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进展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比较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比较作者:闫海鹏于晓东段淑芳刘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4期摘要:对照观察埃索美拉唑在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疗效。
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近几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成上升趋势,也是目前世界消化领域研究热点。
非糜烂性反流病(HERD)定义是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但胃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损伤。
抑酸是治疗GERD的主要手段,本文应用不同PPI质子泵抑制剂及H2受体拮抗剂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探讨其治疗HERD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90例患者均为2004~200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符合2006年蒙特利尔关于胃食管反流病定义和分类,都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胃镜检查无异常改变,且心电图、胸片、B超等相关检查排除心、肺、肝、胆、纵隔、胃肠等系统疾病。
随机将90例分为3组。
每组30例。
3组症状、年龄、性别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C 组口服法莫替丁40mg,每日2次。
三组均服用普瑞博思10 mg,每日3次,疗程4周。
疗效判定①显效: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消失:②有效: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明显缓解;③无效: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无改善。
并观察第1日、第5日、第2周、3周、4周症状缓解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A组5日缓解率达36.7%,2周缓解率70%,明显高于B组的16.7%和36.7%,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讨论。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进展朱远熔,朱凌云(指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中西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09)01—0104—03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反酸、反食),排除其他疾病,且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损伤,可以诊断为NERD;如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非心源性胸痛、慢性咳嗽、哮喘或慢性咽喉痛等,需行与反流相关证据的检查,如24h食管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以明确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lJ。
目前NER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其相关发病机制有:食管内脏的高敏感性,食管下端括约肌一过性松弛,酸反流与胆汁反流,动力异常,应激和精神因素的影响[2J。
由于NERD的高发病率以及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欠明确,导致NERD患者的治疗欠佳,从而使NERD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笔者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NERD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西药治疗1.1抑酸剂抑制胃酸分泌仍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缓解症状最快的方法,PPI被公认为临床一线用药;它起效较快,可保持胃内pH>4较长时间,更有利于消除症状,预防复发,但普遍认为其对NERD症状的缓解不如反流性食管炎(RE)显著。
第一代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潘托拉唑)由于耐受性好,价格相对低廉,长期服用较为安全,仍然被普遍运用;近年不断有新一代的PPI问世(如雷贝拉唑、埃美拉唑等),它们的特点是起效快,抑酸强,能迅速缓解症状,且个体差异依从性好,但目前临床无足够证据说明各类PPI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如Miner等∞J对203例GERD患者进行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NERD患者每天服用奥美拉唑20mg或10mg,近60%的患者4周后烧心症状消失,缓解率比RE患者(70%~75%)低;而雷贝拉唑的疗效与奥美拉唑近似,治疗组每日口服10mg,4周后总体感觉有显著改善者为52.4%,20mg组的改善率为51.6%,2种剂量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达到第1次全天24h无烧心比安慰组快约1d,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
