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上)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精品练习(新).doc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精品练习(新).doc

3短文两篇◎基础训练1、给下而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收敛()宽恕()痕()迹聒()噪• • • •ling()落cui()弱bei()微短zdn()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响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 •精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 • •-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2)在我手心里躲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4、仿写。

我触摸自己的胸口,聆听自己的心跳,我可以感受到:我存在着,我有属于我的生命!在我们的个人经历中,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获得对生命的感受,对生命作岀思考:生命是产房里新生宝贝的第一声啼哭,生命是老人在病床上最后的挣扎,生命是在我脚下呜呜哀怜的小狗,生命是春天枝头新露的绿芽儿,生命是……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0 •贵阳)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附答案]2016-2017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精品)

[附答案]2016-2017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精品)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名师导读】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该怎样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千年之后,我们又会给人们留下些什么?从蝉短暂的鸣叫中,从贝壳美丽的花纹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力量。

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度过宝贵的生命,如何让生命绽放璀璨的光彩是值得每一个成长中的人思考的问题。

【积累运用】(一)课内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贝壳.()零.()落卑.()微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敛()()恕()()微()()禅()()剑()()怒()()徽()()3、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5、假如你是那只在地下埋了17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的蝉,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记下你的想法和做法。

6、请从课文中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文中的词、句:你独特的感悟:(二)中考链接(★★)7、(2006年衡阳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3课短文两篇重庆南开中学侯加干【名师导读】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该怎样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千年之后,我们又会给人们留下些什么?从蝉短暂的鸣叫中,从贝壳美丽的花纹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力量。

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度过宝贵的生命,如何让生命绽放璀璨的光彩是值得每一个成长中的人思考的问题。

【积累运用】(一)课内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贝壳.()零.()落卑.()微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敛()()恕()()微()()禅()()剑()()怒()()徽()()3、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5、假如你是那只在地下埋了17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的蝉,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记下你的想法和做法。

6、请从课文中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文中的词、句:你独特的感悟:(二)中考链接(★★)7、(2006年衡阳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的精神值得提倡。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解析】
1.

2.
A并非矛盾。
3.

4.

5.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6.
(1)略
(2)略
(3)略
(4)略
7.
(1)略
(2)略
8.

8.
依照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由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尽力增加它的宽度。在人一辈子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
请从课文当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巨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专门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 向藤野 先生辞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伤,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6) 文中对一个“停止”的描述,抒写了音 乐 教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必然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之内)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1.下面句源自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 同窗们常常向教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那个小孩竟然说得井井有条,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旧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蝉、贝壳)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 颤.动(zhàn) 砂.粒(shā)B.蝉.鸣(chán) 卑.微(bēi) 把.玩(bà)C.聒.聒(ɡuō) 宽恕.(shù) 痕.迹(hén)D.不苟.(ɡōu) 淘.洗(táo) 响彻.(chè)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生活厉程知知不休精致漂亮花纹回漩短暂细小检起贝壳令人惊叹仔细观查错别字改正3.选词填空。

(1)杜鹃花还没(散落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巧精致)。

(3)它为了生命(延续继续),必须好好活着。

4.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小思的《蝉》后,同学们都被小小的蝉的经历惊呆了,决定在班中开展以“金蝉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诗歌颂蝉】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蝉”的古诗词。

答:(2)【仿写赞蝉】根据语境仿写。

生命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生命就要像金蝉一样, 。

二、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孤独的舞者蒋智润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

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

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

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

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

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

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

第3课《短文两篇》(国标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3课《短文两篇》(国标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并说说对它 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
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 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 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 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
一枚( méi )
短暂( zàn )
收敛(liǎn):收拢,合拢。 聒聒( ɡuō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恕( shù ):宽容饶恕。
卑微( bēi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 ɡ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
不马虎。
小思,香港作家。1939年生,
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 香港中文大学。小思是出色的 散文家,她的作品短小精练,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
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厌烦;最后一段感受:宽恕。
作者对蝉的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是什么让她思想转
变呢?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是朋友的话让她重新认识了这个小生物。作者运用 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整体感知
知知不休的叫声(厌烦) ↓ 特殊的生命经历(思考) ↓ 忘却恼人的聒聒(宽恕) 抑


深入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
神的感觉。
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 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正如苏联着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
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 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 的斗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内容预览:第七课短文两篇(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行道树》采用拟人的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无私奉献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崇高的精神。

