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合集下载

《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

《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

《反脆弱》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脆弱》读后感1《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

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

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

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

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

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心得体会-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精品

心得体会-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精品

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读《反脆弱》有感原创乐道525在这么雅致的地方一边品茗一边读书思考,跟大伙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同时也惊叹于塔勒布《反脆弱》中知识的广博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包括经济,金融,生物,历史,政治,心理等等,而且作者都能从中看到"反脆弱"的运用。

《反脆弱》第一卷谈到了抑郁症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困扰都市人,作者谈了他的观点。

他批评欧美国家滥用抗抑郁药,也批评都市人过于关注自身而依赖药物。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抑郁倾向如果不是程度严重的不需要急着用药,自身完全可以调节。

而且有的抑郁跟你重思想精神有关,这种精神的痛苦正是这种特质的人需要经历的,这种经历反而能促使你思想的飞跃。

甚至有观点认为一般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比较聪明的,喜欢思考问题或者属于情感丰富多愁善感。

第二卷作者将会从政治学角度谈政体和"反脆弱"的关系,又会让你有不一样的看见。

塔勒布先生在书的第二卷第5、6章开始重点谈政治上的"反脆弱"他的构思也很巧妙,没有直接讲政治一如他在介绍"反脆弱"这个概念时从包裹谈起之后又谈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意象,逐步引导大家对"反脆弱"有基本的了解。

这里他又是从约翰和乔治两兄弟的命运说起。

约翰在一家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25年,而他的兄弟乔治却是在大街上开出租车的司机,两人的职业在大众眼里有天渊之别。

人们普遍会羡慕约翰的工作,稳定丰厚体面,约翰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他很享受这样安逸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被扫地出门,他却一点应对办法都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

因为25年的养尊处优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斗志他已经是那只在温水中泡的。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读完《反脆弱》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世界和生活的窗户。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阐述了“反脆弱”这一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稳定,害怕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塔勒布却指出,正是那些不确定性和波动,才有可能带来成长和机遇。

“反脆弱”并非简单地抵御风险,而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获得益处。

这让我反思我们一贯的思维模式。

我们总是努力地去预测未来,试图掌控一切,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

但实际上,未来充满了无法预测的变数,过度的控制和规划反而可能使我们变得脆弱。

书中提到的“杠铃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主张在一个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以保值,而在另一个领域采取冒险策略以博取高收益。

这种策略并非是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而是刻意地极端化。

比如,在投资中,一部分资金投入稳定的低收益资产,而另一部分则大胆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这与我们通常所倡导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投资理念有所不同,更加强调了在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方式。

在个人成长方面,“反脆弱”的理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常常害怕失败,害怕挫折,然而正是这些失败和挫折,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每一次的跌倒,都为我们积累了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如果总是处于舒适区,看似安稳,实则是在逐渐削弱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成长潜力。

回顾历史,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往往都是在不确定性和困境中诞生的。

比如,在战争时期,由于资源的匮乏和紧迫的需求,催生出了一系列高效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

而在和平繁荣的时期,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安逸,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相对较小。

这进一步说明了不确定性和压力并不总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它们。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反脆弱”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变化、从挫折中崛起的个人和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那些一味追求稳定、害怕变革的,很可能在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不堪一击。

反脆弱的感悟

反脆弱的感悟

反脆弱的感悟可是后来啊,经历的事儿多了,才慢慢咂摸出这个反脆弱的味儿来。

你看啊,生活就像个调皮的小鬼,时不时给你来个恶作剧。

比如说工作吧,你觉得自己干得好好的,突然公司来个大调整,岗位变了,任务也不一样了,好多人就懵了,不知道该咋办。

这就是脆弱呗,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不行了。

但反脆弱的人呢,就不一样啦。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也是遇到工作上的大变动。

本来是做文案策划的,结果公司让他去做销售。

这要搁一般人,肯定觉得天都要塌了。

可他呢,刚开始也慌,但他想啊,这说不定是个机会呢。

于是他就去学销售的那些门道,跟客户打交道,慢慢地还真干出了成绩。

他跟我说啊,他就觉得这是生活给他的一个小挑战,要是能克服了,那自己肯定能变得更厉害。

这就是反脆弱呀,在压力和不确定性面前,不但不垮,还能变得更强。

再说说生活中的其他事儿。

比如说生病吧,这是谁都不想遇到的。

我有次感冒特别严重,整个人都没精神。

刚开始就想着哎呀,真倒霉,啥也干不了。

可是后来我就想,反正都病了,那就趁机好好休息休息呗。

看看平时想看没看的书,听听那些一直想听没听的音乐。

结果病好之后,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还多了些新的感悟。

这也是一种反脆弱啊,在不好的事情当中找到好的一面。

反脆弱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要把困难当成是能把自己打垮的敌人,要把它们当成是来让自己升级的小怪兽。

