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草 苏教版原文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4草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4草教案苏教版

《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1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课文1、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2、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3、关于“草地”。

(学生介绍)二、初读课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分析课文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2、抓住线索理情节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四、品读课文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

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使用,讨论交流: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草课件 苏教版.pptx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草课件 苏教版.pptx
8
主人公:周副主席 线索人物:杨光 主题: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 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 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 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 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 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 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4
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5
本文为何以“草”为题? 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明确本文的情节构成
6
两个主要人物 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的句子,研
究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
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
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
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
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高大形象。
3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
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9
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紧扣线索“草”安排情节。误食毒
草——周副主席辨识毒草、咀嚼毒草— —周副主席议论“吃草”,结构紧凑、 脉络分明。 (4)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10
情感迁移
• “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
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
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
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
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
无’,说到底是一个无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草》苏教版(1)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草》苏教版(1)

草【学习目标】一、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和细节描述的表达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要紧内容。

难点:体会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和细节描述的表达作用。

一、预习板块一、基础知识:注音焦灼.():超级着急。

愠.怒():愤怒,动气。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蔫.巴():枯萎。

干裂.()嘴唇.()胸膛.()绽.()开来二、文学常识。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今世作家。

1954年6月写出了处女作,取得广大群众的赞赏。

1974年依照李心田的同名小说与陆柱国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

3、抓住线索理清情节。

4、文中所写到的“周副主席”是一个如何的人?(找出描述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描述的句子并分析)五、品析语言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后一个“伟大”:二、探讨板块3、周副主席在小说中一直是很严肃的,什么缘故到最后他“宽慰地笑了”?三、温习板块。

一、你必然有课外念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

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取得的启发,很多于两点(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情感:“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咱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壮大了,吃得成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课件5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课件5苏教版

12.文中画横线部分是环境描写,请你选择一处分析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环境的特点和表现红军的精 神品质两方面来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 合具体语境,从表现周副主席的优秀品质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动作描写。写出了周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中毒状况十分关心,想辨别野菜,不让中毒事 件再次发生,也暗示了长期的军中生活,使周副主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结局)
班长杨光救人时对他采用了哪些描写?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
答案(示例):(1)把草地比做草海,说明草地辽阔,路途遥远,暗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为 下文老红军陷入泥潭埋下伏笔。 (2)交待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本道路稀烂,此时更加泥泞,而且漆黑一片,老红军背着小红 军行走更困难,随时都有陷入泥潭牺牲生命的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突出了小红军一人夜行的困难,衬托出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任选其一分 析即可)
蔫巴
yùn 拽住
撕掠
抽噎
lüè
飒飒 yē
霎时 踉 跄 sà
湿漉漉( lù lù ) 绽开( zhan )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四草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四草

四 草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这篇小说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在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中毒的险情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的感人故事。

小说以“草”为贯串全文的线索,结构紧凑,脉络分明。

恰当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咬文嚼字1.字音半截.(ji é) 帐篷.(p éng) 僵.硬(ji āng) 火燎.(li ǎo) 焦.灼(zhu ó) 踉跄..(li àng qi àng) 挎.包(ku à) 愠.怒(y ùn) 惶.惑(hu ò) 拽.到(zhu ài) 蔫.巴(ni ān) 蒜.苗(su àn) 飒飒..(s à s à) —霎.(sh à) 抽噎.(y ē) 湿漉漉..(l ù l ù) 2.多音字3.形近字⎪⎪⎪⎩⎪⎪⎪⎨⎧垮台垮侉子侉胯下胯跨越跨挎包挎 ⎪⎪⎪⎩⎪⎪⎪⎨⎧端午端脚乱踹踹揣测揣湍急湍喘息喘 ⎪⎩⎪⎨⎧锭子锭淀粉淀绽放绽 ⎪⎩⎪⎨⎧缝纫缝帐篷篷蓬勃蓬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品评:这一句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2.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品评:对周副主席动作和神情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疲累、虚弱,又写出了他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

