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九上圆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三数学九上圆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圆知识点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圆的外部: 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圆的内部: 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形式的概念: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的圆;(补充)2.垂直平分线: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3.角的平分线: 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点在圆内;2.点在圆上点在圆上;3.点在圆外点在圆外;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无交点;2.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四、垂径定理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 垂直平分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以上共4个定理, 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 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 即:①AB是直径②AB CD⊥③CE DE=④弧BC=弧BD⑤弧AC=弧AD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中, ∵∥∴弧AC=弧BD五、圆心角定理圆心角定理: 同圆或等圆中,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理也称1推3定理, 即上述四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 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即: ①;②;③OC OF=;④弧BA=弧BD六、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定理: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单元练】《常考题》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20BAC =︒∠,则D ∠的度数是( )A .70°B .100°C .110°D .120°C解析:C【分析】 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90AC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70B ∠=︒,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AB 是半圆O 的直径,90ACB ∴∠=︒,20BAC ∠=︒,9070B BAC ∴∠=︒-∠=︒, 又四边形ABCD 是圆O 内接四边形,180110D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关键.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a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R r a =( ) A 22B 2C 2D .224A 解析:A【分析】经过圆心O 作正方形一边AB 的垂线OC ,垂足是C .连接OA ,则在直角△OAC 中,∠AOC=45°.OC 是边心距r ,OA 即半径R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如图:作出正方形的边心距,连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和中心可得到一直角三角形 在中心的直角三角形的角为360°÷4÷2=45°,∴内切圆的半径为2a ,外接圆的半径为22a ,∴::R r a =22a :2a :a=2:1:2 故选A【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掌握相关概念,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PA 切O 于点,A PB 切O 于点B PO ,交O 于点C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PA PB =B .PO 平分APB ∠C .AB OP ⊥D .2PAB APO ∠=∠D解析:D【分析】 利用切线长定理证明△PAG ≌△PBG 即可得出.【详解】解:连接OA ,OB ,AB ,AB 交PO 于点G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APO =∠BPO ,PA =PB ,又∵PG=PG ,∴△PAG ≌△PBG ,从而AB ⊥OP .因此A .B .C 都正确.无法得出AB =PA =PB ,可知:D 是错误的.综上可知:只有D 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利用切线长定理解答.4.《九章算术》是东方数学思想之源,该书中记载:“今有勾八步,股一十五步,同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为:“今有直角三角形,勾(短直角边)长为8步,股(长直角边)长为15步,问该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直径是多少步?”该问题的答案是()A.8.5B.17C.3D.6D解析:D【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求出半径,从而得到直径.【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斜边是2281517+=,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8151732+-==,∴直径是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切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求解方法.5.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A2B.1 C.2 D.22解析:A【分析】过B作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如图,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B′即为PA+PB的最小值,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性质可知∠AON=2∠AMN=2×30°=60°,由对称的性质可知∠B′ON=∠BON=30°,即可求出∠AOB′的度数,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如图,则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P,且PA+PB的最小值=AB′,∵∠AMN=30°,OA=OM,∴∠AON=2∠AMN=2×30°=60°,∵点B 为劣弧AN 的中点,∴∠BON =12∠AON =12×60°=30°, 由对称性可得∠B ′ON =∠BON =30°,∴∠AOB ′=∠AON +∠B ′ON =60°+30°=90°,∴△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2OA =2×1=2,即PA +PB 的最小值=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轴对称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6.