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1.0第1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word教案(8)
初一政治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精品

初一政治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精品《做自尊自信的人》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选用:本课选自山东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新教材第4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为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的第一、二课时。
2、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3、教材结构:教材以“我能行”为主线,体现四个层次内容:①自尊无价;②用行动赢得自尊;③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④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方面互相联系,有机整合,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4、重点难点:自尊自信是成功的前提,用行动赢得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
自尊、自信的含义,自尊无价及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时期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
在此期间,学生要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转向期,做自尊自信的人成为学生思考的重点和成长的烦恼。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热衷于人际交往,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究自尊自信这一生活主题,体验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理念新课程积极关注体验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主要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思路,努力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感悟。
自尊自信教育是人生重要的课程。
因为对教育而言,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离不开自尊自信这一人格根本。
本课从总体上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重个人心理的思维体验活动;二是重集体的互动性实际活动。
以学生的调查、采访、搜集、查阅资料、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模拟体验等构成学与教的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设想1、关于教学重点的处理:自尊自信是成功的前提,用行动赢得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上传: 朱明雄更新时间:2012-5-28 19:49:28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没有航向的船,它不可能成功抵达彼岸。
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样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先说课标要求。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本课程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这个目标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和整体性的要求。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设计科学。
七下教材共分4个单元,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本单元体现了课标中:“认识自我”中“成长中的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知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自尊自强”部分:知耻、自尊,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我与集体和他人”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尊重、帮助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与人为善。
第二部分:体例意图与过去思想政治教材由课、节、框、目等几个层次组成有所不同,新的《思想品德》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这样几个层次。
从每一单元的内部结构来看,单元下面都有一个“主题探究”。
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的提示,又是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主题探究”之后是课题。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课题之后并不立即接正文,而是一段引文。
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引文之后接框题,框题之后接目题,目题之后用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之后接正文。
【范文】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课标透析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单元内容介绍、单元地位:本单元是初一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在上学期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
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
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信任。
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快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
因此,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2、主要内容: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主题探究活动。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包括三框内容:“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年级政治教案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作者VX:免费范文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一、知识梳理自尊的定义珍惜无价的自尊自尊的意义知耻珍惜自尊摒弃虚荣和自傲尊重他人(定义、表现、要求)维护自己的人格自信的定义、表现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唱响自信之歌二、考点解读(一)考点归纳:1、自尊即_______,指既不向别人________,也不允许别人__________。
它是一种___________的心理品质。
2、自尊的表现有:注意容貌上的______、举止方面的_______及行为的______,塑造更好的________以赢得别人的______。
3、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________与________.一个_______,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无论自尊还是被人尊重,都是________的。
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_______、_______,自己_________,自己________,自己__________,就可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_________,赢得_______,感受自尊的___________。
4、做自尊的人要求我们①要______;②摒弃_________;③善于__________;④努力维护__________;⑤自尊要_______。
5、_________,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惟有______,才有自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_________,将缺点转换为___________。
(即要求我们____________认识自己。
)6、虚荣心是一种追求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________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________评价。
7、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_________。
事实说明,尊重可以使人________,尊重可以使人________,尊重可以唤醒人的________,产生无法估量的______。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课题】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学目标】1.自尊、自尊的意义2.树立自尊3.自信、自信的意义4.树立自信心5.训练解题技能【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时政链接]诞生于1958年的红旗轿车,曾承载过一代中国人的汽车梦。
这款高油耗豪华轿车于1981年停产,1992年又恢复生产,但销量一直较小。
据报道,一汽集团2011年只售出了两辆红旗车,去年也仅售出了127辆。
今年,红旗推出H7高端汽车,要和奥迪、宝马等在奢侈车市场进行竞争,但市场普遍不看好。
在某种程度上,对品牌属性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信心呈一种反比关系——民族自信心越强,对品牌的民族自尊心反倒没那么强烈。
今天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民族自信。
[知识回顾]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自尊人人都需要的1.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

做自尊自信的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自尊的理解难点:自尊与知耻、虚荣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四幅图片(结合书本内容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州五号上天、西气东输工程)讨论:回想起这些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欢乐是怎么样产生的?2、活动:想一想: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
我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有很大进步时,我希望老师、父母____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3填一填:课本P5页活动设计填写句子,体验自尊与快乐。
(二)、知耻与自尊1、案例分析:P6“耻辱戒指”讨论:“耻辱戒指”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明确: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
2、活动:P7“帮小明制定改造方案”找一找:你有哪些缺点呢?能否参照小明的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明确: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成优点。
(三)、虚荣与自尊1、讨论:P8页三种情景,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怎样一种心理?你能举出身边类似的事例吗?三、回顾本课所学归纳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尊的含义,了解了人必须有知耻之心,这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自尊不是虚荣,两者要区分开来。
五、作业布置(略)。
初中政治初一政治下册《做自尊自信的人》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尊自信的概念,我将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教学法。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自尊自信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尊自信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不断追求自尊自信的动力。
四、的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自尊自信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讲述一位在困境中坚守自尊自信、最终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以此激发学生对自尊自信的兴趣。接着,我会提出以下问题:“这位名人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自尊自信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5.实践性作业强化知识运用
本案例中的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课本内容,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使政治学科的学习更具实效性。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自尊自信的内涵。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如何面对他人的嘲笑和质疑?”“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等。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尊自信的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尊自信的态度面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
初中政治初一政治下册《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关怀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尊自信方面的困难。
7.强化课堂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如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活动等。
4.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在自尊自信方面的进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如讲述一位在逆境中成长、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位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这个故事与我们要学习的自尊自信有何关系?
