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语文考点3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全归纳

202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全归纳

202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全归纳高三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做出尽可能多的“有用工”。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全归纳,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全归纳(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刿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2)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答案:(1)蔡泽,是燕国人。

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到赵国,被驱逐。

(注意:“……者,……也”表判断;干,求取;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见”表被动)(2)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

(注意:“何为不可”为宾语前置句;固,本来;“……者,……也”表判断) [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

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到赵国,被驱逐。

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的行厨炊具又都被别人抢去了,蔡泽于是向西到秦国。

(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4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4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24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

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答案:D★(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

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

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答案:“怀”。

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2021高考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仿用、变换句式”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2份)

2021高考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仿用、变换句式”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2份)

“仿用、变换句式”过关检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11 分)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

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__①__,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

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

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

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__②__?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A.设问、通感、拟人B.设问、排比、拟人C.比喻、通感、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答案:A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

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答:参考答案:“悄悄”“轻轻”“静静”等词,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表现出音韵美。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4 分)答:参考答案:①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关键信息为月亮)②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关键信息为思念、游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三语言表达得体课时跟踪练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三语言表达得体课时跟踪练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三语言表达得体课时跟踪练“语言表达得体”是近年各省市高考考查的热点,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前几年全国高考,一直没有考查,然而2021年全国高考三套试卷中全部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考查,考查重点是谦敬辞的运用。

从长远来看,得体题的命题将可不能仅限于谦敬辞,而将扩大范畴,从更广的层面上考查日常用语交际和特定语景下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这就启发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将此做重点复习,不可偏废。

1.(2021·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扬,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补偿,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专门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行,话多得看起来永久都说不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

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专门差。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B、C、D三项谦敬辞运用不当。

答案:A2.(2021·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宝贵的书您都毫不犹疑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许多。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那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失陪”,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

那个地点用错了对象。

B项,“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跟踪练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跟踪练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时跟踪练课时跟踪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

重赞少从军,有武勇。

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

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

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

”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

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

俄.改泰宁军节度。

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说明文中加点实词。

(1)与重赞有隙.隙:________(2)使者致.而去矣致:________(3)延正具白.重赞白:________(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擢:________(5)俄.改泰宁军节度俄:________答案:(1)隔阂(2)送达(3)禀告、告诉(4)擢升(5)不久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答案:(1)(李玉)背地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期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关键点:“市”“构逆”“夷”)(2)(太祖)因此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参考译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

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

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

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

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二、考查形式: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含解析)

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复习任务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考情微观1.2021~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翻译题涉及的文言特殊句式详见学案51“考情微观”。

2.高考考查特殊句式的特点: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随文命题。

前备知识——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何如奈……何如……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何故怎么/为什么/什么原因何以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根据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孰与……与……孰……与……比,哪一个更……理解小练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沛公曰:“孰与君少长?”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今日之事何如?答案C解析C项为表反问的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二、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为、也、也哉)怎么能……呢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把(对)……怎么样;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其)庸……乎安……哉(乎)哪里……呢难道……吗不亦……乎非……欤不也……吗不是……吗宁(独)……耶(乎、哉)哪里……呢/难道……吗顾……哉难道……吗理解小练2下列各句中,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B解析“奈何”表示疑问。

三、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一何多么/何等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直……耳惟……耳只不过……罢了只是……罢了理解小练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固定格式)(1)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干诸侯。

去之赵,见逐。

(2)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答案:(1)蔡泽,是燕国人。

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到赵国,被驱逐。

(注意:“……者,……也”表判断;干,求取;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见”表被动)(2)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

(注意:“何为不可”为宾语前置句;固,本来;“……者,……也”表判断)[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

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

到赵国,被驱逐。

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的行厨炊具又都被别人抢去了,蔡泽于是向西到秦国。

(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

”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

蔡泽进见,却只作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雎本来就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

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

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

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

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尚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

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吗?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保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保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

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

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保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

”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

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

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①。

寻、邑②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

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

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士卒奔走,各还其郡。

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

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注】①陈:后作“阵”。

②寻、邑:指王寻、王邑,王莽的部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2)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答案:(1)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注意:“如为所败”,被动句;“何财物之有”宾语前置句;“首领”一词属偏义复指,头)(2)虎豹都吓得腿发抖,跳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河水因此不能流动。

(注意:“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为定语后置句,可调整为“赴水溺死士卒以万数”;股战,腿发抖;为,因此)[参考译文]刘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调发各营的全部军队。

将领们贪惜财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士兵留守。

刘秀说:“现在如果打垮敌人,有万倍的珍宝,大功可成;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刘秀和各营部队一同出发,亲自带领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为先头部队,在距离王莽大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开阵势。

王寻、王邑也派几千人来交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斩了几十人的首级。

将领们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到弱小的敌军都胆怯,现在见到强敌反而英勇,太奇怪了!还是我们在前面吧,请让我们协助将军!”刘秀又向前进兵,王寻、王邑的部队退却,汉军各部一同追逐过去,斩了数百上千个首级。

汉军接连获胜,继续进兵,将领们胆气更壮,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刘秀就和敢于牺牲的三千人从城西水岸边攻击王莽军的主要营垒。

王寻、王邑所部阵乱,汉军乘机击溃敌军,终于杀了王寻。

昆阳城中的汉军也击鼓大喊而冲杀出来,里应外合,呼声震天动地。

王莽的军队大乱,逃跑者互相践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

正赶上迅雷、大风,屋瓦全都被风刮得乱飞,大雨好似从天上倒灌下来,水暴涨,虎豹都吓得腿发抖,跳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河水因此不能流动。

王莽军的士兵逃跑后,各自回到自己的故乡。

于是海内豪杰一致响应,都杀掉当地的州郡长官,自称将军。

一个月之内,这种形势遍于天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答案:(1)戟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注意:兵,兵器;去,丢失;归,回家;“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为判断句;“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2)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在祸患中帮助人,必须遭受他的苦难。

”(于是)跟随他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同样到死也没逃走。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也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注意:济,救济;离,通“罹”,遭受;从,跟随;反,逃走;北,失败;“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

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

问路上的人说:“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路上的人说:“戟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他往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只矛,他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

一路奔跑,还赶得上战斗。

于是战死了。

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在祸患中帮助人,必须遭受他的苦难。

”(于是)跟随他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同样到死也没逃走。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也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这次的死却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权力)小啊。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

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

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

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

时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

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

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吴曦据蜀反,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

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

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

”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

权兵部尚书,未几,除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

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

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

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

升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

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

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

”丙卒不易。

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

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

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B.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C.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D.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解析:选D “以使北死”意为“因为出使北方金国而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 两项。

“愍之”和“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的主语均为“孝宗”,中间应该断开,排除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