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泥与煤混烧的热重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燃烧特性研究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燃烧特性研究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燃烧特性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热能工程指导教师:***2004030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加,各种污水污泥的产量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污染源。

近几年来环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清洁、高效、合理地处置污水污泥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面以焚烧的方式回收能源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污水污泥热值低、成分复杂,与煤等常规燃料有很大区别。

本文的工作是江苏省“十五”社会发展项目“城市污泥流化床焚烧及能量回收技术研究”中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热解特性、熔融特性及燃烧特’|生。

在热重天平上,对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下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试样热重曲线的详细分析.揭示了污泥、煤及其两者混合物热解特性的异同,分析了升温速率和掺混比等因素对混台试样热解特-|生的影响。

首次提出了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给出了相关反应机理并求解了动力学参数。

研究发现污泥和煤混合热解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忽略。

首次测定了煤灰和污泥灰在不同混合比下的熔融性特征温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灰比例的增大,混合试样的灰熔点逐渐下降,但是由于存在低温共熔现象,不按线性关系变化。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着火温度、活化能及综合燃烧特性等参数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试样和煤相比其活化性能得到了提高,着火温度提前,综合燃烧性能下降。

在混燃过程中,煤和污泥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挥发分析出特性,煤的燃烧表现得更为明显。

通过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上的混烧试验,获得了一批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的试验结果。

研究表明:将高水分污泥和煤按适当比例在循环流化床中混烧是可行的:随着污泥掺烧比例的增大,燃烧效率随之下降,NO。

排放浓度下降,而N20的排放浓度先是减少,后迅速上升;随着CaJS摩尔比的增大,sO,的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适量增大,燃烧效率逐渐提高并渐趋平稳,NO、,N20和s02的排放浓度均呈增加趋势: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燃烧效率提高,NO,和N20的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而s02的排放浓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污泥与煤混烧动力学及常规污染物排放分析

污泥与煤混烧动力学及常规污染物排放分析
掺烧 时的 T G 曲线在 4 0 0 ~ 6 0 0  ̄ C时有 一 个 明显 的失 熏阶 段. 失重 速率 峰值 随着 掺烧 比的提高 而升 高, 对应 的温 度 降低. 掺烧 污 泥后 的混 合样 品 的燃 烧温 度 范围 比 单一 燃煤 时少 2 0 ~ 1 O 0  ̄ C . 非等 温 动力学 模 型分析 可得 , 少量 的污 泥与 煤掺烧 时 所需 的活化 能 与煤较 接近 , 对煤 的正 常燃
中图分类 号 :X7 0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6 9 2 3 ( 2 0 1 4 ) 0 3 — 0 6 0 4 — 0 6
Ef fe c t s o f s e wa g e s l u d g e o n c o a l c o mb u s t i o n u s i n g t h e r mo — g r a v i me t r i c k i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 LI Ya n g - y a n g , J 1 N Yi — yi n g ,
烧影 响不 大. 不 同 比例 掺烧 时产 生 的烟气 中 NO 、S O 2 、C O 2 生 成量 及减 排规 律 因 N、S 、C含 量不 同而 各有 差异 . 热 重 分析及 模 型分析 法 可 以为不 同理化特 性 的煤与 污泥 掺烧 提供 初始 理论 依据 . 关键 词 :污泥 ;煤 ;热 重分 析 ;动 力 学 ;烟 气
摘要 :采 用热 重分 析法 研 究 了不 同污泥 掺烧 比例 及不 同加 热速 率 时污 泥与 煤 的热 失重特 性 探讨 了掺 烧污 泥对 煤燃 烧特 性 的影 响, 分析了
Hale Waihona Puke 掺入 污泥 对煤 的燃 烧变 化规 律 , 并进 行 了动力 学分 析. 结果表 明, 加 热速 率增 加 时, 样 品 的失重 速率 增大 , 开始 失 重温度 及 最终 燃尽 温度 升 高.

污泥与燃煤掺烧技术应用研究

污泥与燃煤掺烧技术应用研究

污泥与燃煤掺烧技术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凤台电厂输煤系统在污泥与燃煤掺烧技术的应用研究,过去电厂污泥需要运出场外通过有处理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理。

由于电厂对外单位的管控难度高,若厂外单位违规,电厂也会因此产生环保风险,为了彻底消除污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凤台电厂对污泥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及论证,确定了将污泥掺配到燃煤中进行燃烧处理的方式,并初步形成了污泥烘干及直接掺配两种可行性方案。

从处理效果、资金成本、建设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析,最终选择了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处理效果好的螺旋给料机直接掺配方案。

