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交通噪声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探析
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治理与调研

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治理与调研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噪声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城市建筑交通噪声。
城市建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治理与调研城市建筑交通噪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建筑交通噪声的危害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是由建筑和交通设施产生的噪音,包括马路、铁路、机场、工厂等设施所产生的噪声。
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城市建筑交通噪声可能导致人的听力损害,然而更常见的是在长时间暴露于城市建筑交通噪声的环境下,各种疾病会不断出现,包括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头痛、精神焦虑等。
长期被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所困扰的人,智力水平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治理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源头治理、传播路径治理和接收端治理。
源头治理是在建筑和交通设施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噪声的产生。
在交通领域,货车和摩托车的喉咙改装或者道路材料的更新等措施都是有效的手段。
在建筑领域,采用一些地下化或者隔音材料等技术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噪声的产生。
传播路径治理主要是通过道路交通工程和建筑结构工程,改变和削弱噪声传播的路径和方式。
如设立隔音墙、道路绿化带、地下交通等,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传播。
接收端治理是通过对接受噪声的居民进行保护,来减轻噪声对其造成的危害。
在居民建筑物中,封闭门窗和加装隔音设施可以有效的减轻噪声的影响。
在室外,设置护栏和绿化带可以有效的减轻噪声的污染。
三、城市建筑交通噪声调研城市建筑交通噪声的治理和调研是密切相关的。
有一句古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治理城市建筑交通噪声之前,需要了解城市建筑交通噪声的来源、分布、强度、对人体的影响等一系列的信息,才能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理方式。
城市建筑交通噪声的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
问卷调查主要是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发放调研问卷,通过居民的回报来了解噪声污染的状况、人们对噪声污染的感受和看法;实地调查主要是对城市建筑交通噪声场景进行实地测量,进一步了解城市建筑交通噪声的来源和强度,确定城市建筑交通噪声治理的重要区域和配套方式。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控制与环境保护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控制与环境保护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高层建筑的兴起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噪音问题往往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控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1.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噪音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工具和人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音。
这些噪音不仅会给施工工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地带,由于高层建筑的密集存在,噪音问题更加突出。
噪音污染不仅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民众不满情绪。
2. 噪音控制的重要性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工人的健康是施工过程中噪音控制的一项基本任务。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人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心理问题和其他健康风险。
其次,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过高的噪音水平会干扰人们的睡眠、学习和工作,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噪音控制的重要目标。
高噪音水平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3. 噪音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控制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噪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噪音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噪音源:选择低噪音设备和机械,采用隔音和减振措施,控制噪音源的产生和传播。
时间限制:明确施工时间,并将施工活动控制在白天或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避免在夜间或清晨进行噪音较大的工作。
隔离屏蔽:通过建立隔音墙、屏障和围挡,阻止噪音传播到周围区域,减轻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员工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噪音意识,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使用设备和工具的方法,减少噪音污染。