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1次/周的比例约为13%。
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
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
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因此,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大中华区消化动力联盟等近年来发表了《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GERD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基础。
为落实我国发表的GERD相关共识意见和指南,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推动我国GERD诊疗的标准化,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NR E D的典型反流症状 同 R 包括 烧心 、 E, 反酸 、 食和胸 反 ( 烧心 、 反酸 和反食) 并不能预测食管黏膜的损伤程度和并发症
情况 , 没有证 据显 示反 流症状 在 R E患者 中较 N R E D患者加
的调整 , 因此明确 N R E D的临床特点和基础病理 生理 机制有着 骨后疼痛等 , 其中以烧心的特异性最高 。有研究证 明反流症状
en等 n2 0 E D和 R E对质子 泵 GR E D的定义为 : 由胃食管反流物引起的食管 和食 管外 组织损 D a I]04年 的一项系统综述表明 N R
p o pm hb o P 等抗 酸 药 物 的反 应不 同, o n n ir 害或产生足以影响生存质 量的 临床 症状 。非糜烂性 反流病 抑制剂 ( rt u p i i t , H) E D对 P 的治疗效果较 R H E差 ,E D患者对 P I NR P 的反应率 ( o . oi f xdsae N R 又称为症状 性 胃食管反流病 N R nne s erl i s , E D) r v eu e
7 %患者为 N R 仅不 到 13内镜证实存在 R 。 目前 炎症的严重程 度。N R 0 E D, / E E D患 者较 R E具 有更 突出 的食 管外症
尚没有我国 N R E D的流行 病学研 究 , 根据 潘 国宗等 对北京 、
例[]医药导报 , 0 , ( )4 - 8 J. 2 82 1 : 4。 0 7 7
, — 。 。 +_ + + 。
{ 述} 综
。+ . +
[ 文章 编号 】 6 376 (0 8 0 - 1 - 17 - 8 20 )60 0 4 7 9 0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荟萃分析成果
Perry K, Banerjee A, Melvin S.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duces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Improves GER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rg Lap Endosc Percut Tec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cheduled for August 2023, manuscript reviewed
难治性GERD旳常见原因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23, 10: 252– 257
2023 美国GERD指南
As not all patients who fail to respond to PPIs will have GERD,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 these patients is to differentiate those with persistent reflux as the cause of the ongoing symptoms, from those with non-GERD etiologies.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共19张PPT)

诊断依据
1. 症状:具有典型的反酸、烧心,并伴有返酸嗳气,症 状和体位有关。服用制酸剂可以缓解症状
2. PPI诊断性治疗:
抑酸联合促动力治疗1周后烧心症状明显缓解
3.胃镜:无阳性发现 4.胸片无明显异常发现。
5.烧心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
Zenker憩室
胃轻瘫 胆结石
治。4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性质部位同
前。为进一步系统诊治,以“胃食管反流病”收入我院。患者起病以来,无发 热,无黄疸,无咳嗽、咳痰,无喘息及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精神可,无心悸、 头晕。食欲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 尿病、胆道疾病、哮喘”等病史,否认 “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 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输血史 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
住院号:236290 姓名:张XX 性别:女 年龄:56岁 职业:无业 就诊日期: /12/03
病史资料
主诉
反复反酸、烧心、嗳气4年,加重1月 病史
非糜烂性反流病研究概况

11 酸反 流 .
