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京味儿”项钧浩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原版)

九年级语文学科参考样卷2022.4(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运用(30分)什么样的书能让人自我审视?是《文学洛神》萧红于人生末端追朔童年,在北国雪城呼兰河边仰望满天星光,叹人生为何如此悲凉的感喟;是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对童年韶光的鲜活回忆,对丑陋人性的袒露、鞭笞.;是国之美学泰斗朱光潜引领你与美(),与生活握手言和的美学启蒙与人生答疑。
1.(1)给加点的字注音:鞭笞.(▲)(1分)(2)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号改为▲号;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应为▲(2分)2. 填入文段括号处最恰当的短语是(▲)(2分)A.萍水相逢B.坦诚相见C.久别重逢D.不期而遇什么样的书能让人温润纯美?【甲】是美人林徽因心存山河的落诸笔端的至臻诗情与天真理性;是那个追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老头儿汪曾祺所钟爱的一食一味与人间草木;。
什么样的书能让人深情共鸣?是古典诗词美学星辰秩序发现者王国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人生三境;【乙】是清代唯美词人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纯任性灵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格高韵远。
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A.落诸笔端一食一味家人闲坐人生三境以上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B.语段中反复使用设问,既凸显了文学名家的独特个性,也增强了语势。
C.【甲】句语序不当,应改为“是心存山河的美人林徽因落诸笔端的至臻诗情与天真理性”。
D.【乙】处的主干是“是格高韵远”。
4. 在文段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文语意连贯。
(2分)▲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诸子散文具有清晰的逻辑与思想的魅力,字里行间充盈浩然正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层层递进中彰显非凡气势,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鱼我所欲也》运用类比手法,正反对比,深入浅出地论述“舍生取义”的观点。
《骆驼祥子》专题探究之品析“京味儿”教学设

《骆驼祥子》专题探究之品析“京味儿”教材分析《骆驼祥子》是统编本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名著阅读的重点篇目。
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受“小人物”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注重熟读精思,要从小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对于《骆驼祥子》,教材建议的阅读方法是:圈点与批注。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
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二、学情分析这学期带着学生们整本书阅读首先进行的是《红岩》与《青春之歌》的主题阅读。
学生已掌握了“默读”“精读与跳读”“圈点与批注”等读书方法。
基本学会运用内容重构、梳理提取信息等读书策略。
对于《骆驼祥子》的阅读,在本课之前全班已经完成了作品的通读,祥子小传的撰写、洋车夫的简介这两个专题探究。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品味“京味儿”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帮助理解。
三、教学设想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设想:由《骆驼祥子》语言特点导入,引出“京味儿”话题。
学生汇报课下收集的关于京味文学、京味小说的资料,了解老舍语言特点及《骆驼祥子》京味的体现;小组内选择一个角度,圈点批注自己感受;小组内讨论交流品析,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参加“‘京味儿’我来读”班级朗读会,要求有展示有关于片段中是如何体现“京味儿”的解说。
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中了解京味文学及京味小说特点;在圈点批注品析中领会老舍语言“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在朗读和解说中,升华对老舍语言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目标1.选择专题四中的一个角度,圈点批注散发着“京味儿”的片段或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品析,重点说说片段中是如何体现“京味儿”的。
3.小组推荐有代表性的片段参加“‘京味儿’我来读”班级朗读会。
骆驼祥子品析京味儿语言作文

骆驼祥子品析京味儿语言作文English:In the novel "骆驼祥子" (Camel Xiangzi) by Lao She, the use of Beijing dialect is a crucial element in portraying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novel, often referred to as "京味儿" (Jingwei'er), reflects the unique charm and flavor of Beijing. This dialect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feature but also a cultural symbol that enhances the authenticity and realism of the story. Through the use of Beijing dialec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ab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oughts, and struggles in a natural and authentic manner, which creates a sense of intimacy and relatability for the readers. The vivid use of local language also helps to establish a strong sense of time and place, as it situates the story firmly within the cultural milieu of 1920s Beijing. Furthermore, the use of Beijing dialect adds depth and richness to the characters, allowing them to come alive and resonate with the readers on a deeper level. Overall, the incorporation of "京味儿" language in "骆驼祥子" enriches the narrative and enriches the readers' experience of the novel.中文翻译: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使用北京方言是描绘人物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因素。
品析骆驼祥子里的京味儿作文800