我们就像游戏里的主角一样,每打败一个小怪兽,就能捡到装备,变得更厉害。

生活中的挫折和变化就像是那些小怪兽,虽然有时候看着挺吓人的,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去适应,最后就会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

而且啊,反脆弱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乐趣呢。

你想啊,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那多没意思啊。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确定性,有这些小挑战,我们才能不断地去探索新的东西,去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

所以啊,咱别怕那些意外和困难,就大大方方地迎接它们,把自己变得更有韧性,这就是反脆弱的魅力所在啦。

反脆弱的读后感

反脆弱的读后感

反脆弱的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最近读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这可真是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书里提到的“反脆弱”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不确定性中不仅能存活下来,还能变得更好。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那可真是一次“反脆弱”的实战演练。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的时候,满心欢喜地计划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云南之旅。

我想象中的旅行是阳光正好、风景如画、一切顺利。

然而,现实却给我来了个大大的“惊喜”。

刚到昆明,我就发现自己提前预订的酒店居然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周围环境嘈杂,房间也没有网上照片看起来那么温馨干净。

这可把我郁闷坏了,心情瞬间跌到了谷底。

“哎呀,这可咋办呀?”我心里直犯嘀咕。

但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不能让这点小挫折影响了整个旅行。

于是,我背起背包,开始在附近寻找更合适的住处。

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我一边欣赏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情,一边打听着靠谱的酒店。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一家性价比超高的客栈。

客栈的老板特别热情,给我介绍了很多当地的美食和好玩的地方。

接下来的行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去大理的路上,我错过了原本预订的那趟火车。

当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可糟糕了,难道要打乱后面所有的计划?”不过,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坐大巴前往。

虽然大巴的车程比火车长,但是一路上我看到了更多美丽的风景,也结识了一些有趣的同行伙伴。

到了大理,我租了一辆自行车,准备环洱海骑行。

可没想到,骑到一半的时候,自行车居然爆胎了!“天哪,这也太倒霉了吧!”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正当我站在路边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好心的当地人路过,他不仅帮我修好了车胎,还告诉我一些骑行的小窍门和注意事项。

这次旅行中,虽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和麻烦,但每一次我都没有被打倒,反而从中找到了新的机会和乐趣。

原本我以为完美的计划被打乱,会让旅行变得糟糕透顶,可实际上,正是这些意外让我的旅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反脆弱读后感心得体会

反脆弱读后感心得体会

反脆弱读后感心得体会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反脆弱》。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点云里雾里的,但是越读越觉得有意思,越读越觉得有收获。

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不好的事情,其实可能隐藏着机会和好处。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那种“不倒翁”,你推它一下,它晃悠几下又稳稳地立住了,甚至还能借着你的推力跳得更高。

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那可真是一次让我又哭又笑的“反脆弱”之旅。

那是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满心欢喜地进了一家看起来很不错的公司。

我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实现梦想啦。

可没想到,入职没多久,公司就因为一些经营问题,开始大规模裁员。

我,很不幸地,就在被裁的名单里。

当时的我,简直觉得天都塌了。

我觉得自己倒霉透顶,怎么刚工作就遇到这种事。

我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就那么呆呆地坐着,满脑子都是“我怎么这么失败”“未来该怎么办”之类的想法。

过了几天,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总不能就这么一直消沉下去吧。

于是,我开始整理自己的简历,准备重新找工作。

可是,那时候的就业形势不太好,投出去的简历大多都石沉大海。

有一天,我在街上闲逛,心情低落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突然,我看到一家咖啡店门口贴了一张招聘启事,招的是兼职店员。

我心里一动,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试试。

就这样,我成了那家咖啡店的兼职店员。

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不是把咖啡撒了,就是记错了客人的订单。

但是,店里的老板和同事都特别好,他们总是耐心地教我,鼓励我。

慢慢地,我熟悉了咖啡店的工作,也学会了怎么做出一杯美味的咖啡。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这种和人打交道、为他们服务的感觉。

而且,通过和不同的客人交流,我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人生经历,这让我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

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是一位创业者。

我们聊得很投机,他听了我的遭遇后,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

他说:“年轻人,挫折是成长的机会,你要学会从中学到东西。

反脆弱读后感心得体会

反脆弱读后感心得体会

反脆弱读后感心得体会最近读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塔勒布在书中提到的“反脆弱”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东西能在冲击中变得更强。

