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导产业的分析全面.doc

合集下载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pdf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打印 | 下载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since Chongqin g BecomesMunicipalityLiu Yue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represen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 gress, and its level of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to measur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 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herefo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ervice industr y in Chongq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elects f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 l of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ies, adopt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o objectively e valuate the DevelopmentServic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 e the service industry inChongqing Municipality to develop fast.Keywords: Service Indust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hongqing; Countermeasures1 衡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本文所指服务业为第三产业。

城镇化背景下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即 确 定 城 镇 的 主 导产 业 。 正确 选 择 主 导 产 业 对 正 值 城 镇 化 发 展 初 期 的 重 庆 市 来 说
至 关 重 要

庆 进 行 主 导产 业 选 择 。 1 . 因子 分 析 的数 学模 型 x , x , …, , 根 据 因子 分 析 的要 求 , 假 设 这 些 因 子都 已 经标 准化 ( 均值等于 0 . 标 准
化率 2 0 0 0 年排名 1 5 位. 2 0 1 1 年 排名 为 1 1 二、 重 庆 市 主导 产 业 选择
城 镇 化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必然 趋 势 .
是 工 业化 和现 代 化 的 重 要 标 志 。 城 镇 化 的
位 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第 三 位 是 交
CH I N A Co L L E C TI V E
正 C 0N0M
庆 市 主导产 业选择研 究
■ 李林 林 吴 开
摘要 : 本 文 以重 庆 统 筹 城 乡经 济 发 展
的初期 为背景. 以重 庆 市投 入 产 出数 据 为
从图 1 可 见 .全 市 的 城镇 人 口和 城 镇
出重 庆 的 主 导 产 业 并 对 重 庆 市城 镇 化 发 展 提 出政 策 建 议 关键词 : 重庆市 : 城镇化 :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因 子 分析
由1 9 9 6年 的 8 4 8 . 2 1万 人 上 升 到 1 6 0 5 . 9 6 年鉴 》 、 《 中国统 计 年鉴 》 和( 2 0 1 0年 重 庆
第 四 到 十位 依 次 为 通 主导 产业 . 顾名 思义 . 就 是在 区域经 通 运 输 设 备 制 造 业 . 发 展 关 系 着 国计 民 生 .关 系 着 整 个 国 民 济 中起 主 导 作 用 的 产 业 . 用 、 专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 食 品 制 造 及 烟 草 加 是指 那 些 产 值 占

重庆产业转移研究

重庆产业转移研究

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正在加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增强,是我市深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分析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从我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特殊市情出发,剖析现状及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

产业转移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前者指的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后者指的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理论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弗农的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

产业转移理论以不平衡发展规律为基础,承认区域间不平衡的现实,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应较快地发展起来,并通过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条件差的地方发展。

产业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这一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下国际分工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

产业转移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渐次推进。

2023年重庆市规模工业发展规模调查分析报告模板

2023年重庆市规模工业发展规模调查分析报告模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庆市的工业规模发展
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首先
重庆市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
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其次
重庆市
工业规模
制造业
增长率
工业规模发展前景
工业规模发展优势
工业规模发展现状
重庆市工业规模发展历程
13564.4亿
20000亿30%
409.86亿3594.15亿877.63%756.23%264.36亿703.44%
2.重庆工业发展得益于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3.重庆工业规模发展受政策影响,政府扶持新兴产业优化结构
4.重庆工业发展得天独厚,未来将优-1978年)
快速发展阶段(1979-2000年)
转型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其工业规模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这一阶段,重庆市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食品等。这一时期,重庆市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低,仅为10%左右。
改革开放后,重庆市的工业开始快速发展。到2000年,重庆市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进入21世纪后,重庆市开始加速工业化进程,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
重庆市
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工业规模发展前景
工业规模发展优势
工业规模发展现状
重庆市规模工业发展规模调查
重庆工业规模持续增长,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表现突出
重庆工业产值增长明显,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材料制造业为主要来源

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及电力交易情况分析

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及电力交易情况分析

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及电力交易情况分析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新兴支柱产业齐头并进。

2019年全国GDP增速预计值为6.1%,重庆市再次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GDP为23605.7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三次产业增速依次为 3.6%/6.4%/6.4%,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化-0.8%/3.4%/-2.7%。

2019年三产增速略微下滑2.7个pct,但是二产增速同比提升3.4个pct,拉动总体增速上行0.3个pct。

二产增速回升反映了工业生产状况改善。

当年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6.2%,较上年提升了5.7个百分点。

几大支柱产业中,材料产业和电子产业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4.7%、14.3%;汽车产业下降4.1%,降幅较上年收窄13.2个百分点。

《2020-2026年中国电力工业节能环保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数据显示:有利资源吸引新产业,两江新区成就重庆经济增长。

两江新区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与政策倾斜,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加快构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形成内陆重要城市群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两江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上升,GDP从2012年的100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933亿元,年均增速14.3%;依托江北机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果园港B保区及一批国家指定进口口岸的枢纽优势,初步构建了园区主导产业,形成了汽车、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升级产业园区,形成包括两江云计算产业园、江北嘴金融中心在内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用电量稳定增长,近期增速有所回落用电量稳定增长,二产是用电主力。