品析骆驼祥子里的京味儿作文800Xiangzi is a classic Chinese literary character, representing the struggle of the lower class in early 20th century Beijing. 骆驼祥子是鲁迅原创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角色,他代表了20世纪初北京城下层阶级的苦难和斗争。
His experiences and the harsh realities he faces reflect the "京味儿," or Beijing-style, which encompasses the tough living conditions, the distin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struggles of the working class people in Beijing. 他的经历和面对的严酷现实反映了“京味儿”,即北京的生活条件,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
In the novel, Xiangzi's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various characters also showcase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connections in Beijing. 在小说中,祥子与各种角色的互动和关系也展示了北京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
Furthermore, Xiangzi's determination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resonate with many readers, as they reflect the indomitablespirit of the Beijing people. 此外,祥子在逆境中的坚定和韧性使许多读者感到共鸣,因为它们反映了北京人的不屈精神。
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品析京味儿

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品析京味儿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以京味儿的生动描述展现了战乱年代北京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文化特色
骆驼祥子这一角色,是一位充满京味儿特色的人物形象。
他不仅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了一些京城居民的习惯,还在语言表达上展现出了浓郁的京味儿风格。
比如,在小说中,祥子常常使用“儿”字作为代词,如“咱们家的儿子”,“车儿”等等。
这些琐
碎的细节,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小说背景和人物形象的本地特色。
2. 社会意义
《骆驼祥子》的主题是“贫穷和残酷”。
通过祥子的命运和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现了战乱年代贫困人民的生存状态和苦难遭遇。
同时,小说中也刻画了各种不同性格和境遇的人物形象,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可以说,这部作品对于我们正视贫穷、弘扬人道主义、加强社会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3. 人物塑造
小说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骆驼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
他在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但却始终不失希望和理想。
同
时,在小说的结构和叙事上,作者也充分挖掘了其他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让整个小说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描绘。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充满京味儿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骆驼祥子》以其丰富的情节、细致的刻画和深刻的主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社会画面。
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人民的苦难和困境,学习到困难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为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三个角度赏析京味

三个角度赏析京味XX小说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风格颇具魅力。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XX的人事,塑造了XX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还是下层市民,XX都用“京味儿”勾勒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
写XX的环境和风尚又通过写XX真实的地理环境,描绘XX美丽的自然景观,讲述XX传统的民间习俗来展现,XX用原汁原味的XX素材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灵魂,呈现浓厚的“京味儿”。
首先XX小说中大都是写XX真实的地理环境。
这是因为XX的西北角是XX的摇篮,于是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是XX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的摇篮。
如《骆驼祥子》以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为主:《四世同堂》中XX把小说的故事定格在一条僻静狭窄的小羊圈胡同,把它描述为“一个葫芦”:“嘴”窄小,“脖子”又细又长,只有“胸”和“肚的位置才展开一块空地,周围有六七家院门。
这些描述详尽绘出了小羊圈胡同的地理环境。
这些以XX为背景的真实地理环境是XX最熟悉的,同时这些真实性又增加了XX小说故事的真实性、亲切感、立体感,而且使小说中充满了“京味儿”。
其次,XX对XX美丽的自然景观是深深的眷恋。
小说中写到的北海、护国寺、西山、北山、积水潭的美丽风光,是XX心目中XX的样子。
他写北海白塔的美丽和红墙春色,也写西山北山的冬、积水潭的夏。
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这四部小说中XX都写到了积水潭,其美丽的风光描写令人神往。
在xx的小说《赵子曰》中的风光绘画简直就是一首诗,那娇嫩刚变好的小蜻蜓,也有黄的,也有绿的,从净业湖而后海而什刹海而北海而南海,一路弯着小尾巴在水皮上一点一点,好像xx就是一首诗,它们在绿波上点着诗的句读。
净业湖畔的深绿肥大的蒲子,拔着金黄色的蒲棒儿,迎着风一摇一摇的替浪声击着拍节?正因为XX的自然景观都像积水潭这般丽,富有朝气,所以XX不惜笔墨地再三咏叹,以显示古老XX的魅力。
不仅如此,XX用XX话描绘在XX街头上祭灶时节的气氛。
《骆驼祥子》品析京味儿600字