这可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挫折让人成长”,而是从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角度去理解事物在不确定性中的发展规律。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我从小就是个胖乎乎的孩子,特别不喜欢运动。

每次上体育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跑几步就气喘吁吁,做个仰卧起坐都费劲得要命。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这辈子都跟运动无缘了,也认定自己就是个没有运动细胞的“弱鸡”。

后来,上了高中,因为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天天坐着不动,我的体重直线上升。

有一次体检,我竟然发现自己已经超重好多,身体的各项指标也都不太正常。

这下我可慌了神,心想:“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啊,我还这么年轻,总不能让身体垮了吧。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开始运动减肥。

一开始,那真是痛苦得要死。

我跑个几百米就累得瘫倒在地,感觉肺都要炸了。

跳绳跳不了几下就被绳子绊住,摔个狗吃屎。

做俯卧撑,一个都撑不起来,差点把脸砸在地上。

但是,我没有放弃。

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试一次。

慢慢地,我能跑的距离越来越长,跳绳也越来越熟练,俯卧撑也能做几个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越野跑比赛。

我本来没打算参加,觉得自己肯定不行。

可是在同学的怂恿下,我硬着头皮报了名。

比赛那天,我心里特别紧张,一直在打退堂鼓,想着要不中途偷偷溜掉算了。

然而,当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我不知哪来的一股劲儿,就冲了出去。

一开始,我被好多同学甩在后面,心里那个着急啊。

但是跑着跑着,我发现自己的状态还不错,没有像以前那样累得要死。

我就继续保持着节奏,一步一步地往前跑。

跑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腿开始发酸,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我心里想:“哎呀,不行了不行了,跑不动了。

”就在这时,我看到路边有个同学在给我加油,喊着:“加油啊,就快到终点了!”我咬咬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

《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读书笔记《〈反脆弱〉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反脆弱》。

这书里讲的东西,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书里提到的“反脆弱”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压力时,不仅不会受损,反而能变得更强。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单纯的坚强或者坚韧,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应对方式。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前几年,我特别迷烘焙。

一开始,我就是个完完全全的小白,连面粉和淀粉都分不清。

那时候,我照着网上的食谱做蛋糕,结果呢,不是烤糊了,就是根本没发起来,整个就是一个“烘焙灾难现场”。

记得有一次,我信心满满地准备做一个巧克力蛋糕,想着给家人一个惊喜。

我严格按照食谱上的步骤,小心翼翼地量着各种材料的分量,搅拌面糊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感觉自己就像个专业的糕点师。

然后,我把面糊放进预热好的烤箱,满心期待地等着美味的蛋糕出炉。

可当时间一到,我打开烤箱门,傻眼了!蛋糕中间塌下去一大块,表面还黑乎乎的,这哪里是蛋糕啊,简直就是一块“灾难的纪念碑”。

我当时那个沮丧啊,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没有烘焙的天赋。

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服输。

我就想,别人能做好,我为啥不行?于是,我没有因为这次的失败而放弃,反而开始仔细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我发现,原来是我烤箱的温度没掌握好,而且面糊搅拌得也不够均匀。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

每次失败,我都告诉自己,这是在积累经验,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做的蛋糕开始有了变化。

不再是那种惨不忍睹的样子,虽然还不完美,但至少能看出是个蛋糕的样子了。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后,我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赞不绝口的巧克力蛋糕。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反脆弱”。

我没有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倒,反而在这些挫折中不断学习、调整,最终获得了成功。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我因为那几次失败就放弃了,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正是那些失败,让我不断地改进方法,提升自己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读《反脆弱》有感
原创:乐道525
在这么雅致的地方一边品茗一边读书思考,跟大伙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同时也惊叹于塔勒布《反脆弱》中知识的广博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包括经济,金融,生物,历史,政治,心理等等,而且作者都能从中看到”反脆弱”的运用。

《反脆弱》第一卷谈到了抑郁症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困扰都市人,作者谈了他的观点。

他批评欧美国家滥用抗抑郁药,也批评都市人过于关注自身而依赖药物。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抑郁倾向如果不是程度严重的不需要急着用药,自身完全可以调节。

而且有的抑郁跟你重思想精神有关,这种精神的痛苦正是这种特质的人需要经历的,这种经历反而能促使你思想的飞跃。

甚至有观点认为一般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比较聪明的,喜欢思考问题或者属于情感丰富多愁善感。

