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化工作流动态建模及其在PDM系统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PDM管理仿真技术应用

PDM管理仿真技术应用

PDM管理仿真技术应用作者:尹少平来源:e-worksPDM是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信息(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数据管理应用。

仿真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PDM和仿真技术都是基于信息技术为基础,仿真技术所产生的仿真数据可以交给PDM进行管理。

由于仿真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经济性、无破坏性,并具有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所以仿真技术在产品制造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PDM管理仿真技术前、中、后期模型仿真技术无论是单个零件、还是整机的有限元分析及机构的运动分析,都需要CAD为其建模、复杂零件造型、设计等形成相关的基础数据和文档。

PDM则管理在这一产品设计及设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产品数据及技术文档。

这是PDM管理仿真技术的前期数据。

1、PDM管理仿真技术的产品模型(前期)仿真技术的产品模型包括产品的静态(物理特性)和动态(运动特性)设计和分析数据。

三维CAD建模过程中包含对物体离散测点的网格化、特征提取、表面分片和曲面生成等。

所包含的这些信息是为仿真技术工程分析、虚拟制造等提供基础模型数据,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产品结构、产品参数、建模文档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按产品设计过程顺序提交PDM审批流程管理。

这是建立产品PDM管理仿真技术前期(设计)产品建模数据管理。

2、PDM管理仿真技术的制造模型(中期)仿真技术的制造模型包括对于复杂制造装备(如加工中心、机器人等)的仿真、对于复杂制造系统(柔性制造车间的设计和运行)的仿真。

仿真的目的在于确定设备能力和运行情况,包括加工路线、资源的分配、物料的供应等。

加工工艺路线模型是仿真技术在实现过程中对于仿真环境的模拟实现,包含对制造装备和工艺参数技术条件设定和要求。

PDM简介

PDM简介

PDM简介一、基本概念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是以软件应用为基础的一门技术。

国际著名企业信息化咨询公司CIMdata对PDM给出了定义:PDM是一种帮助工程师和其他人员管理产品数据和产品研发过程的工具。

PDM系统确保跟踪那些设计、制造所需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并由此支持和维护产品设计。

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以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作为两条管理主线。

从而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数据发放给正确的使用者。

保持对产品信息的控制和完整性,支持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

也就是说,PDM可以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信息管理,包括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与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

二、PDM的体系结构PDM系统是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上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它的体系结构共有四层。

第一层是支持层。

PDM系统是利用通用商业化的关系数据库作为支持平台。

关系数据库可以提供数据管理的存、取、删、改、查等基本功能。

第二层是面向对象层。

在PDM系统中,采用若干个关系表格来描述产品数据变化,从而满足数据动态变化的管理要求,这一层提供了描述产品数据动态变化的模型。

第三层是功能层。

在面向对象层的基础上,可根据PDM系统的管理要求建立功能模块。

在PDM系统中,功能模块有两个类别。

第一类是基本功能模块,包括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管理、零件分类和查询及项目管理等;第二类是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管理和工作环境。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维护系统,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可以设定用户权限,使不同的用户能够有所限制地、安全地使用PDM系统。

第四层是用户层。

PDM系统在不同的客户端给不同的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交流界面。

(完整版)PDM系统的实施方法论.doc

(完整版)PDM系统的实施方法论.doc

3PDM 实施成功的关键方法3.1明确PDM的定位和实施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通过应用PDM 需要达到那些目标,要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目标,即不能把目标定的过高或对PDM的期望过高,更不能把PDM 看作是一个纯粹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企业可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设计开发部门硬件平台、网络环境、数据库应用、软件应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出企业的PDM应用需求,确定施的范围。

明确定位是采用跨企业、跨地区的超大型PDM 系统,还是采用企业级的PDM 系统,或是部门级、工作组级的PDM 系统。

并充分考虑将来应用扩展,形成选择PDM软件的标准,作到有的放矢。

3.2制定可行有效的实施策略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功能角度看,目前市场上的PDM 软件大都具有文档管理、工作流和过程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查看和批注、设计检索和零件库、项目管理、电子协作、工具与“集成件”等功能。