如图,ABC 的顶点A 是O 上的一个动点,90ACB ∠=︒,30BAC ∠=︒,边AC ,AB 分别交O 于点E ,D ,分别过点E ,D 作O 的切线交于点F ,且点F 恰好在边BC 上,连接OC ,若O 的半径为6,则OC 的最大值为( )A 393B .2103C .353D .53A解析:A【分析】 先推出∠DOE=2∠DAE=60°,连接OE ,OD ,OF ,证明Rt △EFO ≌Rt △DFO ,得到∠EOF=∠DOF=30°,根据EO=6,在Rt △EFO 中,∠EOF=30°,得出EF=23C 在以EF 为直径的半圆上,设EF 中点为G ,得出当OC 经过半圆圆心G 时,OC 最长,即OC 的值最大,求出OG ,CG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ABC 中,∠ACB=90°,∠BAC=30°,∠DAE 是DE 所对的圆周角,∠DOE 是DE 所对的圆心角,∴∠DOE=2∠DAE=60°,连接OE,OD,OF,∵过点E,D作O的切线交于点F,∴∠FEO=∠FDO=90°,∴在Rt△EFO和Rt△DFO中EO DO FO FO=⎧⎨=⎩,∴Rt△EFO≌Rt△DFO(HL),∴∠EOF=∠DOF=30°,又∵EO=6,在Rt△EFO中,∠EOF=30°,∴EF=23,又∵点F恰好是腰BC上的点,∠ECF=90°,∴点C在以EF为直径的半圆上,∴设EF中点为G,则EG=FG=CG=12EF=12×23=3,∴当OC经过半圆圆心G时,OC最长,即OC的值最大,在Rt△OEG中,OE=6,EG=3,∴OG=22OE EG+=39,∴OC=OG+CG=39+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圆的性质,证明Rt△EFO≌Rt△DFO是解题关键.7.如图,⊙P与y轴相切于点C(0,3),与x轴相交于点A(1,0),B(7,0),直线y=kx-1恰好平分⊙P的面积,那么k的值是()A.12B.45C.1 D.43C解析:C【分析】连接PC,PA,过点P作PD⊥AB于点D,根据切线的性质可知PC⊥y轴,故可得出四边形PDOC是矩形,所以PD=OC=3,再求出AB的长,由垂径定理可得出AD的长,故可得出OD 的长,进而得出P点坐标,再把P点坐标代入直线y=kx-1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PC,PA,过点P作PD⊥AB于点D,∵⊙P与y轴相切于点C(0,3),∴PC⊥y轴,∴四边形PDOC是矩形,∴PD=OC=3,∵A(1,0),B(7,0),∴AB=7-1=6,∴AD=12AB=12×6=3,∴OD=AD+OA=3+1=4,∴P(4,3),∵直线y=kx-1恰好平分⊙P的面积,∴3=4k-1,解得k=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的综合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求出P点坐标即可得出结论.8.如图,半径为1cm的P在边长为9πcm,12πcm,15πcm的三角形外沿三遍滚动(没有滑动)一周,则圆P所扫过的面积为()cm2A.73πB.75πC.76πD.77πA【分析】圆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顶点处旋转的路线是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圆转动时在三个角上共转动了圆心角360°,所以在三个顶点处转了一个圆的面积,在三个边上滚过的图形是以三角形边长为长,圆的直径为宽的矩形,然就分别计算,最后求和.【详解】解:根据运动特点可知三个顶点处转了一个圆的面积,在三个边上滚过的图形矩形 ∴圆P 所扫过的面积=π+(9π+12π+15π)×2=73π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圆滚动一周的图形,并将图形进行分割,拼组,化难为易,列式解答即可.9.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108B ∠=︒,则D ∠的大小为( )A .36°B .54°C .62°D .72°D解析:D【分析】 运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计算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 =108°,∴∠D =180°−∠B =180°−108°=7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若∠OCA =50°,OB =2,则弧BC 的长为( )A .103πB .59π C .109π D .518πC 解析:C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 ,再利用圆周角定理求得∠BOC ,最后根据弧长公式求求解即可.【详解】解:∵∠OCA =50°,OA =OC ,∴∠A =50°,∴∠BOC =100°∵BO =2, ∴1002101809BC l ππ⨯==.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应用以及圆周角定理,根据题意求得∠BOC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下列说法:①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④直径是最长的弦;⑤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⑥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④⑤【分析】根据弦的定义垂径定理圆的对称性即可求解【详解】解:①连接圆上两点间的线段才是弦故原说法错误;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原说法错误;③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故原说法错误解析:④⑤.【分析】根据弦的定义、垂径定理、圆的对称性即可求解.【详解】解:①、连接圆上两点间的线段才是弦,故原说法错误;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原说法错误;③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故原说法错误;④直径是最长的弦,正确;⑤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正确;⑥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故原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有④⑤.故答案为:④⑤.【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ABC 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点D 在ABC 的外部且30BDC ∠=︒,则AD 的最大值是______.【分析】作A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A 以A 点为圆心以BC 的长为半径作圆连接AA 交BC 于E 点延长AA 交⊙A 与点D 连接BDCD 则∠BDC =∠BAC =×60°=30°此时AD 为最大值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A 解析:535+ 【分析】 作A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A',以A'点为圆心,以BC 的长为半径作圆,连接AA'交BC 于E 点,延长AA'交⊙A'与点D ,连接BD ,CD ,则∠BDC =12∠BA'C =12×60°=30°,此时AD 为最大值,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A'E =AE =532,A'D =A'B =AB =5,进而可求解.