引言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泥,原有的处理方式是外运后交由专业单位处理。

但是此种方式在运输环节、外单位管控、污泥处理溯源等方面难度较高,污泥处理的管理成本、技术成本比较高,而且存在较大的环保风险。

为了彻底消除污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降低处理成本。

凤台电厂对现有的污泥处理方式进行调研论证,同时借鉴垃圾发电厂及循环流化床生产经验,确定了将污泥掺配到燃煤中进行燃烧处理的方式。

1 污泥掺烧方式现有的污泥处理方式较多,主要方式有四种:填埋、堆肥、焚烧和协调焚烧。

按照污泥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方向。

凤电电厂依据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特点,充分利用燃料输送设备、锅炉、烟气处理等设备,确定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电厂产生的污泥。

即将污泥掺配到燃煤中,然后将掺配后的燃煤送入锅炉中进行燃烧处理。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污泥焚烧工艺存在误读,普遍认为它是一种高能耗工艺和高碳排放工艺,认为焚烧设备投资较大,且焚烧过程中将会产生烟气污染。

但是对于现代化火力发电厂来说,这些问题却可以迎刃而解,火力发电厂本来就有大型锅炉、完善的烟气脱硫及脱硝处理系统,利用原有设备就能完成掺烧工作污泥在1000℃以上的焚烧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及物理变化,使污泥的最终处理达到无害化,因此焚烧处理方式是火力发电厂污泥处理的最优选择。

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内混烧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内混烧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内混烧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而污泥则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废弃物。

由于污泥的长期堆放和处理方式的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加之各大城市污泥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处理污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固体废弃物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燃烧技术。

该技术可以在较低的燃烧温度下,将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高温烟气和灰渣,使得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

同时该技术可以在既有的燃烧设备里加装而并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成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混烧污泥与煤已成为了一种有效处理污泥的途径,不仅能够实现双方的协同利用,还可以提高燃烧的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煤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基准燃料,在循环流化床中起到调节燃烧参数和提高燃烧稳定性的作用;而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则可以通过混烧的方式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内混烧的可行性与优化策略,以期为污泥的有效处理和燃烧技术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通过对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内混烧过程中产生的热力学、动力学、气体动力学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分析,探究的混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过程、热效率、NOx、SOx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对混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控制。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分析污泥与煤燃烧特性:通过对污泥和煤的基本性质和燃烧特性进行分析,探究其燃烧过程中与循环流化床有关的关键参数。

2.构建循环流化床混烧试验装置:设计和制造数控加工中心切割设备和比例阀、液压气动驱动阀门,构建一个能够模拟循环流化床内混烧过程的试验装置。

3.进行混烧试验:在试验装置中,通过调节进风流量、过剩空气系数、燃料配比等参数,对污泥与煤进行混烧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燃烧特性分析

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燃烧特性分析

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燃烧特性分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携带体—污泥。

污泥是一种含有各种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絮状物质,经过半干化后的污泥热值与褐煤相当,可以作为辅助燃料,混掺到煤粉炉内进行燃烧发电,但是与此同时污泥内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威胁。

本文针对我国燃煤电站协同处置污泥还不够成熟的现实状况,开展了以下研究:采用热重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粒径、不同升温速率下污泥的热重曲线,并进行了燃烧特性参数和动力特性参数求解。

在此基础上将污泥和煤以不同比例掺烧,研究了二者的混燃特性。

结果表明:较大的升温速率以及较小的粒径有利于污泥的燃烧;混烧特性表现为污泥和煤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掺烧比例小于10%时,可燃性指数、稳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变化较小,但是当掺混比例达到10%以后,各个燃烧性能参数均大幅下降,影响燃烧。

采用Fluent软件,对某台330MW四角切圆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炉内速度场、温度场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

结果表明:含水率40%的污泥与煤混烧后对煤粉炉炉内的气流流动影响不大;且当掺烧比例小于20%时,对炉内温度以及氮氧化物(NO_x)浓度的排放量影响也较小。

但是当掺混比达到20%以后,燃烧区域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大幅度下降,影响燃烧,且由于燃料型NO_x的大量生成,使得NO_x浓度的总排放量也大幅增加。

以某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污泥为例,计算了污泥与煤掺烧后的经济性,结果表明:9吨污泥经过干燥掺烧后可以获得收益722元,因此掺烧城市污泥不仅可以清洁环境,而且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文对煤与城市污泥的混烧特性的研究,期望能为污泥掺烧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参考数据。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污泥混煤燃烧热解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能源综合利用途径,因其可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回收资源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污泥混煤燃烧热解过程中的特性,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

