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合集下载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东突厥臣服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突厥源流说法诸多,莫能统一,但大多数说法认为突厥出自阿尔泰山脉地区。

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公元550年,突厥破铁勒。

公元552年,突厥部落建立汗国。

公元553年,灭柔然。

公元554年,统一铁勒以及整个漠北地区,逐渐征服大兴安岭到里海之间的广阔土地。

北齐后主天统三年(567),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唐朝建立后,相继灭东、西突厥。

唐高宗末期东突厥复国,即后突厥。

公元743年,回纥人起兵反抗后突厥,于745年灭后突厥。

后突厥诸部或在战争中消亡,或融入回鹘,或内附唐朝。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岁贡。

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

同时,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内战。

东突厥583年,突厥汗国内讧分裂。

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

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隋朝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

隋炀帝的残暴征敛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华夏,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东突厥。

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6颉利可汗(579年―634年),突厥族,姓阿史那氏,名咄苾,启民可汗之子,东突厥可汗。

620年,继其兄处罗为颉利可汗,颉利可汗继位后,依照突厥习俗续娶曾是其后母、嫂子的义成公主为妻。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单元章节第一单元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集体备课时间:月日,星期;讨论时间:月日,星期;发放时间:月日,星期;检查时间:月日,星期。

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集体备课主讲人陈惠瑜审核人张秋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吗,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过程和方法1.阅读课文中的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事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收集唐朝各民族有好交往的故事,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事实,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2.通过对唐代开明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

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的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具黑板、多媒体、音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5 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8实物参观法、9、练习法;10赏析带动法教学过程设计集体备课通案:第一课时学生活动(配合教师要求)教师个性教案调整课时目标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将往的史实。

课时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课时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的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的主要内容。

通过科举制度,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中有才能的人加入我们唐这个大家庭。

课件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件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2、“降金城公主”指什么事件?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3、“和同为一家”怎么理解? 吐蕃和汉族和睦相处,如同一家。
唐蕃会盟碑: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 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动脑筋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 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 2、唐朝为什么会实行这样的民族政策? 原因:唐朝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盛。
3、这种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加强了各民族联系,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以古论今
今天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靺 回纥

吐蕃
唐 南诏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藏族
维吾尔族 新 疆 阿 尔 泰 山
满族 东 北 黑 龙 江 松 花 江

云 南





洱 海
彝 族
民 族
地理位置
民族演变 (后代)
杰出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社会情况
吐 青藏高原 藏族 蕃
松赞干布(第 文成公主入藏(唐
一次统一了青 太宗)、金城公主
藏高原)
入藏(唐中宗)
游牧、农耕、纺 织、冶铁水平高
3、文成公主到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 的友好关系。
大昭寺
布达拉宫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 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1、“外甥”是谁?因什么事件而称“外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PPT

在唐朝的周边除了突厥、吐蕃外还有其他的少 数民族政权,他们与唐的关系如何呢? (唐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能和睦相处,他 们都接受了唐朝的册封) 想一想:许多朝代与周边少数民族兵戎相见, 而唐与少数民族却能融洽相处,有什么密诀吗? (因为唐朝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尤其是唐 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从而赢得各民族的尊重, 更被尊称为“天可汗”)
政权 突厥汗国 6世纪中期 回纥汗国 8世纪中期 渤海国(粟末) 7世纪末
著名人物 颉利可汗 (东突厥) 骨力裴罗 大祚荣 粟末靺鞨
今何族祖先
维吾尔族 裕固族 满族
靺鞨
南诏 吐蕃
云南
青藏高 原
南诏国 8世纪前期
吐蕃王朝 7世纪前期
皮罗阁
松赞干布
彝族白族
藏族
满族 维吾尔族 回 纥
靺鞨
白、彝族 南 诏
藏族 吐蕃
满族 靺鞨
维吾尔族 回 纥
彝族 南诏
白族 南诏
这五个民族在唐 朝时的称呼是什 么?
维吾尔族 回鹘
满族
靺鞨
白、彝族 南 诏
唐朝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突 回 南
厥 纥 诏


粟末靺鞨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唐太宗说:“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 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 一视同仁。”
唐朝的衣食住行中能反映出“和 同为一家”的史实有哪些? 1、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2、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 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3、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等食品传到边 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成为中原 普遍流行的名食 4、唐人喜欢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堂PPT)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堂PPT)

