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历史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word版配套习题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5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54张ppt)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材料: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社会 分工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出现剩余产品,这使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成 为可能。部落首领等把部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社会出现分化和阶级。
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战争开始频繁发生,进而出现奴隶和奴隶 主之间的阶级对抗。为了管理生产、控制冲突,国家开始产生。国家的出现,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分 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 局;多元特性、相互交流以及各自在世界历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 史上的贡献
散 动;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全
球联系的不断加强。
整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讲述资本
主义的危机所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
体 对峙的冷战,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变
为现实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曲折前 进,看到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看到在和平 环境下世界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 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以及人类面临各种 严重问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特点 和世界的密不可分。
横向发展:描述人类历史是如何从原始的相对孤立的分散的人群 发展到今天全球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辅形成,前者加强后者,后者作用与前者,两者共同推动 历史前进。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多元而独立——侧重于各文明纵向的发展,不同文明的特点。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
扩展并交流——侧重于文明间横向的交流,不同文明之间的联
系和影响。
• 我们从哪里来 据科学记载,“露西(Lucy)”是 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 法种的古人类化石的代称。这是一具完 整性 40%的女性骨架,生前才20多岁, 脑容量为400毫升(注现代人类的脑容量 平均值为1300~1500毫升)。“露西”生 活的年代是320万年前,因此被认为属于 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类,是目前所知人 类的最早祖先。这具南方古猿化石之所 以取名“露西”,缘于发现者在当时播 放了一首披头士乐队的歌《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于是这具化石便 被命名为“露西(Lucy)”。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22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22张ppt)

(二)古代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
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 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 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的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 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 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 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风气候影响才降雨。
益和权威
内容包括诉讼手续(1-5条);盗窃处理和奴隶(6-25条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 );土地房屋(26-28条);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役(89比王站在太阳和正 126条);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127-194条);伤害的处
义之神沙马什面前 接受象征王权的权 标的浮雕,以象征 君权神授。下端是 用阿卡德楔形文字 刻写的法典铭文, 共3500行、282条
③交换贸易的产生。
④生活方式变化:从迁徙到定居, 早期城市的出现。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生产力发展(根原) 社会分工和劳
采集
动生产率提高
农业
渔猎
畜牧业
剩余 产品
前提
定居
城市
私有制和 剥削产生
阶级 出现
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 强制机关
国家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文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2、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 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3张ppt)


渐产生
No Image
表现: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富人的房屋宽敞,墓
中随葬品丰富;穷人的房屋狭小,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随葬品
剥削的产 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

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度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的形成
社会分化 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③影响:a.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c.农业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随着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文明的产生 (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
私有制产 过程: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
Image
文化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
科技 早的史诗;③诞生石了柱著上名端的是洪汉谟水拉和比方舟传说;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
制,用于测量土地王、站计在算太粮阳食和正产义量之和人工
3.古埃及文明
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
(1)地理环境:
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
①东北非的埃及处于干以象旱征地君区权,神但授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
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 域逐步得到开发。
(2)种姓制度:
等级 基本构成
特点
影响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 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5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史实及其影响,从 1.知道早期人类文
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 明的产生。
2.结合文明古国的文明特征及文化成就,从史料实 2.了解各文明古国
证的角度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发展的不同特点,
【特别提示】《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及地位 1.内容 (1)社会等级:古巴比伦王国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 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 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3)经济领域: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 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③ 文 化 科 技 : 西 亚 的 __楔__形__文__字____ 是 世 界 上 最 古 老 的 文 字 , 《__吉__尔__伽__美__什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 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__方__舟____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 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图解历史】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概况 (1)诞生区域: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 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___爱__琴__海___地区。 (2)发展状况:在这些古代文明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 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3) 特 征 : 古 代 各 个 文 明 基 本 独 立 发 展 ,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___多__元___ 特 征。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生产与早期发展(共3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生产与早期发展(共39张ppt)
/
2
0
2
3
/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课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 仓廪实而知礼节 2 地理殊而生万象
1 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类文明的产生
仓廪实而知礼节
一、何谓“文明”?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易·乾·文言》
文明一词,最初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方式,和有教养的、有礼貌的、
开化的这一类词意思相近。
——【德】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Civilization——civil——civis(拉丁语):居住在城市的人
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含了四大因素,即经济的供应、 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美】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世界文明史》
——【美】拉尔夫·林顿(人类学者)《人的研究》
仓廪实而知礼节
一、何谓“文明” ? 二、文明如何诞生的?
生产力 发展
• 石器到青铜 • 渔猎采集到
农耕畜牧 • 私有财产 • 定居生活
社会分 工和阶 级分化
• 城市兴起
• 生产者和管 理者分离
• 矛盾和战争 增加
西亚自食物采集转变到食物生产之后, 向文明加速迈进的下一个步骤就是村落的出 现、远距离贸易的兴起和血腥战争的产 生。 …… 战争与饥荒、疾病一直是危及人 类生存的大敌。不过在古代,战争的发育促进 了经济和社会复杂化的加强,因而仍须把它 视为导致文明产生的一个步骤。
文明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向往。
——布罗代尔《文明史:过去解释现时》
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 生和早期发展 (共31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 生和早期发展 (共31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下第 1课 文明的产 生和早期发展 (共31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下第 1课 文明的产 生和早期发展 (共31张PPT)
文明区域 时间 主要成就
代表古国
北非(尼 前3500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 古埃及 罗河流域) 年 老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官
在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低下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成为国家产生以前对社会进行管 理的基本社会制度。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逐渐代 替了血缘关系,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由血缘关系决定的氏族制度,这 就是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制度。
恩格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指出原始社会制度瓦解是个逐渐的过程,物 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是马克思 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分歧点。
商业
分工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产品的产生
私有制和阶级出现
国家形成,文字出 现
文明诞生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下第 1课 文明的产 生和早期发展 (共31张PPT)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阅读材料,掌握最初文明出现的地点、原因、特点
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 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下第 1课 文明的产 生和早期发展 (共31张PPT)
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 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星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 口。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8张ppt)