R E患者 产 生症状 的主要 食 管功能状 态的 指标 和生 理现 象在发 病 的支持 ,近年 有学 者提 出 , E、 E D及 R N R
原 因是食 管 下括 约肌 ( E ) L S 功能 压 降 低 机 制 中的作用 1益 受到重 视 ,也是 国外 B 3 E分别 属 于 G R E D疾 病谱 中相 对 独立 的疾病 , 三者在发 病机制 、 疗及 预后均 诊 食 管对机 械 有 明显 的不 同 在 预后 与 自然病 史 上 , E D在 停止抗反 流治疗 后 6个月 内复 异 常酸暴露 可直接 或通 过炎性 介质 间接 刺 激 的敏感 性( 如球 囊扩 张) 可 能参 与 N R 亦 酸反流 导致食管 黏膜 的损伤 .食 管远端 1 机械刺激 和神经 因素 . 4 刺 激有炎症 的食 管黏膜 内 的感 觉 神经 纤 反 流症状 的产生 。近 年应用 食管 腔 内超 发 【 6 1 。 E D 维末 梢 . 而 引起 典型 的烧 心 、 酸 、 从 返 胸 声 图像监 测还发现在 烧心症 状发作 时 同 3 N R 的 诊 断 完 整而准 确的病 史是诊 断 N R E D的 骨后 疼痛 等症状 。 目前研究 表明酸 反流 时伴有持续食 管收缩 。食 管酸 暴露不是 内镜检查 是诊 断 N R E D的前提 , 客 是 导 致 N R 的 重 要 原 因 . 度 酸 反 流 诱发 烧心症状 的唯一 机制 和引起烧 心症 基 础 , ED 过 观 检查 有助 于 明确病 因 。 目前 对 N R ED 在不引起食 管 黏膜损 害的情况 下也 可引 状 的唯一刺 激因素 .食管 纵形肌 收缩 同 起烧 心反 酸等症 状 。有学者 对 N R E D患 样也 可能会 激发出烧 心感 。 目前 有研究 的诊断是症状 性诊 断 :典型反 流症状 为 内镜检 查阴性 , 排除其 者酸 暴露 的食管取组 织 活检行 透射 电镜 认为 是 由于食 管壁存在 的机 械感受 器缺 唯 一或主要 主诉 . 他疾 病 , 症状严 重程度一 般 为中等度 , 每 观察 . 现食 管黏膜上 皮细胞 间 隙扩 大 。 陷引起典 型的烧 心症状 。 发 L S由交感 神经 和迷走 神 经共 同支 周发 作 1 , 响生活质 量 , E 次 影 有研 究认 为 这些 实验结 果提示 N R E D的患 者可 能存 、持续 3个 月 才能 下诊 E 在食 管黏膜 上皮 细胞 间隙扩大 ,黏膜 上 配 .其 中迷走 神经通路 在 L S反 射性松 症 状应 每 周 3d 如 LS ) 皮层通 透性增加 。在酸暴露时 , 大的食 弛 f T E R 引起 反 流 的机制 中起 重要 断 。 扩 的作 用 。起 自远端食管 和 L S的迷 走传 E 近 来高分 辨放大 内镜 已经发 现 了可 管 黏膜上皮 细胞 间隙及上 皮通 透性 的增 用 于诊 断 N R E D的某 些 特 征性 异 常 , 如 加使 酸更容 易到达位 于食 管黏膜 上皮 细 人 神经感 觉 末梢 终止 于后 脑 的孤 束 核 , 柱状 上皮 交 界处存 在 针尖 样 血管 胞 间隙 内的感 觉神经 末梢 , 使之激 活 , 分布 于 L S的节 前运动 神经纤维起 自迷 鳞状 一 并 E 走运 动背核 ,这 些神 经核组成 了迷 走神 和 三角形样 齿 印征等变 化 。另有 组织学 从而导致烧心 等症状的产生 。 l 左 国文 等1在 对 3 5 1 2例 经 网络 以协调 对括约 肌的控 制 。刺 激迷 检 查 表 明 食 管 远 端 基 底 细 胞 增 生 活跃 这些 原 先仅 见 于 NR E D病 人的食管 2 H监测 中 , 用 走运 动背核尾部诱 发 L S松弛 ,而刺激 和 乳头 样延 伸 现象 等 , 4hp 应 E E 现在发 现 同样 存在 于 N R ED Ble20 it 0 0同时监 测胆红素 , ic 发现 仅 4 % 迷走运 动背核 喙部 诱发 L S收缩 。研究 R 的表现 , 5 E 1 . 非 酸 反流 2 和食管 防御机制 的平 衡破坏 ,引起 过 多 临床 和基础研究 的热点【 5 _ 。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2.1
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质量,近年来有关GERD的认识、发病机制、诊治方面 均有较大进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应用及 提高。
1
定义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ERD,
1934年,美国胃肠病学家winkelstein首次将烧 心与反流导致的食管炎联系起来[1],从而逐渐建立了 GERD这一概念。近几十年来,人们对GERD的认识 有了重大的突破。2006年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 欧洲及澳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44位专家通过历时 2年的反复讨论,制定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最新定 义——蒙特利尔定义,认为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 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 其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流。食管并发症有食管糜烂、 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2]。新定义认为典型的 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以诊断 GERD,而无需依赖其它的检查手段。
4诊断流程
4.1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内镜所见+食管Ph 值监测可确诊。24h食管Ph监测有食管过度反流的 客观证据,一直被认为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纤 维内镜+食管粘膜活检可作为诊断EE的金标准,目 前多采用洛杉矶分级法[6]。目前尚无诊断NERD的 金标准,高分辨率内镜联用24h非卧床Ph监测及质 子泵抑制剂(PPl)诊断性治疗,有助于NERD的诊断。 4.2对无报警症状患者进行PPI诊断性治疗。2004 年,亚太地区有关GERD的共识中提到,在初始治疗