监测与评估:建立噪音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评估施工现场的噪音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社会参与:与周围居民和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噪音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增强社会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浅谈高层建筑降低地铁隧道引起的噪声污染措施

浅谈高层建筑降低地铁隧道引起的噪声污染措施摘要:地铁线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遍布市区,城市的旧改如火如荼,市中心的地块价值越来越高,在地铁隧道上盖或紧贴隧道的新建高楼大厦已不能避免,且地铁采用公交化模式,列车通过建筑物的间隔时间最小约为2分钟,地铁在隧道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将给物业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环境的舒适度,因此在地铁上盖或紧贴隧道的新建建筑物时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减振降噪。
关键词:地铁上盖;噪音;振动一、研究背景和必要性随着城市更新和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隧道已遍布市区,并延伸到郊区,城市建设沿地铁隧道辐射,特别在一线城市,市区土地寸土尺金,已无法避免地铁隧道上盖或紧贴隧道新建高楼大厦,且地铁采用公交化模式,列车通过建筑物的间隔时间最小约为2分钟,地铁在隧道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将给物业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环境的舒适度。
由于地铁隧道建设和运营先于超高层住宅楼,当时地铁建设期间未考虑到地铁运营时的振动对后期开发项目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且运营地铁目前不具备进行线路改造实现减振降噪的条件。
为避免地铁运营期间产生的振动、噪声等因素可能对住宅楼的居住条件产生长期影响,居民维权给地铁运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在项目建设前须考虑地铁与住宅楼之间的互相关系,对地铁隧道上盖或紧贴地铁隧道建筑物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
二、减振降噪措施方案地铁行车所引起的振动通过地层传到桩基础、底板、地下室,最后到上部结构,因此须通过桩基础、底板、地下室侧壁及上部结构四个方面采取减振措施,以达到减振效果,符合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环境的舒适度。
(一)桩基减振措施减振隔离材料在建筑上一般为砂、陶粒、橡胶颗粒等材料,但作为桩基础的隔振材料,砂、陶粒、橡胶粒等颗粒状,施工难度大,且实际工程难以实施,在桩基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会破坏减振隔离材料或者由于颗粒状结构比重轻而浮起。
橡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特别是汽车、轨道交通及建筑工程,将橡胶制作成片状紧贴桩基,可以明显降低岩土体振动波通过桩基的传到率,实现桩基减振的目的和效果。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物噪音控制与环境声学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物噪音控制与环境声学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高层建筑的兴建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高层建筑所带来的建筑物噪音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噪音控制与环境声学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建筑物噪音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包括交通噪音、机械噪音、风噪音等。
这些噪音若不得到适当的控制,会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健康问题等。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建筑物噪音。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布局和结构设计来降低噪音的传播。
例如,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可以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使得噪音源与居民区域相对隔离。
此外,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也可以有效隔离噪音的传播。
例如,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墙体来阻隔噪音的传播,或者采用振动隔离技术来减少机械噪音。
其次,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噪音污染的控制。
建筑施工阶段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建筑。
因此,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采取措施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可以安装围墙和隔音板来降低施工噪音的传播,或者在噪音源附近设置噪音屏障来隔离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
此外,在高层建筑的使用阶段,也需要注重环境声学设计,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环境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噪音控制和音质改善两个方面。
噪音控制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来减少内部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在公共区域和住宅内部可以采用吸声材料装饰以降低噪音的反射和吸收。
音质改善则可以通过声学设计来提高声学环境的品质。
例如,在剧院和音乐厅中,可以采用声学设计措施来改善声场效果,提高音乐和演讲的清晰度。
