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练习:专题三+课时跟踪检测(七) 李将军列传+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Word版含答案

第8课李将军列传先读先知——文本助读语言积累1. 通假字⑴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军亡导,或.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词多义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r ----------尝从行: ______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____________________"广从弟李蔡亦为郎: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令子当高帝时: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吏当广所失亡多:.今乃一得当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__________________⑶即即有急,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__________________•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谕因以文谕项羽:■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________________.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___________________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_⑸居顷之,家居数岁:I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__________________3. 虚词归纳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_________________(1) 竟专以射为戏,竟死: ___________________•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_________________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___________________今如此以百骑走: ___________________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___________________(2) 以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_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__________________广以卫尉为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以故得脱:___________________丁良久乃许之: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_________________4. 古今异义词(1)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用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呵止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止①广宿②亭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胡兵终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上山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络而盛卧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南绝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鞭马南驰数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尝夜从一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后大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即有急,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⑴是必射雕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广即请霸陵尉与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翻译下面的句子(1)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同步训练8李将军列传(有答案+解析)

俭李将军列传HP HUOYEC UIF ANXU NLIAH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Q5?活巫标准练习力学如力利斯精而自知〔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选出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3分〕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B.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答案C2.以下各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士以此爱乐为用. 用善骑射B,从广勒习兵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 .彼虏以我为走.弃甲曳兵而用D.率匈奴有数千骑君还何所望解析均为逃亡,逃跑.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由于;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答案C3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B,广丹使其子敢往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广时知之,周自辞于.大将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鱼,我所欲也解析均为介词.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至U; 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 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答案C4 .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B.虽其子孙他人学拧.C.广之秣目,乏绝之处D.而又透笑道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兵〞.答案D.以下对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决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C,欲当取之夜:名词作动词,连夜D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名词作动词,向前进发.解析夜:名词作状语答案C6 .以下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B.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使大军伏马邑旁谷D.置广两马问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答案A7 .以下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8 .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还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匈奴人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那么得以保全.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 常有增加财富的时机,但却终生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当过错.面对处分,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更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到.解析D项错在“无力再请刀笔更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由于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史的审讯.“请刀笔更为自己辩护〞与“接受刀笔史的审讯〞,二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答案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1题.后二岁,大将军、骤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日:“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放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放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日:“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 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 .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松醪遗广,因问广、食具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日:“诸校尉无罪, ¥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日:“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大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更.〞遂引刀自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太史公日:?传?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俊俊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用小,可以谕大也.8.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周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听:准许8 .广不明大将军而起行谢:辞别C.南纪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与世隔绝的D ,无老壮皆为垂涕无:无论解析C项,绝:横渡答案C9 .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良久万许之/〃我自失道B.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为虏切生得C.足岁,元狩四年也/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解析是:代词,这.A项,乃:副词,才/转折连词,竟然;B项,所:助词,••…的地方/介词,表被动,被;D项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答案C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屡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 “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B.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自作主张,要他出东道. 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最终导致李广悲愤自到.C.文章结尾写李广“引刀自到〞的悲剧,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表达之中.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老实质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解析要李广出东道,不是卫青的自作主张,而是由于暗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吩咐.答案B11 .译下面的句子.〔10分〕〔1〕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军中向导逃走,部队迷失了方向,落后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2〕况且我已经60多岁了,到底不能再忍受刀笔史的侮辱了.〔3〕谚语说“桃树李树从不宣扬自己,树下却自然被人踩出一条小路〞.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题.