【详解】作A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A',以A'点为圆心,以BC 的长为半径作圆,连接AA'交BC 于E 点,延长AA'交⊙A'与点D ,连接BD ,CD ,则∠BDC =12∠BA'C =12×60°=30°,此时AD 为最大值,∵△ABC 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BC =AB =5,∴BE=12BC=52∴A'E =AE =22552⎛⎫- ⎪⎝⎭=532,A'D =A'B =AB =5, ∴AD =AE +A'E +A'D =53+5.故答案为5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进行求解.13.如图,矩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中2AB =,3AD =,1BE =,正方形BEFG 绕点B 旋转过程中,线段DF 的最小值为______.【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BD=BF=由题意可得点F 在以点B 为圆心BF 为半径的圆上则当点F 在线段DB 上时DF 的值最小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BDBF ∵矩形∴∠C=90°∴∵正方形∴∴点F 在以点B 为圆心B 解析:132- 【分析】 由勾股定理可求BD=13,BF=2,由题意可得点F 在以点B 为圆心,BF 为半径的圆上,则当点F 在线段DB 上时,DF 的值最小,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BD 、BF∵矩形ABCD ,2AB =,3AD =,∴∠C=90°∴222313BD =+=∵正方形BEFG ,1BE =∴22112=+=BF∴点F 在以点B 为圆心,BF 为半径的圆上,∴当点F 在线段DB 上时,DF 的值最小,∴DF 的最小值13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正确的判断出DF最小时F点的位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已知半径为5的圆O中,弦AB=8,则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腰长为___________.或【分析】根据题意分该等腰三角形是钝角还是锐角的情况进行讨论再结合圆的有关性质计算即可【详解】①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连接OAOBOC并延长OC与AB交于D∵OA=OBAC=BC∴CD垂解析:25或45【分析】根据题意分该等腰三角形是钝角还是锐角的情况进行讨论,再结合圆的有关性质计算即可.【详解】①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连接OA,OB,OC,并延长OC与AB交于D,∵OA=OB,AC=BC,∴CD垂直平分AB,CD⊥AB,AD=BD=4,∵圆的半径为5,∴在Rt△OAD中,OA=5,AD=4,OD=3,∴CD=OC+OD=8,∴在Rt△ADC中,2245=+=;AC CD AD②若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连接OA,OB,OC交AB于D,同理的可得OC垂直平分AB,在Rt△OAD中,OA=5,AD=4,OD=3,∴CD=2,∴在Rt△ADC中,2225=+=AC CD AD故答案为:25或45.【点睛】本题考查圆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主要涉及到垂径定理的推论,及勾股定理解三角形,灵活思考所有可能的情况是解题关键.15.如图,在圆O 的内接五边形ABCDE 中,40CAD ∠=︒,则B E ∠+∠=_______°.220【分析】连接CE 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得∠B+∠AEC=180°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CED=∠CAD 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析:220【分析】连接CE ,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得∠B+∠AEC=180°,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CED=∠CAD ,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连接CE ,∵五边形ABCDE 是⊙O 的内接五边形,∴四边形ABCE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 +∠AEC =180°,∵∠CED =∠CAD =40°,∴∠B +∠AED =180°+40°=220°【点睛】本题考查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圆内接四边形是解题关键.1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和N分别从B、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CD方向向终点C和D运动.连接AM,BN交于点P,则PC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分析】根据题意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ABM≌△BCN得出∠BAM=∠CBN进而可证出∠APB=90°于是可得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运动路径是弧BG连接OC交圆O于P如图则此时PC最解析:5-1【分析】根据题意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ABM≌△BCN,得出∠BAM=∠CBN,进而可证出∠APB=90°,于是可得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运动路径是弧BG,连接OC交圆O于P,如图,则此时PC最小,进一步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BM=C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M=∠BCN=90°,AB=BC=2,在△ABM和△BCN中,∵AB=BC,∠ABM=∠BCN,MB=CN,∴△ABM≌△BCN(SAS),∴∠BAM=∠CBN,∵∠ABP+∠CBN=90°,∴∠ABP+∠BAM=90°,∴∠APB=90°,∴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设圆心为O,运动路径是弧BG,是这个圆的1,如4图所示:连接OC交圆O于P,此时PC最小,∵AB=2,∴OP=OB=1,由勾股定理得:OC =22215+=,∴PC =OC ﹣OP =51-; 故答案为:5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和圆的有关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证出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是解题关键.17.如图,AB AC 、分别为O 的内接正方形、内接正三角形的边,BC 是圆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则n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正方形以及正三边形的性质得出进而得出即可得出n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OBOCO ∵ABAC 分别为⊙O 的内接正方形内接正三边形的一边∴∴∴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 解析:12【分析】根据正方形以及正三边形的性质得出360904AOB ︒∠==︒,3603120AOC ==︒∠︒,进而得出30BOC ∠=︒,即可得出n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O ,BO ,CO .