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俩的相关性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典舞和戏曲舞都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传统舞蹈领域中各具特色,但在许多方面它们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古典舞和戏曲舞都注重舞者的动作、身段和形体,它们的舞蹈段落富有变化,并且在形象塑造上力图表现出精美而华贵的美感。

舞者通过动作、表情和造型等方式来诠释角色和情感,从而使表演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古典舞和戏曲舞在动作的整体编排上都有严谨的规范,注重舞蹈动作的高雅、端庄和大气,二者共同追求舞蹈表现的优美和精湛。

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表现主题上也有共通之处。

中国古典舞以中国古代文学、诗词、绘画等为创作源泉,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而戏曲舞则是中国戏曲剧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戏曲剧目为主题材料,既有传统经典剧目的传承,也有现代题材作品的创新。

无论是古典舞还是戏曲舞,它们都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为主要目的,注重通过舞蹈表现来传达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典舞和戏曲舞还在舞蹈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舞蹈技法是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的共同基础,包括舞姿、步法、空间表现、肢体语言等。

古典舞注重对动作的柔美与力度的掌握,强调舞者对身体的控制和力度的张力感,同时在空间表现和肢体语言上也有其特色。

而戏曲舞则注重舞者对戏曲剧目的理解和表现,舞者要通过舞蹈来诠释戏曲角色的性格、情感及故事情节,因此对肢体表达和情绪演绎有着严格的要求。

古典舞和戏曲舞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共同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关性,包括表现形式、主题内容、舞蹈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古典舞和戏曲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二者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发扬中国民族优秀舞蹈艺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论戏曲与古典舞的融通关系_基于对神韵及身韵的剖解

试论戏曲与古典舞的融通关系_基于对神韵及身韵的剖解
感性的形象反映世界。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
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
象来反映世界。这也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
的根本原因。从艺术的发生学来看,各种艺术门
类本来就有很强的融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
术自身的发展,原来融合在一起的艺术逐渐分
化,形成了各种艺术门类,它们具有很强的个性
姊妹艺术间的优点,发挥其优势,开拓我们的视
野,丰富我们的想像,发展各艺术门类间的融通
关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
应用于创作实践与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

1]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
M],
北京舞蹈学院编辑出版2007年.

2]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
时代的新美感,使古代形成的戏曲舞蹈转化为当
代古典舞新韵舞蹈。如原有的旦角低头含胸、收
腹夹腿的谦卑姿态以越见被现代女性追求男女
平等,抬头挺胸伸展,大幅度跳跃动作等所替代,
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领域,使古
典舞
“身韵”真正从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
一开始,从而达到神形而合的理想境界。

味的纯正甜美之意。而古典舞“身韵”中的“身”
是指形体而言,是肢体外部直观动作及姿态动
作之间的过程路线。舞中的“韵”则是劲、是律,
是指直观动作的内在节奏和层次有对比的力度
处理。同时也包括舞蹈动作自身的规律性及舞
动过程中应依循的规律性。由此可见,“韵”是一
切艺术精华中重墨的一笔。而这一笔,又离不开
成,达到神采兼备的效果,在乐莫乐兮新相知,悲
莫悲兮生别离的表演中,用娇美羞涩的眼神表现

浅析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应用

浅析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应用

浅析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应用1. 引言1.1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意义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古典舞的表现形式,还使得古典舞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戏曲元素的引入,不仅为古典舞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通过将戏曲元素与古典舞相结合,不仅可以展现出古典舞的优美和华丽,还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应用,可以使舞蹈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舞蹈表达的情感。

戏曲元素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古典舞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使得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古典舞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

戏曲元素的融合与运用,为古典舞赋予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古典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 正文2.1 戏曲元素的传承与融合戏曲元素的传承与融合在古典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而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也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典舞中,戏曲元素得以传承和融合,使其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戏曲元素的传承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中,还表现在舞者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方式上。

古典舞中的舞蹈动作往往融合了戏曲的动作曲折和情感表达,具有戏曲舞台上的细腻和张力。

舞者在表演时,可以通过细致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传达出戏曲中特有的情感和内涵,使观众更加容易沉浸于舞蹈的氛围之中。

古典舞中的服饰与化妆也融合了戏曲的特色。

舞者的服饰常常采用传统的戏曲服装,如华丽的发饰、彩色的衣袍等,以突出舞蹈的戏曲气质。

化妆方面也借鉴了戏曲的化妆技巧,通过浓艳的妆容和夸张的表情,突显舞者的戏曲性格和角色特征。

戏曲元素的传承与融合丰富了古典舞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舞台魅力。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两大艺术形式。

它们都起源于汉朝以前,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虽然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

一、历史渊源古典舞和戏曲舞在历史渊源上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在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中,民间舞曲和宫廷舞蹈始终相互关联,交相辉映。