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
C ( )
A.张骞出使西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C 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唐蕃“和同为一家”
B.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使唐蕃结盟
B 6. 假如你是一个波斯商人,唐代你可以与下列哪个民族交往
资料二: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 展。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有的民族虽建立政权, 但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 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 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唐与西突厥:唐太宗时,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 唐高宗时,大败西突厥; 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
回顾:科举制的创立
诞生
隋文帝开始实行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 制度
完善 影响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漂亮的少数民族少女服饰
维 藏吾
56个民族兄族 尔族弟姐妹 是一家
满族
彝族
白族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主西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为藏
给吐蕃粮食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阿民
带来了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来了发展的大门;
姐 甲 沙
亲 切 地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和同为一家”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自学导引1、唐太宗被称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在西域设立军事和行政机构的皇帝是和,分别设置的机构和。

3、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4、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意义:。

5、是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后来回纥改名为。

6、居民是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7、靺鞨族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流域,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有“”之称。

二、合作探究1、唐朝哪两个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各有什么重要意义?针对谈谈你对西藏的认识是什么?2、区分本课所讲的各个民族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什么?总结唐玄宗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封号?三、达标检测1、[2011·成都]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 C. 唐太宗D.唐玄宗2、[2011·天津]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是在()A.汉朝B.隋朝C.唐朝D.清朝3、[2011·连云港]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 B.辽 C.金D.吐蕃4、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3)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游牧于色楞__格___ 河流域,崇尚勇敢,
民风淳朴。 8世纪中期,回纥建




唐玄宗
--------
-
封其首领为
怀--仁----可--- 汗。后来,回纥改名为 --回----鹘, 后逐渐迁至今甘肃、新疆等地。
满族
黑 水
鞨靺
“车书本一家”
渤海石灯塔
靺鞨族生活在我 国东北的( 松花江 )、 ( 黑龙江)。7世纪 初,靺鞨族的一支 (粟末靺鞨)统一各部。 后来(唐玄宗)在那 里设州,以其首领为 都督,封(渤海郡王)。
公主成亲 ,唐朝皇帝是尺带 珠丹的舅家 .
2. 说明了唐朝与吐蕃 的关系日益密切
自主学习P23-24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 (1)吐蕃是( 藏族 )的祖先,生活在 (青藏高原) 一带。
?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 松赞干布)统 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 文成公主) 嫁给他。
? (3)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 和_同为_一家 ”。
唐蕃“和同为一家”
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
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 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 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 下百姓,普皆安乐。”(《旧
唐书·吐蕃传》)
唐蕃会盟碑
思考:
1.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 称外甥,说是先皇帝舅 宿亲? 2.尺带珠丹上书
“和同为一家''这句 话说明了什么?
答:1.因松赞干布与文成
疆里虽重海, 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 佳句在中华。
——《送渤海王子归国》 (温庭筠)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白 族
南诏居民是( 彝族 )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强调: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为了更好的建设青藏地区,在派遣学生去大唐学习的同时,松赞干布还向唐太宗提出了和亲的请求
学生展示课前查找的有关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主要是战争与和平)。
结合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和则两利,战则两败;理解民族交往中互有和战,但是战争只是暂时的,和平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果庄中心初中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科历史来自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课题
“和同为一家”
课型
新授
第5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知道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掌握唐代民族政策思路,体会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播放《爱我中华》在歌曲铿锵有力的旋律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感染和升华。完成情感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指导学生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文成公主进藏后唐、蕃交往的史实)
学生看课本,并回答问题
利用10分钟的时间,学习本课知识。
随堂巩固:




举出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史实,并说出唐朝与边疆各族关系的政策与措施。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1.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吐蕃
2.作用
(二)唐与回纥、靺鞨、南诏之间的关系




本课因涉及较多的少数民族及相关人物、历史事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用大量图片、视频以讲故事形式讲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后,可以提高根据相关史料概括相应知识点、并将前后所学串联起来的能力,从课堂效果来看,效果不同,由于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用时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并能够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和()。

③吐蕃的两位赞普是和。

④连线搭配:
千寻塔吐蕃维吾尔族
大昭寺南诏藏族
布达拉宫回纥彝族、白族
2.合作探究
①组内、组际交流。

②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3.拓展延伸
民族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试列举几例比较有名的民族交往事例分析采取此种措施的原因。

4.系统总结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西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
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民族吐蕃回纥靺鞨南诏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一带色楞河流域东北松花江、黑龙

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游牧、农耕、纺织
和冶铁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

骁勇强悍、能歌善

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松赞干布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与唐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
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云南王
5.巩固训练
①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A、吐蕃B、回鹘C、突厥D、靺鞨
②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④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A.皮罗阁B.颉利可汗C.大祚荣D.骨力裴罗
⑤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B.突厥C.回纥D.吐蕃
⑥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⑵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动脑筋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社会课学过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藏族与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高;能歌善舞。

3、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答: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

练一练★B(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回鹘还未出现)
活动与探究 2、看图分析:书前彩页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

答: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

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

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