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类
胃镜下分级

胃镜下分级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 年10 月19日~22 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 制定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0 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 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2、内科学第七版介绍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类: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 rn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 级:粘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3、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Savery-Miller分类:Ⅰ级:一条纵行皱襞上见一处或多处糜烂; Ⅱ级:多条纵行皱襞上见多处糜烂,但病变未累及食管全周; Ⅲ级:食管全周都有糜烂; Ⅳ级:可见食管溃疡、狭窄、缩短或Barrett 食管,有的改良方案将Barrett食管单列为Ⅴ级。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分级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积分0 1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2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3 食管鳞状上皮癌 1.概念食管鳞状上皮癌为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日常也简称食管癌,它占食管部癌肿的大多数。
严格来说食管癌还应包括食管腺癌,常发生在Barren 食管。
食管壁可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
根据日本食管疾病研究会的定义,病变不超过粘膜下层(包括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不论其有无转移,称表浅食管癌,其中无转移者称早期食管癌。
一般来说粘膜癌(M1 , M2, M3)很少发生转移,属早期癌;粘膜下层癌(SM1,SM2,SM3)部分可伴淋巴结转移,伴转移者属表浅癌,无转移者属早期癌(图3一37)。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
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1次/周的比例约为13%。
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
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
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因此,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大中华区消化动力联盟等近年来发表了《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GERD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基础。
为落实我国发表的GERD相关共识意见和指南,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GERD诊疗规范,推动我国GERD诊疗的标准化,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制定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分为四个级别:Ⅰa级:正常或有轻微炎症,没有明显的糜烂或溃疡。
Ⅰb级:有少量糜烂或溃疡,但没有融合。
Ⅱ级:有多处糜烂或溃疡,且有融合,但不超过食管周长的75%。
Ⅲ级:糜烂或溃疡广泛,融合超过食管周长的75%。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三、内镜下溃疡分期内镜下溃疡分为四个阶段:A1活动期A2愈合期H1瘢痕期H2瘢痕期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A1: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A2:水肿减轻,隆起不着,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H2: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S1: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四、胃息肉分类胃息肉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五、早期食管、胃癌分型早期食管、胃癌分为五个类型:0-Ⅰ型Ⅰ型Ⅱ型Ⅲ型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0-Ⅰ型:缓慢坡,界限不清。
Ⅰ型: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
Ⅱ型: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
Ⅲ型:明显之蒂。
六、食管、胃进展期胃癌食管、胃进展期胃癌分为五个类型:BorrmannⅠ型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BorrmannⅤ型以上都是内镜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最新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建议收藏)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一、反流性食管炎中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级标准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a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无融合Ⅰb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无融合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洛杉矶分级标准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不超过5mm,病灶互相不融合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超过5 mm,病灶互相不融合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不超过75%的食管周径D级粘膜破损融合,超过75%的食管周径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 