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百校联盟联考作文:写辩论词,学会反驳
懂得反驳作文

懂得反驳作文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观点和意见,有时候,盲目接受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懂得反驳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捍卫自己的立场。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的经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一到目的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向沙滩,感受着阳光和海风的拥抱。
就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朋友突然对我说:“你看,来海边就应该穿比基尼,像你这样穿个保守的泳衣,根本就没法真正享受大海。
”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一股反驳的冲动油然而生。
我停下脚步,看着她认真地说:“谁说只有穿比基尼才能享受大海?我觉得我的泳衣很适合我,既舒适又能让我自在地玩耍。
比基尼是好看,但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对舒适的需求都不一样啊。
”朋友听了,一脸不以为然,继续试图说服我。
“你看那些穿着比基尼的女生,多自信多迷人,你这样太保守啦。
”她边说边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个女生。
我皱了皱眉头,反驳道:“自信和迷人不是靠一件比基尼就能决定的呀。
我穿着我喜欢的泳衣,心里踏实,能尽情地游泳、堆沙堡,这对我来说就是最棒的享受。
而且,保守并不等于不自信,只是个人选择不同罢了。
”朋友还是不太理解,摇着头说:“哎呀,出来玩就要大胆一点,突破一下自己嘛。
”我深吸一口气,更加坚定地说:“突破也不是非要在穿着上啊。
我可以去尝试更刺激的水上项目,去探索没走过的沙滩角落,这也是突破。
但在泳衣的选择上,我就喜欢现在这样,这是我的原则。
”可能是我的态度很坚决,朋友终于不再说什么了。
但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感慨。
如果我没有反驳她,而是默默地接受了她的观点,或许我整个旅行都会因为对自己泳衣的不满而玩得不开心。
这件小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懂得反驳是多么重要。
它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而是为了坚守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在别人试图用他们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说“不”,才能让我们保持自我,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就像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有人可能会说:“你必须要考个公务员,那才是稳定的工作。
辨论赛的作文100字左右

辨论赛的作文100字左右
正方观点,创新嘛,那就是社会前进的马达!你想想,没有创新,哪儿来的手机、电脑这些玩意儿?生活得多无聊。
创新能让大
家活得更舒坦,更有趣!
反方观点,传统啊,那才是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尊重传统,
就是尊重咱们的根儿。
过度创新,搞不好就把社会搅得一团糟,和
谐都没了。
中立观点,其实啊,创新跟传统不是打架的,它们俩是搭伙过
日子的。
在保护那些好的传统的同时,也得鼓励创新,这样社会才
能既稳定又发展。
总结,这辩论啊,说到底就是找创新跟传统之间的那个平衡点。
哪边都不偏,才能找到最好的发展路子。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就看
咱们怎么让它们和谐共处了。
正方与反方的作文

正方与反方的作文
《超市里的辩论赛》
哎呀呀,今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可碰上一件超级有趣的事儿。
我本来在悠闲地挑选着薯片呢,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激烈的争论声。
转头一看,是两位大叔,正争论得面红耳赤的。
原来他们是在为哪种面包更好吃而吵起来啦。
一位大叔,姑且叫他正方大叔吧,坚定地说:“那肯定是全麦面包好吃呀,健康,对身体好,吃起来还有浓浓的麦香味呢!”他边说还边比划着,那神情仿佛全麦面包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另一位大叔,就是反方大叔啦,马上反驳道:“你可拉倒吧,全麦面包太干巴啦,一点都不好吃,还是肉松面包好吃呀,咸香可口,那才是人间美味呢!”他说着还舔了舔嘴唇,好像肉松面包的美味就在嘴边似的。
正方大叔一听可不乐意了,提高嗓门说:“健康最重要呀,你那肉松面包全是添加剂,能好到哪儿去!”反方大叔也不甘示弱,回怼道:“吃都吃不爽,还谈啥健康,活着不就图个开心嘛,肉松面包就能让人开心!”
他们俩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个不停,周围的人都被他们逗乐了。
我呢,在旁边一边笑着一边继续挑我的薯片,心想,这可真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呀。
最后,也不知道他们争出个啥结果没有。
不过我想,这就是生活中的小乐趣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就像正方大叔喜欢全麦面包,反方大叔偏爱肉松面包。
在这场小小的争论中,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和人们的可爱。
等我买完东西离开超市的时候,还能听到他们隐隐约约争论的声音,哎呀,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呢!这超市里的正方与反方呀,给我的购物之旅增添了不少欢乐。
嘿嘿,这就是发生在超市里的一件小事儿,有意思吧!。
辩论赛正反的作文