"香芝"(英語:Camel Xiangzi)是我国作家老挝女神所著的小说,生动描绘了20世纪初北京下层阶级的生活。
故事围绕主角香芝展开,是一位勤奋的力克车手,努力摆脱贫困,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小说以描写北京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特质而闻名,俗称"京威",以真实的时间和地点感为叙事注入。
"康熙帝纪"中的"京魏"通过人物对北京方言的使用而明显可见,其特点是其鲜明的发音,词汇,语法。
这种语言特异性丰富了小说的文化真实性,为人物的互动增加了一层复杂性。
使用区域性的俗语,俗语,和口语表达方式,进一步加强了读者对老北京充满活力和繁忙的街道的沉浸。
除了其语言元素外,"卡梅尔·西安齐"通过生动描绘北京传统生活方式,彰显了"京威"精神。
小说中细细细地详述了当时该市流行的日常,风俗,社会规范,为读者提供了北京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一瞥。
从传统庭院住宅到活泼的街道市场,小说捕捉了过去时代的精髓,让读者体验风景,声音,闻到老北京的味道。
小说对社会等级和贫困阶层斗争的主题探索也反映了"京威"的世界观,强调面对逆境,社区,复原力和团结的重要性。
小说通过X子的艰辛历程和他所忍受的艰辛,凸显了北京工人阶级裙众结构中蕴藏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描绘了在压倒性的社会挑战中人类力量的鲜明肖像。
"康熙帝实录"是"京威"文学的显著体现,利用语言,文化的细微差别和专题深度,真实地抓住了老北京的本质。
老挝她对城市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的精湛描写,加上其社会动态的浓郁描写,使得"卡梅尔·西安吉"成为一部不断引起全世界读者共鸣的无时无刻不在的经典。
品析京味儿骆驼祥子摘抄片段

