫芦,石英归芎芍白术,金铃灵脂茴香附。
加减一阴二地芍,知麦地骨黄精草,丹参香附女贞疗。
固本止崩芪参术,黑姜地归摄血速。
加减苁蓉菟丝子,覆盆地归枸杞子,寄生艾叶胶芪参。
上下相资沙人地,玄麦玉竹与山萸,五味车前加牛膝。
清热固经芩栀地,龟板牡蛎地榆皮,藕节阿胶草棕榈。
清肝引经地归芍,丹栀芩草茜白茅,川楝牛膝调经效。
顺经当归芍沙地,荆芥苓丹加牛膝。
当归饮中有四物,荆防藜芪草首乌。
八物金铃槟木香,四物泽泻益母草。
趁痛白术草芪归,薤白牛膝姜独桂。
二仙知柏归巴戟。
2.带下病内补丸中紫菀茸,潼白蒺藜菟苁蓉,桂附桑螵芪鹿茸。
萆薢渗湿苡泽苓,黄柏通草滑丹皮。
止带方中猪茯苓,丹栀黄柏芍牛膝,车前泽泻与茵陈。
五味消毒菊公英,紫背金银花地丁。
小营煎中地归芍,血枯瘀阻枸杞草,山药加牛丹参桃。
熏洗蛇床子散,百部苦参加明矾。
3.妊娠病橘皮竹茹参草姜枣,清肝和胃半梅芍。
金匮当归芍药散,术苓川芎泽泻研。
胶艾汤中有四物,养血暖宫疼痛除。
宫外孕Ⅰ号赤桃丹,Ⅱ三棱莪术煎。
双柏散中大黄柏,薄荷泽兰与侧柏。
胎元饮中地归芍,杜仲参术陈皮草。
脱花煎中牛归芎,红花肉桂车前用。
泰山磐石芪参术,砂仁芩断草四物。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经期结束后,连续3个月或以上不来月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有相应的中医调理疗法。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服药物过犹、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稀少、色暗而块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疏肝理气: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
2. 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二、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多由肝肾亏损、病后虚弱、生活规律不当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益肝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三、脾胃虚弱型闭经脾胃虚弱型闭经多由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减退、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肢冷、面色无华、精神疲乏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调理脾胃: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 补益气血: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四、湿热蕴结型闭经湿热蕴结型闭经多由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稠厚、色深而多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大腹泻散等。
2.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神血宝石散、三黄石膏散等。
五、心肾不交型闭经心肾不交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不调、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补心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以上是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的介绍。
若遇到闭经问题,请尽早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
浅谈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

浅谈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加味逍遥丸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组成。
此方由丹皮、栀子、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组成,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利湿的常用方剂。
笔者临床常将该方广泛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经前期紧张症、失眠、慢性肝炎、乳腺病等患者。
临床疗效确切,取得了异病同治的佳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月经失调刘某,女,36岁,因遭遇重大精神刺激后月经提前10天来潮、连续3月就诊,伴见月经量少,白带增多,经前乳房胀痛,急燥易怒,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诊断为:月经先期-肝郁血虚型。
拟以柔肝养血,止带调经之法,治以上方加鸡血藤15g、益母草15g,两日一剂,连服10剂,病人白带明显减少,经前症状明显缓解,连服3月,诸症皆除,月经正常。
1.2 带下病李某,女,26岁,因白带增多1周就诊,伴见纳呆,下腹胀痛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
诊断为:带下病-肝郁湿热型。
治以上方加薏苡仁30g、淮山药30g,一日一剂,连服5剂,带下正常。
1.3 失眠症王某,女,32岁,因彻夜不眠,心烦气燥1月就诊。
伴见口苦易怒,纳呆,舌质红,苔白,脉细。
诊断为不寐-肝郁血虚型。
治以上方加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20g,一日一剂,连服5剂,睡眠明显改善,继续调治一月,睡眠正常。
1.4 慢性肝病施某,男,52岁,有慢性肝病史10年,因胁痛,乏力,纳差1月就诊,伴见口干,口苦,眼目干涩,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细,症属脾虚,肝血瘀阻型。
治以上方加党参30g、丹参15g、桃仁10g、枸杞子15g、三七6g,一日一剂,连服20剂,上述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
1.5 慢性乳腺疾病李某,女,39岁。
因乳房胀痛1月就诊。
症见乳房胀痛,痛不可触及,可扪及包块,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诊断为乳癖-肝郁气滞湿阻型。
治以上方加夏枯草30g、浙贝母20g、昆布20g,一日一剂,连服10剂,症状消失。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运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运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该
