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ppt(北京课改版七上)PPT优选课件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ppt(北京课改版七上)PPT优选课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说的是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 能解决疑惑。
2020/10/18
22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实词:殆 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 疑难问题的意思
虚词:则 连词,就
通假字:罔 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的意思
2020/10/18
13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2020/10/18
14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禹 相当。
2020/10/18
20
1、 第一则的三句话,是从三个角度论述学习的 感受的,想一想是从那三个角度论述的?
第一则语录论述了不断学习、相互学 习,指明学习与个人的修养。
2020/10/18
21
2、 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哪句 ,请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2020/10/18
18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 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实词:假 借助
虚词:固 本来
故 所以
之的
以 用来
事物本来就有长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 学习的人能借助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 处。
20词:配
虚词:以 则
和……匹敌,相当 如果 就
先 秦 诸
子 论 学
八 则
2020/10/18
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74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子”是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也是各学派弟子对老师 的称呼。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 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 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 录。

2012北京课改版七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word教案

2012北京课改版七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word教案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

2.能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过程与方法: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借鉴良好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法:阅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正音四、指导朗读五、正确规范朗读课文六、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各个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

社会的动荡使这一时期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

而追溯中华文明的根源,则大部分来源于先秦时期。

由于目睹社会的动荡,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抒发言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拯救万民。

虽然这些行为并没能改变纷乱的时局,但其影响却远比他们所预期的深远。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些贤人们用毕生的思考所留下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关于先贤们对学习态度的言论,看看对我们是否有所启发。

二、检查预习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我们应该对这八则语录有了基本的了解了。

那么我先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教师请学生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生平以及创作,及作品《吕氏春秋》,还可请查阅资料的同学补充。

但要求学生主要掌握课本所及内容。

2、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三、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

教文言文时,学生读音准确,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

强调重点读音: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è”;“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è”;“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éi”;“可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折”分别读“shě”、“zhé”;“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cháng”.三是解释《论语》的“论”读“lún”。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1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1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乐乎()②思则得之()③莫不有短()④朽木不折()()⑤修身自强()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学而不思则罔罔:②思而不学则殆殆:③日知其所亡日:亡:④物固莫不有长固:莫: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②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5、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语言表达训练】6、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第一则语录的?7、从第二三则语录你学到了怎样的学习方法?8、写一段话,下面给出的短语至少运用三个。

A、学而时习之B、有朋自远方来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思而不学则殆F、锲而不舍G、修身自强9、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

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盐海中学准备在初中一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从小学至今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超过80字)(2)你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0-50字)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

东汉书法家崔瑗(yuàn)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

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

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惹了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1)根据上述内容拟一个标题。

(2)引用名人格言或自拟警句是常见的座右铭形式。

请写一条警示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七年级语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习要点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和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关于《论语》和孔子《论语(lún)》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其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某某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X“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一、字1. 给加红字注音论语不愠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人之长尧禹2. 给下列通假字注音并解释说通“悦”yuè:高兴,愉快。

罔通“惘”wǎng: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亡通“无”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二、词解释下列词语子:孔子习:实习朋:朋友乐:快乐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官:器官锲:雕刻镂:雕刻假:借助固:本来三、课文分析(一)朗读、理解、背诵1.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为人师了。

”3.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word教案及练习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word教案及练习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二. 教学重点:1. 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及其表达作用。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概括。

3. 顺畅朗读文言文,了解课文内容。

4. 了解文言文重点实词的意思。

三. 教学难点: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及其表达作用。

【学习提示】《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灿烂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或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一. 关于《论语》论,议也。

是议论的意思。

语,是答述之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

《荀子》荀子所著。

战国时期赵国人。

二. 领悟课文大意,准确读音,翻译重点实词。

yu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按时高兴、愉快也yùn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恼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可以把…当作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惘迷惑wú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通无,指不知道的东西。

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器官有所得qiè lòu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放弃雕刻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本来无不这样借助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培养品德同尧禹齐名三. 通假字:罔——惘说——悦亡——无《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 基础知识:1. 读准音:zhēng ráo pì wú症结饶舌媲美魁梧rán cù huáng chén白髯蹙眉惊惶热忱2. 写对字:kǎi chì jiàn lì(慨)叹(炽)热关(键)激(励)nǎo jiàn guàn chá苦(恼)(健)壮(贯)注(察)觉3. 解准词:症结: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先秦诸子论德八则》教案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先秦诸子论德八则》教案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学案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课文所选的八则,都是诸子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论断。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论学八则》学案