要实现高层建筑中的建筑物噪音控制与环境声学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建筑、机械、电气和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和仿真等,来指导设计和施工过程。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措施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居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治理的措施。
一、交通规划措施1. 道路规划优化: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考虑到减少交通噪声的因素,如避免交通要道过密、路口密集等因素。
2. 限制高噪声车辆通行:通过限制高噪声车辆进入居民区,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直接影响。
二、道路建设措施1. 引入交通噪声标准:将交通噪声控制标准纳入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的必要条件,确保新建道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交通噪声问题。
2. 隔离带、护栏和隔音墙的设置:在道路两侧设置隔离带、护栏和隔音墙,减少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传播。
1. 交通信号灯优化:合理设置和优化交通信号灯,减少车辆等待和拥堵,从而减少车辆噪声。
2. 限制交通高峰期:通过限制交通高峰期的时间和范围,减少车辆拥堵和噪声。
四、车辆管理措施1. 推广低噪声车辆:推动使用低噪声车辆,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减少车辆产生的噪音。
2. 确定车辆噪声排放标准:制定严格的车辆噪声排放标准,对超标车辆进行处罚,促使车辆厂商降低噪声排放。
五、居民保护措施1. 居民住宅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尽量将住宅远离繁忙的交通要道和高噪声区域,为居民提供相对安静的居住环境。
2. 居民楼房隔音:在建筑设计中加强隔音措施,如使用隔音窗、隔音门等,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室内的影响。
治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需要从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车辆管理和居民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共同降低交通噪声,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城市快速路的交通噪声对高层住宅的影响分析

城市快速路的交通噪声对高层住宅的影响分析蓝声雄王亚薇一、引言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噪声。
根据噪声源不同可分为低频的牵引动力系统噪声、中低频的轮轨噪声和高频的制动系统噪声和鸣笛声等。
车型(比)、车速、车流量和路面材料等是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因素。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构成复杂,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主干道路和高架快速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重点对象。
佛山市禅城区环境监测站的位国辉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距主干路10米的大楼交通噪声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由小变大再变小,最大噪声级出现在离地面第7~10层高度处。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在声场的水平分布预测精确度较高,但是对高层建筑物垂向上声场分布的预测准确度较差;现场分楼层实测是准确评估交通噪声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较为稳妥可行的办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评价部的孙涛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2)推荐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道路交通噪声对高层建筑的影响,预测出在第3~5层处噪声值达到最大,该结果比实测的最大噪声出现的楼层高度明显偏低。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家兵在福州市的监测结果表明,在距路肩18米处的30层高大楼,最大噪声出现在离地面第9层高度处。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庄敏等在青岛市的监测结果表明,距主干路中心线36~78米远的5栋楼中,噪声峰值点所在的楼层分别为9~12层,距路面36米左右高度达到交通噪声峰值。
高层建筑交通噪声峰值点与主干道路中心线的连线与水平地面间的角度约为30°左右,这为粗略估算主干道路对沿线高层建筑的噪声污染峰值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在城市总体噪声污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严重干扰城市交通干线沿线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息,已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自1999年以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中对人体健康(循环系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噪声暴露群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
探究公路噪声污染及降噪措施

探究公路噪声污染及降噪措施公路噪声污染是指由公路交通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中一项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公路噪声污染的形成原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降噪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改善城市交通噪声环境提供参考。
一、公路噪声污染的形成原因公路噪声污染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车辆噪声、道路表面噪声和交通流噪声。