方剂由当归、四逆散、吴茱萸、生姜等草药组成,药性辛温,可用于调经活血、温阳散寒
等病症的治疗。
下面我将介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运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主要功效为温经活血,逐寒解郁。
其主要适应症包括月经
不调、痛经、产后寒痛、腹痛、胸痛、头痛等病症。
以下是对该方剂主要适应症的详细描述:
1.月经不调: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调经活血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月经推迟、经血量少且颜色浅的病症,可通过温经活血的作用而调整月经周期,促进血液循环,达到
调整月经的效果。
2.痛经:该方剂对于痛经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痛经多数是由于寒凝、气滞所致,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痛经症状,缓解疼
痛。
3.产后寒痛:产后寒痛是指产后腹痛、恶露不利等症状,该方剂可通过温经散寒的作
用来调理产后的气血运行,促进恶露排出,缓解产后腹痛的症状。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该方剂属于温热类药物,适用于寒凝、寒湿病症。
但对于阳虚火旺、实热病症患者应慎用。
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辨证
施治原则,综合判断是否适用该方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调经活血、温阳散寒等病症
的治疗。
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准确辨证,选用适当的药物和方剂。
治月经不调妙方(方9首)

治月经不调妙方(方9首)治月经不调妙方(方9首)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资源库治月经不调妙方1毓麟珠【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歌诀】毓麟珠中参术苓,川芎芍甘熟地黄,当归杜仲菟丝子,川椒再配鹿角霜。
【组成】人参60克,白术(土炒)60克,茯苓60克,芍药(酒炒)6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蒸捣)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酒炒)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解】方用八珍丸补益气血,配以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温养肝肾。
综观全方,既补先天以益肾精,又补后天以生气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调摄。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2益母丸【来源】清·程国彭《集验良方》【歌诀】益母丸中益母草,当归芍药与木香,活血调经兼止痛,月经病时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40克,当归5克,赤芍药10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粒4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方解】方用益母草活血散瘀,配以当归、赤芍活血调经;木香理气止痛,助归芍以调经。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方剂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1.1.气虚证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3.1肝郁证:逍遥散3.2肾虚证:固阴煎3.3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 4.1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5.1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定经汤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经色红,质铜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不包括痰湿治疗经期延长气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安冲汤下列各项,不属于闭止性月经不调主要病机的是血热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患者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性欲淡淡,面色晦黯,眼眶黯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其证候是肾气亏损证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有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朴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育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病机是血瘀治疗继发性痛经痰瘀互结证,推荐的方剂为消癔丸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胀痛拒按下列中医外治法推荐用于治疗内异症,除了坐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气滞证崩漏的常见病因是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患者经血非时暴下不止,血色淡黯或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或面浮肢肿,目眼青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我尿多,舌淡脂,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温肾昼气,固冲止血提出“蒸流、澄源、复旧”治腐三法的是《丹溪心法附余》治疗崩弱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逐瘀止血汤催乳素复测,下面正确的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早上空暖,静尘1小时,在10~11点抽血选择性激素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下面错误的是:T、PRL可任一时间测定关于LH测定,下面正确的是: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提示PCOSLH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预测排卵:结合B超,排卵前LH≥10IU/L,提示LH 