∵AB 、AC 分别为⊙O 的内接正方形、内接正三边形的一边,∴360904AOB ︒∠==︒,3603120AOC ==︒∠︒, ∴30BOC ∠=︒,∴3601230n ︒==︒, 故答案为:12.此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30BOC ∠=︒是解题关键. 18.如图,已知点,,A B C 在O 上,若50ACB ∠=,则AOB ∠=_____________________度.【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CB 与∠AOB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ACB=50°∴∠AOB=100°故答案是:10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解析:100【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CB 与∠AOB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ACB=50°,∴∠AOB=100°.故答案是:10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已知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O 半径为r ,若直线l 与⊙O 有两个交点,则r 的值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不唯一如516等(满足即可)【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出圆的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再取r 的值即可【详解】解:∵直线l 与⊙O 有两个交点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在此范围内取值即可如516解析:答案不唯一,如5.1,6等(满足5r >即可)【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出圆的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再取r 的值即可.【详解】解:∵直线l 与⊙O 有两个交点,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5r >∴在此范围内取值即可,如5.1,6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熟知直线与圆相交满足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20.扇形 的半径为6cm ,弧长为10cm ,则扇形面积是________.30【分析】结合题意根据弧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弧长对应圆心角;再结合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扇形的半径为6cm 弧长为10cm ∴弧长对应的圆心角n 为:∴扇形面积为: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解析:302cm【分析】结合题意,根据弧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弧长对应圆心角;再结合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扇形的半径为6cm ,弧长为10cm∴弧长对应的圆心角n 为:101803006ππ⨯=⨯ ∴扇形面积为:263003630360360n πππ⨯⨯=⨯=2cm 故答案为:30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弧长、扇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弧长、扇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三、解答题2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一条弦,且CD AB ⊥于点E .(1)若50A ∠=︒,求OCE ∠的度数;(2)若42CD =,2AE =,求O 的半径.解析:(1)10︒;(2)3【分析】(1)首先求出 ∠ADE 的度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 ∠AOC 的度数,最后求出 ∠OCE 的度数;(2)由弦CD 与直径 AB 垂直,利用垂径定理得到 E 为CD 的中点,求出 CE 的长,在直角三角形 OCE 中,设圆的半径 OC = r ,OE = OA-AE ,表示出 OE ,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 r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圆的半径 r 的值.解:()1CD AB ⊥,50A ∠=︒,40ADE ∴∠=︒.280AOC ADE ∴∠=∠=︒,908010OCE ∴∠=︒-︒=︒;()2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且CD AB ⊥于点E , 所以11422222CE CD ==⨯=, 在Rt OCE 中,222OC CE OE =+,设圆O 的半径为r ,则OC r =,2OE OA AE r =-=-,所以222(22)(2)r r =+-, 解得:3r =.所以圆O 的半径为3.【点睛】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22.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OD ⊥AB ,垂足为C ,OD 交⊙O 于点D ,点E 在⊙O 上,若∠AOD =50°.(1)求∠DEB 的度数;(2)若OC =3,OA =5,①求弦AB 的长;②求劣弧AB 的长.解析:(1)25°;(2)①8;②259π 【分析】 (1)由垂径定理,可知AD BD =,再由圆周角定理求得∠DEB 的度数.(2)①由勾股定理可得AC=4,由垂径定理可知,AC =BC =12AB =4,即可求解; ②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OD ⊥AB ,∴AD BD =,∴∠AOD =∠BOD∴∠DEB =12∠AOD =12×50°=25°.(2)①∵OC =3,OA =5,∴AC =4,∵OD ⊥AB , ∴12AD BD AB ==, ∴AC =BC =12AB =4, ∴AB =8;②∵∠AOD =50°,AD BD =,∴∠AOB =100°,∵OA =5,∴AB 的长=1005251801809n r ππ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及弧长公式.解答关键是应用垂径定理求得AC =BC =12AB =4. 2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D 为AB 边上的一点,以AD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E ,过点C 作CG ⊥AB 交AB 于点G ,交AE 于点F ,过点E 作EP ⊥AB 交AB 于点P ,∠EAD =∠DEB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2)求证:CE =EP ;(3)若CG =12,AC =15,求四边形CFPE 的面积.