预计2019年重庆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56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为 3.7%,较2018年增速有所回落。

分产业用电来看,2018年二产仍然是用电主力,用电量占比为60.37%。

三产和居民用电占比分别为20.94%、18.40%。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作者:李静来源:《财讯》2017年第07期重庆工商大学自重庆直辖以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重庆制造业在经济总量、内部结构优化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优势产业。

目前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化医行业等发展态势良好,是重庆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

重庆制造业在过去的20多年中,重庆市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经济总量、内部结构的优化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重庆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2011年相比,2015年重庆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04.66亿元,累计增长77.8%,年均增长率达15.5%,近年来,继汽车制造业之后,笔电产业链的引入,成为重庆制造业的另一支柱型产业,同时还引入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为其制造业注入新鲜活力。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集群发展成为近年来重庆工业发展的主线。

2015年重庆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幅保持了2014年以来持续高于全国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以上的良好势头,并连续5年居全国前列。

重庆制造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93%,在保持增速的前提下,也保证效益得以提高。

“十二五”期间,重庆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两江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这五年间,集群发展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与关键,重庆工业发展具有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规模与结构的共同提升的特点。

从改革开放至今,重庆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制造业在这段时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2014年重庆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要产品有维纶纤维、卷烟、白酒、啤酒、水泥、农用化学肥料、汽车、摩托车、微型计算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和手机等,其中一些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据重要市场,维纶纤维、汽车、摩托车、微型计算机设备、打印机等产品占全国比重10%以上,手机的产量同比增长154.8%,正持续占领中国市场,计算机终端设备制造,汽车产能,摩托车产能都在全球范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积极推动的经济转型升级,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了稳步增长和持续优化的态势。

本文将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外贸发展、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等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庆市一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电子、冶金、能源和化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以金融、商贸、物流和旅游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这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提高了重庆市的经济竞争力。

二、外贸发展势头良好重庆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推动了外贸发展的良好势头。

重庆市通过搭建一批国际开放平台,如重庆综合保税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贸企业。

同时,重庆市加大了对外贸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贸易环境和政策优惠,使重庆市的出口规模和贸易额不断增长。

三、投资环境优越重庆市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首先,重庆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其次,重庆市政府大力推动的扩大内需政策和鼓励消费政策,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重庆市还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创业领域,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四、市场潜力巨大重庆市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市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重庆市政府积极推动商贸业的发展,加大对商圈建设、商业地产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支持力度,打造了一大批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

综上所述,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和持续优化的态势。

重庆市产业价值分析

重庆市产业价值分析

第一部分产业战略价值分析一、产业战略价值评价指标产业战略价值是对国家层面而言的,是指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国家利益的价值,尤其对国家经济利益方面存在的价值。

本节通过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就业比率、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和产业就业贡献率来说明产业的战略价值。

1.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总产值与该国或地区GDP总量的比值,是评价产业产出水平、产业战略价值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较高则说明产业规模较大,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所以该产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应该较好。

2.就业比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占该国或地区总就业人员的比值。

该指标从就业的角度考察产业的战略价值。

该指标同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类似,能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3.国民经济贡献率是指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期增长量的比率。

该指标客观直接地反映了产业生产增长规模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影响的程度,是说明产业战略价值大小的核心指标。

如果该指标能够保持稳定较高水平,则说明该产业增长稳定,所以产业应该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相应地可以说明产业风险较小。

4.国民经济支持率是指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和一国或地区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期发展速度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产业发展速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相对支持程度:该值若小于1,则说明产业的生产发展滞后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发展,有反向拉动的作用;若等于1,则说明两者生产发展同步;只有该值大于1,则说明目标产业的生产发展快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发展,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支持和拉动作用。

该指标和国民经济贡献率类似,不在此多加说明。

5.就业贡献率是指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量占所有产业从业人员同期增长量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产业在社会就业方面对全社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就业比率、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和产业就业贡献率,是用来说明产业战略价值的重要指标,他们都来源于产业投资价值的决定因素,即都是从产业环境、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风险和产业运行中经过逐个分析、筛选提炼和归纳系统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半年,重庆政府将重点投资的行业
1、汽车制造业
本年度6月伊始,在政府支持下,总投资77.5亿元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开工建设,成为现代汽车在内陆地区最大的旗舰工厂,届时将会更好地完善西部汽车市场。

另一方面,重庆本土汽车业龙头长安汽车实施了“全球协同自主创新工程”——在重庆、日本横滨等地建立起全球研发格局,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开发和远程协作,掌握了近300项汽车核心技术。

作为重庆市重点发展行业,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电子产业
汇博人才网获悉,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二期、惠科金扬液晶显示器等59个重点工业项目均已按期开工。

今年上半年,重庆针对电子产业新开工项目3200个,增长28%;重点投达产项目合计实现产值676.5亿元。

2015上半年,电子产业作为与汽车行业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产业,一起实现的工业产值增幅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

3、新能源、环保、互联网等十大新兴产业
2015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重庆在未来将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布局发展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页岩气开发、化工新材料、互联网、石墨烯一类的纳米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