品析京味儿骆驼祥子摘抄片段京味儿在《骆驼祥子》中的体现1. 京味儿的语言特点•京味儿是指北京方言,是《骆驼祥子》中独特的语言风格。
•京味儿以其独特的发音和词汇丰富性,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例如:“你说那么多干吗,这不是废话嘛!”、“哎呀,你可真是一个大傻瓜!”等。
2. 京味儿的文化内涵•京味儿不仅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北京文化的代表。
•通过京味儿的运用,小说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
•例如:“二十四儿郎,挑着担儿走四方”,表达了老北京人的勤劳和坚韧。
3. 京味儿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京味儿在小说中用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鲜活、立体。
•通过人物的语言特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和背景。
•例如:“祥子,你是个好样的!”、“你这小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等。
京味儿在《骆驼祥子》中的摘抄片段1. 描写祥子的京味儿语言•“哎呀,这不是祥子吗?你这小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祥子,你是个好样的!能帮我这么多,我可真是看错你了。
”•“你说那么多干吗,这不是废话嘛!”2. 描写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二十四儿郎,挑着担儿走四方。
”•“大爷,您这是哪儿来的车?真是好车啊!”•“咱们北京的小吃可真是好吃啊!炸酱面、豆汁儿、糖葫芦,一样都不能少。
”3. 描写社会阶层的差距•“你这个穷光蛋,连个车都没有!”•“看你穿的这身破烂,肯定是个穷鬼!”•“你这种人,就是骑驴找驴。
”4. 描写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老王,你可真是一个大傻瓜!”•“小刘,你真是个聪明人!”•“小张,你这人真是不要脸!”总结《骆驼祥子》是一部充满京味儿的小说,通过语言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京味儿不仅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北京文化的代表,通过小说中的摘抄片段,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京味儿的魅力。
在小说中,京味儿不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还用来描绘社会阶层的差距和人物性格的对比。
通过对《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摘抄片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品析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京味儿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的使用北京口语词汇,用生活化的词语表现人物性格和生活景 象,使得骆驼祥子更具浓厚的北京风味,京味儿更浓。
其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儿化音,使作品的语言风格新鲜活泼,也 突出了浓厚的北京气息。如“上哪边我也不怕呀,我就是这么大嗓儿” 中的“嗓儿”。又如高妈劝祥子放钱时说的那几句地道的北京方言, 里边用到了多个儿化音:“告知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 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 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 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 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 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其中的儿化语“没错 儿、一个子儿、兜儿”,使小说语言显得更加亲切,从而使小说更加 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
三、文化性格中的 “京味儿”
(一)讲究群体性生活
《骆驼祥子》一书中,很多生活场景都被老舍定在大杂院、车厂、四 合院、胡同,茶馆等人流量多的地方。老舍在小说中很少描写人物独处, 这样的小说设置正是老北京文化特性的体现。
见人就同“您吃了没”的胡同文化造就了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一干 人等的性格特征,喜欢热闹的北京人养成了群居的习惯,独门独户反倒让 人觉得自己性格怪异。所以,即使是祥子和虎妞结婚之后,也选择住在四 合院中。此外,群居便于人们寻得帮助和打听八卦。在小说中,关于虎妞 怀孕、请产婆、难产、下葬,以及虎妞好朋友小福子的死亡等都印证了北 京人群体性生活的内心依赖。找个人搭把手的事情不再是艰难的,需要帮 助了大呼一声院子里就会出来一群人,知根知底的家庭背景让人们自然地 接受对方的帮助。
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代表,而《骆驼祥子》是老舍 “京味儿”小说的代表。我们组将从北京方言的普遍使用,浓 重的地域特色,老北京人文化性格的表现三个方面探讨老舍小 说《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
品、语言中的 “京味儿”
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大量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 词汇。例如,“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地出 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 谷。”“嚼谷”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词,指“生活费、口粮”。又如 “浑身有些发痒痒,头皮上特别的刺闹得慌”中的“刺闹”是“发痒” 的意思;“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中的“杀 进腰”是指“把腰部勒得细一些”。此外,文中用到的北京方言词还 有“怎着”、“体己”、“块儿八毛”、“赶明儿”、“洋火”、 “年下”等。
(二)注重礼节的日常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作为首都北京,更是首善。在《骆驼祥子》
中,老含在多处都描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例如,过年前,祥子给刘四爷送礼的场景:“节越来越近了,一晃已是腊
八,欢乐或忧惧强迫着人物去计划,去布置……他想好,破出块二八毛的, 得给刘四爷买点礼物送去,礼轻情意重他必须拿着点东西去,一来为的是道 歉,他这些日子没能去看老头儿,因为宅里很忙;二来,可以就手要出那 20多块钱来。”祥子平时抠门得很,舍不得吃喝,就为了攒钱买一辆自己 的洋车。但面对几千年传下来的礼节,祥子破例为刘四爷送礼,他知道逢年 过节不能让人小瞧了去,看望拜访他人也不能空手而去。这种具有北京城浓 重地方性特点的文化特色,使老舍在行文时不仅考虑了底层小市民的生活常 态,还关注到了整个大环境、大历史文化下北京人的本质内涵。
品析“京味儿”
组员:徐晨艳 潘可欣 项钧浩 周澄可 季渝钧 徐曾凯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要讲 述的是北平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 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 成鬼的罪恶。
“京味儿”不仅体现了北京的风景气候,而且写出了北京 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二、环境中的 “京味儿”
《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描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 以推进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京味儿”。作者在 小说中描写的相关处所、胡同、店铺等,都是在现实的 北京真实存在的,如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 西山等。通过这样的描写,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城变成了 活生生的场景,让人们可知、可感。
结语
《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对一个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故 事,塑造了既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结 构的形象。
作品散发着老北京的浓浓“京味儿”,写出了浓郁的北京风 土习俗及人情世态 。土生土长在北京的老舍,掌握了北京人独有 的质、独有的“魂儿”和独有的味儿,并娴熟地将它们运用到自 已的小说创作中。无论是在现有方言基础上的创作还是再现真实 环境,老舍都引领读者走进20世纪十年代的老北京城,使其体会 那时、那景、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