首先,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污泥和煤样本,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结果显示,污泥和煤样本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质,这为污泥混煤燃烧热解提供了可供利用的能源。

同时,通过对燃烧过程中的特性参数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污泥混煤燃烧热解能够有效地释放有机质中的能量,且生成的灰渣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机质,可作为其他工业应用的原材料。

接着,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利用实验装置对污泥混煤进行燃烧热解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控制了不同的燃烧温度和燃烧时间,以模拟实际运行情况。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燃烧温度对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有显著影响。

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污泥和煤样本中的有机质能够更充分地被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而燃烧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热解产物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过快,使得有机质无法完全被燃烧,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其次,不同的燃烧时间对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也有影响。

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过程中的有机质能够被更充分地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然而,在燃烧时间过长的情况下,燃烧过程中的烟气中会生成大量的污染物,这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荷。

最后,我们对产生的灰渣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灰渣中含有大量的无机质,可以作为其他工业应用的原材料,如水泥生产、建筑材料等。

综上所述,污泥混煤燃烧热解技术具有较高的能源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的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污泥混煤燃烧热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能源综合利用价值。

污泥与煤和煤矸石共燃特性研究

污泥与煤和煤矸石共燃特性研究
第3 6卷 第 5期
20 0 8年 1 O月






Vo . 6 No. 13 5
J r a fFu lCh m i ̄y a d Te h l y ou n lo e e s n c noog
Oc .2 0 t 08
文 章 编 号 : 2 32 0 (0 8 0 —4 —6 0 5 — 9 2 0 )55 50 4
h a lw n ih o s p oie r b an d.The r s ls ndc t h tt e e tf o a d weg tl s r fls a e o ti e e u t i iae ta h DTG H V S f sn l o l a d c a C I E o i g e c a n o l g n u n y h v neo vo sp a fma sl s a g e o l a e o b iu e k o s o s,b tt e DTG u v fs wa e su g st b i u e k fma s u h c r e o e g l d e ha wo o vo sp a so s l s . Alo, te os s h DTG c r e o t bln s u v s f he e d ha e wo v t pe k o ma s o s I i f u d h t h t mp r t r as f s l s . t s o n t a te e e a u e c re p n i g t h xmu weg tl s ae p a o r t n r a i g t e p o o o fc a n t e b e d .Th o r s o d n ot e ma i m i h o sr t e k lwe swih i c e sn h r p  ̄in o o li h l n s e

污泥基本特性及其与煤混烧的热重研究

污泥基本特性及其与煤混烧的热重研究

作者简介: 苏胜(1977),男,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和洁净煤燃烧等方面的研究。

污泥基本特性及其与煤混烧的热重研究苏 胜,李培生,孙学信,李 敏,胡 松(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 主要通过对污泥单独燃烧及污泥与煤混烧的热重曲线的分析,研究了污泥的基本燃烧特性及其与煤的混烧特性。

研究发现,污泥的燃烧特性与煤的燃烧有较大的区别,而污泥与煤的混烧特性从总体上表现为污泥与煤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燃烧特性在某些方面优于污泥或煤的单独燃烧。

[关键词] 污泥;煤;混烧;热重分析[中图分类号]TK 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64(2004)090069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在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率也不断提高,我国的年污泥产量十分惊人,其堆置和排放成了新的污染源。

如何处理这些数量庞大的污泥,使其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环境界深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污泥焚烧由于具有减容量大、处理速度快、可分解污泥中有害物质、可回收能量、焚烧灰可回收利用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污泥是高水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其成分十分复杂,不能一概认为任何污泥都可以用来焚烧,若完全以污泥作为燃料,燃烧时不一定能够稳定着火燃烧。

考虑到环境要求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将污泥与煤混合燃烧,可以在基于已有的煤的燃烧装置(例如煤粉炉)和排放物净化回收装置上进行合理的改造来实现,这对降低污泥焚烧处理的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班牙的R.F ont 等人[1]比较了7种干燥后污泥的TG 曲线,分析了这些污泥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污泥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差异。

葡萄牙的M.Oter [2]等人将3种污泥经过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与无烟煤进行了混烧试验,并对试验所得的TG 和DTG 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2 /5 1 /2 1 /3 2 /3 1 /3
指前因子 A / L·min - 1 68 1 458 112 565 188 1 531 133 600 63 13 920 281 78 6 989 098 268 60 641 946 18 603 533 666
相关系数 R 0. 980 42 0. 980 2 0. 985 5 0. 987 59 0. 984 3 0. 982 46 0. 983 15 0. 982 39 0. 976 43 0. 986 98 0. 990 47 0. 975 19
[7 ]
, 研究了 泥 煤 不 同 掺 混比 例 对 试 样 着 火、 燃尽
图1
污泥和煤不同比例掺混 TG 图
特性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09 - 07 - 29 ; 作者简介: 楼 修订日期: 2010 - 05 - 07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开发基金资助项目( 2008B080701004 ) 波( 1965 - ) , 男, 浙江义乌人,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博士.
[8 ]
图4
污泥混煤的燃尽温度曲线
图5
污泥混煤燃尽特性曲线