3.古代文明形成多元性的原因 海洋文明
岛屿、山恋叠嶂
大河文明 平原
商贸发达
农业国
民主
专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或 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 唯一因素 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本课小结
区域
代表文明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
古巴比伦文明 《汉君谟拉比法典》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产生 1.文明的内涵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 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 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 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 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 或科学等。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高2.25 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 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 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 浮宫。


谟 拉 比
权 柄
阳 神 沙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石雕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4)古代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形成。 克里特文明:前3000年-前1400年
前2000年代初进入青铜时代,出现线形 文字“A"(尚未译解),产生君主制国家,井 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 迈锡尼文明: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7张ppt)

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
最重要的权力|
任务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文明特点
(3)古代印度
区域
政治
文化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 婆罗门——祭祀 刹帝利——军政 吠舍——劳动生产 首陀罗——为前三等级服务
宗教:佛教 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数学:创造1到9的数 字,发明了“0”
种姓制度之外还存在“贱民”
楔形文字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 是目前所知最早 的史诗 洪水和方舟传说; 60进制
任务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文明特点
●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 材料一右图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
王权的权标。
君权神授
●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 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
财产继承,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42至277条
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保护私有财产、内容广泛
● 材料三...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严格保护奴隶主利益
任务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文明特点
(2)古代埃及
区域
政治
文化
尼罗河流域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
右,埃及文明兴起
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埃及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 象形文字
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 太阳历
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金字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配套习题(解析版)第一部分基础达标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约6000年前,就已经种植粟的居民是()A.西亚的苏美尔人B.南亚的印度人C.中国的半坡氏族D.美洲的玛雅人答案C解析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的农作物是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植出的是芋头,中国培植出的是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植出的主要是玉米和南瓜等,故C项正确。

2.下列属于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的是()A.采集渔猎经济的盛行B.农耕畜牧业的产生C.早期城市的出现D.国家机器的形成B答案进而人类只有从采集渔猎经济过渡到农耕畜牧经济解析,才能摆脱对自然界天然动植物资源的依赖,进而出现私有培育出更多人类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剩余产品凭借自身的能力, B项正确。

故制、阶级和国家,才能进入文明时代,)休于遗址。

它是迄今已知最早的3.下图是今土耳其境内的恰塔尔·(B.奴隶制国家A.城市遗址都城遗址D.C.村落遗址 A答案故,A项正确。

房屋众多从图中可看出恰塔尔解析·休于遗址有大量的断壁残垣,,是早期城市的代表)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其主要判断依据是4.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可知,(A.是否有房屋建筑遗迹B.遗址中是否有城墙残垣墓葬中是否有玉器C.D.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 D答案项正确。

D故,可以反映人的贫富差异与私有财产的多少,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解析.5.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摇篮之一。