・
朴)
・
75
万方数据
2009年4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第2期
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 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化。其粘膜受累长 度达到或超过3cm的称为长段Barrett食管(10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 管 下括 约 肌 ( E ) 弛 引起 胃 内容 物 反 流 至 食 管 的 L S松 现 象 称 为 胃 食 管 反 流 (a t eo h g a r u .G R) 胃 、 g s o sp ae l e x E , r f l
烧 心 是 N R 的 主要 临 床症 状 。传入 神经 敏 感 、 暴露 E D 酸 的食 管 神 经 末 梢 可 能 直 接 通 过 敏感 的 化学 感 受 器 或 炎 症途 径介 导 . 低 痛 阈 时引 起 疼痛 。N R 在 E D患 者食 管化 学 感 受器 对酸 的敏感 性 增 高 , 示有 疼 痛 的知 觉 改 变口 4 h食管 p 提 。2 H
食 管 ( E ,2 l%的 G R 患 者 有 严 重 并 发 症 , 括 食 B ) l%~ 8 ED 包
管 腺 癌… 。流 行 病 学调 查显 示 ,0 4 %的人 群 受 G R 3 %~ 0 E D影 响 ,%~ 0 7 1 %的 人 群 每 天 发 生 烧 心 症 状 ; 5 3 %的 人 群 每 l %~ 0 周或 每 月 发生 1 次烧 心 , 年 为 4 %。我 国 G R 的患 病 率 每 5 E D 较 西 方 国 家低 , 般 约 2 62 , E 一 %~ . 但 E的 内 镜 检 出 率 逐 年 %
(I)s eu n b t o seichs l i let eo E D w i a ecue yai rf x T iat lrve e D S i a qe t u npcf io g a fa r f R , h hcnb a s b c l . hs rc i d f r n i to c u N c d d eu iee w
te r c n a n si d a e n NERD. h e e tdig o t a v nc so c Ke y wor s Ga toe o h g a fu ; I t r lu a a e He rb n No e o ie Re ux Die s ; Dig o i d sr s p a e lRe x l n ecell rSp c ; a ur ; t n r sv f s a e l a n ss
对质 子 泵抑 制剂 诊断 性 治疗 ( P 试验 ) PI 的疗效 也更 差 。4 %~ 0 5 % 的 N R 患 者 对 P I 验 无 反应 .生 活 质 量 受 影 响 。 0 E D P 试 N R 多见 于 青 年女 性 ,临床 特 征 除烧 心 等 主 要 症状 外 , E D 常 伴有 心 理 障 碍 或 异 常 , 少 有 食 管 动 力 异 常 , 很 少 发 生夜 极 也 间 酸 暴 露 。 P I 疗 后 症 状 消 失 缓 慢 ,常 需 加 倍 服 用 [ 。 P 治 3 9 1 N R 患者 可 出 现消 化 不 良症 状 。 发 病 率 和严 重 性 可 能与 E D 其
摘要
非 糜 烂 性反 流 病 ( E D 是 最 常见 的 胃食管 反流 表 型 , 其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明 了 。 目前 N R 尚无 特 NR ) 但 ED
异 性诊 断 方 法 。 胞 问 隙增 宽 ( I ) N R 细 D S 是 E D一 个 常 见但 非 特 异 性 的组 织学 特 征 , 由酸 反 流 引起 。 文 就 N R 的 可 本 E D
Abtat N nrs erf xdsae (E D i temot o m np eoyeo at eo hga r u , b tt s c o e i e u i s N R ) s h s cm o hnt f sosp ael e x u s r ov l e p g r f l i
诊 断进 展 作 一 概述 。
关 键 词 胃食 管反 流 : 细 胞 间 隙 ; 胃灼 热 ; 非糜 烂 性 反 流病 ; 诊 断
D an si Ad a cso o eoieR f x Dsae C IZ ac u . D p r e t fG sr ne l y A ltd ig ot v n e n N n r s e u i s H ho hn c v l e eat n o at etr o , f i e m o og f a i Ho il ca , s t O enE p ao f n f C ia Qn a n p pt, ig , h ogPoi e(6 0 1 o hn, i doMuii l s ilQ ̄&o S adn rv c 26 1) g c a Ho a n n
维普资讯 ・4源自6・ 4 C i sre trl 0 8 Vo.3 No7 hnJGa t neo,2 0 , 11 , . o
非 糜 烂性 反 流病 诊 断进 展
池 肇 春 中 国海 洋 大学 附属 医 院 青 岛市 市 立 医 院消 化 内科 ( 6 0 1 261)
监 测 阳性 的 NE RD患 者的 临 床症 状 甚 至 较 EE患者 更 严 重 ,
十 二 指 肠 内 容 物 反 复 反 流 入 食 管 引 起 烧 心 、 痛 、 酸 等 胸 反
症 状 而 导 致 食 管 炎 和 食 管 外 组 织 损 伤 称 为 胃食 管 反 流 病 (at eo h ga r u i a e G R ) g s o sp a e le xds s , E D 。内镜 下 G R r f l e E D可 分 为糜 烂性食 管炎 (E 、 糜烂 性反 流病 (E D 和 Br a E )非 N R ) a e
p t o e e i e i sun la . Cu r n l, t r s n p cfc dig o tc me h d o a h g n ssr ma n c e r re ty he e i o s e i a n si t o NERD. Diae n ec lu a p c s i f lt d itr e llr s 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