根据 TG 和 DTG 曲线绘制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 曲线如图 3 和 图 4 所示。 纯 污 泥 的 挥 发 分 含 量 高, 着火温度在 317 ℃ , 随着掺煤比例的提高, 着火温度 提 高, 直到接近 400 ℃ 。由图 4 可知, 随着掺煤比例 增加, 燃尽温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规律, 这是挥发分和发热 量 同 时 变 化 的 共 同 影响 结 果, 掺 混比例在 50% 左右燃尽 温度 最低, 约 670 ℃ 。 按 式 ( 1 ) 计算燃尽特性指数 绘 得 混 煤 燃 尽 特 性 曲线 如图 5 所示, 在本试验的污泥和 煤 成分 及 颗粒粒 度 下, 掺 煤比例在 40% 左右, 燃尽 程 度 最 高, 而 偏 离 此 范围, 燃尽程度下降。可 见 污 泥 掺 煤 燃烧, 其燃尽特性存 在一个最佳的比例范围。
第 26 卷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ol. 26 , No. 1 2011 Jan. ,
文章编号: 1001 - 2060 ( 2011 ) 01 - 0114 - 03
生活污泥 与 煤混烧的 热重 试 验研究
表1
V ar 35. 31 12. 81
试样样品的工业分析
FC ar 5. 42 45. 4 A ar 56. 61 30. 93
( % ( wt) )
低位发热量 / kJ·kg - 1 8 515 23 334


焚 烧 是 大 批 量 处 理 污 泥 的 较 佳 方 式, 但 污 泥水
分大 , 需与煤等 辅 助 燃 料混 合 才 能 实 现。 污 泥 与 煤 成分的区别决定了污泥与煤混燃的特性与单纯煤燃 烧不一样。国内外很多学者采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 Rico M F 等 类型污泥与煤混烧进行了研究。Gómez人针对 17 种污泥进行了热重分析试验, 根据裂解 和 燃烧曲线的不同, 将污泥分成 3 类
127. 45 29. 62
30% 污泥 + 70% 煤
420 ~ 640 315 ~ 435
- 2 /3
- 1)
-1
170 103. 93
100% 煤
( 1 - α) ( ( 1 - α)
- 2 /3
2 /5
435 ~ 690
- 1)
- 6 /5
176. 48
4
化学动力学研究
热重分析仪中气体和固体之间的反应速率可以
100% 污泥
300 ~ 510 510 ~ 640 150 ~ 390
70~ 640 150 ~ 395
50% 污泥 + 50% 煤
395 ~ 640 150 ~ 420
( - ln( 1 - α) ) ( 1 - α) ( ( 1 - α)
2 /5
第1 期