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感谢聆听二、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分级EV形态及直径(D)轻度直径小于3mm,直行或轻度迂曲,位于食管下段血管直径3~6 mm,迂曲、隆起或串珠状或结节状,不超过食管中下段中度重试血管直径大于6 mm,阻塞部分管腔,可达食管上段三、慢性胃炎分类内镜下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四、内镜下溃疡分期分期内镜下表现活动期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A2 水肿减轻,隆起不著,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愈合期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H2 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瘢痕期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A1 A2 H1 H2 S1 S2五、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Forrest分级内镜下表现再出血风险% ⅠⅠa 喷射性出血55%Ⅰb 溃疡底部或周边活动性渗血55%ⅡⅡa 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43%Ⅱb 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22%Ⅱc 黑色基底10% ⅢⅢ基底洁净5% 推荐对Forrest分级I a一Ⅱb的出血病变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六、胃息肉分类分级内镜下表现Ⅰ缓慢坡,界限不清Ⅱ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Ⅲ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Ⅳ明显之蒂七、早期食管、胃癌分型[6]分型胃镜下表现0-ⅠⅠ隆起型(息肉型),病变向胃腔内突出,呈息肉状0-Ⅱ平坦隆起及凹陷均欠显著。
浅议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及鉴别

浅议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及鉴别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组织损伤。
患者常有吐酸、烧心等症状,其病因有多种(见下表)。
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常并发反流性食管炎。
此外,无论是胃流出道机械梗阻或动力低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反流、呕吐,均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根据我院对500例胃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占5.8%。
其中2/3病例为轻度。
1.发病机制胃食管交界的解剖结构有利抗反流机制,GERD的食管炎则是由于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LES压力低下、频繁的LES松弛、食管体部蠕动减弱、胃排空减慢以及食管粘膜屏障抵抗力减弱),引起反流物攻击作用的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的关系:两者之间无明确的病因关系,但临床上观察到中至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伴有滑动性裂孔疝。
系统性硬化病时,病变常累及食管、胃及肠道,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胃排空延缓,容易合并反流性食道炎。
长期放置导管,易使胃液反流,常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在反流物中,以胃酸的刺激最为强烈,胆酸、胰酶能增加食管粘膜的损害作用。
反流损害食管粘膜屏障,引起化学性炎症,食管上皮充血、肿胀、糜烂、溃疡,进而促进基底细胞增生。
2.临床表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常烧心、胸痛或吞咽疼痛症状。
临床表现的频度和程度不一,与病因有关。
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有:(1)出血(2)穿孔(3)食管狭窄(4)Barrett食管。
也可引起少量渗血,表现为粪便潜血阳性和缺铁性贫血。
病变弥漫时或有较深的溃疡时可发生较大量的出血。
偶尔,严重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溃疡可并发食管穿孔。
大约10%严重食管炎可引起食管纤维化,形成食管狭窄。
患者常逐渐出现吞咽困难。
Barrett食管为长期慢性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由于反流,下段食管的鳞状上皮可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患者常有典型的反流症状。
其中部分可发展成食管癌。
3.镜下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下有各种表现,我们一般分为4度:Ⅰ度为轻型,胃食管交界及(或)食管下段粘膜纵行充血,有轻度小糜烂,表面常有渗出物;Ⅱ度时,有融合性糜烂,但病变不弥漫;Ⅲ度时,以上病变弥漫,小于75%食管周径,病变表面附有大片粘液膜;Ⅳ度病变弥漫大于75%食管周径,有溃疡,可能已发展成食管狭窄[1]。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分析反流性食管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疾病,它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酸逆流、嗳气和食管炎症等。
内镜检查是GERD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分析。
一、临床表现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疼痛和酸逆流。
胸骨后疼痛多表现为灼热感,疼痛可加重或缓解,通常发作在夜间或进食后。
酸逆流则是指胃液从胃部返回食管,引起酸性刺激和不适感。
此外,反流性食管炎还常伴有嗳气、咳嗽、咳血、声音嘶哑等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胸口压迫感、吞咽困难和腹胀等。
二、内镜分析内镜检查可以明确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同时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粘膜损伤情况。
内镜下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种特征:1. 食管黏膜炎症:常见的表现是食管黏膜红肿、水肿和充血,严重时还可见溃疡和出血。
食管黏膜炎症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2. 食管狭窄:长期反流刺激可导致食管粘膜损伤和纤维化,进而引起食管狭窄。
内镜检查可以测量食管腔径,评估狭窄的程度。
3. 峡部松弛:反流性食管炎时,食管下段括约肌可能松弛,导致胃内容物易于逆流入食管。