但要一次全部实施上述的所有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较好的办法是从部分应用开始;如:首先应用电子文档管理、设计检索和零件库、扫描和图像服务、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等,其次,引入工具与“集成件”等,最后实施审批、工作流和项目管理等内容。

2)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渐进实施PDM 项目往往需要较大投资,包括:投入人力、购买软件、咨询服务等等。

由于企业中产品开发人员的“素质”不完全相同,即使对于“项目组级PDM”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广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①由于实施PDM,影响到正常的产品开发活动。

②由于部分人的影响,使项目的实施周期加长。

③造成软件投资的浪费。

有些企业在引入 PDM软件时,一次就购买了众多的用户许可证,但最终的结果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在使用,显然这给企业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如果整个项目实施失败,损失会更大。

3.3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当用户购买了一个CAD 软件时,只要对用户作一些必要地培训,用户就可以开始使用,当使用的时间较长时,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企业中的PDM应用模式(doc 7页)

企业中的PDM应用模式(doc 7页)

企业中的PDM应用模式(doc 7页)PDM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00机自08 陈国波摘要:介绍了PDM以及它的背景,分析了PDM的功能及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PDM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的注意要点,PDM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企业的管理文化。

关键词:PDM(产品数据管理)数据仓库信息集成一 PDM产生的背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企业在其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开始使用CAD、CAM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虽然各单元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但都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将成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 简称PDM)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运行而生的一项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

二然而什么是PDM呢?这是一个既易回答又颇具争议的问题。

说它容易回答,是因为自从它问世这十多年来,很多公司对它进行过研究,下过定义,一些"标准"的说法似乎可以信手拈来;说它颇具争议,是因为真正意义上的PDM,远非三言两语的"定义"可以"简而言之"。

实际上,从来没有纯粹、抽象的"PDM",一个电子仓库或数据仓库;一组用户功能;一组应用功能。

PDM系统的功能分类两类:用户功能和应用功能。

用户功能提供了用户在使用PDM系统的数据存储、归档和管理功能时的使用界面。

不同类型的用户使用不同的用户功能的子集。

这些功能又分为五类:数据仓库和文档管理工作流和流程管理产品结构管理分类程序管理应用功能用于支持PDM系统的应用和前面所提到的用户功能。

操作功能为操作环境提供了界面,并将其功能对用户进行了屏蔽,从而是系统的操作与用户的环境一致。

应用功能包括:通讯与通知数据传输数据转化图像服务系统管理三 PDM的发展状况在美国,近50%的企业已采用了PDM技术,美国CIMdata公司调查的企业中,98%的企业都要实施PDM。

谈PDM项目实施效果与体会

谈PDM项目实施效果与体会

谈PDM项目实施效果与体会——“中国PDM/PLM应用与发展大讨论”之十六发表时间:2004-9-1 杨清军来源:投稿基于PDM项目实施目标和范围(在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建立PDM系统,实现技术中心基于产品的信息共享、文档管理、产品定义、产品配置管理以及电子化审批发放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实施PDM系统,浅谈PDM实施效果和实施成功的经验。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口号,企业纷纷上马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ERP、PDM/PLM、SCM、CRM等等,翻开企业信息建设的历史,不免有许多辛酸,成功的案例又有几何,即使成功的企业又付出多大的代价。

在2003年底,贵州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顺着企业改革与改制、业务流程重组、领导权利的从新分配。

在改革与改制的大好时期,公司决定实施PDM系统。

又由于公司原有CAD/CAM 系统是UGS公司的软件,为了让PDM系统同CAD/CAM系统无缝集成,公司领导层对UGS公司的PDM软件系统进行仔细考察后决定采用UGS公司的IMAN软件。

经过UGS公司实施人员的实地考察调研,与企业共同写出《贵州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PDM项目一期需求分析报告》,根据此报告制定PDM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方案的一期实施目标和范围:在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建立PDM系统,实现技术中心基于产品的信息共享、文档管理、产品定义、产品配置管理以及电子化审批发放流程信息管理系统。

