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北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

考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一、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张衡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心思 B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文雅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D .衡不慕.当世 慕:趋附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迁为太史令 再:再次 B .遂乃研核.阴阳 核:考验 C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担任 D .自去.史职 去:离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玘,字景鸣,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
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 (节选自《明史·文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输.粟入国学输:缴纳B.尤尚.节义尚:崇尚C.具识.大臣贿交者识:记载D.或斥.以他事斥:指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四十困诸生..诸生:秀才B.玘固.请不已固:坚决C.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国体:国家体制D.固宜置重典..重典:重法3.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

高频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试水高考.读懂高考的规则考点:休验•解读I 5年高考|1.(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 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省略句。
(1)句中“贤” “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 “无德才的人”;“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轻浮”;“以”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治”,指治理得好,可以译为“安定,太平”。
(2)句中“东” “西”指东部、西部;“路”古今异义,这里是古代的行政单位;“与”,给,后面省略宾语“之”,指粮食;“安”疑问代词,哪里;“治”,治理,管理,这里活用为名词,所管辖地区。
2.(2011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2014年诗歌鉴赏高考真题译文赏析答案 湖北卷

【解析】本题看似考查标题,实则是考查诗中的意 象,“早发”是指出发很早。先找出相关的诗句, “一点残灯”“闻鸡唱”“独向长空”“白草近关 微有路”,再分析其中能体现出“早”的意象。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 效果。(3分)(炼字题) 【答案】 ①“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 ②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 ③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旅程的艰辛、心情的愁苦和 浓重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 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 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4年诗歌鉴赏真题 译文、鉴赏、答案 (湖北卷)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唐)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 ”字的表 达效果。(3分)
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 一点灯残鲁酒醒, 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 离开。 已携孤剑事离程。 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 愁看飞雪闻鸡唱, 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 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 独向长空背雁行。 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 白草近关微有路, 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 浊河连底冻无声。 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 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 此中来往本迢递, 冻住了,没有声响。 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其中来往的人群本来连 绵不绝,何况是驱赶了年 老之人,客人堵塞城中。
炼字题 【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 4、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或词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 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点出该字的修辞手法 3、点出 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用……的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
高考语文每日专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含解析7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稳固基础】系列 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高频考点三文言翻译与断句一、文言翻译1.(2012·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
(3)(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文言知识。
(1)赈:救济。
乐岁:丰年。
略:大体上。
(2)旌表:表彰。
以:表目的,可翻译为“来”。
励:激励,劝勉。
(3)病:名词用作动词,患病。
竟:动词,完成。
于准南:介词结构后置。
2.(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
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B 2.B 3.D 4.A 5.C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C 7.D 8.A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B 10.C 11.C12.(1)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2)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3)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13.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14.(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15.(1)乌鹊南飞(2)乃不知有汉(3)独留青冢向黄昏(4)唯见江心秋月白(5)皓腕凝霜雪(6)云归而岩穴暝(7)抱明月而长终(8)弓如霹雳弦惊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 A B17.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
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
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18.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
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荆:指楚国。
②舍人:左右亲近的人。
少孺子:年青人。
③丸:弹子。
④附:同“跗”,脚背。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怀.丸操弹怀:怀藏B.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子:对人的蔑称C.黄雀延.颈延:伸长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务:务必,一定2.下列各项中,与“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C.令以责之.里正。
(《促织》)D.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廉颇蔺相如列传》)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乃罢.其兵”不同的一项是A.昂.其直,居委奇货。
(《促织》)B.而绝.秦赵之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C.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促织》)D.吾从而师.之。
(《师说》)4.下列各项中,对文言短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B.本文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身后的危险。
C.舍人怀丸操弹的目的是防止园中悲剧的发生。
D.文中对蝉、螳螂、黄雀的描写简洁而又生动形象。
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参考答案1.B 2.B 3.D 4.C5.螳螂曲着身子,弯起前肢,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守候)。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断句复习指南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一、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即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翻译,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二、命题特点1、考查形式主观题为主2、考查内容三、题点聚焦文言翻译的二标准、三原则、五步骤、七方法、八关注、十注意,可明确翻译的要求,规范翻译的步骤,考究了翻译的方法,提出翻译时的注意事项,可较好地攻克这一难题。
一.二标准⒈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⒉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二.三原则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文言翻译的三标准,学生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
请看一学生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
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评价:三.六步骤——()、()、()、()、()、()为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性,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1、()读句子,读全文,读出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考点解读】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
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
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决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决:留、删、增、调、变。
①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②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③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④删,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⑤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3.处理好直译与意译的关系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要译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
考点二:文言断句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给文言文断句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断句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通读全文,把握文意;二是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相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句为止。
【技法指津】断句题的解题方法技巧断句首先要读一遍要断的文段,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具体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突破。
1.从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当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代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直是文言文中觉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上文方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由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8.由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信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熟与……乎”等反问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真题演练】(一)文句翻译(2013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3分)(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2分)(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4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3分)(2011年湖北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
十有余年,越人发之。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