第二卷作者将会从政治学角度谈政体和”反脆弱”的关系,又会让你有不一样的看见。

塔勒布先生在书的第二卷第5、6章开始重点谈政治上的”反脆弱”.他的构思也很巧妙,没有直接讲政治一如他在介绍”反脆弱”这个概念时从包裹谈起之后又谈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意象,逐步引导大家对”反脆弱”有基本的了解。

这里他又是从约翰和乔治两兄弟的命运说起。

约翰在一家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25年,而他的兄弟乔治却是在大街上开出租车的司机,两人的职业在大众眼里有天渊之别。

人们普遍会羡慕约翰的工作,稳定丰厚体面,约翰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他很享受这样安逸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被扫地出门,他却一点应对办法都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

因为25年的养尊处优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斗志他已经是那只在温水中泡的太久的青蛙。

反观乔治,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工作不稳定要为吃饭发愁,但推动他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生存能力,逐渐的他变得越来越适应社会抗风险能力与日俱增,直到约翰被炒鱿鱼的时候他却已经完全具备应当变化的能力。

一个看似稳定其实很脆弱,另一个看似脆弱其实更稳定具有更强的”反脆弱”性。

这之后作者才从这两个兄弟的故事推演到政治制度上。

集权体制的国家就像约翰,城邦制的国家就像乔治,集权体制用古代埃及,城邦制用瑞士作为样本。

因为集权体制看似很稳定内部没有不同声音,城邦制看似吵吵闹闹矛盾丛
生,但其实城邦制的国家远比集权体制国家”反脆弱”性强。

城邦制的国家就是在那种吵闹中,各种阶层都能发出声音进行利益的博弈,最终达至帕累托最优,而且他能够不断自我修复,这就是塔勒布说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反观集权体制的国家,为了维持表面的稳定,会压制各种声音,并且将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掩盖起来给大众造成一团和气的假象。

这种做法就使得这个机体越来越失去活力,内部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会不断强化。

记得《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索额图为了执行康熙的平台方略亲自到福建指挥姚启圣李光地等人,大家对收复台湾的方法有很多争论,索额图就说”我们关起门可以炒个天翻地覆,打开门我们还是要一致对外”,索额图为了掩盖大家意见分歧采取的办法。

现代日本政治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完全是另一番气象,虽然自民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万年执政党,但绝不掩盖内部分歧,自民党内长期分为各种派系大家相互竞争。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就有田中派小泉派,桥本派等等,日本政坛根本不讳言这样的党内派系斗争,有句话叫”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人为压制这种本该有的矛盾就是在强化政体的脆弱性。

这之后作者还举了很多例子,其实就是一些故事看似漫无边际但都是用来说明他对城邦制政体是具有”反脆弱”性的阐发,都是在更加深入论述他的观点。

在投资上这种思想对《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也有很深影响,因为他谈到,想到价值投资更要做到价值投资,在做到价值投资的时候你就面临长时期的等待。

这是对你心理和信念的考验,靠什么度过那样漫长的岁月,无疑塔勒布的随机漫步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因为很多时候股票上涨随机性很强,所以你根本不能根据股票赚钱来断定投资方法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眼法。

因为有的成功完全是因为运气就是塔勒布说的随机漫步,可能方法投资的盈利模式都是错误的。

相反有的盈利模式其实是正确的却因为随机性没有上涨,你就对已有的投资思路产生怀疑改弦更张,接受一些因为运气而成功的错误或者不适合你的投资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有很大的误导性,这是一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思路,完全用现象来决定本质这在方法论上就有严重错误。

总的来说《反脆弱》这本书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有25章涉及得门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生物、心理、经济等等,看似零乱但无一不是为了论证作者关于事物只有处在随机的状态下才是具有反脆弱的,呼吁我们不要害怕随机不要害怕不稳定,往往是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里机体才会因为需要克服一些小的困难而长期保持活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者深深感悟到随机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我们只有顺应她,才能具备反脆弱性的生命活力。

我们只有适应这种随机性,而不是一味迁就自己贪图安逸的人性软弱,让自己越来越具有
反脆弱性。

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计划,作者虽然推崇随机漫步但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计划,那样的随机其实正是作者反对的,因为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具备”反脆弱”性。

作者提倡的应当是在有一定计划的前提下,我们绝不能被计划捆绑必须给随机性留下空间,不能被计划填满,那样的人生既是枯燥的更是脆弱的。

如果一个喜欢用计划来安排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愿意给不确定留下一点空间的人,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控制世间的一切,可你毕竟不是上帝还应当给上帝预留空间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坦然接受突然来临的变化,只有这样你才能才应变中不断成长,才是具备反脆弱性的。

我想这也是作者在《随即漫步的傻瓜》继续这本《反脆弱》的初衷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