3.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品评:吃草培养了“我们”的坚强意志,让“我们”拥有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吃草解决了长征途中粮食缺乏、肚子饥饿的难题,让“我们”“留得青山在”,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4课草》课件3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4课草》课件3

zhuà i
lià ngqià ng
shà
你会解释吗? 焦灼踉踉跄跄愠怒蔫巴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红军长征过草地 • 本文描述了()的时候,()的周副主席通过 重病在身 二班长杨光得知(),他不仅(),而且(), 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 果断地做出了英明的决策,并(),启迪战士 悟出了真理。 仔细辨识毒草 亲口咀嚼毒草 阐述了对“吃草”的独特见 解
开端:战士们误食毒草,杨光摸黑向上级报告 (1-5) 发展:杨光巧遇医疗队,但救人愿望遭到拒绝 (6-16) 高潮:周副主席询问情况辨识毒草,下达命令 (17-36) 结局:周副主席阐述对吃草的见解,启迪战士 (37-44)
研读描写,揣摩人物
• 研读课文(17-36)节,圈点勾画出文中高 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 描写,并思考在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周 副主席怎样的形象。
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 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 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 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的 多。”
红军战士吃草,流血,是为革命,为人民 的解放,他们生活困苦,但精神是富有的, 高尚的,因此从本质上讲红军是强大的。 这也体现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周副主席:热爱关心红军战 士,关注他们的生命和健康, 对革命无比忠诚,具有正视 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具有善 于引导、启迪战士的高超领 导艺术。
你能试着仿照之前的方式,从动 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着 手,分析下杨光的形象吗?
•杨光:具有热爱战友,不畏艰险,勇往直 前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意志;同时,他对以 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 充满爱戴敬仰之情。
• • • • • •

4.草课文原文

4.草课文原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课文原文王愿坚——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二班长杨光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

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着,回想着,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湿漉漉的草地里。

昨天,也就是过草地的第四天,快要宿营的时候,连长把他叫了去,要他们班到右前方一个小高地上,担任警戒。

他们赶到了指定地点,看好哨位,搭好帐篷,已经黑上来了。

就是他,动手去解决吃饭的问题。

他提着把刺刀,围着山丘转了半天,才找到了一小把水芹菜和牛耳大黄。

正发愁呢,突然看到小溪边上有一丛野菜,颜色青翠,叶子肥嫩,他兴冲冲地砍了一捆拿回来,倒进那半截“美孚〞油桶里,煮了满满一锅。

谁知道,问题就发生在这些野菜上了:换第三班岗的时间还不到,哨兵就捂着肚子回来,把他叫醒了。

他起来一看,班里同志们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满地打滚,有的舌头都僵了。

倒是他和党小组长因为吃得不多,病症还轻些,于是两人分工,一个留下警戒和照顾同志们,一个向亡级报告。

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

当一切都回想起来了以后,他的心像火燎一样焦灼了。

他用步枪支撑着.挣扎着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上了一个山包。

这时,太阳冒红了,浓烟似的雾气正在消散。

他观察着,计算着,判断着方位。

看来,离开班哨位置已经是十里开外了,可是看不到连、营部队宿营地的影子。

显然是夜里慌乱中迷失了方向。

不行.得赶快找部队去,救同志们的生命要紧呵!他正要举步,突然薄雾里传来了人声。

人声渐渐近了,人影也显现出来,是一支小队伍。

走在前面的是几个徒手的军人,后面是一副担架。

他急忙迎上几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个人的挎包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

“好,同志们有救了!〞他狂喜地喊道。

跑是没有力气了。

他索性把枪往怀里一抱,就地横倒身躯,沿着山坡滚下山去。

四 草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四 草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四草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四草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的 ]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____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____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入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当代作家。

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

在四川省阿坝____羌族自治州北部。

为阿____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多草甸、沼泽。

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一局部〔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局部向上级报告。