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面积是45【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径定理可得∠AED=90°,∠OED=∠ADE ,由余角的性质可得∠DEB+∠OED=90°,进而可得∠BEO=90°,可得结论;(2)由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AE 为∠CAB 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E=EP ;(3)连接PF ,先证四边形CFPE 是菱形,可得CF=EP=CE=PF ,由“AAS”可证△ACE ≌△APE ,可得AP=AC=15,由勾股定理可求CF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证明:(1)连接OE,∵OE=OD,∴∠OED=∠ADE,∵AD是直径,∴∠AED=90°,∴∠EAD+∠ADE=90°,又∵∠DEB=∠EAD,∴∠DEB+∠OED=90°,∴∠BEO=90°,∴OE⊥BC,∴BC是⊙O的切线.(2)∵∠BEO=∠ACB=90°,∴AC∥OE,∴∠CAE=∠OEA,∵OA=OE,∴∠EAO=∠AEO,∴∠CAE=∠EAO,∴AE为∠CAB的角平分线,又∵EP⊥AB,∠ACB=90°,∴CE=EP;(3)连接PF,∵CG=12,AC=15,∴AG=22AC CG-=225144-=9,∵∠CAE=∠EAP,∴∠AEC=∠AFG=∠CFE,∴CF=CE,∵CE=EP,∴CF=PE,∵CG⊥AB,EP⊥AB,∴CF∥EP,∴四边形CFPE是平行四边形,又∵CE=PE,∴四边形CFPE是菱形,∴CF=EP=CE=PF,∵∠CAE=∠EAP,∠EPA=∠ACE=90°,CE=EP,∴△ACE≌△APE(AAS),∴AP=AC=15,∴PG=AP﹣AG=15﹣9=6,∵PF2=FG2+GP2,∴CF2=(12﹣CF)2+36,∴CF=152,∴四边形CFPE的面积=CF×GP=152×6=45.【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两正方形彼此相邻且内接于半圆,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2,求大正方形的面积.解析:64cm2【分析】连接OA、OB、OE,证Rt△ADO≌Rt△BCO,推出OD=OC,设AD=a,则OD=12a,由勾股定理求出5a,求出EF=FC=4cm,在△OFE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连接OA 、OB 、O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BC ,∠ADO=∠BCO=90°,∵在Rt △ADO 和Rt △BCO 中∵OA OB AD BC=⎧⎨=⎩, ∴Rt △ADO ≌Rt △BCO ,∴OD=OC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DC ,设AD=acm ,则OD=OC=12DC=12AD=12acm , 在△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5acm , ∵小正方形EFCG 的面积为16cm 2,∴EF=FC=4cm ,在△OFE 中,由勾股定理得:5a)2=42+(12a+4)2, 解得:a=-4(舍去),a=8,∴正方形面积为264cm故答案为:64cm².【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计算的能力,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25.在学习《圆》这一章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尺规作图题.尺规作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已知:P 为O 外一点.求作:经过点P 的O 的切线. 小敏的作法如下:①连接OP ,作线段OP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OP 于点C ;②以点C 为圆心,CO 的长为半径作圆,交O 于,A B 两点; ③作直线,PA PB .所以直线,PA PB 就是所求作的切线.根据小敏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由作图可知点,A B在以C为圆心,CO为半径的圆上,OAP OBP∴∠=∠=︒.()(填推理的依据)PA OA PB OB∴⊥⊥,OA OB为O的半径,PA PB是O的切线,()(填推理的依据)∴直线,解析:(1)见解析;(2)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经过半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分析】(1)根据题意画图即可;(2)分别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切线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详解】(1)如图(2)如图,连接OA,OB后,由作图可知点,A B在以C为圆心,CO为半径的圆上,OAP OBP∴∠=∠=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PA OA PB OB∴⊥⊥,OA OB为O的半径,PA PB是O的切线,(经过半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直线,【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以及圆周角定理,正确把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26.如图,长方形ABCD的长是a,宽是b,分别以A、C为圆心作扇形,用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周长L和面积S(结果中保留π).解析:22L b a b π=+-;212S ab b π=-. 【分析】 由已知图知,阴影部分的周长是()12πb 22a b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14圆的面积(半圆的面积). 【详解】 阴影部分的周长()122222L b a b b a b ππ=⨯+-=+-; 阴影部分的面积221=1242S ab b ab b ππ=-⨯-.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列代数式,用到的知识点是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7.如图,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2a ,用整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计算当2a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π取3.14).解析:2(2)4a π-,1.14 【分析】根据对称性用a 表示出阴影的面积,再将a=2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S 阴=211442222a a a π⎡⎤⎛⎫-⋅⋅⎢⎥ ⎪⎝⎭⎢⎥⎣⎦2(2)4a π-= 当2a =时,S 阴=(3.142)4 1.144-⨯=.【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圆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的关键是找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28.如图,ABC 内接于O ,60BAC ∠=︒,点D 是BC 的中点.BC ,AB 边上的高AE ,CF 相交于点H .试证明:(1)FAH CAO ∠=∠;(2)四边形AHDO 是菱形.解析:(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连接AD ,根据题意易得,BAD CAD OD BC ∠=∠⊥,则有∠DAE=∠ODA ,∠DAO=∠ODA ,然后根据角的等量关系可求解;(2)过点O 作OM ⊥AC 于M ,由题意易得AC=2AM ,AC=2AF ,进而可证△AFH ≌△AMO ,然后可得四边形AHDO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问题可证.