2.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尊重他人不足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尊自信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关怀与指导。
4.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3.学生互评练习,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尊自信的概念、重要性、培养方法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自尊自信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一、课标透析
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
二、单元内容介绍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初一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在上学期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
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知道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
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信任。
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快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
因此,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2、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和“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主题探究活动。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包括三框内容:“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
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包括三框内容:“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唱响自信之歌”。
第一框“我能行!”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
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主要说明自信与成功的关系,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
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主要讲如何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
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是通过“快乐人生三句话”来帮助学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实践活动。
“太好了”就是遇事从正面来思考。
“我能行的”就是自信、大胆、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能帮你吗”就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快乐人生三句话”正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自尊、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内容的设计是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需要的:
1、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
人们总是通过评价标准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的自我尊重水平,一般来说,人们都倾向于看重自己那些非常优秀的特点,而认为自己的那些缺点是无关紧要的。
这就使得人们很容易出现对自身弱点的有意回避.这有碍于获得真正的自尊。
研究证明,具有高自尊的学生比低自尊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
具有高自尊的学生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尊严,维护人格。
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2、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
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
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四、课的内容分析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B、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C、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2)能力目标
A、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B、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
C、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B、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尊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对尊重他人和人格概念的理解。
(三):课时建议
建议用4课时。
用2课时让学生从多角度把握自尊的含义: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区别虚荣与自尊。
用1课时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
用1课时讲解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得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四):活动设计: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导入:四幅图片(结合书本内容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州五号上天、西气东输工程)
讨论:回想起这些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欢乐是怎么样产生的?
目的:通过对系列历史事件的回顾来体会自尊心的满足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活动:自尊的人最快乐
找一找:让学生查找有强烈自尊者的典型事例或采访身边的有自尊心的人,发现有自尊的人才会快乐,自尊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引导学生走上树立自尊,获得快乐的成功之路。
如:居里夫人、周恩来、童第周、爱迪生、华罗庚、等
举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的本能需要。
引出:自尊的概念:自尊即自我尊重,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尊能使人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想一想: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有很大进步时,我希望老师、父母_________。
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
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
说一说: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觉得自己做的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填一填:课本P5页活动设计,填写句子,体验自尊与快乐。
(可以选择其中的1、2项进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自尊的存在,以及由自尊带来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举例子:“耻辱戒指”
议一议:“耻辱戒指”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
(在分析事例时,重点分析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
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
)
智慧泉: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
你有哪些缺点呢?能否参照小明的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结合课本“帮小明制定改造方案”教师可在班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为自己制订改造方案,然后在班内交流。
现有的缺点改造方案将拥有的优点
活动过程:①参照书中样子为每个同学印制一张表格。
②组织学生填表。
如果填写有困难,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再填写。
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必要时要加以引导。
④填写完毕,学生展开讨论,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中找到自尊。
讨论:P8页三种情景,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怎样一种心理?
是虚荣的表现。
中学生在追求自尊带来的满足时,常常会陷入虚荣的误区。
虚荣的行为表现是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
虚荣是扭曲的自尊心。
你能举出身边类似的事例吗?
通过活动多角度体验自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