实施目标确定后,根据软件服务商提供的要求(要求根据《贵州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PDM项目一期需求分析报告》),企业成立PDM项目组(组成人员:领导、标准化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产品设计人员、产品工艺人员等),PDM项目组为PDM系统的实施准备如下数据和管理机制:◆PDM 系统所需的人员组织模型定义。

IMAN系统人员管理模型由三个要素构成:组、角色、用户。

组织关系是用户具有不同角色,角色属于不同的组。

PDM

PDM

PDMPDM的中文名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

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PDM产生的背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企业在其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开始使用CAD、CAM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虽然各单元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但都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并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数据也急剧膨胀,对企业的相应管理形成巨大压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及共享管理等等。

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将成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一项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PDM,即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

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PDM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这也是PDM系统有别于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如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项目管理系统(PM)、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关键所在。

PDM的应用1.PDM数据管理范围PDM的确是一种“管得很宽”的软件,凡是最终可以转换成计算机描述和存储的数据,它都可以一概管之,例如:产品结构和配置、零件定义及设计数据、CAD绘图文件、工程分析及验证数据、制造计划及规范、NC编程文件、图像文件(照片、造型图、扫描图等)、产品说明书、软件产品(程序、库、函数等“零部件”)、各种电子报表、成本核算、产品注释等、项目规划书、多媒体音像产品、硬拷贝文件、其它电子数据等。

PDM的概念与应用

PDM的概念与应用

PDM,作为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

这样说,是因为提到PDM,真正了解其内涵的人并不多——有人说PDM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管理系统,使用PDM的目的就是积累产品过程中的数据、知识;也有人说PDM是一种和ERP类似的业务系统,只是应用的领域偏重于研发。

那么,PDM 到底是什么?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在企业信息化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呢?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随着CAD技术的逐步成熟,广泛应用CAX技术导致企业出现大量的电子图档,而且电子图档在数量上往往会呈指数级地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文档就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种需求,直接导致了PDM原型技术的出现。

随后,在应用方面,PDM技术逐步增加了产品结构管理、工作流管理等技术,形成第一代PDM。

第一代PDM在功能上,主要包括电子绘图仓库、数据版本控制和初步的产品结构管理。

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增加了产品配置管理等功能。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挑战,出现了虚拟企业这样的概念。

第一代PDM专注于设计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脱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了第二代产品数据管理(PDM II)的概念。

PDM II最初由Gartner group提出,后经IBM、DassaultSyetem和ENOVIA等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PDM II有三个核心的要素:虚拟产品开发管理(VPDM)、传统的PDM和ERP系统。

从软件功能的角度讲,这个时代的产品具备了工作流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这样的模块,并且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一级。

从PDM II所提供的功能上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PDM系统隐含着这样的基本管理思想:通过流程自动化手段,将技术人员放到产品开发的流水线中,并通过自动化的流程追求产品开发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PDM原理与应用