波, 等: 生活污泥与煤混烧的热重实验研究
· 115·
图2
污泥和煤不同比例掺混 DTG 图
图3
污泥混煤的着火温度曲线
3
试验结果分析
由图 1 和 图 2 的 TG 和 DTG 曲线 可 以 看 到, 失
重较为明显区域为 200 ~ 700 ℃ , 掺 煤 比 例 小 时, 温 度在 200 ~ 400 ℃ 区 域 的 失 重 率 大, 掺 煤 比 例 大 时, 温度在 400 ~ 700 ℃ 区 域 失 重 率 大。 污 泥 单 独燃烧 时低温段的 DTG 峰较宽, 高 温 段 的 DTG 峰 较 窄, 可 DTG 主要 表 现 见燃烧集中在低 温 段。 掺 煤 燃烧 时, 为两 个 峰, 掺 煤 比 例 较 小 ( < 30% ) 时, 污泥焚烧析 出的挥发分含量高且成分复杂, 低 温 段 DTG 峰 的 跨 度大, 各挥发分的析出相互叠加交叉在一起, 其峰值 大; 而 当 掺 煤 比 例 较 大 ( > 70% ) 时, 由 于 混 合试 样 的挥发分含量低, 低 温 段 DTG 峰 窄 且 峰 值 低, 高温 段固定碳燃烧 的 DTG 峰 宽 且值 较 大。 在 固定 碳 的 燃烧阶段, 最大失重率对应的温度比较相近, 随掺煤 比例的增大, 试样中的固定碳含量增大, 最大失重率 迅速增加。 3. 1 燃烧特征值点的确定 用 TG - DTG 法即 切 线 法 来 确 定 掺 混 试 样 的 着 火温度, 以烧 掉 98% 可燃 质时 的温度 点为 燃 尽 点, 定义该温度为燃尽温度 3. 2 燃尽特性指数 10]的 方法 确 定 燃 尽 特 性 指 数, 按文献[ 将 TG 曲线上着火点对应的试样失重量与煤中可燃质含量 的比值定义为 初始 燃 尽 率 f1 , 将 试 样燃烧 失 重 从 开 始到燃烧 98% 可燃质的时 间 定 义 为 燃 尽 时 间 τ0 , τ0 时刻所对应的试样失重量与试样中可燃质含量的比 值定义为总燃尽率 f, 则后期燃尽率 f2 = f - f1 。 定 义 煤样的燃尽特性指数为: C b = ( f1 ·f2 ) / τ0 尽性能越佳。 ( 1) C b 反映了试样 的 燃 尽 特 性, C b 越 大, 试样的燃
( 1 ) 通过污泥 与 煤 不 同 掺 混比 例 试验 发现, 失 重较为明显区域 为 200 ~ 700 ℃ , 掺煤比例较小( < 30% ) 时, 低温段 DTG 峰的跨度大, 而当掺 煤 比 例 较 DTG 峰 宽 且 值 大, 大( > 70% ) 时, 与煤燃烧特性 ( 2) 接近。 ( 2 ) 随着污泥掺煤比例的提高, 着火温度提高。 通过研究燃尽温度和 燃 尽 特 性 指 数 发现, 燃尽最佳 的掺混比例约 40% 。 ( 3 ) 通过化学 动力 学 研究发现, 随 着 污 泥 量减 少和掺煤的比例增加, 活化能增加, 反应速率减慢。 参考文献:
· 116·

表2





2011 年
污泥掺混煤燃烧动力学参数
活化能 E / kJ·mol - 1 30 51 85 31. 41 52. 02 87. 15 27. 44
-1
试样
温度区间 T / ℃ 150 ~ 300
机理方程 f( α) ( 1 - α) ( 1 - α) ( 1 - α) ( 1 - α) ( 1 - α) ( 1 - α) ( 1 - α)
[1 ]
2
试验结果
70% 、 50% 、 30% 和 0% 的 对污泥含量为 100% 、
污泥 混 煤 掺烧 进 行 热 重 分 析试验, 得 到 TG 和 DTG 曲线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Otero M 等人
5% 和 10% 比 例 的 污 泥 进 行 热 重 实 对煤掺混 2% 、 验, 发现在污 泥 比 例 低 于 10% 时, 对 煤 燃烧 的 影响 较小
试样 M ar 2. 66 10. 86 污泥 煤
重—差热分析仪 进 行 热 重 分 析。 试验 气 氛: 氧 气 流 量为 17 ml / min, 氮气流量为 43 ml / min; 保护气氮气 流量为 20 ml / min; 升温速率 30 ℃ / min; 干燥煤和污 泥总质量为 10 mg。 1. 2 燃料成分 污泥与煤的工业分析如表 1 所示。
楼 波, 王小聪
(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力学院 广东省 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

要: 选取广州某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不同比例混 煤 掺 烧
1
1. 1
热重分析
试验设备及条件 采用 德 国 Netzsch 公 司 产 的 STA 409PC 型 热
的热重分析试验, 研究发现: 失重 较为 明显 区域 在 200 ~ 700 ℃ 范围。掺煤比例较小 ( < 30% ) 时, 低温 段 DTG 峰 的 跨度 DTG 峰宽 且值 大, 大; 当掺煤比例 较 大 ( > 70% ) 时, 与煤燃 烧特性接近。随着污泥掺煤比例的提高, 着火温 度 提 高。 通 过分析燃尽温度和燃尽特性指数, 得出本试验条件下 燃 尽 的 最佳的掺混比 例 范围 为 40% 左右。 化学动 力 学研究 发现, 随着污泥比例的降低和 煤 比 例 的 增加, 活 化 能 增加, 反应速 率减慢。 关 键 词: 污泥; 掺煤混烧; 热重实验; 着火温度; 燃 尽 特 性 指数 中图分类号: X703 ; TK16 文献标识码: A
[2 ]
。 Folgueras M B 针 对 煤 混 烧 污 泥 热 重 实验 。国 内 学 者 也对 煤 与 污 泥 混 烧 的 特 性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