车辆噪声是公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引擎、排气管、车辆行驶时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音都会加剧公路噪声污染。
道路表面噪声也是造成公路噪声污染的重要原因。
不同材质及状态的道路表面会影响交通噪声的产生和传播,例如柏油路面与水泥路面所产生的噪音有所不同。
二、公路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公路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听觉损伤、心理影响及身体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觉损伤。
噪音超过一定强度和时间会对人耳朵造成损害,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聋哑。
公路噪声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受到环境噪音的干扰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增加,易患焦虑、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公路噪声还可能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人体的激素分泌、心血管功能等会出现异常,加剧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发生。
三、公路噪声的降噪措施针对公路噪声污染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降噪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改善车辆和道路、增加隔音设施等方面。
合理规划是降低公路噪声的有效手段。
在新建或改扩建公路时,应合理设置声屏障、植被带等隔音设施,减少噪声的传播。
改善车辆和道路也是降低公路噪声的关键。
采用低噪音轮胎、减少车辆底盘摩擦噪音、改善道路表面材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和道路本身产生的噪音。
增加隔音设施是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建设中,应增设隔音墙、隔音窗等设施,以减少公路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加强管理和监测也是降噪措施的一部分。
采用科学的噪声监测系统,强化对公路噪声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公路噪声在正常范围内。
探究公路噪声污染及降噪措施

探究公路噪声污染及降噪措施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公路噪声污染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本文将探究公路噪声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降噪措施。
一、公路噪声污染的原因公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车辆的喇叭声、发动机声、轮胎与路面摩擦声等。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辆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喇叭声、引擎声等噪声也会不断增加。
此外,公路的路面和路缘石等结构也会反射噪声产生复杂的声场。
公路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患听力损伤: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2.引起失眠:公路噪声对人的睡眠质量有严重影响,经常受到噪声干扰的人容易患上失眠症。
3.诱发心血管疾病:公路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4.影响工作效率:公路噪声会对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三、降噪措施降低公路噪声污染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任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1.降低车辆噪声:采用减震、减振技术,改变车轮和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噪声。
2.隔离公路与居民区:采取围墙、隔音屏、障音带等降噪措施,将噪声源和居民区隔离开来,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
3.改善路面环境:选用低噪声路面材料和技术,改善路面状态,降低路面对车辆的噪声干扰。
4.加强管理:对于噪声超标的车辆进行处罚,加强公路管理和巡查,防止违规车辆超速行驶和“违法贴膜”等行为。
综合来看,要解决公路噪声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降噪措施,才能让公路交通与环境和谐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㊀文献引用格式:杨琳ꎬ路晓东ꎬ蔡军ꎬ等.高层建筑交通噪声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探析[J].电声技术ꎬ2019ꎬ43(1):11-14.YANGLꎬLUXDꎬCAIJꎬetal.TheMainRoadSectionofNoiseContributiontoTrafficNoiseinHighBuildings[J].Audioengineeringꎬ2019ꎬ43(1):11-14.中图分类号:TB5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㊀DOI:10.16311/j.audioe.2019.01.004高层建筑交通噪声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探析杨㊀琳ꎬ路晓东ꎬ蔡㊀军ꎬ祝培生ꎬ刘曦东(大连理工大学㊀建筑与艺术学院ꎬ辽宁㊀大连㊀11602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ꎬ我国城市呈现高密度特点ꎬ高层建筑交通噪声干扰日益严峻ꎮ既有对高层建筑交通噪声的研究大多关注建筑本身的噪声分布ꎬ忽略对主要产生噪声的路段在空间中的定位ꎮ首先对道路细分ꎬ模拟计算细分单元对接受点的噪声贡献值ꎬ将较最大声压级差值在10dB内的细分路段作为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ꎮ随之构建多场景ꎬ比较发现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长度随道路距建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ꎬ随接受点高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加ꎮ道路距离对其影响更加显著ꎮ以反映空间位置关系的变量为因变量ꎬ得到