辩论赛正反的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超级精彩的辩论赛呢,嘿嘿。
我作为观众,在台下看得可激动啦。
辩论赛分成了正反两方,哎呀,他们争得可激烈啦。
正方的同学说:“我们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嘿呀,说得头头
是道的。
反方也不甘示弱呀,马上反驳道:“哎呀,不是这样的,我们认为应该那样……”哈哈,也很有道理呢。
双方的同学都气势汹汹的,谁也不肯让步,嘿呀,那场面可紧张啦。
我在下面一会儿觉得正方说得对,一会儿又觉得反方也有道理,哎呀,都不知道该支持谁啦。
他们辩论的时候,声音都好大呀,哈哈,感觉整个教室都要被他们的声音填满啦。
最后,辩论赛结束了,虽然分出了胜负,但是我觉得正反两方都好厉害呀,嘿嘿!这场辩论赛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哈哈!。
反驳的发言稿

反驳的发言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辩论赛的反方代表。
我将用6000字的篇幅为大家展开我的辩论,力图反驳正方的观点。
首先,正方提到了A观点,即……。
虽然这一观点在表面上好像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正方提到了B观点,即……。
同样,尽管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因此也无法作为支持正方的主要观点。
接着,正方提到了C观点,即……。
虽然这一观点的确有一些实际意义,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其视为一种解决方案,因为它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此外,正方提到了D观点,即……。
虽然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行性,但是它忽视了个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且可能违反了一些人权和法律纲要,因此应该谨慎对待。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正方的E观点,即……。
尽管这一观点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是它并不具有普适性,并且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困难。
综上所述,尽管正方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是它们都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和不足,无法成为我们反方否定自己观点的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反方的主要观点。
我们反对正方的主张,认为……(如何论证反方观点)。
这一观点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它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我们的观点。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和实践中寻找例子,证明我们的观点是可行的。
通过分析过去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观点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次,我们可以引用一些权威专家的观点,以加强我们的论证。
权威专家们对我们的观点表示了肯定,并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主张。
此外,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我们的观点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积极面对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观点将更具说服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伦理和道德的观点,来支持我们的主张。
毕竟,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只考虑表面上的结果,还应该考虑到伦理和道德的因素。
懂得反驳作文

懂得反驳作文
《懂得反驳》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说说这懂得反驳的事儿。
就说前几天呐,我和我那几个朋友出去逛街。
你说巧不巧,本来逛得好好的,到了一家服装店。
那店里有一件衣服还挺好看的呢,我就拿起来看看,旁边一个导购就凑过来了。
她说:“哎呀,你看这件衣服多适合你呀!穿上肯定特别好看,显得你身材又好又有气质。
”我当时就想,这话说得也太夸张了吧,哪有这么神的衣服呀。
我就说:“嗯,是还行,不过我再看看别的。
”可那导购不依不饶啊,接着说:“哎呀,别犹豫啦,这件真的很好,现在买还有优惠呢。
”我心里就有点不乐意了,我说:“我知道啦,但我想再选选嘛。
”她居然还说:“你再选也选不到比这更好的啦,相信我的眼光。
”哼,我就不信了,凭啥她这么笃定呀。
我就反驳她啦:“那可不一定哦,我自己有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呀,我觉得别的说不定更适合我呢。
”她一听,有点傻眼了,可能没想到我会反驳她吧。
嘿嘿,我可不能随便就被她说动了呀,我得有自己的想法。
最后呀,我还是没买那件衣服,去找我更喜欢的去了。
你看,这不就是要懂得反驳嘛,
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得有自己的主意呀。
所以说呀,在生活中我们可都得学会懂得反驳哦,可别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啦!
以上就是我关于懂得反驳的一点小经历和小想法啦,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呀。
高考必考作文 写辩论词,学会反驳(附精彩审题 优秀范文)