【详解】证明:(1)连接AD ,如图所示:∵点D 是BC 的中点,∴,BAD CAD OD BC ∠=∠⊥,∵AE ⊥BC ,∴AE ∥OD ,∴∠DAE=∠ODA ,∵OA=OD ,∴∠DAO=∠ODA ,∴∠BAD-∠DAE=∠CAD-∠DAO ,∴∠FAH=∠CAO ;(2)过点O作OM⊥AC于M,∴AC=2AM,∵CF⊥AB,∠BAC=60°,∴AC=2AF,∴AF=AM,∵∠AFH=∠AMO=90°,∠FAH=∠OAM,∴△AFH≌△AMO(ASA),∴AH=AO,∵OA=OD,∴AH//CD,∴四边形AHDO是平行四边形,∵OA=OD,∴四边形AHDO是菱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菱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及例题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及例题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几何概念,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带领大家系统地了解九年级数学中与圆相关的知识点,并提供一些例题进行辅助学习。
一、圆的基本概念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 圆的要素:圆心、半径、直径、弧、弦、切线等。
二、圆的基本性质1. 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倍数,即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π≈3.14)。
3.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三、圆的判定1. 距离判定定理:给定一定距离,平面上到该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图形是圆。
2. 切线定理:过圆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切线,该切线与半径垂直。
四、圆的位置关系1. 同圆:拥有相同半径的两个圆。
2. 内切和外切:一个圆与另一个圆内部的一个点或外部的一个点相切。
3. 相交与相离:两个圆相交的情况包括相切和交叉,而相离则是两个圆不相交。
五、圆的综合应用1. 圆和三角形的关系:圆内切于一个三角形的关系、圆外接于一个三角形的关系等。
2. 圆和正多边形的关系:正n边形的内切和外切圆等。
3. 圆和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九年级数学中与圆相关的例题。
例题1: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5cm,求其周长和面积。
解: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我们已知半径是5cm,则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即10cm。
所以,圆的周长为10cm × π ≈ 10 × 3.14 ≈ 31.4cm。
另外,根据圆的面积公式,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所以,圆的面积为5cm × 5cm × π ≈ 25 × 3.14 ≈ 78.5cm²。
例题2:已知圆A的半径是8cm,圆B的直径是12cm,判断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解:首先,我们通过直径的关系得知,圆B的直径是圆A的直径的1.5倍,即12cm = 8cm × 1.5。
九年级圆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圆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两个圆周角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90°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 1 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8.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9.圆内接四边形: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10.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对角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点在圆外,②点在圆上,③点在圆内;对应的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 r,②d = r,③d < r.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 r,②d = r,③d > r.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①内含,②相内切,③相交,④相外切,⑤外离;两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r(R≥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 R-r,②d = R-r,③ R-r < d < R+ r,④d = R+r,⑤d > R+r.4.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5.从圆外一点可以向圆引 2 条切线, 切线长 相等,这点与圆心之间的连线 平分 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试卷

《圆》章节知识点复习和练习附参考答案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 1、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 ⇒ d r < ⇒ 点C 在圆内;2、点在圆上 ⇒ d r = ⇒ 点B 在圆上;3、点在圆外 ⇒ d r > ⇒ 点A 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 ⇒ d r > ⇒ 无交点;2、直线与圆相切 ⇒ d r = ⇒ 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 有两个交点;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图1)⇒ 无交点 ⇒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 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A五、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完整)九年级数学圆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练习教师版,推荐文档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祥解及习题检测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形式的概念: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d r<⇒点C在圆内;2、点在圆上⇒d r=⇒点B在圆上;3、点在圆外⇒d r>⇒点A在圆外;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d r>⇒无交点;2、直线与圆相切⇒d r=⇒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圆相交⇒d r<⇒有两个交点;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图1)⇒无交点⇒d R r>+;外切(图2)⇒有一个交点⇒d R r=+;相交(图3)⇒有两个交点⇒R r d R r-<<+;内切(图4)⇒有一个交点⇒d R r=-;内含(图5)⇒无交点⇒d R r<-;rddCBAO五、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九年级圆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两个圆周角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90°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 1 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8.