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课《黄河 母亲河》教案 新人教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对中国人民的作用;2. 通过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相关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感受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爱我国家母亲河,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 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歌曲等文学作品的学习;3. 学生对“黄河母亲河”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黄河及其流域范围,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 探讨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3. 学习并朗读《黄河颂》等诗歌,欣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黄河的壮丽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概念引入:简要介绍黄河的位置、流域范围以及历史地位;3. 学习诗歌:学生分组互相朗读《黄河颂》,理解其中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4. 听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壮丽;5. 讨论分享:学生自由表达对黄河的感悟和情感,展示自己的作品;6.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再次强调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2. 《黄河颂》等诗歌;3. 《黄河大合唱》等歌曲;4. 黄河相关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考察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诵读《黄河颂》的表现;3. 观察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活动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母亲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珍惜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教师学法指导: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2.教师小结过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二、黄河文化1.讲黄河传说(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学生甲:大禹治水的传说:语文书P74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个故事说明了黄河成就了英雄.学生乙: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教育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学生丙: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大禹疏导引流)2.说黄河俗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学生甲: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请.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考考你:你还记得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吗?3.谈黄河成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学生甲:河清海晏(yàn):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望洋兴叹: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進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中流砥(dĭ)柱: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考考你: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3.“”,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4.他是最优秀的英文诗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的 .教师学法指导:平时积累并有效运用大量的成语,可以使语言更简洁,典雅.4.赏黄河诗文学生甲:考考你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教师学法指导:积累优美诗句,进行专题梳理记忆,加深印象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①品一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学生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学生乙: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学生丙: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事业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次句“黄河入海流”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教师小结赏析诗文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对诗文的赏析,我们应该具备积累诗文和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赏析诗文应该掌握方法:一,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二,根据画面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也就是“画意诗情”.②考考你:品一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学生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教师学习小结: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5.教师小结过渡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三、黄河忧患1.黄河现状(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学生甲: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油污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学生创意展示)1、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2、黄河清,天下平.3、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4、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5、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6、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7、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8、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四、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2.谈谈你的收获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五、布置作业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
1. 引言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被赋予了母亲河的美誉。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环境污染,黄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黄河母亲河教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黄河母亲河教案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方法,并评估其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2. 背景
黄河流经9个省区,是中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
然而,过度的农业灌溉、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导致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河道淤积、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成为常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了黄河母亲河教案。
3. 目标
黄河母亲河教案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黄河的生态系统,并提高人们对黄河的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
- 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加强工厂和农业排放的监管,减少有害物质对黄河的污染。
-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湿地,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 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和科学施肥等可持续农业实践。
-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4. 实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黄河母亲河教案采取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法:
- 法律和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科学研究:投资资金支持科学家对黄河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学习《黄河母亲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学习《黄河母亲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活动目的: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关注黄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音乐激情,引入主题《黄河颂》音乐播放,观看黄河的壮丽景色,感受黄河的伟大胸襟。
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我们这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追溯黄河”“.亲近黄河”“歌唱黄河”“拯救黄河”,“颂扬黄河”在展示完相关知识后,我们以竞赛的形式,看看那组同学最厉害。