行道树其实就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象征:它“立在飞尘里”“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寂静黑暗孤独立苦熬”“制造清新”--这些特质,正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体现。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行道树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用心品味“堕落”“忧愁又快乐”等词的含义,学习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次真好》通过列举种种生命中的“第一次”,启示我们要多感受、多体验、多经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作者先写第一次看见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再写第一次看见母鸡孵出的雏鸡,中间插入两段的议论抒情,结尾点明全文的主旨,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全文的中心。

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细心品味结尾主旨句所蕴含的哲理。

[典题例析]例题:1、《行道树》文中说“我们居然站在这里,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加点词的本义是什么?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第一次真好》开头写看见柚子树上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作者为什么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解析:第1题考阅读的理解,第2题考句意的品析。

参考答案:1、堕落的本意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文中含有远离伙伴贪图城市繁华生活之意。

2、这黄绿相间的颜色正是秋天特有的色彩,这沉甸甸的果实正展示了秋天特有的丰收景象,所以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冉冉()丰硕()姊妹()沉甸甸()2、贪lán()点zhuì() fú小鸡() chú形()污zhuó()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内阅读一《蝉》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能够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明白得。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如何样的思想感情?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如何样的感受?课内阅读二《贝壳》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专门小,却专门坚硬和精巧,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假如认真观看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内心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珍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差不多完全消逝了。

然而,为了如此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如此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巧、多认真、多么地一丝不苟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刻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情况做得更精巧、更认真、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爱、令人赞颂的东西来吧。

1.什么缘故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三段的摸索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一)课内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贝壳.()零.()落卑.()微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敛()()恕()()微()()禅()()剑()()怒()()徽()()3.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5.假如你是那只在地下埋了17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的蝉,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记下你的想法和做法。

6.请从课文中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文中的词、句:你独特的感悟: (二)中考链接(★★)7.(2006年衡阳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8.(2006年昆明市中考题)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禁思绪万千。

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可以努力增长它的宽度。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2006常州市中考题)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不超过6字)。

(2)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选自《中国漫画》作者曹开翔)【理解感悟】一、语言品味品味下面的句子的含义。

10.“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1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蝉》和《贝壳》,回答问题。

(甲)蝉①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②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③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④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⑤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⑥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⑦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乙)贝壳①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②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③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 A 、多 B 、多么地 C 啊!④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⑤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⑥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12、联系上下文,在(乙)文中A、B、C三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A、B、C、13、(甲)文第⑥段加点的字“那”指什么?14、试从内容和写法方面比较(甲)、(乙)两篇文章的异同。

15、如何看待生老病死,如何对待短暂的生命?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请结合个人经历或联系名人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二)课外阅读:(2006年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宛如英雄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

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

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

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

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

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

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额前。

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

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

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

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

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

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

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

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6.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17.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作用:19.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

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句赏析:20.“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

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A.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最后一课》B.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背影》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藤野先生》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

《孔乙己》21.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

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

(60字以内) 三、综合探究:22.(2006年桂林市中考题)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它旨在让搁浅的民族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

让我们走近文化遗产,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1)我国有很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请你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古代民间传统节日的名称。

(任选两题填空)(2分)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①②③④(2)为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情,请你为其中一个传统节日创设一句令人动心的广告语。

(限20字以内)节日名:广告语:。

【知识卡片】(一)字词卡片:1.字音:收敛聒聒贝壳2.字形:宽恕收敛卑微3.词义:聒聒卑微一丝不苟(二)写作卡片:1.学习写法:(1)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2)对比的写法:如蝉在泥中埋17年和活一个夏天的对比;如贝类生命的短暂和贝壳存在时间之长的对比。

2.积累素材:(1)名言警句A.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列宁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C.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2) 名人故事: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

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

”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

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一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的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他平时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日三餐由仆人从特定的窗口放进去。

1850年,51岁的他自我感觉心脏病要大发作了。

他问医生还能活多久,半年,还是六星期?医生都用摇头来回答。

巴尔扎克着急的说:“至少6天总可以吧?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50 卷校订一下。

”3.赏析片段:那不屈的小草哟,在雨后强劲地挺立在石缝中,这点点绿意,竟让我们心生敬意。

你问我,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小草挺立而不动摇?我只给你会心一笑,因为身为父亲的我,不知如何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

现在,父亲告诉你,小草记住了自己生长的时候,它在挣扎,在奋斗,终于,挤出绿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