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65

合集下载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综合性学习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滨州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

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

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1个字)(2分)【答案】示例一: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二:女排里约奥运会写下新传奇【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抓住导语即第一段文字根据主要事件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2分)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下联:。

【答案】下联: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评分,共2分,①字数相同②内容有联系③形成对偶)【解析】根据对联的特点,“巾帼英雄”或“中国女排”对“铿锵玫瑰”;“奋勇出击”对“沉着应战”;“奥运”对“看大赛”;“写传奇”对“终折桂”。

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

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平”就是第一、二声(阴平、阳平),“仄”就是第三四声(上声、去声)。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通常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德州10.综合性学习六月,毕业季。

蔷薇花盛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

(1)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表),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主题。

序曲忆往昔第一章(A)第二章(B)尾声展未来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舞蹈:《老师妈妈》相声:《家访》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爵士舞:《快乐崇拜》时装秀:《春天的色彩》武术:《风云》歌曲:《青春修炼手册》舞蹈:《让梦飞起来》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朝诵:《少年中国说》(2)节目的序曲部分,播放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的视频,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作为画外音。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字音字形专题含解析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字音字形专题含解析

字音、字形专题滨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完全一项是()(2分)A.贮藏(zhù)骊歌( lí)扑朔迷离(shuò)循规蹈矩(jù)B.栖息(qī)狩猎(shǒu)气冲斗牛(dǒu)合辙押韵(zhé)C.执拗(niù)譬喻(pì)即物起兴(xīng)越俎代庖(páo)D.挑衅(xìn)怅然(chàng)伛偻提携(yǔ)骇人听闻(hài)【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A“循规蹈矩”应读“jǔ”;B“狩猎”应读“shòu”;C“即物起兴”应读“xìng”。

故选:D.【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蓬篙文绉绉芸芸众生一泻千里B.取缔里程碑人声鼎沸迫不急待C.馈赠脂粉奁不容置疑长吁短叹D.竦峙口头婵根深蒂固花团锦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A:蓬蒿;B:迫不及待;D口头禅;C没有错别字;所以选C.【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德州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绽开(zhàn)相机调控(xiàng)锐不可当(dāng)B.卖弄(nèng)哺育(fǔ)外溢效应(yì)一气呵成(hē)C.栅栏(zhà)尴尬(gà)重装上阵(chóng)心无旁鹜(wù)D.骸骨(hái)确凿(záo)给水系统(jǐ)参差不齐(cēn)【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正确,不要把“锐不可当”的“当”读作“dàng”;B.有误,“卖弄”应读作“mài nòng”,“哺育”应读作“bǔ yù”;C.正确,不要把“栅栏”的“栅”读作“shān”;D.正确,不要把“参差不齐”的“参”读作“cān”.故选: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仗义营改增来势汹汹洗耳恭听B.荣膺获得感荒草萋萋无可置疑C.辛辣新常态鸦雀无声变幻莫测D.崔巍地条钢故名思议味同嚼腊【考点】14: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解答】A.正确,不要把“来势汹汹”写作“来势汹凶凶”;B.正确,不要把“荣膺”写作“荣鹰”;C.正确,不要把“鸦雀无声”写作“鸦鹊无声”;D.有误,“故名思议”应写作“顾名思义”,“味同嚼腊”应写作“味同嚼蜡”.故选:D.东营1.(2分)(2017•东营)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默写专题(含解析)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默写专题(含解析)

默写专题滨州7.默写。

(7分)(1)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2)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李清照《醉花阴》)(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6)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木兰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答案】(1)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2)逝者如斯夫(3)寤寐求之(4)半夜凉初透(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力。

本题中前6个题目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理解性默写,在七年级时时常考的名句。

小题1注意“矮、墓”的写法。

小题2注意“逝”的写法。

小题3注意“寤寐”的写法。

小题4注意“初”的写法。

小题5注意“世、反”的写法,这两个字最容易出错。

小题6注意“嶂”的写法。

小题7注意“朔、柝”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德州9.(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4)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少年游•润州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嫦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首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请写出一句相关原诗: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安顺市9.(8分)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孙权、魏尚。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3)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考点】EB:咏志诗.【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典故的理解程度.“亲射虎,看孙郎”是典故之一.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是典故,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理解.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3)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鉴赏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热爱.答案:(1)孙权魏尚(2)“狂”字为全篇定下了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3)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热爱.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毕节市(一)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12题(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诗歌鉴赏题是山东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大难点,考生抓好诗歌鉴赏的备考训练是提高考试得分的方法,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供各位考生练习。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注)道中赵善庆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