郭解,轨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大幸,窘急常得脱假设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 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日:“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日:“公杀之周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日:“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更日:“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①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更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问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日:“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日:“且无用待我!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 各用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注】①践更:服徭役.12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4分〕A.解姊子依解之势负:依恃,凭仗B.解使人微知贼处微:稍稍、稍微C.不可者,各厌其意厌:满足D.既已标人之命振:挽救解析微:暗地里,暗中.答案B13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具以实告解Z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J解遣人问其名姓B I其皆出于此乎[■之旁郡国C . .....................、夜驰之沛公军[■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DD何以伐为解析C项都是动词,至上A项分别为介词,把/介词,用;B项分别为代词,他的 /语气副词,表揣测;D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助词,呢.答案C1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4分〕A.郭解姐姐的儿子被人杀死,仇家未获,当郭解从仇家口中得知外甥是强迫他人喝酒而自招杀身之祸后,便不怪罪仇人而放走了仇人.B.有人对郭解不敬,“箕踞视之〞,他的门客要杀掉此人,郭解不但不责怪,反而嘱咐尉更免掉此人的徭役.C.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不听贤人豪士的调解,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等郭解离去后,洛阳的豪士再从中调解,才肯听从.D.文中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如“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 请得解客舍养之〞的情节,衬托出郭解声望很高.解析“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不正确.答案C1 .把古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加罪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2〕在家乡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3〕〔这个人〕觉得奇怪〔认为这件事很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他免掉徭役.【参考译文】郭解是较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由于见义勇为, 在孝文帝时被杀.郭解这人短小精悍,不饮酒.他小时候阴险狠毒,心中愤慨不快乐时, 亲手杀死很多人.他不惜自身来助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自铸钱, 盗掘坟墓,这种事原来就不可胜数.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 或者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检点自己,用恩德报答怨恨自己的人, 多多施给别人,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义的思想更增强烈.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绩,但他的内心仍然阴险狠毒,忽然由于小的怨恨而行凶还和以前一样.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干杯.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灌人家.那人生气, 拔出刀来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后,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有人杀了我的儿子,〔你〕却捉不到凶手.〞把尸体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 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没有道理.〞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有一个人单独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 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郭解的门客想杀了那人.郭解说:“在家乡居住,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更说:“这个人,是我很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免除他的徭役. 〞以后每到服役时,屡次轮到这个人, 县史都没有要求他去.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给他解脱的.这个傲慢的人就敞衣露体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事,更加仰慕郭解的作为.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十几个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连夜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委曲心意听从了郭解的劝告.郭解于是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很多尊者在这里从事调解,你们大都不肯听从.如今你幸而听从了我的话,我怎么能从别的县跑来夺取人家地方贤豪大夫的权力呢!〞郭解于是连夜离去,不让别人知道,说:“暂且不要听我的话!等我离去后,让洛阳的豪士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郭解谨守恭敬,不敢乘车进入他们县衙办公的地方.他到附近的郡和王国,替别人办事,事情可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使各方满意,然后才敢吃人家酒饭.大家因此十分尊敬他,争着供他使用.城中少年和附近县的贤人豪杰,半夜来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请求把郭解的门客带到自己的房舍去供养.。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李将军列传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皆惊,上山阵B.行十余里,广详死C.中石没镞,视之石也D.军亡导,或失道解析:选C。
A.“陈”同“阵”,布阵;B.“详”同“佯”,假装;D.“或”同“惑”,迷失。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广暂腾.而上胡儿马腾:腾跃B.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谢:道歉C.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应当D.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即:立即解析:选A。
B.辞别,C.判决,D.即使,如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从人田间..饮B.欲夜.取之C.胡兵终怪.之D.尝夜从.一骑出解析:选C。
以……为奇怪。
A.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田野间。
B.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在夜间。
D.使动用法,使……跟从。
4.下列句子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是必射雕者也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C.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D.其李将军之谓也解析:选B。
A.判断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李将军列传》练习及参考答案.pdf

《李将军列传》练习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D. 虏多且近,即有急即:立即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是必射雕者也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广勇敢善战的一组是()①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②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③令曰:“皆下马解鞍!! ④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⑤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⑥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A. ①②③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 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6 .请找出与《魏公子列传》相关的成语。
7.请分析李广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的原因。
《李将军列传》练习参考答案(可参考第317页)1.D即:如果2.A .A.代词,这;B.①名词,处所,地方②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C. ①代词,他们②代词,自己;D. ①助词,的②动词,去3.A4. 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D不符合文意5. (1)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8课李将军列传本文在本册书里是很特殊的一篇,这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这位富有传奇、悲剧双重色彩的一代名将形象,更在于司马迁与李广有着特殊的关系。
司马迁正是替李广之孙李陵讲公道话而获宫刑的。
对于这位与他自己同时代,又是自己非常景仰的英雄,如何写才能既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又遵守史学家的品德,这正是本文学习之处。
具体说来,除要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外,要好好体会李广身上的悲剧意味,深入认识其悲剧根源,还要体会司马迁在文中抒发的一唱三叹之情,品鉴塑造李广形象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传记,每篇都有主线。
读此文,一定要抓住李广的“战”“射”与“不遇时”的叙述主线。
一、人物名片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是一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然而他一生坎坷,终生未得封爵。
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至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
生活中他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的麾下,甘愿为他去死。
二、文体知识传·列传汉代称儒家的“六艺”,即《礼》《乐》《书》《诗》《易》《春秋》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
“太史公曰:《传》曰……”中的“《传》”是指《论语》。
因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所记,不是孔子亲笔著述,所以也称为传。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
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其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有单传、合传、类传等。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