2020高考必考作文 写辩论词,学会反驳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近年高考作文注重语言交际与应用,命题者 有意创设某个具体的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这 个语境下按照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卷1作文明 确要求写演讲稿,全国卷2则要求写书信、演讲 稿或观后感。今天推送的这道作文题则有关辩 论词的写作,有参考借鉴价值。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名校毕业生是否可以从事普通职业,比如中小学教师等?从事了这种职业, 又是否降低了身价?社会的关注点无非在此:辛辛苦苦考入名校,怎么说也要 从事高大上的职业,选择普通职业会让大众的心理预期落空,但也会引发人们 思考读书的价值,以及名校的育人价值。作文时效性强、思辨性高,不仅能让 考生在写作中规划未来的人生职业,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还能够 很好地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 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辩论。但是,考生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做到观 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解题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此类型题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表达交流部分:学会辩 论——学会反驳。综观题目设计,该题紧扣时事,有意识地让考生思考社 会问题。此外,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 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顶尖名校毕业生从事“普通职业”, 本身就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当年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的事件就曾引发 全社会对职业选择的思考。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3.文体限制。这是一道辩论赛反驳陈词类的作文,本质上属于议论文。 材料规定考生只能从正方或者反方任意一方的角度展开辩论,很明显,考 生必须以对方的观点为靶子进行反驳。因此,考生作答时,必须针对对方 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观点明晰、论证有理有据。
三辩反方发言稿范文模板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反方辩手,今天我将代表我们团队就“正方观点”进行反驳。
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立场并非是反对创新或进步,而是基于对问题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正方提出的观点存在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首先,正方提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的确有其合理性。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创新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反驳:一、创新未必能带来公平正义正方认为创新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但事实上,创新往往伴随着资源重新分配,这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以科技发展为例,虽然科技产品让生活更加便捷,但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得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最新的科技成果。
这种情况下,创新并未真正惠及所有人,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公。
二、创新并非万能良药正方认为创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创新并非万能,它也有局限性。
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这些问题并非靠单一创新就能解决。
过分依赖创新,可能会忽视其他社会问题的存在,导致问题更加复杂。
三、创新需要付出代价正方认为创新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然而,创新并非无代价。
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以人工智能为例,虽然它能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这种情况下,创新所带来的代价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正方观点存在以下不足:1. 忽视了创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2. 过分夸大了创新的作用;3. 忽视了创新需要付出的代价。
因此,我们反方认为,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必须关注以下问题:1. 如何让创新成果惠及所有人,实现公平正义;2. 如何在创新过程中解决其他社会问题;3. 如何在创新过程中控制代价,确保社会稳定。
最后,我们反方坚信,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创新,才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以下为发言稿的续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让我们共同关注创新背后的深层问题,携手探索一条符合时代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的创新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三百校联盟联考作文:写辩论词,学会反驳
一、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
35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二、命题方向
自主发展: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三、审题
(一)限制性
1.立意限制。
本作文题任务驱动性强,立意限制严格。
题目所设置的背景为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要求考生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
而从辩论一方出发写辩论词,立意只能有一个,正方观点即“顶尖名校毕
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大材小用”,或反方观点“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
抛开这两个立意任意发挥都算跑题。
2.内容限制。
考生写作的内容必须围绕辩论赛展开,要站在正方或者反方的角度立意行文。
写作的内容必须有极强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几组关键词: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大材小用。
不论选择哪一方,必须围绕这几组关键词展开辩论。
“社会关注”“网友调侃”的立足点都是顶尖名校毕业生该不该去中小学从教。
如果断章取义,看到网友的调侃,就写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则属于跑题。
3.文体限制。
这是一道辩论赛反驳陈词类的作文,本质上属于议论文。
材料规定考生只能从正方或者反方任意一方的角度展开辩论,很明显,考生必须以对方的观点为靶子进行反驳。
因此,考生作答时,必须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观点明晰、论证有理有据。
4.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限制。
辩论会是高三年级开展的,高三学生正面临高考以及几年后择业等问题,因此应该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角度,围绕名校高材生中学从教的问题展开思考辩论,展现新时代青年对人生职业的规划意识,对社会的关注意识,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参与意识。