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注】湘阴:湖南省湘阴县,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8.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5分)9.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方法点拨】本题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参考答案】堆和染。

面对山,只见峰峦起伏,满眼尽是兰翠,一个“堆”字,就把那郁郁葱葱的浓重色彩渲染出来了;一个“染”字,也形象地描绘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情景。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曲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为道中所见之景;在写法上,借秋景来表达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诗人流连于高远开阔、生机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悦心情,但也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

前四句把在一般诗人笔下悲凉的秋景,写得高远开阔,生气勃勃,色彩浓丽,调子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最后通过“几叶”“败柳”的悠远抒情才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澜顿生。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注】乐游苑:又叫乐游原。

长安东南名胜。

地势高,可俯瞰全城,是时人节日游赏之地。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说明文阅读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滨州药品环境污染①过去三十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正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

《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

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

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

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

④另外,不仅仅是_______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

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

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议论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议论文阅读(含解析)

议论文阅读济宁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

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

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

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

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

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

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

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滨州(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0~11题。

(4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答案】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解析】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

鉴赏诗歌,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

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思念家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德州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後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考点】EL:思乡怀人诗.【分析】题目点明了事件和地点,诗歌的前六句写景,有声,有色,有味,写出了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最后两句,诗意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言简而情深.【解答】(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分析作答.中间四句诗的意思是: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其中有三处对比,一是晚籁与斜阳之间动静的对比,突出了此时的沉寂幽静.二是胭红与雪白之间色彩的对比,突出了色彩的鲜明绚丽;三是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之间远近高低的对比,突出景色的层次分明.(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信马悠悠野兴长的意思是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由野兴可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即所谓“兴长“.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此时诗人心中充满的是因为思乡而带来的忧愁.即所谓“惆怅“.答案:(1)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2)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共3分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东营(一)盆池杜牧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分析】诗人笔下的这一盆池可不一般:它可以“偷”一片天,它洁净如镜,连白云都是从里面孕育产生的.盆池的不一般,实则为诗人想象的奇特.天倒映池中,诗人想象成盆池偷来的;空中飘浮的白云,诗人说它的出生地就是盆池.【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白云”、“明月”是两个极为纯洁无瑕、淡雅优美的鲜明意象,加之配以透明如镜的盆池意象,则更营造出所特有的晶莹清澈、玲珑剔透的澄明世界.而如此之澄明世界,当是诗人冰心玉壶、幽洁雅淡心灵世界的美好象征,与诗人当下那君昏臣乱、纲纪败坏肮脏龌龊之丑恶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诗人便渴求拥有那万象澄明、谐和宁静的盆池世界.(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从构思、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2)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译文:在布满碧绿之“苔”地方开凿出一个“盆池”,把天空映入池中,好像白云从镜子中生出,明月落到了台阶前.【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从多角度进行赏析.济宁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分析】这首送别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见话别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流露,但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意思:酒喝完了很久了鼓声响起乐,风起扬帆要走了,心理乱如麻.这是与朋友分别的场面.(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赏析,本诗借景抒情,“夕阳在沙岸”,朋友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答案:(1)与朋友分别的场面.(2)朋友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译文:酒喝完了很久了鼓声响起乐,风起扬帆要走了,心理乱如麻.朋友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莱芜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清宋琬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答案】C【解析】C.“颈联虚实结合”分析错误,“钟磬音”和“笙歌”都是诗人当时听到的,都是写实。

A项对首联写景和叙事的分析是正确的,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习俗;B项从修辞和景物特点两个角度对颔联的分析正确。

“随”和“变”两动词的使用精妙,赋予山色和江流以灵性。

D项对诗歌主旨的分析正确,“空负黄花羞短鬓”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一个“惊”字流露出悲凉愁苦之情。

所以选C。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贬潮阳③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边。

【注释】①左迁:贬官。

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

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

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

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②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③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

⑤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

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

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考点】EL:思乡怀人诗.【分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解答】这首诗叙述了作者不惜残年、魏国忠谏而获罪的不幸遭遇,把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昏庸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在一起,怨愤之情与凄楚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是一首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分析感情解答.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答案: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的经典名句的鉴赏能力,我们要抓住经典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以及经典词句的理解,进行解答.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