锋出现催乳素相关问题错误的是:额激素可以促使催乳素降低孕酮( P)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P值上升,通常说明排卵前脾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节白,脉细弱产后恶露持续( )周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3下列关于赤带说法有误的是( ) 妇检:无宫颈鹿烂,子宫,附件区压病不明显肾阴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红,少苷或有裂纹,脉细软崩漏的辅助检查包括( ) 以上均是下列关于崩漏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采用针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而会穴、大敦穴、隐白穴生脉散山( )组成人参(完参)、麦冬、五味子采用艾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对于> ( )周岁仍未绝经,崩漏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采用促绝经法治疗55虚热证型崩漏的治法是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主方是( ) 上下相资汤下列关于气虚崩漏得说法有误的是( ) 可用参制汤治疗国环境等国素改变停经( )者,可不予治疗12月将闭经称为“经水断绝”,概括闭经病因为“固虚、积冷、结气” 的是( ) 张仲豪少女初潮( )年内偶尔出现月经传闭现象,可不予治疗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6闭经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以上均是继发性闭经可伴有( )等症状以上均是下列属于阴虚血燥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瓜石汤下列属于气滞血采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血质逐渐涌痰湿阻滞证型闭经的舌脉表现为() 舌淡醉,苔腻,脉滞寒凝血染证型闭经的治法是() 温经教案,活血通经下列属于气血虚弱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人参养营汤闭经的治疗原则包括( ) 以上均正确Ⅱ型闭经是指( ) 有内源性维激素产生、FSH及PRL水今正常原发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14.16对于FSH升高≥ ( )U/L的闭经患者,由于其卵巢功能衰竭,不建议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20对于有生育要求,规范地诱发排卵 ( )个周期后未成功妊娠,或合并绘卵管问题的闭经患者或男方国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6~9下列关于激素替代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人流水后闭经通常表现为腹痛或不规律出血实验室化验性激素的主要目的是探查( ) 有无恢复排卵人流术后闭经容易牵累的部位和特点,除外( ) 卵巢临床上排除妊娠后,孕激素试验可选用微粒化黄体酮( ), gd,10天200mg临床上如有周期性腹痛无出血,或仅有点滴血色,应考虑( ) 宫颈管黏连原发性闭经是指()后无月经朱潮16岁关于痛经.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几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胀痛或其他不适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 ) 子宫组织中PG含量增高原发性痛经的表现错误的是( ) 多在月经相潮即发病痛经的治疗错误的是( ) 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激动剂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原则不包括( ) 经济性原则缓解痛经可拍打的穴位是() 三间交以下关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按揉法在命门、胃俞、关元会、三焦命治疗,局部湿热为疫,时间约30~50分钟以下关于脊柱整复手法治疗痛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瘀能够疏通腰骶部气血经脉以下关于痛经摩腹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周厚法在小线部厢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约25分钟,以下关于痛经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 ) 痛经患者的HCG阳性,血热下降,WBC正常或稍高患者,女,痛经来医院就诊,患者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赔炎、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湿,或潮热颤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病脉 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日: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 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 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桂心、牡丹皮、 莪术各半两,人参、牛膝、甘草各一两。上口 父(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能温经散寒,活血 调经。主治月经后期、过少,闭经,痛经。