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长度的回归方程ꎮ成果可促使建筑规划设计中各种降噪措施的精准实施ꎮ关键词:高层建筑ꎻ噪声ꎻ道路细分ꎻ噪声主要贡献路段TheMainRoadSectionofNoiseContributiontoTrafficNoiseinHighBuildingsYANGLinꎬLUXiaodongꎬCAIJunꎬZHUPeishengꎬLIUXidong(SchoolofArchitectureandFineArtsꎬ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Dalian116023ꎬChina)Abstract:Witheconomicdevelopmentꎬthecitiesinourcountryarecharacterizedbyhighdensityꎬandtheinterferenceofhigh-risebuildingswithtrafficnoiseisincreasinglyserious.Theresearchontrafficnoiseofhigh-risebuildingsmostlyfo ̄cusesonthenoisedistributionatthereceivingpointꎬignoringthespatiallocationofsoundsourcesontheroad.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locatethesegmentthatcontributesmainnoiseoftheroad.Firstꎬbysubdividingtheroadandsimulatingthenoisecontributionvalueofthesubdivisionunitꎬthemaincontributionofnoisecontributionisdetermined.Secondꎬcom ̄paredwiththemulti-waynetworkspacingꎬgetitsspatialvariation.Finallyꎬtakingthespatialandderivativevariablesasindependentvariablesꎬtheregressionequationisobtained.Theresultscanpromotetheprecisepositioningofnoisereductionmeasuresintheplanninganddesignofbuildings.Keywords:high-risebuildingꎻnoiseꎻroadsubdivisionꎻmailroadsectionthatcontributesnoisetotheacceptancepoint㊀㊀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噪声源ꎬ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加显著[1]ꎮ现阶段我国城市形态呈现明显的高密度特点ꎬ高层住宅受到更多噪声威胁ꎮ已有较多高层建筑垂直噪声研究ꎬ但因道路位置不同ꎬ结论差异较大ꎬ且更关注建筑垂直面的噪声分布:孙涛[2]对距离道路红线5~30m的建筑进行模拟ꎬ得出建筑在第3至5层处噪声值达到最大ꎬ而后随楼层增加噪声逐渐减小ꎻ魏晓[3]根据实测距道路20m和50m的高层建筑得出最大声压级一般在8-12层ꎻ吴静[4]ꎬ严圣霞[5]ꎬ马春燕[6]以及国外学者如Ranjbar[7]等也对高层声压级规律进行研究总结ꎬ得到的结论也互不相同ꎮ本文在多道路距离下进行对比ꎬ更关注于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范围获取ꎮ首先择5种道路距离进行多场景比较ꎬ进而定义并获取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ꎬ最后利用空间参量和衍生变量ꎬ对噪声主要贡献路段回归ꎬ预测不同接收点高度和道路距离下ꎬ单条道路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ꎮ以此可为城市路网下ꎬ噪声主要贡献范围的研究奠定基础ꎬ在城市管理中ꎬ针对特定环境定位主要声源空间位置ꎬ计算噪声控制的主要范围ꎮ1㊀方法1.1㊀路网选择(1)道路距离选择有研究表明ꎬ双向行驶情况下的最佳路网间距12㊀为400~600m[8]ꎮ路网间距D等于如图1所示d1㊁d2与d3之和ꎮ为了在不同道路距离下进行对比ꎬ本文选择5种建筑到道路的距离进行模拟:距离道路50mꎬ100mꎬ150mꎬ200mꎬ250m可分别代表实际设计中间距为100~200mꎬ200~300mꎬ300~400mꎬ400~500mꎬ500~600m的路网ꎮ图1㊀路网间距示意图(2)道路参量确定本文使用Cadna/A进行噪声预测模拟ꎬ其基于德国RLS90通用计算模型ꎮ在模拟中ꎬ为了尽可能模拟无限长的道路ꎬ设道路长度为10kmꎬ沥青路面ꎻ道路具体参数设置取城市主干路与次干路折衷ꎬ为宽16m的双向四车道ꎮ依据在大连的多条城市道路上测量的数据ꎬ设置每条车道的车流量为400veh/hꎬ速度为40km/hꎮ1.2㊀噪声模型建立(1)接收点设置在5种道路距离下分别在道路一侧ꎬ设置30层建筑ꎬ层高3mꎮ选择建筑的1层㊁5层㊁10层㊁15层㊁20层㊁25层㊁30层ꎬ在每层高于楼板1.5m处ꎬ设置显示声学辅助线的噪声接收点ꎬ以研究道路对建筑垂直方向的影响ꎮ(2)道路细分对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分析ꎬ可通过噪声模拟软件Cadna/A设置ꎬ使每隔一定距离ꎬ从道路上发出一条声线(如图2)并能得到声线的噪声能量贡献值ꎬ细分单位等于声源与预测点的距离乘以微分系数ꎮ如线声源某段距离预测点距离为100mꎬ当微分系数为0.5时ꎬ则声源最小被细分为50m每段进行计算[9]ꎮ图2㊀道路细分实际道路中ꎬ通常小型车长3.5mꎬ道路上最小每隔5m出现一辆车ꎮ为控制每种情况的计算精度大体一致ꎬ调节距离道路50~250m的微分系数分别为0.1ꎬ0.05ꎬ0.033ꎬ0.025ꎬ0.2ꎬ使最小微分长度均为5mꎬ平均细分单元分别为6.7mꎬ6.2mꎬ5.8mꎬ5.5mꎬ4.9mꎮ图3㊀变量图示1.3㊀噪声贡献值处理将每种道路距离下的声线噪声贡献值存储到数据库ꎬ在Arcgis中赋值到对应声线ꎬ并将声线转化为道路上的点ꎬ使图示更加直观ꎮ由于声环境模拟相对于接收点对称ꎬ因此截取单侧图形进行演示ꎮ距离建筑较近的中心段道路声源点密集ꎬ在图中形成线状ꎻ距离接收点越远细分长度越大ꎬ呈现13㊀为单点ꎮ不同道路距离下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短横线)内的声源点密度基本一致ꎬ如图4所示ꎮ1.4㊀变量获取(1)空间变量本文旨在通过已有的空间变量ꎬ对噪声主要贡献路段进行预测ꎮ模拟环境的空间参量ꎬ包括(如图3):1)高度(H):预测点的垂直高度ꎻ2)水平距离(D):预测点到道路中线的水平向距离ꎻ3)连线长度(L):预测点到道路中线的最短空间连线长度ꎮ(2)衍生参量可将某点的高度㊁水平距离㊁连线长度视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ꎬ用空间参量的多种组合比值ꎬ表示三角形中两锐角的三角函数ꎬ作为可能有意义的衍生变量:1)D/H:水平距离比高度ꎻ2)H/D:高度比水平距离ꎻ3)L/D:连线长度比水平距离ꎻ4)D/L:水平距离比连线长度ꎻ5)L/H:连线长度比高度ꎻ6)H/L:高度比连线长度ꎮ2㊀分析2.1㊀噪声主要贡献路段分析根据声能量叠加原理ꎬ若两声线相差10dBꎬ声级较低的声线大约仅为声级高声线能量贡献的十分之一ꎬ因此前者对声压级的影响很小ꎮ本文通过对每种情况下声能量检验计算ꎬ也验证了上述说法