《论学八则》学案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学案课时:共三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能背诵、默写本文2、掌握重点单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通假字3、熟练翻译文章内容4、理解文章内容,能根据要求默写。

第一课时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则: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第五则: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教案(京改版九上)共3篇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教案(京改版九上)共3篇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京改版九上)共3篇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京改版九上)1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案(京改版九上)一、诸子学说简介先秦时期,周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学说。

这些思想家和哲学家被称为“先秦诸子”。

这八个学派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和兵家。

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这使得先秦诸子学说变得非常丰富和复杂。

二、八种学说的概括1. 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是由孔子创建的。

儒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注重礼仪、礼貌、忠诚等美德,并推崇人文主义和考验之道。

2. 道家道家是由老子和庄子创立的,其基本思想是“道法自然”。

这个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无形”。

道家推崇天地自然的力量,强调自然节律和生态观念。

3. 墨家墨家是由墨子创建的,在墨子的思想中,公义和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墨家的教义指出,“爱人为心,律己以明,谓之兼爱兼利”。

墨家提倡爱和关爱人们,追求公正和公平。

4. 名家名家思想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中,后由诸子各家倡导。

名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名声和声望的重要性,认为一切行动和决策都应该基于实际目的和个人利益。

5. 法家法家是由商鞅和李斯等人提倡的学派,其核心思想是“法治天下”。

法家认为,通过强权政治和公正的法律制度可以取得社会稳定和国家强大的目的。

6. 阴阳家阴阳家是八家之一,阴阳二字是以自然界的阴阳两极为基础的。

阴阳家教导了一种关于世界,本体论和人生观的哲学学说。

7. 纵横家纵横家在主张利益美学的同时,极力推行鬼谷计的实用智慧。

纵横家思想是以自我利益和权力为目的的政治取向,强调利益和权力的斗争和竞争。

8. 兵家兵家是军事思想家的集合,秦汉时期,兵家学派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兵家思想主要是关于兵法、兵器、兵卒等方面的教育和学习。

三、课程目标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会通过介绍这八个学派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了解到先秦诸子们对哲学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干知识〗
1、下列字在文中分别怎么读?
论()说()愠()罔()殆()亡()
锲()镂()尧()禹()
2、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学而时习之时:
有朋自远方来自:
朽木不折折:
金石可镂镂:
人不知而不愠知:愠:
温故而知新故:新:
锲而不舍锲: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4、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书,孟子是___家的代表人物,荀子是___国时期赵国人。

5、本课的八则语录主要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那些方面的问题?
〖点击思维〗
1、《论语》的“论”读“lún”。

论是议论之意,语是答述。

此书是记孔子平日与门下弟子讲学、论治相问答的言语,所以叫“lún”语。

“说”“亡”在文中是通假字,不要误读为“shuō”“wáng”。

2、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

解释时切勿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混为一谈。

如“知”“旧”“新”等词和现在的意思是不同的。

3、翻译文言句子时要首先注意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如第一句注意“愠”的意思;第三句要注意“假”的含义。

4、你知道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5、在初读文章,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第一则:不断学习、相互学习。

第二、四、六则:学习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八则:学习与品德修养。

〖语言特色〗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灿烂时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或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节选的八条先秦诸子论学的语录,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善于类比,不乏文采,学习时应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

〖把握重点〗
一、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注意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

如本文中读音有两种特殊情况: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â”;“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

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â”;“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ãi”;“可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折”分别读“shě”、“zhã”;“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cháng”。

二、朗读
主要从语音、语气、停顿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语音:要读出轻重音,培养读文言文的语感。

停顿: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

语气: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三、词义
时:按一定时间;习:实习、温习;乐:快乐;
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知:了解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学:指学习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为:动词,成为,作为;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心:古代指头脑;假:借助;配:与之相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而:转折关系,可是;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则:连词,就;固:本来;故:所以。

说:通悦,高兴愉快;罔: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亡:通“无”。

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攻克难点〗
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第一则: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第五则: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第六则: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成花纹。

第七则:事物都有长有短,人也是这样。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八则: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舜齐名。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遵循什么原则?有哪些翻译方法?
一、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翻译方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主干知识〗
1、lún yuâ yùn wǎng dài wú qiâ lòu yáo yǔ
2、时:按一定的时间
自:从
知:了解
愠:恼怒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知识
锲:雕刻
舍:停止,放弃
折:折断
镂:雕刻
3、①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②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③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4、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儒战
5、有关学习的方法、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