4. Barrett食管:长期反流刺激可引起食管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形成柱状上皮替代正常的鳞状上皮,这种情况下称为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存在潜在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5. 其他:内镜检查还可以观察到食管裂孔疝、良性溃疡和食管癌等情况。
三、治疗方法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修复食管黏膜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和抗酸药。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
2. 生活方式改变: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例如,避免进食过多脂肪食品、咖啡、巧克力等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的食物,并避免卧位或俯卧2小时内进食。
LA分级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 年10 月19日~22 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
0 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2 处
Ⅰb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
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 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2
内科学第七版
介绍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类:(1994年第10届洛杉矶国际消化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即洛杉矶(Los A ngeles, LA)分类,分为A~D Ⅳ级)
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 rn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级:粘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3、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Savery-Miller分类:
Ⅰ级:一条纵行皱襞上见一处或多处糜烂;
Ⅱ级:多条纵行皱襞上见多处糜烂,但病变未累及食管全周;
Ⅲ级:食管全周都有糜烂;
Ⅳ级:可见食管溃疡、狭窄、缩短或Barrett食管,有的改良方案将Barrett食管单列为Ⅴ级。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分级(1999年8月)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积分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
疡。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分析

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 ①食管或胃手术后; ②各种原因所致呕
吐( 括幽 门梗阻或 高位肠 梗阻 )③食 管 胃静脉 曲张 、 包 ; 贲门失
制 的出血倾 向 ; 拒绝 接受手术 干涉者 ; 对禁 忌 、 ③ ④相 胎儿较
小、 前次分娩会 阴完整的经产妇 。
弛缓症或者 Br t 管治疗前后 ; ae食 rt ④食管支架 置人 术后 ; ⑤三 腔二囊管或 胃管置人后 。 周 内进行过幽 门螺杆菌( p根 除治 4 H) 疗和(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均被排 除。 或 接受 1 临床表 现 以反 酸、 心为主诉者 5 例 , 6. . 2 烧 2 占 9 %; 3
中至少 1 > .c C级 : 膜破损相 互融合 , 少于食 管周 个 o5 m; 黏 但 径的 7 %; 5 D级 : 黏膜破损相互融合 , 至少 累及食管周径 的 7 % 5
【 张颖杰 , 1 ] 舒明炎. 实用妇 产科新型手术图解【 . 宁: 南 广西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0 1 3 5 3 7 20 :1 — 1 .
7 5例 反 流性食 管 炎患者 电子 胃镜 检查 结果 进行 分析 。结 果
胃食管反流病( E D 是指 胃十二指肠 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GR) 引起烧心等症状 , 可引起 R E以及 咽喉 、 等食管 以外的组织 气道
损伤。反流性食管炎男性多于女性( ~ 1 , 2 3: )发病年龄 4 岁 ~ 0
一 响露自圈图
3 结 论
住 院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7 例 , 5 例 , 5 男 2 ①正常分娩早产 儿、 巨大胎儿 、
女2 3例 , : 为 23: ; 男 女 . 1 年龄 最大 7 岁 , 1 最小 2 0岁 , 均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类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杨云生范开春黄启阳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食管外症状(慢性咽炎、声带嘶哑、气管炎、哮喘等)等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如烧心、胸痛、吞咽疼痛等应考虑GERD。
确诊GERD可选择性地进行下列检查:食管24小时pH监测、食管压力检测、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核素检查、抑酸剂诊断性治疗试验等。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炎的必需手段,必要时结合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根据内镜检查结果,GERD可分为内镜检查结果阴性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内镜检查结果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
左图: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Savery-Miller分类
Ⅰ级:一条纵行皱襞上见一处或多处糜烂;
Ⅱ级:多条纵行皱襞上见多处糜烂,但病变未累及食管全周;
Ⅲ级:食管全周都有糜烂;
Ⅳ级:可见食管溃疡、狭窄、缩短或Barrett食管,有的改良方案将Barrett食管单列为Ⅴ级。
右图: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类
A级:局限于一条黏膜皱襞上,黏膜破损长度≤5 mm;
B级:局限于一条黏膜皱襞上,至少有一条黏膜破损长度>5 mm,但两条黏膜破损间无相互融合;
C级: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黏膜破损存在相互融合现象,但非全周性;
D级:融合为全周性的黏膜破损。
摘自《消化内镜诊断图谱》令狐恩强杨云生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