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古诗主旨和名句赏析有多少来多少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主要内容:诗人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巴山楚水,回来时已物是人非,诗人豁达地劝慰友人也劝慰自己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2、表达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世态变迁的感慨。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5、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2、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赤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3、《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八(下)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汇总

八(下)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汇总

八(下)古诗词主题思想及名句赏析汇总一、诗歌主题思想的归纳。

1、《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2、《行路难》写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仍盼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报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叙述自己的遭遇,表现身居茅屋,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

5、《己亥杂诗》诗人写自己辞官离京时德的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自己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事物的思想感情。

6、《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7、《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8、《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9、《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10《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名句赏析归纳: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诗人用平淡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正所谓的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由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诗人采菊东篱下,不经意间看到郁郁葱葱的庐山,一个“见”字描绘出了的悠闲恬静中的心境,这种心境也正体现了的清高自洁、不慕名利变的品格。

3、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自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赏析:冰寒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句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世路的坎坷难行,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使此句颇具豪放的的气势。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深沉的哲理和精妙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古诗词鉴赏。

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自己的床前,心生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和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白日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表达了他追求进步和上进的愿望。

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憔悴的状态和对时代动荡的感受。

诗人通过形容风劲和天高,猿猴悲鸣,来展现自己在动荡年代中的艰难困苦和悲凉情感。

四、《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牧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谢公,襄阳向襄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凌云壮志当年欺,烈士暮年无惧颜。

壮志竟付东流水,百年一觉南柯梦。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人通过描绘天姥山巍峨的景象,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逝去时光的懊悔。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进行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诗词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知识点1.《石壕吏》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的憎恨,对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的深切同情。

2.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官吏的凶残和老妇的悲惨凄苦。

3.“吏呼一何怒”又表现在哪里呢?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之间暗示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用老妇人的凄惨悲苦,衬托官吏凶暴;(2)藏问于答,语言高度精炼,有想象空间;(3)精于剪裁使之留白丰富。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要内容:①秋风破屋;②群童抱茅;③破屋漏雨;④祈求广厦5.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

6.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景物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了凄苦的气氛,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做铺垫。

7.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9.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诗人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10.《卖炭翁》思想感情: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宫使的蛮横冷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卖炭翁虽然衣着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1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八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八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八首赏析(一)《式微》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二)《子衿》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②3、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4、结合诗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①②(五)《题破山寺后禅院》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禅院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这两句包含了什么情感?2、既然“山光悦鸟性”还有“钟磬音”,为何又说“万籁此都寂”,这是否矛盾?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六)《送友人》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展现的画面。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的“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4、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 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词的开头两句通过“”“”“”三个意象描绘出寄居地的环境,营造出“”的氛围。

3、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的思想感情?(八)、《卜算子.咏梅》1、从内容上看,上片写梅花的处境,下片写梅花的品质。

语文八年级(下)诗词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第22首关雎[《诗经》]
【主旨情感: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刻画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感情质朴率真。


第23首蒹葭[《诗经》]
【主旨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第24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2020备考推荐)
【主旨情感: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25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主旨情感: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

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反映了安史之乱下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第26首卖炭翁[唐白居易]
【主旨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全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使”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复习经典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复习经典

八年级下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蕴含了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主题: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内容: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八下诗词名句赏析

八下诗词名句赏析

八下重点诗句赏析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这兩句诗表达诗人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赏析: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以落红自比,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崇高的献身精神,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诗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开创新的世界的爱国情怀。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赏析:“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语文古诗主旨和名句赏析有多少来多少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野草才能没马蹄。

”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人描写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动中寓静表现“惊鹊”和“鸣蝉”的情态,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6、《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

侧面烘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7、《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8、《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

“割”字突出了山高大。

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9《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0、《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11、《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1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

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3、《渡荆门外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之侧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以物喻人,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告诫 ___不讨寄希望于侥幸,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怨怅之情。

16、《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人把酒问月,问人生,借月之盈亏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世事自古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当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1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20、《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道出了作者对 ___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21、《饮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

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

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2、《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2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个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___。

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4、《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

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伟大品质。

2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怒号”三字起势迅猛,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2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

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

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28、《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

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

表现诗人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

29、斜晖脉脉水悠悠。

(《梦江南》)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情景交融。

3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

“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31《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

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

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2、《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通过拟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以奇特的夸张手法表现浓重的哀愁。

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4、《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作为<诗经>首篇首句,流传千古,尽人皆知。

“好”字为第三声,是美好优秀的意思,并不是喜好;“逑”是配偶,并不是追求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成双成对。

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

以雎鸠鸣叫起兴,引出所咏内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统摄全诗。

3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一说友)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