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网络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调查报告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分析

调查报告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分析

调查报告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分析调查报告: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分析一、调查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他们更是与网络息息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分析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使用习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对象为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青少年。

问卷内容涵盖了青少年的网络使用频率、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平台以及面临的安全问题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

其中,有50%的青少年称他们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4小时,这一数据显示了青少年群体对网络的高度依赖。

2. 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习惯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是社交媒体使用、观看视频和玩在线游戏。

超过70%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微信、抖音和微博。

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查找资料。

3. 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时间分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这与他们的课余时间相吻合。

调查发现,青少年中有60%的人每天将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上网,而有10%的人甚至每天都会超过六个小时。

这种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4. 青少年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青少年面临着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其中包括网络欺凌、个人隐私泄露以及沉迷网络等。

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青少年曾遭受过网络欺凌,而近50%的青少年表示他们的个人信息曾被泄露过。

此外,有15%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曾经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四、调查分析1.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便利与风险并存青少年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与网络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密不可分。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和娱乐活动。

然而,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青少年也需要面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欺凌和个人隐私泄露。

Plog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Plog使用现状的研究

Plog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Plog使用现状的研究

Plog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Plog使用现状的研究文/孟祺婧 翦瑶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摘要:Plog(photo-log,图片博客)是对生活照片筛选、编辑、加工,搭配文字、贴纸、绘图等装饰物后的产物,是近年来新媒体平台上较为新潮的社交表达形式。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网民的代表性群体,是Plog的主要使用者。

本文基于对大学生Plog使用者的调查与访谈,从形式特点、用户需求、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对Plog的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展开分析。

Plog自身具备的性质与满足受众需求、迎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帮助其在新媒体社交语境中收获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Plog;传播动因;社交表达;大学生引言Plog是网络平台上进行社交互动的新型表现方式,也是当前较为新潮、时尚的媒介发布模式。

在我国,人们的网络社交表达在近20年内发生了快速更迭。

从1999年Q Q问世、2010年微博元年,到2018年Vlog(video-log,视频博客)时代的开启,网络社交平台的表达形式不断创新。

进入20年代,以照片为主体,搭配文字、贴纸等修饰元素的Plog 成为广受欢迎的新一代社交表达模式。

截至目前,与Plog相关的微博超话已突破300万粉丝,相关博文数量超过200万;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Plog”,已形成百万条笔记的数量规模。

针对这样的“热”传播现象,探究Plog的形成机制与传播动因成为新媒体社交表达文化研究的新命题。

目前,学界对于Plog的关注处于萌芽阶段,国内外围绕Plog传播动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传受双方的解读与分析。

在社交平台上,Plog的传播给予传受双方良好的使用满足,一方面,帮助传者实现形象建构与自我表达,发布者可以通过“后台排练”的艺术表演,实现对自身的印象管理[1];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受者满足偷窥欲望与情感需求,收获对话与共在等沉浸式的心理体验[2]。

然而,以上围绕Plog传播机理的研究多集中于传受双方的心理感受与情感动因,对于Plog传播的客体因素、主体需求、宏观环境的分析仍显不足。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调查报告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调查报告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调查报告微信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微信公众平台逐渐走入高校,成为各大高校继微博平台之后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以及校园动态的新一选择。

为全面了解大学城的高校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状况,我们调查了大学生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并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如何选择创建或关注的平台类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频率和习惯。

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满意度。

最近我们分别在吉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侨外国语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社会实践调查,调查以问卷发放的形式展开。

本次调查我们致力于实现的目的为以下几种:1.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类型的偏好2.那些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市场可以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品牌。

3.了解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去向的信息,调整就业结构4.使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者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改进。

5.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综合水平。

6.实现学校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以便学生更好的反应情况,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

鉴于以上几点,我们开展此次调查,并据以对大学城的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现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情境进行分析研究。

一、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简介微信为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支持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

用户可以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软件本身是完全免费的,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用微信交互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较少,有网络运营商收取。