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9.圆内接四边形: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10.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对角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点在圆外,②点在圆上,③点在圆内;对应的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 r,②d = r,③d < r.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 r,②d = r,③d > r.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①内含,②相内切,③相交,④相外切,⑤外离;两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r(R≥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 ,②d = ,③ < d < r,④d = ,⑤d > .4.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5.从圆外一点可以向圆引 2 条切线, 切线长 相等,这点与圆心之间的连线 平分 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九年级上册圆题型归纳

九年级上册圆题型归纳一、圆的基本概念相关(5题)题1:已知圆的半径为5cm,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π r,面积公式为S=π r^2,其中r = 5cm。
周长C=2π×5 = 10π cm≈ 10×3.14=31.4cm面积S=π×5^2=25π cm^2≈25× 3.14 = 78.5cm^2题2:在圆O中,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3,求圆O的半径。
解析:设圆O的半径为r,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d = 3,弦长AB=8。
根据垂径定理,半弦长、圆心到弦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
半弦长为(AB)/(2)=(8)/(2) = 4由勾股定理r^2=d^2+<=ft((AB)/(2))^2r=√(3^2)+4^{2}=√(9 + 16)=√(25)=5题3:已知圆O的直径为10,点A在圆O上,求∠ AOB的度数(其中O为圆心,B为圆上另一点且AB为圆的弦)。
解析:因为圆O的直径为10,则半径r = 5。
当AB为直径时,∠ AOB=180^∘;当AB为非直径的弦时,0^∘<∠AOB<180^∘。
由于题目没有更多关于AB弦的信息,所以仅能得出∠ AOB的取值范围是0^∘<∠ AOB≤slant180^∘题4:圆O中,弧AB所对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6,求弧AB的长。
解析:弧长公式l=(nπ r)/(180)(n为圆心角度数,r为半径)已知n = 60^∘,r=6弧AB的长l=(60π×6)/(180)= 2π题5:判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解析:错误。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如果没有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长也不一定相等。
二、与圆的切线相关(5题)题1:直线l与圆O相切于点A,圆O的半径为3,若OA与直线l的夹角为30^∘,求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知识点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形式的概念: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d r<⇒点C在圆内;2、点在圆上⇒d r=⇒点B在圆上;3、点在圆外⇒d r>⇒点A在圆外;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d r>⇒无交点;2、直线与圆相切⇒d r=⇒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圆相交⇒d r<⇒有两个交点;四、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①AB是直径②AB CD⊥③CE DE=④弧BC=弧BD⑤弧AC=弧AD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中,∵AB∥CD∴弧AC=弧BD五、圆心角定理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理也称1推3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即:①AOB DOE∠=∠;②AB DE=;③OC OF=;④弧BA=弧BD六、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即:∵AOB∠和ACB∠是弧AB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AD∴2AOB ACB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即:在⊙O 中,∵C ∠、D ∠都是所对的圆周角∴C D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O 中,∵AB 是直径 或∵90C ∠=︒ ∴90C ∠=︒∴AB 是直径推论3: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在△ABC 中,∵OC OA OB ==∴△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90C ∠=︒ 注:此推论实是初二年级几何中矩形的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七、圆内接四边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即:在⊙O 中,∵四边形ABCD 是内接四边形∴180C BAD ∠+∠=︒180B D ∠+∠=︒ DAE C ∠=∠ 八、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1)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 两个条件:过半径外端且垂直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即:∵MN OA ⊥且MN 过半径OA 外端∴MN 是⊙O 的切线(2)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上图) 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以上三个定理及推论也称二推一定理: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切线,三个条件中知道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推出最后一个。