合传是记载二人及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传内,如《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等,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三、文化常识刀笔吏刀笔吏,指宫廷或衙门的文职官吏。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 高二选修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高二选修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专题测试卷一语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孔子知言之不用实不用其命B.故槐里故李将军C.九年而水不息晚有儿息D.南绝幕而绝江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女其往视尔事矣其德不违B.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幽于缧绁C.乃用张良计乃以秦王属吏D.乃以秦王属吏稍征关中兵以自益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于是帝锡禹玄圭B.乃自以精兵走之C.画地为军陈D.秦人憙,秦军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经连续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功亏一篑。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3分)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B.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
答案 C2.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士以此爱乐为用.用.善骑射B.从.广勒习兵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彼虏以我为走.弃甲曵兵而走.D.望.匈奴有数千骑君还何所望.解析均为逃亡,逃跑。
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因为;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B.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鱼,我所.欲也解析均为介词。
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到;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D.而又迷失..道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兵”。
答案 D.下列对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C.欲夜.取之夜:名词作动词,连夜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名词作动词,向前进发。
解析夜:名词作状语答案 C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B.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C.使大军伏马邑旁谷D.置广两马间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答案 A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高二语文飞将军李广时同步训练鲁教选修《史记选读》

高二语文飞将军李广时同步训练鲁教选修《史记选读》高二语文飞将军李广时同步训练鲁教选修《史记选读》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0分)(1)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时会.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讷.口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行可.数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数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广时.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青欲上报天于军曲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约束,管理;(2)正逢,正巧;(3)整齐,严明;(4)突然跳起;说话迟钝;(6)约计;(7)指命运不好;(8)当时;(9)指详细情况;(10)横渡,穿越.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分)(1)中首虏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胡虏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望气王朔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率,通“律〞,条令,法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七) 李将军列传(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广数.自请行/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 B .为虏所生得,当.斩/吏当.广所失亡多 C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D .南绝幕./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解析:选B A 项,“数”读shuò/“数”读shù;B 项,“当”都读dān ɡ;C 项,“食”读shí/“食”读sì;D 项,“幕”读mò/“幕”读mù。
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广,以.为诱骑 ②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③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④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⑤广以.卫尉为将军 ⑥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⑦以.为虎而射之 ⑧专以.射为戏 ⑨士以.此爱乐为用 ⑩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⑪以.为李广老,数奇 A .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B .①②⑦⑧⑩/③/④⑪/⑤/⑥⑨C .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D .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解析:选B ①②⑦⑧⑩中“以”和“为”连用,组成“以……为……”词组,“以”为介词,译为“把……当做……”;③中“以”是连词,来;④⑪中的“以”均为“认为”;⑤中的“以”是介词,凭借、依靠;⑥⑨中的“以”均表示“因为”,介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卫兄弟之国也.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B.⎩⎪⎨⎪⎧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浮西河而.下 C.⎩⎪⎨⎪⎧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妾不知其.死所矣 D.⎩⎪⎨⎪⎧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广之.百骑皆大恐 解析:选D A 项,这两个“也”都表示判断,是判断句的标志;B 项,这两个“而”均表示修饰关系;C 项,这两个“其”均作代词,代人;D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疽”,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固自辞于大将军B .见匈奴三人,与战C .天子以为老,弗许D .用坚其意解析:选A A 项为状语后置句,B 、C 、D 三项均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
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
B .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还足智多谋。
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匈奴人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
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生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解析:选D D项,错在“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
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吏的审讯。
“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与“接受刀笔吏的审讯”,二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可惜呀,你没遇到好时机!假使你生在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做个万户侯算不了什么!(2)这大概就是说李将军这样的人吧?(3)到了他死的那天,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
二、文言文阅读(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夫以千人与父俱。
..,请灌孟为校尉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
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
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注],过丞相..。
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武安许诺。
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酒埽,帐具至旦。
平明,令门下候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武安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乃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有服:有丧服在身,指处在服丧期间。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出壁.门,莫敢前壁:营垒B.将军壮义..之壮义:认为……勇敢而有义气C.士亦以此多.之多:称赞D.丞相特.前戏许灌夫特:特意解析:选D D项,特:只是,仅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管行政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B.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
始置于秦朝,后世各朝多有设置,或为中级武官,或为下级武官。
C.麾下,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
原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D.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解析:选A“掌管行政和军事”错,太尉只掌管军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灌夫在父亲战死后,不肯随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主要是因为他想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替父亲报仇。
B.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C.魏其侯听说丞相武安侯要来拜访,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可是武安侯一直到中午都没有来,魏其侯很不高兴。
于是,灌夫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
D.丞相武安侯在魏其侯家喝酒时傲慢无礼,灌夫不在乎丞相的威严,毫不客气地讽刺他。
魏其侯见状,赶快把灌夫扶走,并向丞相表示歉意。
解析:选C C项,“魏其侯很不高兴”有误,应为“灌夫”。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我现在更了解吴军里边的情况了,我要求再去攻打。
(2)您竟然肯赏光去魏其侯家,我怎么敢以丧服在身作推辞呢!(3)灌夫赶紧来到窦婴家,把他同田蚡说的话向窦婴说了一遍。
11.根据文言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概括灌夫对丞相发怒的原因。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丞相戏耍灌夫,无意应灌夫去窦婴家赴宴的约请;赴宴途中丞相行动迟缓;宴席中又拒绝灌夫邀请起舞的要求。
参考译文:灌夫是颍阴人。
他的父亲叫张孟,由于张孟曾经在颍阴侯灌婴门下当过宾客,受到过灌婴的赏识,因此渐渐地被提拔到了二千石,也就由于这层关系张孟就用了灌家的姓改名叫灌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