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超过两亿。

众所周知,它是一种快捷及时的通讯工具,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当然更易受年轻人的青睐。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一脉相承,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手机QQ、微博、微信的使用现状及其对社会交往影响的调查方案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手机QQ、微博、微信的使用现状及其对社会交往影响的调查方案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手机QQ、微博、微信的使用现状及其对社会交往影响的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智能手机,由于其轻巧、携带的方便性等优点一跃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0亿,网民中74.5%的人用手机上网;《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所有青少年上网人群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的是在校大学生,大概91.4%的大学生网民都使用手机来上网。

经统计,常见的社交手机应用软件有腾讯QQ、MSN、飞信、E—mail、微信、微博、陌陌、博客等。

由于其免费、绿色、方便等特征,深受大学生青昧。

而作为具有960万的(数据来源:教育部官网)高职在校生,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学业及年龄特点,智能手机以其特有的便捷性成为高职生上网聊天最为重要的工具。

同时,对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交往是其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于2011年3月发布的《2010年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结题报告》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孤独感。

优秀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社会交往是大学生自信的必备条件,而不良的社会交往是降低大学生自信水平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高职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学习自控能力也相对较差,网络聊天所带来的问题及影响在他们身上表现得还十分明显。

为了更好地让高职学生文明上网,正确看待网络聊天给他们带来的利弊及对对他们社会交往的影响,特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根据在校高职大学生智能手机常用的社交软件QQ、微博、微信等使用的现状,分析是否对他们的社会交往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大学生社会调查方案

大学生社会调查方案

大学生社会调查方案一、研究目的本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和心理状况,探讨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提供有效的大学生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现役大学生群体,涵盖不同学院、专业和年级的学生。

三、调查内容1. 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的活跃程度、使用频率以及主要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大学生在虚拟社交圈中的行为特征。

2. 社会问题关注度调查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相关议题的了解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其态度和观点的因素。

3. 社会参与度调查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包括义工、志愿者以及社会实践等,以及其参与的动机和感受。

4. 心理状况及压力源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压力来源和应对策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5. 毕业生就业压力调查探讨大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期望以及对当前就业市场的看法,研究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6. 社会身份认同调查调查大学生成年人后的社会身份认同感,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使用在线问卷平台,设计密闭性问卷,将调查内容以问题形式表达,以方便大学生回答。

在问卷设计中避免使用敏感问题,保障调查对象的隐私。

2. 访谈调查根据需要,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个人体验、观点和经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社会问题从而提供更具体的调查结果。

五、样本选择和调查程序1. 样本选择在不同院系学生群体中进行随机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 问卷调查程序设计问卷调查表后,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向目标样本发送问卷链接。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追踪链接的点击情况和回收问卷的数量,确保样本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3. 访谈调查程序根据需要,约定时间与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或在线访谈,记录并整理访谈内容,保护访谈对象的个人隐私。

我院网络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我院网络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 周嵘
作者机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出版物刊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52-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网络平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摘要: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时常产生非正能量的影响。

如何能让网络把教师和学生舆论引领向正确的方向,网络监管政策的出台迫在眉睫。

在对我校教师和学生网络平台的使用内容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然后对我院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信成为了大学生们最常用的社交平台之一。

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展示自己生活、交流情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交网络,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会受到内容过度筛选、信息焦虑、时间浪费等问题的困扰,甚至会造成社交隔阂、个人隐私泄露等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使用频率、发布内容、满意度、使用习惯以及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微信朋友圈,减少负面影响,促进社交交流的健康发展。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探讨他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行为和习惯。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使用频率、发布内容、满意度、习惯以及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在这一社交平台上的行为特征,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频率是否与其社交需求呈正相关,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内容的差异,探讨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满意度是否受到朋友圈内容质量的影响,了解大学生是否会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中受到不良言论或不当信息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管理提供有益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行为特征和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习惯和态度,从而为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手机新闻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手机新闻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_XX 大学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专业:小组:_小组成员:指导老师:2015年12月29 日1绪论新的媒介环境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产生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整个舆论发展生态,在此之中,手机新媒体功不可没。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人,在网民中的比例高达65.5%,预计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将达5.83亿,手机将成为中国人上网的第一大终端。