所以写作是要有身份带入意识和辩论场景下的读者意识的。
(二)开放性
1.观点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自由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行文。
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话说,不至于泛泛而言、言之无物。
2.论据选择是开放的。
不论是选择正方还是反方,只要观点明确,站在己方立场,紧紧围绕己方观点进行辩论,考生就完全可以根据平时的知识储备,自由选择论据。
论据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人生发展的思考深度,以及他们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四、解题
此类型题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表达交流部分:学会辩论——学会反驳。
综观题目设计,该题紧扣时事,有意识地让考生思考社会问题。
此外,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
顶尖名校毕业生从事“普通职业”,本身就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当年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的事件就曾引发全社会对职业选择的思考。
名校毕业生是否可以从事普通职业,比如中小学教师等?从事了这种职业,又是否降低了身价?社会的关注点无非在此:辛辛苦苦考入名校,怎么说也要从事高大上的职业,选择普通职业会让大众的心理预期落空,但也会引发人们思考读书的价值,以及名校的育人价值。
作文时效性强、思辨性高,不仅能让考生在写作中规划未来的人生职业,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还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辩论。
但是,考生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做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
辩论赛知识辩论赛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
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体现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方或反方的一辩陈词即正方或反方的立论过程,奠定整场辩论赛中己方的基础、思路、逻辑、方向,确立本方辩题的概念内涵、内在联系、基本形态和逻辑框架。
一辩辩手可谓整场辩论的先锋,应该通过严谨、生动、富有层次的语言,提出观点后,辅之实例加以论证。
你的陈述要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强化本方立场的优势,避免概念模糊或错误、条理不清、语言干瘪。
当然,作为第一个出场的辩手,你的气势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在写作一辩辩论词时,写作顺序一般是:提出本方立场,再提出定义,然后得出标准。
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要提出有关辩题的观点,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的问题。
除了一辩,四辩的总结陈词也很重要。
四辩稿带有再次总结己方观点、继续批驳对方立场的性质,应稳稳掐住对方观点,再适当地升华主题,适当地重复阐述我方观点。
四辩所陈述的,必须和一二三辩本质上相同,而又能弥补自由辩论时间不够充裕的问题,自由辩论中没有讲清楚或者没来得及反驳对方,就要在四辩稿里做最大限度的补充和发挥。
既能高屋建瓴,又具有攻击力度。
有的辩手打过比方,四辨要像公狮一样,而一二三辩是母狮,当母狮和猎物撕咬做一团的时候,公狮先是冷眼旁观,关键时候出动就是直击要害,快准狠。
主持人的总结陈词要在总结正反两方观点和辩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辩证思考,立场相对公允。
五、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正方角度: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大材小用
2.从反方角度: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
偏题立意:
(原因:没有领悟到材料任务的限制性)
1.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之我见。
2.名校毕业生应该干什么?
3.不能歧视教师职业。
4.选择不同,各尽其才。
5.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
六、例文
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实乃大材大用
——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大材小用,实乃大材大用。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大材小用的论调,本身就带有一点职业歧视色彩。
教师的职业很平凡,但教育又很伟大,平凡是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伟大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影响一群生命,用优秀传递优秀,本应该受到尊重。
因此,我方认为,名校高材生从教中
小学不是屈才,而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行为,他们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
传统观念认为,中小学老师由本科师范生担任已足够,顶尖人才就该进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学教师让硕士、博士来担任,就是大材小用了。
但实际上,如今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已非新鲜事,很多名校硕士、博士会选择一些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从教,甚至从教小学。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这些高学历老师就像放进水桶里的鲶鱼。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事业也是如此。
长期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可能会失去了继续上升的冲劲。
但当一两条鲶鱼游了进来,竞争也跟着“游”了进来。
高学历老师有学识,老教师有经验,中青结合,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名校硕士、博士生进入中学教书,会给教育带来新气象。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正所谓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才”。
名校的硕士、博士生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创新的精神,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材大用。
我方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顶尖人才当老师是大才大用。
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教育要舍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
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一流的人才能培养更多一流的学生;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年轻幽默,一个心中有诗和远方的老师,或许更能让他们获益终生。
因此,对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必大惊小怪,要抛开思维定式,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的学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高材生从教中学,实乃大材大用!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能卖出北大水平,顶尖毕业生教书更能教出“清华才子”。
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人才到哪里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