方中桂心温经散寒,通脉调经;人参甘温 补气,助桂心通阳散寒;当归、川芎活血养血 调经;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 川芎通行血滞;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温 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中,吴茱萸、生姜、桂枝温经散寒暖血, 兼通血脉;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阿胶、 麦冬和当归养血益阴,以生新血;丹皮化瘀行 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人参、甘草补益中气。 半夏温中和胃降逆;本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扶正祛邪。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出于《妇人大全良 方·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若经 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 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 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 成冰,宜温经汤……”。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 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阿胶、白芍养血益阴。配合 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功。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上
《辨证录》卷三:两地汤 【处方】 熟地1两,生地1两,玄参1两,肉桂
3分,黄连3钱,天花粉3钱。
【功能主治】 喉痹。喉忽肿大而作痛,吐痰 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热,呼水, 咽喉长成双蛾,既大且赤,其形宛如鸡冠。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
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去心)、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
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
过多,及至期不来。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扶正祛邪。主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或月经 不调。妇科调经之“祖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下喉即愈,不必2剂。 【摘录】 《辨证录》卷三
保阴煎
目录 “保阴煎”在《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保阴煎”在《顾松园医镜》卷十一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保阴煎 【处方】 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
4.5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 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夏XX,女,28岁,本医院护士,2013年3月24日诊。 患者素来体质较弱,剖腹产后两个半月恶露淋漓不绝,余诊之前,患
者曾用过黄体酮、止血敏和抗生素治疗。有时血止一、二天,后又复来, 且量更多。头昏乏力,心慌气短,喜出长气,腰酸痛且有下坠感,四肢 不温,饮食无味,面色不华。近日恶露一天比一天多,其色淡质清稀, 无臭味,无腹痛。舌质淡,苔薄,脉迟。此属产时伤及经血,导致气虚 统摄无权,离经之血溢于脉外无所归。 治宜补气摄血为主。方用“举元煎”加味。 处方:党参20克 黄芪20克 白术后15克 升麻10克 炙甘草10克 当归10 克 炮姜10克 益母草签10克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两地汤
目录
“两地汤”在《傅青主女科》卷上 “两地汤”在《辨证录》卷三
《傅青主女科》卷上:两地汤
【处方】 大生地30克(酒炒)元参30克 白芍药15克 (酒炒)麦冬肉15克 地骨皮9克 阿胶9克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治肾水不足,虚热内炽,月 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粘,伴有潮热、盗汗,咽干 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者。
据述服上药三剂,血已全止,头昏心慌减轻,腰虽还痛,但无下坠感, 饮食倍增,但还感神疲乏力,此乃气血未恢复之故。守前方加续断10克, 再服三剂。而病癒。
按:本症因剖腹产后,失血过多,气随血耗,造成
气血两虚。脾失健运,故饮食无味,食小则气血化生 无源,故头昏无力,心慌气短等气血虚损症状。余用 “举元煎”重用参芪,大有鼓舞脾气之功,配以白术、 炙甘草,则脾健气血生化有源,佐以升麻助参芪升阳 举陷之功,当归补血和血能治“妇人诸不足一切血证, 使气血各有所归”(《本草备要》)。炮姜,“温经 止血,能去恶生新”(《本草备要》)。益母草, “专治胎前产后诸证,是经产之良药,故名益母” (《新草药指南》)。余用诸药配入“举元煎”中故 能收到较理想之疗效。注:若患者有腹痛,下身有异 味,此方即不宜用。
复习方剂
举元煎
【处方】 人参 黄耆(炙)各9~15克 炙甘草3~6 克 升麻1.5~2克<炒用)白术(炒)3~6克
【功能主治】 益气升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 阳垂危者。
【用法用量】 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 服。
如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如 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温经汤,淤(瘀)血阻滞较重者,以《良方大全》温
经汤较好。
《金匮要略》与《妇人大全良方》温 经汤的区别
运用时“温经汤”,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万不可以病名、药名为据,贸然对号入座,以 免酿成大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 会根据具体临床症状的轻重,在原方的基础上 酌情加减,或调整药物的用量。
《金匮要略》与《妇人大全良方》温 经汤的区别
以上二个“温经汤”均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
功效。其中《金匮要略》“温经汤”扶正祛邪、养血
生血之力较强,兼有益气健胃、滋阴润燥的作用;
《妇人良方大全》“温经汤”行滞祛淤(瘀)之力较
强。二者均为治疗月经不调、证属冲任虚寒、淤(瘀用《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