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A.象形文字、金字塔B.种姓制度、佛教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D.公元纪年、基督教答案C解析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果,种姓制度、佛教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果,公元纪年、基督教是古代罗马文明的成果,故C项正确。

6.下列著名史诗中,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是()A.《摩诃婆罗多》B.《罗摩衍那》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答案C解析《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均是古代印度文明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文明的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史诗,故C项正确。

A.出现时间B.著名人物D.文明类型C.文明代表B答案项符合,故B不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人物解析汉谟拉比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著名君主, 题意。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

曾出现在尼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8)罗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A答案项B是商周时期的文字,故项正确,故A;B项是甲骨文,尼罗河流域出现的古老文字是象形文字解析错误;C项是腓尼基文字,是世界字母文字的起源,故C项错误;D项是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故D项错误。

9.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A.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答案B解析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组成,故B项正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故A项错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故C项错误;“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名言,故D项错误。

10.下列文明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C.古代印度D答案而古代希腊则属于海洋文明的代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均属于大河文明的代表,解析项。

表,故选D 完成下列要求。

11.阅读材料,,从建筑和文明关系的角度对三幅图片进行比较。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你认为研究建筑史料有何历史价值(2)综合以上材料象征着古代埃及法老死后仍要维持其无上权威。

1:高大雄伟的金字塔群,参考答案(1)图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主贵族需要依靠严酷的法律来,图2:楔形文字的《汉谟拉比法典》巩固其统治。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征。

袒肩高鼻、雕饰奇伟的云冈石窟佛像,3:图见证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价值:建筑史料具有直观的特征,是凝固、物化和有形的历史(2) ,从建筑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

人类经历的大事件将表层信息与深层然后再从对应文明关系的深层信息入手,问,应从建筑的表层信息入手,解析第(1)思考对研究人类文,问(2),应从建筑史料的物化、直观、有形等特征入手信息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第明重大历史事件的价值。

巩固训练第二部分一、选择题。

人类定居生活的或靠野果野籽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1.“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出现必须依靠的是()农业科技的进步B. 农业生产的出现A.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思维的更新答案A解析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只有依靠有规律的农耕才能支撑定居居民的生活,也只有农业耕种才能生产出人类生存可依赖的粮食,从而使人类告别采集生活,故选A项。

2.下图为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A.社会分工让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个体农耕开始取代集体的渔猎采集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D.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 A答案生产效率显著提,,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最大缩短每一次社会分工都是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解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B项错误;个体农耕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出现的,故A高,故项正确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故C项错误;工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 D项错误。

现,故) (,我国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距很大。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3.B.奴隶主与奴隶的对抗 A.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D.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C.国家机器等强制机关 A答案项正确。

A,,解析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反映了私有财产的出现及氏族公社中贫富分化的出现故)4(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就B.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受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缺乏交流性D.四张图片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现答案B解析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成就:法典、建筑、制度和文字。

但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农业文明时代任何文明不可或缺的四个发展方向,故B 项正确;题干中的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四个文明发源地的代表性成就,这四大文明均属于农耕文明区域,生产力水平差异不大,故A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并不是古代文明之间是否存在交流,故C项错误;图片中反映的四个文明发源地均建立了奴隶主专制政权,但不属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5.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1图2图古代中国文明A.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C.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印度文明A答案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图2,解析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制度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A项正确。

宗法分封制,故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古代每季四个月将一年分为三季,,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6.,) (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A. 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B.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C答案.解析埃及太阳历的制定,也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这个特殊有利的条件所造成的。

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

7.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主要是因为()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D.商人与官吏结下了仇怨答案C解析根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故C项正确。

8.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下图与古代印度文明有关的是()A答案项是古;C项为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项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解析A,故正确;B故错,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代表,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D项为雅典卫城的建筑误。

)的是(”在西方被认为是9.下列人物中,“史学之父A答案项正确。

A故,”史学之父“在西方被认为是,一词”历史“希罗多德首创解析.10.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

”这反映出古希腊()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B.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D.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C.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D答案A但此内容与题干无关,故解析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题干中也并未体现出平等互利的传统观项错误;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故始终保持各并且各城邦“念,故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希腊各城邦缺乏一个统一的最高政治权力管辖, 项正确。

自的独立地位”,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故D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有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11.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 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A.直接民主的弊端B.精英文化的缺失C.D.城邦制度的衰落人民主权的危害A答案古希腊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人民B项错误;,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A项正确;这一弊端是民主制度导致的故D项错误。

故主权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故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据《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2) 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

,(3)综合材料一、二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