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宫廷都有舞蹈表演,如商王舞、周鼓舞、汉乐舞、唐乐舞等,这些宫廷舞蹈是古典舞的前身。

而民间舞曲则植根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如粤剧、川剧等。

而戏曲舞则是以民间舞曲为基础,结合了音乐、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现形式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关性。

古典舞着重于舞者的形态、姿势、手势、舞步等方面的表现,表达出优雅、庄重、舒展、华美等特点。

而戏曲舞则是以角色形象、舞台表现、音乐对白等为主要手段,强调情感的传达和戏剧的效果。

但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古典舞和戏曲舞的表现形式也有交集和互动。

例如,戏曲舞蹈中常常会加入古典芭蕾舞蹈技巧,从而使舞蹈更为生动、逼真。

而古典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会受到戏曲舞蹈的影响,如唐代广场舞中的一些舞姿和手势,就来源于唐代戏曲中的表演技巧。

三、艺术内涵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艺术内涵上也有相关性。

中国古典文化讲究意境、气韵,追求优美、深远、博大的意境,这种精神内涵也贯穿于古典舞和戏曲舞中。

在古典演唱和戏曲表演中,强调的都是情感的传达和人物形象的表现,这都是艺术内涵的体现。

古典舞和戏曲舞的艺术内涵也相互融合。

古典舞注重舞者的气质和形态,而戏曲舞则注重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它们都是体现艺术内涵的手段。

综上所述,古典舞和戏曲舞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紧密的相关性。

古典舞和戏曲舞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内涵,但在实际表演中也会有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情况出现。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中国古典舞蹈不仅受到了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深刻地融合了中国戏曲舞蹈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长河中,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在艺术理念、舞蹈技巧等方面互相吸收和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理念的互补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核心理念是“内在修养、外在形式”,强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讲究舞者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净化,体现了中国古人讲究“内在修养”的思想。

而戏曲舞蹈则更强调对于角色的刻画和表现,艺术理念主要是“表现力、美感、体验感”。

两者在表达手法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借鉴。

例如,传统的京剧明星梅兰芳就是一位在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表演上成为了一代传奇,并且它将戏曲舞蹈技巧嫁接到古典舞蹈中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舞蹈技巧的交叉感染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相同,都有着相似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包括手势、姿势、步伐、形态等等。

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对于舞者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剧中的折子戏就是让京剧艺人的舞蹈功夫得到进一步的磨练和提升的过程。

中国古典舞剧《梁祝》中所采用的杂技演员动作,运用了戏曲技巧把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而在古典芭蕾舞和现代舞中,也有很多动作是融合了中国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技巧。

三、文化价值的遗传和传承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都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庐山谣》等古典名著在表演中的再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作为中国古典舞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戏曲舞蹈也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形成了互相借鉴、融会贯通、交流互动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和影响[论文]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和影响[论文]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摘要:中国戏曲与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两颗明珠。

戏曲与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现阶段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国戏曲中看到古代舞蹈的影子。

二者联袂并蒂,才使得中国文化艺术如此的璀璨夺目。

本文通过对戏曲中舞蹈动作的探源,对古典舞与戏曲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又对中国戏曲中舞蹈的传承与影响做出评论,试图说明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关键词:戏曲舞蹈古代舞蹈传承发展绪言:中国戏曲主要以对话、动作、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

所谓“做、打、念、唱”几乎概括了戏曲的全部。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中大量的舞蹈动作被收纳进来。

可以说,戏曲舞蹈与我国古代的舞蹈师出同门。

但是戏曲舞蹈发展至今,根据剧情的不同与人物的需要,它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还发展、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使得古典舞与戏曲舞蹈虽然有着相似的规律和美学特征,但是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戏曲中舞蹈动作探源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繁盛于唐代,衰落于元朝。

中国戏曲艺术从宋、元时代开始逐渐的取代了曾经繁盛一时的歌舞艺术。

主要的原因大体表现在当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恶化,使得人民希望通过更加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人民生活的疾苦与受压迫之后的反抗精神。

而戏曲艺术是音乐、对话、动作兼得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单纯的舞蹈更适应于这种要求。

二、古典舞与戏曲相互关系分析1、两者之异(一)戏曲舞蹈主要以对事物的叙述为主,古典舞主要以对情感的抒发为主。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舞蹈的表现形式而言,没有语言的表述,事物的叙事就显得困难得多,而对于情感的抒发就可以融入舞蹈整个表现过程中。

戏曲舞蹈是戏曲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动作语言“打”即:戏曲舞蹈表达更加有利于对事物的叙述。

(二)戏曲舞蹈主要以比拟性刻画为主,古典舞主要以虚拟性刻画为主。

古典舞表现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动作语言。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而不是源”。