第二局部〔6—16〕故事的开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局部〔17—36〕故事的进一步开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____,周副____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局部〔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____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宏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探究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成功了!”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____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____精神、____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草
王愿坚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二班长杨光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

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着,回想着,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湿漉漉的草地里。

昨天,也就是过草地的第四天,快要宿营的时候,连长把他叫了去,要他们班到右前方一个小高地上,担任警戒。

他们赶到了指定地点,看好哨位,搭好帐篷,已经黑上来了。

就是他,动手去解决吃饭的问题。

他提着把刺刀,围着山丘转了半天,才找到了一小把水芹菜和牛耳大黄。

正发愁呢,忽然看到小溪边上有一丛野菜,颜色青翠,叶子肥嫩,他兴冲冲地砍了一捆拿回来,倒进那半截“美孚”油桶里,煮了满满一锅。

谁知道,问题就发生在这些野菜上了:换第三班岗的时间还不到,哨兵就捂着肚子回来,把他叫醒了。

他起来一看,班里同志们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满地打滚,有的舌头都僵了。

倒是他和党小组长因为吃得不多,症状还轻些,于是两人分工,一个留下警戒和照顾同志们,一个向亡级报告。

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

当一切都回想起来了以后,他的心像火燎一样焦灼了。

他用步枪支撑着.挣扎着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上了一个山包。

这时,太阳冒红了,浓烟似的雾气正在消散。

他观察着,计算着,判断着方位。

看来,离开班哨位置已经是十里开外了,可是看不到连、营部队宿营地的影子。

显然是夜里慌乱中迷失了方向。

不行.得赶快找部队去,救同志们的生命要紧呵!
他正要举步,忽然薄雾里传来了人声。

人声渐渐近了,人影也显现出来,是一支小队伍。

走在前面的是几个徒手的军人,后面是一副担架。

他急忙迎上几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个人的挎包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

“好,同志们有救了!”他狂喜地喊道。

跑是没有力气了。

他索性把枪往怀里一抱,就地横倒身躯,沿着山坡滚下山去。

就在他滚到山包下停住的时候,正好赶在了那支小队伍的前头。

人群和担架都停下了。

背红十字挎包的人飞步跑来,弯腰扶起他,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
杨光定了定神,把事情讲了讲。

未了,他紧紧抓住了那人的挎包,恳求地:“医生同志,快去吧!晚了,人就没救啦!”
医生看看背后的担架,又看看杨光,为难地摇摇头:“同志,我们还有紧急任务!”
“什么任务能比救人还要紧?”
医生指着担架:“我们也是要救人哪!”
杨光这才看清楚,担架上躺着一个人。

一床灰色的旧棉毯严严地盖在上面。

“那边的同志很危险!”杨光焦急地叫起来。

他伸开手拦住了路口,大声地:“你不去,我就不放你走!”话一下子僵住了。

担架响了一声,毯子动了一下。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

”“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

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

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

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

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

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时毯子被掀开了,周副主席缓慢地欠起了身,朝着杨光招了招手。

杨光不安地走过去。

他深情地注视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折磨,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他觉得心头像刀在绞,眼睛一阵酸涩,竟然连敬礼也忘了。

周副主席显然刚从昏迷中醒来。

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架边上移开了些,然后,拉住杨光的衣角,把他拽到担架空出的半边坐下来。

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吃了有毒的野菜?”
“是。

”杨光点了点头。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

”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

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

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

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

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杨光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

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

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

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

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一个年轻的卫生员,还在听到谈论有毒野菜的时候,就在路旁打开了挎包,把满满一挎包沿路采来的野菜倒出来,一棵棵翻拣、检查着。

这会儿,听到了首长下达的命令,惊慌地叫起来:“那……你呢?”
“你们扶我走一会儿嘛!”周副主席微哭看伸出了一个指头,又摊开丁平掌,“看,是一个多呢还是五个、或者上万个多呢?”
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争辩是没有用的。

一时,全部默默不作声了。

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

卫生员抽噎厂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吃草。

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

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

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杨光激动地听着。

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

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

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

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