ꎬ因此将最高声级至其以下10dB的范围作为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ꎮ根据定义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ꎬ本文将所有声源点归一化处理ꎬ使各点声级值减该情况下最高声级值ꎬ得到每个数据点相对于最高声级的衰减值ꎮ为了使图示表达突出重点ꎬ排除小于-25dB的声源点ꎮ结果如图4所示ꎬ是在5㊁10㊁15㊁20㊁25㊁30层ꎬ各道路距离下获取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黑色短横线内的路段)ꎮ在楼层一定时ꎬ道路距离增加ꎬ建筑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变大ꎮ这是由于道路距离较近时ꎬ道路对高层的影响较为集中ꎬ随着道路距离的增加ꎬ道路对噪声的影响趋于平缓ꎻ当控制道路距离不变时ꎬ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随高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ꎬ这可能与高层的垂直方向噪声变化规律有关ꎬ是笔者的另一研究内容ꎮ相比较下ꎬ道路距离对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影响更显著ꎮ图4㊀不同道路距离下建筑各层噪声传播分析图注:黑色短横线为每种情况下ꎬ单侧的最高声级衰减10dB的位置ꎮ2.2㊀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预测(1)变量筛选为了筛选合适的变量以进行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回归ꎬ本文对获取的变量进行分析ꎮ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间不能有过强的相关性ꎬ否则高度重叠性的多元共线性现象将影响结果的解释[10]ꎮ对14㊀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ꎬ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变量筛选ꎬ包括3个空间变量:平面距离Dꎬ连线长度Lꎬ高度Hꎻ6个衍生变量:D/HꎬH/DꎬL/DꎬD/LꎬL/HꎬH/Lꎮ通过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ꎬ可得到直接变量中ꎬD与L相关性较强ꎬ因连线长度表征的空间信息更多ꎬ排除Dꎬ故直接变量中保留L和Hꎮ衍生变量中ꎬ排除与其他变量相关性较强的H/DꎬL/DꎬD/LꎬH/LꎬL/Hꎬ故衍生变量保留变量D/Hꎮ初步筛选后的保留变量为HꎬL和D/Hꎮ(2)噪声主要贡献路段的线性回归方程将LꎬH和D/H作为自变量ꎬ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长度作为因变量ꎬ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ꎮ分析结果显示变量H在方程中的系数P=0.181ꎬ大于0.05故不显著ꎬ因此排除变量Hꎬ以L和D/H作为自变量重新回归ꎮ得到的回归方程为:噪声主要贡献路段长度=1.752ˑ(D/H)+3.887ˑL+245.064拟合曲线如图5所示ꎬ回归方程的拟合度R2=0.900ꎬ表示回归方程大致可解释噪声主要贡献路段变化的90.0%ꎮ检验预测残差是否自相关的Durbin-Watson为1.169(一般接近2为理想)ꎬ证明回归的残差自相关不强烈ꎮ两自变量在本回归中均呈现显著ꎬ且检验自变量共线性的方差膨胀因子VIF为1.199ꎬ证明本例的自变量间共线性影响较小[10]ꎮ方程的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等ꎬ皆符合线性回归模型的条件ꎮ图5㊀回归拟合曲线3㊀结论我国城市呈现高密度特点ꎬ使高层住宅噪声污染问题更加严峻ꎮ本文通过噪声模拟软件模拟ꎬ探析多路网下的高层建筑交通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ꎬ对道路重点区域进行空间定位ꎮ研究计算每个细分路段对接受点产生的声压级ꎮ将与最大声压级差值在10dB内的细分路段作为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ꎮ对多种场景下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进行比较ꎬ可知其随道路距建筑的距离增加而增大ꎬ随接受点高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加ꎮ道路距离对其影响更加显著ꎮ利用空间及其衍生变量对主要贡献路段长度进行回归建模ꎬ得到预测模型ꎬ且拟合情况较好ꎬ以此可在城市管理中ꎬ预测各条道路对噪声敏感建筑的噪声主要贡献路段ꎬ缩小需要进行降噪处理的道路路面范围ꎮ参考文献:[1]ALAMSMꎬLEESEꎬJOHNNYWLH.Verticalnoiseprofileinhigh-riseresidentialenvironment[J].INTER-NOISEandNOISE-CONCongressandConferenceProceedingsꎬInterNoise08ꎬShanghaiCHINAꎬ2008(14):66-79.[2]孙涛.城市交通噪声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声屏障优化设计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ꎬ2015(8):62-65.[3]魏晓ꎬ齐娜.高层住宅户外噪声分布测量[C].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ꎬ2012:76-79.[4]吴静.高层建筑噪声垂直分布及控制[J].重庆建筑ꎬ2007(2):30-32.[5]严圣霞.临街建筑声环境预测及其对人体烦恼度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ꎬ2011.[6]马春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分布特性及影响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ꎬ2010.[7]RANJBARHRꎬGHARAGOZLOUARꎬNEJADARV.3DAnalysisandInvestigationofTrafficNoiseImpactfromHemmatHighwayLocatedinTehranonBuildingsandSurroundingAreas[J].Journal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ꎬ2012ꎬ4(4):322-334.[8]蔡军.城市路网结构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ꎬ2005.[9]李晓东.CadnaA4.5由入门到精通[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ꎬ2016.[10]邱皓政.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ꎬ2013.责任编辑:胡㊀鑫收稿日期: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