当代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都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类艺术,从古至今,戏曲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会联系、共同发展的艺术。

戏曲舞蹈古典舞当代中国古典舞戏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拥有系统的艺术体系,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又渗透、吸取与发展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当代中国古典舞在戏曲表演基础上发展、变化、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看似一样的动作,给人的感受却有不同的艺术感受。

但二者是一对姊妹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戏曲舞蹈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在舞蹈动作运行规律上的联系(一)圆的动作结构联系“圆”始终贯穿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运行的始终,其表现的形式有“三圆”“两圈”。

“三圆”即平圆、立圆、八字圆。

“两圈”即大圈套小圈,圆的运行轨迹表现为交错状,如小五花。

唐代舞蹈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三块瓦”“拧麻花”,当代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都表现出人体的“圆”之韵味与审美特征。

“圆”的艺术运行观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民族审美观、民族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规律等的审美特点,是密切相连、互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圆”运行联系戏曲舞蹈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舞蹈的“划圆”的动作结构原理。

戏曲舞蹈从小手位到大舞姿都讲究循弧道圆,无论“提襟”“山膀”“顺风旗”还是“晃手”“云手”“小五花”等基本的动作姿态,都遵循“划圆”的动作结构原则理念。

如圆场运行和弧线的行步都要求行圆。

云手是走平圆线,劈手(大刀花)是走立圆线,拧身留下身时,腰要平圆给予助动,就是起泛儿;做手向前指的动作臂要先掏手成圆;伸指时要求腕圆;连台步也要求划圆;身段则大圆套小圆,线圆落形圆,动静要求圆,总之圆的运行贯穿始终。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发展历史、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联系。

下面进行相关性分析。

一、发展历史1.古典舞和戏曲舞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宋代之前。

2.宋、元、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古典舞在唐代开始发展,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流传。

3.明清时期,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逐渐丰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门类;戏曲舞也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细致、精湛。

二、表达方式1.戏曲舞主要通过动作演绎剧情,强调舞蹈与演戏的统一性,通过表情、姿态、动作来塑造人物性格和表达情绪。

2.古典舞主要强调身体线条和肢体的舞蹈表现,通过身段优美、舞姿华丽来达到美的效果,也注重与音乐的结合。

3.两种舞蹈都注重“意境”,以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抒发情感为目的,追求情感的深度和思想的深刻。

三、演出形式1.古典舞通常采用独舞或组舞的形式进行演出,不同的舞姿和动作可以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强调每个舞者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达。

2.戏曲舞则是以角色扮演和人物性格为主要表现方式,通常会有固定的剧目、角色和服饰,需要演员配合剧情和音乐进行表演。

四、艺术价值1.古典舞与戏曲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承载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2.古典舞与戏曲舞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将美学观念、社会哲学和中国文化精髓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古典舞与戏曲舞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和艺术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国文艺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
·
艺术研究
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关系研究
姬常虹
(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摘 要:舞蹈最初是以交流为目的而产生的,后来随着时
代的发展舞蹈的角色也随之而改变。

我国宋代就出现了戏曲,自此之后我国的舞蹈就和戏曲做到了融合,并形成了戏曲舞蹈,此后的古代时期戏曲舞蹈便成为了我国舞蹈艺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到了20世纪中叶舞蹈又从戏曲当中剥离了出来,于是中国古典舞正式重回历史舞台。

所以从本源上来看,本文所研究的两个主体是密不可分的,有着非常多的联系,但是又有所不同,所以本文开篇先对戏曲舞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我国古典舞蹈的回归进行了论述,最后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典舞;戏曲舞蹈;艺术;表现戏曲从宋代出现至今已经有了800多年的历史,而戏曲艺术的产生和舞蹈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戏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我国传统舞蹈进行了去粗取精,而后经过不断发展有了自己的特色。

1 戏曲舞蹈的特点
唐末宋初的纷乱使得舞蹈、戏曲等得到了融合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戏曲舞蹈。

戏曲舞蹈在后续的发展中形式不断变化,融合了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在我国舞蹈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1 程式上的严谨性程式化是戏曲舞蹈最大、最突出的特点。

所谓程式化指的就是在表演上具有一定的套路,我们看到的每个戏曲舞蹈都有开场白,然后是进行奏乐起舞,中间还需要穿插问答,然后在奏乐起舞,反复着进行,这就是戏曲舞蹈的程序化的体现。

另外,不管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还是感情部分都具有程式化的特点,这样的程式化的特点来源于宫廷舞蹈,是对宫廷舞蹈这一特点的延续。

1.2 风格上的民间性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所以戏曲舞蹈自然也就具有了民间性,另外戏曲舞蹈还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舞蹈,这样就更使得民间性的风格特点得到了加强。