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一小组一个主题)第一二部分侧重了解“黄河对华夏文明形成的影响”,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第三部分侧重收集诗文、歌曲,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感情;第四部分是,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写作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
(1)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2)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3)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黄河,母亲河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黄河,母亲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了解黄河流经的平原地带及与之相关的文明发展;•能够读懂课文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文章和图片了解黄河及其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询问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了解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黄河的地理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学会提问题、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体会黄河文化中的“天下第一”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3.1 活动一:导读(1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黄河在学过的地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及缺陷,以便更好地开展本次课程的教学。
3.2 活动二:黄河文化(30分钟)•展示与黄河相关的图片及史书资料,让学生感受黄河带给人们的影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对黄河的问题或疑问,同样可以自选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或者从课本中所提供的文化知识和资料来探究问题。
3.3 活动三:调研小组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结合自己提出的问题或疑问,去寻找答案、资料,加以探索;•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假设自己是开展文化调查的队伍,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研讨;•向学生介绍调查的结果,并简单介绍一下黄河文化的历史背景。
3.4 活动四:学生演讲(30分钟)•将在第三个活动中兴趣相同的学生归为同一组,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呈现他们的发现;•让同学之间互相问答,帮助每位学生深入理解黄河文化的人文背景。
3.5 活动五:总结(15分钟)•老师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感受和体验;•分享学生的学习笔记或其他总结成果;•结合当地实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四、作业及评估4.1 作业设计•学生自己掌握本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知识点梳理;•作为思考的延伸,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黄河文化的展览,对这次课程的探究加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课《黄河 母亲河》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黄河母亲河》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保卫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
2、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收集、整理、筛选、展示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学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时间复备一、老师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追述黄河的过去,正视黄河的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主持人上场开场白并介绍本次活动流程。
三、全班起立,朗诵《黄河颂》。
四、成果展示(各组按顺序出场,成果展示中每个环节后进行一轮抢答。
)(一)黄河概况1、黄河地理:发源地、流经省份、长度、流入地和沿途主要河段。
(青海组)2、黄河旅游资源:山峡、河湖瀑布、沙漠草原、生物、民族风情、文物古迹景观资源。
(四川组)3、黄河历史:黄河文明的诞生、发展、顶峰。
(甘肃组)*第一轮抢答(幻灯片)(二)黄河文化1、黄河传说:《黄河的由来》(宁夏组)2、黄河古诗词、与黄河有关的谚语、成语。
(内蒙古组)*第二轮抢答(幻灯片)(三)黄河治理1、黄河现状:断流、水污染(陕西组)2、黄河环保:小品《羊城游客黄河源头环保游》(山西组、河南组、山东组)*第三轮抢答(幻灯片)五、全班起立,齐唱《保卫黄河》。
六、评奖1、主持人统计各组抢答竞赛最后得分情况,对前两名进行奖励(最佳抢手,最佳组合奖)。
2、由现场老师点评并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并进行奖励。
七、老师总结1、本堂课前后大家的表现及收获。
《黄河,母亲河》的教案设计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概况,包括全长、流域面积、支流等。
讲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如农业灌溉、发电、防洪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与雄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流速、泥沙等。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平原、峡谷等。
介绍黄河的流速和泥沙情况,以及其对河道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讲解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黄河的历史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历史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3 教学活动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黄河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利用。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
4、通过书刊、音像、影视、网络、音乐、个人采访、图书馆等途径搜寻有关黄河材料。
5、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做到有所取舍。
6、训练主持。
教学设想:本节课分二大环节由师生轮流主持:l师由动态黄河图导入,引出学生活动一:(学生主持)黄河知识竞答: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l然后由两则材料引出学生活动二:不废江河万古流。
(师主持)l最后进行反思,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语(1分钟)课件(1)(大屏幕: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课题《黄河,母亲河》及师激情讲述)“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动态的黄河实景。
请同学描述观后的感受。
师引出活动:我们在第6课学习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这一首《黄河颂》使我们澎湃,壮怀激越。
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有关黄河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黄河知识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黄河母亲河》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保卫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
2、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收集、整理、筛选、展示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学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时间复备
一、老师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追述黄河的过去,正视黄河的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领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主持人上场
开场白并介绍本次活动流程。
三、全班起立,朗诵《黄河颂》。
四、成果展示(各组按顺序出场,成果展示中每个环节后进行一轮抢答。
)
(一)黄河概况
1、黄河地理:发源地、流经省份、长度、流入地和沿途主要河段。
(青海组)
2、黄河旅游资源:山峡、河湖瀑布、沙漠草原、生物、民族风情、文物古迹景观资源。
(四川组)
3、黄河历史:黄河文明的诞生、发展、顶峰。
(甘肃组)
*第一轮抢答(幻灯片)
(二)黄河文化
1、黄河传说:《黄河的由来》(宁夏组)
2、黄河古诗词、与黄河有关的谚语、成语。
(内蒙古组)
*第二轮抢答(幻灯片)
(三)黄河治理
1、黄河现状:断流、水污染(陕西组)
2、黄河环保:小品《羊城游客黄河源头环保游》(山西组、河南组、山东组)
*第三轮抢答(幻灯片)
五、全班起立,齐唱《保卫黄河》。
六、评奖
1、主持人统计各组抢答竞赛最后得分情况,对前两名进行奖励(最佳抢手,最佳组合奖)。
2、由现场老师点评并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并进行奖励。
七、老师总结
1、本堂课前后大家的表现及收获。
2、反思黄河现状的原因,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爱护地球。
八、布置作业。
根据以上资料,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1、我心中的黄河
2、我为黄河来解忧
3、黄河的迷人风采
放关于黄河的歌曲:《保卫黄河》
《黄河颂》
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课前对主持人进行一定的培训,设计好活动的方案。
可以放相应的背景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评出优胜组。
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放相应的背景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评出相应的奖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