九、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即:∵PA 、PB 是的两条切线∴PA PB = PO 平分BPA ∠ 十、圆内正多边形的计算 (1)正三角形在⊙O 中△ABC 是正三角形,有关计算在Rt BOD ∆中进::2OD BD OB =;(2)正四边形同理,四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E ∆中进行,B A B A O::OE AE OA =(3)正六边形同理,六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B ∆中进行,::2AB OB OA =.十一、扇形、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1、扇形:(1)弧长公式:180n Rl π=;(2)扇形面积公式: 213602n R S lR π== n :圆心角 R :扇形多对应的圆的半径 l :扇形弧长 S :扇形面积2、圆柱:(1)圆柱侧面展开图(选学)2S S S =+侧表底=222rh r ππ+(2)圆锥侧面展开图(选学)(1)S S S =+侧表底=2Rr r ππ+十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选学)外离(图1)⇒ 无交点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d R r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d R r <-;lOC 1D 1圆练习一.选择题1.在⊙O中,弦AB<CD,OE、OF分别是O 到AB和CD的距离,则()A.OE>OF B.OE=OF C.OE<OF D.无法确定2.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若AB=10 cm,CD=8 cm ,则A、B两点到直线CD的距离之和为( ) A.12 cm B.10 cm C.8 cm D.6 cm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是等弧B.等圆周角对等弧C.任何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D.过任意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4.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E点,且BC=DC,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A.2对B.4对C.6对D.8对5 .如图,弦AB∥CD,E为弧CD上一点,AE平分CEB∠,则图中与AEC∠相等(不包括AEC∠)的角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6.两个扇形的面积相等,其圆心角分别为α、β,且12αβ=,则两个扇形的弧长之比12t:t=()A.1:2 B.2:1 C.4:1 D.1:27.一段铁路弯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是2 km,一列火车以每小时28 km 的速度行驶,经过10 s通过弯道,那么弯道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4.4°B.44°C.2.2°D.22°8.在半径为4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A.3B.23C.33D.439. 如图4,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与点P运动的时间x(单位:秒)的关系图是()二、填空题1.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12,13,则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图4rRd图5rRd2.一条弦把圆分成2:3两部分,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3.如图,A 、B 、C 是⊙O 上顺次三点,若OAB 44∠=︒,则ACB ∠=_______________.4.如图△ABC 是圆内接三角形,AB 是直径,BC=4 cm,∠A=30°,则AC=______________. 5.如图,AOB ∠=100°,则圆周角ACB ∠=__________.6.已知扇形周长为14cm,面积为12 cm 2,则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cm.7.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边AD 、BC 、CD 为直径画半圆,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为m ,空白部分的面积记为n ,则m 与n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8.若⊙O 是△ABC 的外接圆,OD ⊥BC 于D,且BOD 48∠=︒,则BAC ∠=___________.9. 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1,以AB 为直径作半圆,点P 是CD 中点,BP 与半圆交于点Q ,连结DQ .给出如下结论:①DQ =1;②;③S △PDQ =;④cos ∠ADQ =.其中正确结论是_________.(填写序号)三、解答题1.如图27-13,某排水管模截面,已知原有积水的水平面宽CD=0.8 m 时最大水深0.2 m,当水面上升0.2 m 时水面宽多少?2.已知圆环内直径为a cm ,外直径为b cm ,将50个这样的圆环一个接一个环套环地连成一条锁链,那么,这条锁链拉直后的长度为多少?3.如图,一只狗用皮带系在10×10的正方形狗窝的一角上,皮带长为14,在狗窝外面狗能活动的范围面积是多少?C PD OB A E4. 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中点,AE 平分∠BAD交BC 于点E ,点O 是AB 上一点,⊙O 过A 、E 两点, 交AD 于点G ,交AB 于点F . (1)求证:BC 与⊙O 相切; (2)当∠BAC=120°时,求∠EFG 的度数.5. 如图,⊙O 的半径为1,点P 是⊙O 上一点,弦AB 垂直平分线段OP ,点D 是弧APB 上任一点(与端点A 、B 不重合),DE⊥AB 于点E ,以点D 为圆心、DE 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A 、B 作⊙D 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 .(1)求弦AB 的长;(2)判断∠ACB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 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3)记△ABC 的面积为S ,若2S DE =43,求△ABC 的周长.6.如图,已知A 、B 是⊙O 与x 轴的两个交点,⊙O 的半径为1,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 、PB 分别交直线x=2于C 、D 两点,E 为线段CD 的中点. (1)判断直线P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线段CD 长的最小值;(3)若E 点的纵坐标为m ,则m 的范围为.BAC DE G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