PDM原理与应用

产品配置管理:利用事先建立的完成产品结构,按照满足用户所需功能的要求设计或选择零部件,把这些零部件安装起来的能力。

产品结构配置:某种组合规则装配关系和某种条件进行编辑形成一个具体的产品。

完整产品结构:包括一个产品的所有可能的零部件,其中包括零部件的不同版本。

具体产品零部件:包括构成一个具体产品的零部件。

BOMView:Teamcenter中一种具体定义Item信息的数据对象,它存放了该Item的装配结构。

Bomview 必须依附Item。

BOMView revision:Teamcenter中一种具体定义ItemRevision信息的数据对象,它存放了该Itemrevision 的装配结构。

BOMView revision必须依附于Itemrevision。

Precise:精确装配,在需要非常小心控制配置的情况下非常有用,它指向确定的Item Revision。

当父装配发放后,一个小小的变动会导致所有版本变化。

Imprecise:非精确装配,允许工程师按照他们希望的配置来查看产品结构。

Occurrence:在TCEng中添加一个零组件到一个装配件时,就是创建一个Itemrevision到上级装配件的一个装配关系。

Check in:签入,主要实现将用户的私有信息放入电子仓库。

Check out:签出,主要实现将电子仓库中的信息签出到用户个人工作区进行修改。

BOM概念:物料清单,是详细记录一个项目所用到的所有相关材料及相关属性,母件与所有子件的从属关系、单位用量及其他属性的清单。

5种常用BOM:工程BOM,计划BOM,设计BOM,虚拟BOM,配置BOM。

PDM实施的目标大目标:将PDM作为集成平台或集成框架。

在CIMS平行工程等复杂大系统中,对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计划、销售、维护等环节的相关数据与相关过程进行管理,即提供对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小目标:仅在产品的工程设计与工艺设计中管理相关的数据及相关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11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Vol.12No.112006年11月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Nov.2006文章编号:1006-5911(2006)11-1767-06收稿日期:2005-09-06;修订日期:2005-02-14。

Received 06Sep.2005;accepted 14Feb.2005.基金项目:国家863/CIMS 主题资助项目(2003AA414032)。

Found ation item :Project supported by t he National High -Tech.R &D Programfor CIMS ,China (No.2003AA414032).作者简介:黄学文(1968-),男,湖北黄梅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系统、计算机技术等的研究。

E -mail :huangxuewen @t 。

参数化工作流动态建模及其在PDM系统中的应用黄学文,范玉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 100084)摘 要:为提高工作流对动态不确定因素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参数化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

通过多个参数化模型的实例,建立实际的业务过程模型;同时为了控制和导航整个业务过程,提出了活动控制参数规则、多子模型实例之间的流转关系控制策略和基于管理角色的人为控制策略。

为了实现该动态建模方法,工作流管理系统需要对工作流管理联盟的规范作较小程度的扩充。

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关键词:参数化工作流模型;活动控制参数规则;多过程模型中图分类号:T H186 文献标识码:AP arameterized dynamic w orkflow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DMHUA N G X ue -wen ,FA N Yu -shun(Dep.o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processing ability of workflow for uncertain factors ,a parameterized dynamic workflow mod 2eling method was presented.Through multiple parameterized models ,the actual business process model was con 2structed.In order to control and navigate the entire business process ,the Activity Control Parameters (ACP )rule ,strategy to control the flow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sub -model instances ,and the manual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management role were put forward.To realize the proposed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Workflow Management Coa 2lition (Wf MC )criterion was expanded on small scale by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was effective and feasible.K ey w ords :parameterized workflow model ;activity control parameters rule ;multiprocess model 工作流模型一般是用来处理可预见的、可事先给出完整定义的流程。

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内部流程的不断调整,业务流程更多表现为一种动态流程。

这种流程事先无法给出流程中一些活动的完整定义,以及某些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在流程实例的运行过程中,根据运行时的信息逐步完善。

为了处理这些动态变化的流程,人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如基于Abort ,Flush ,Progressive 这3种策略的工作流动态修改方法[1];基于开放点(open -point )法和元模型(meta -model )法的动态建模方法[2];多过程建模的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3];采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实现工作流动态建模[4];基于Flow Agent 模式的动态工作流建模方法[5];面向角色与团队的混合任务分配方式的动态建模策略[6];基于黑盒(或口袋)的动态建模方法[7-9]等。

这些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大多非常复杂,或者较大程度地采用了扩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 2ment Coalition ,Wf MC )规范的解决方法,致使这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12卷工作流系统所建立的模型之间不能相互转换,其工作流引擎也不能相互解析。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和尽量少扩充Wf MC规范的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并通过在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系统中的应用,验证了该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

1 参数化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现实中的业务过程一般都很复杂,如果把这些业务过程表示成工作流模型,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能够建立一个复杂的长工作流模型,这种长过程的模型又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复杂的业务过程一般不太稳定,建立的工作流模型会随着业务过程的更改发生经常性的变化;在长过程的执行过程中,很多活动执行者或者资源,在活动执行的时间缺席或者不好用,从而影响整个业务过程的运行。

②根本不可能为复杂的业务过程建立一个工作流模型,这种业务过程一般包含业务过程运行中需要进行和完成的活动,由此也带来需要确定这些动态活动的执行者、活动的资源以及动态活动之间的路由关系等动态问题。