例如在戏曲舞蹈《赛娇容》当中对民间舞蹈进行了吸收,在戏曲舞蹈中加入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使得戏曲舞蹈的发展更加的宽泛。

1.3 演出上的文艺性
戏曲产生的历史年代文人志士是不受重视的,所以他们就通过戏曲来表达感情,那么戏曲自然也就有了这些文人志士的文艺情怀,同时戏曲舞蹈因为吸收了戏曲的特点,在演出的时候也就具有了文艺性。

2 中国古典舞蹈的回归中国舞蹈自古有之,经历了从独立存在到融入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到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

戏曲舞蹈通过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让整个舞台更具美感,但是戏曲舞蹈侧重的是抒情和叙事,注重于利用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来寄托生活和表现生活,中国古典舞蹈在此基础上对戏曲舞蹈进行了发展,在戏曲舞蹈当中身段表演是对表演最本质和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在戏曲舞蹈出现之初就是戏曲和舞蹈的一种融合,在舞蹈的编排上实现了对戏曲元素的吸收,大大拓宽了舞蹈的表演空间,那么当中国古典舞蹈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后就具有下面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典舞蹈具有了戏曲舞蹈中的叙事元素,使得其具有了抒情艺术性。

第二,中国古典舞蹈具有了戏曲舞蹈中的生活化,使得其表演的手段更加的丰富化。

第三,中国古典舞蹈具有了戏曲舞蹈中的武术等表现形式,使得其具有更多的舞台表现力。

在历史的进程当中,从戏曲舞蹈中剥离出来的中国古典舞蹈也逐渐地形成了特色,当前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古典舞蹈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摆脱了戏曲舞蹈的程式化及编排手段,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

与戏曲舞蹈相比,中国古典舞
蹈不管是在神韵上还是在动作的表现上都更胜一筹,同时由
于我国在积极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回归,在步、手、法等的结合过程当中做得更完美。

当前例如《飞天》等中国古典舞蹈优秀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舞蹈所承载的魅力。

3 二者的关系研究
3.1 戏曲舞蹈拓宽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道路
当前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古典舞蹈是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的,那么中国古典舞蹈也就自然的具有了戏曲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的发展也决定了所分离出的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并且使其更具有个性化。

中国古典舞蹈在动作方面吸收了戏曲舞蹈的精华,并经过后续的打磨和发展,在动作节奏、顺序和力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虽然在一段时期由于戏曲舞蹈的出现,单独以舞蹈形式来进行表演的方式基本上消失了,但是戏曲舞蹈却借鉴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特点和形式,并且将其和戏曲艺术进行了融合和创造,这使得中国古代舞蹈有了在该时期有了戏曲的特点,实际上是对其内容和表现进行了丰富。

3.2 中国古典舞蹈丰富了戏曲舞蹈的表演体系戏曲舞蹈是我国独特的一种艺术,其审美性和艺术性是非常需要进行探讨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中国古典舞蹈的加入才使得我国的戏曲有了独特的表演体系,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戏曲。

3.3 二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戏曲舞蹈大大地扩宽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内涵,而中国古典舞蹈则在借鉴戏曲舞蹈的同时也做到了对戏曲舞蹈表现体系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的中国古典舞蹈有着非常坚实的舞蹈基础,本文所研究的两个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3.4 中国古典舞蹈做到了对戏曲舞蹈的创新发展
作为戏曲舞蹈旁支的中国古代舞蹈在后续的发展中加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做到了与时俱进,所以虽然说中国古典舞蹈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避免不了戏曲舞蹈的痕迹,但是并不是说中国古典舞蹈是对戏曲舞蹈的模仿,中国古典舞蹈将戏曲舞蹈当中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变化和发展,并真正的独立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动作体系。

另外,我们知道戏曲舞蹈非常重视叙事性,但是中国古典舞蹈则更倾向于对人物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知,中国古典舞蹈并不等同于戏曲舞蹈,二者是有区别的,中国古典舞蹈是戏曲舞蹈的一种创新发展。

4 结语
中国舞蹈自古有之,经历了从独立存在到与戏曲舞蹈融合,到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历程,戏曲舞蹈的形成是将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艺术融合后的结果,到了20世纪中叶中国古典舞蹈从戏曲舞蹈中剥离了出来,并形成了独特的舞蹈体系。

中国古典舞蹈源于戏曲舞蹈,所以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一方面戏曲舞蹈拓宽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蹈丰富了戏曲舞蹈的表演体系,也就是说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古典舞蹈等同于戏曲舞蹈,而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对戏曲舞蹈的创新表演形式,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只有认识到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及区别,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两种舞蹈形式。

参考文献:[1] 马潇.论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之异同[J].赤峰学院
学报,2009.[2] 袁乐.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姬常虹(1977—),女,山东人,大专,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