本文提出的工作流动态建模方法,由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和工作流模型实例之间导航控制策略组成,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业务过程分解成多个业务过程,每个小的业务过程代表一类相对稳定的业务过程,并通过一定的机制来控制这些小的业务过程之间的路由和运行顺序,从而实现整个复杂的业务过程。

111 参数化工作流模型相关定义定义1 参数化工作流模型是采用一系列参数来描述一个完成一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模型,在参数化工作流模型的建立阶段,只定义这些参数的数据类型和该参数可能存在的默认值,参数化的工作流模型在其所有参数没有赋值的情况下,并不能表示一个真实的工作流模型,它只是表示完成一定业务过程的过程模板。

参数化工作流模型是参考模型的一类。

参考模型通常也是一种帮助工作流系统用户建立模型的手段,但在建模阶段还需要借助工作流系统的建模工具,并只能建立静态工作流模型;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则是把一个参考模型内各种需要控制的变量映射成工作流模型的全局变量(参数),在建模或者流程运行期间,完全不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就可以建立新的工作流模型。

基于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方式,如向导式(wizard)动态建模。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可以称为业务过程的工作流过程元模型。

通过复制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并且当参数化工作流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就建立了一种有真正意义的工作流模型,它能够在工作流引擎的作用下完成一个实际的业务过程。

定义2 动态模型实例是指一个参数化工作流模型,根据动态信息确定相关参数后形成的工作流模型。

定义3 动态模型运行实例是指一个动态模型实例的运行实例。

定义4 参数化工作流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假设一个工作流模型可以表示为Model=〈M ID,A,R〉,其中M ID表示模型的惟一标志;A= {a1,a2,…,a n}表示一个工作流模型内部中的各种活动,a i表示一个活动;R定义在集合A上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可用一个二元组表示:M(p)=〈odel,s(Paras)〉。

其中,Model表示参数化工作流模型的模型自身定义,s(Paras)表示参数化工作流模型的各种参数的集合。

对于参数化工作流模型的s(Paras)又可以表示为:s(Paras)={s(baseparas),s(modelcontol2 paras)},其中,两种参数集合的定义如下:(1)参数化模型的基本属性参数s(baseparas)。

包括:模型的ID,模型本身的业务数据等在动态模型实例化时需要确定的相关参数,以及需要在运行期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的相关参数,包括业务数据参数、活动之间的路由控制参数等。

(2)工作流模型实例之间的导航控制参数s (modelcontolparas)。

这些参数用来控制工作流模型之间的启动条件、执行顺序等。

参数集合是参数化动态建模的核心之一,它和Wf MC中的模型级的相关数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参数表取自WfMC中的模型级相关数据的定义,不同点是Wf MC中的模型级相关数据绝大多数在模型定义时就有确定的值,同时这些数据对模型而言可能是局部数据,而对参数化工作流模型而言则一定是全局数据,一个参数化模型的实例等同于WfMC中的流程定义。

8671第11期黄学文等:参数化工作流动态建模及其在PDM系统中的应用112 动态工作流模型实例导航控制策略动态模型运行实例的导航控制是动态工作流建模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利用参数化工作流模型,可以建立起一个复杂业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种小流程,但如何控制每一个小流程内部的相关参数以及小流程之间的执行顺序,使之按照大流程预定的执行逻辑完成整个业务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工作流模型实例导航控制策略由3种策略组成:①模型内部的参数控制策略;②动态模型实例之间的流转关系控制策略;③基于管理角色的人为控制策略。

11211 模型内部的参数控制策略一个标准的WfMC工作流模型内部定义了各个活动之间的流转关系,包括条件、并行、串行、或、与、同步等关系。

对于参数化工作流模型而言,内部控制策略完全基于WfMC的自身控制策略,只对需要根据执行情况控制流转关系的节点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参数,当执行某模型实例的某个活动时,可以根据该活动的执行情况,决定这些内部控制参数的具体数值,从而控制模型实例内部流转。

这种控制策略的本质是活动控制参数(Activity Cont rol Pa2 rameters,ACP)规则,它与工作流中常用的事件-条件-活动(Event Condition Action,ECA)规则非常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