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互动社区,随时、随地、随人的“公民报道”成为可能。

新闻客户端、微博客户端、社交网络客户端等便捷的媒介形式越来越多,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入新闻传播过程、参与舆情讨论,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民工也加入网络舆论场,这些正深刻改变社会舆论的生成机制,新闻媒介的传播生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手机新闻客户端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在国内兴起的,作为以手机为物质载体的应用,它以手机为接受终端,即时更新和推送新闻消息。

在手机新闻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形式使新闻文本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物理伴随型媒介,可以承载起更多的传播任务,通过集纳专题、新闻推送、话题投票、个性定制、互动分享等功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个性化与专业化,被认为是手机媒体新的重要传播形式。

除了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之外,人民日报及南方周末等报纸也纷纷设计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通过不断与用户互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求发展,其每一次革新都是建立在用户的使用和评价上的再创新,用户既是使用者,同时也参与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全过程。

而用户中的大学生群体则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总是走在前列,他们的使用习惯和评价对客户端开发者创新完善其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为了研究大学生对于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我们以专科生、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使用新闻客户端、使用新闻客户端的频率、使用原因及对各大新闻客户端的满意程度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u n . 2 0 1 4
2 0 1 4年 6月
我 院 网络 平 台使 用 情 况 的调 查研 究
周 嵘
( 郑 州铁 路职 业技术 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5 2 ) 摘 要 ; 网络 时代 的今 天 , 网络 已经深深 地改 变 了我们 的 学 习和 生 活方 式。 网络是 一把 双 刃剑 , 在给 我们 带来丰 富信 息的 同时也 时常产 生 非正 能量 的影响 。如 何 能让 网络把 教 师和 学生舆论 引领 向 正确的 方 向 , 网络 监 管政 策 的 出台迫在 眉 睫。在 对我 校教 师和 学 生网络 平 台的使 用 内容进 行 实地调研 的基 础之 上 , 我 们 对收 集 的数据 进行 了整理 和分析 , 然后 对 我 院 网络 平 台的监 督 管理政 策提 出意见 和建议 。
是, 微 信 使用 率 在 学 生 中 已超 过 飞 信 , 因此 , 在 学 生
工作 中, 我们应对微信平台加强监管 。
2 . 关 于使 用频 率 通 过调 查 , 有4 8 %的教 师每天 都使 用 网络 , 占调 查样 本 的较 大 比例 ; 学 生 比例则 更 高 , 占6 2 %。
三、 调查数 据 的整理 和分 析
习已经离不开互联 网, 因此我校关 于网络平 台监管
政 策 的出 台迫 在 眉 睫。 同时 我们 也 发 现 , 不 是 所 有 的调查 样本 每 天 都 使 用 网 络 , 这 反 映 了 我 校 师 生 良 好 的工 作态 度 和较高 的学 习积极 性 。学 生并 没 有 完 全 沉溺 于 网络 , 还是 能 够 合 理地 安 排 时 间 用 于 学 习
教师 最 多 的 选 择 是 “ 学 习 和 工 作 需 要 ”, 比 例 是 4 6 %, 将 近一 半 的人 数 。可 喜 的是 , “ 学 习 和 工 作 需 要” 是 学生 中排 名第 二 的上 网原 因 , 比例 达 到 5 1 %,
是 较差 的 网络 环 境 供 给 。 目前 , 我 们 校 内机 房 已 被 全 部用作 教 室 上课 , 各 个 系 部 也 只 有 一 台 电脑 供 系
和 其他 活动 ; 教 职工 则 由于 上课 或 繁 忙 的 工作 而 不
对实 地调 查 获得 的大结 论 。
1 . 关于经常使用的网络账号的类 型
经调 查 , 有1 7 % 的教 师 和 1 9 % 的学 生 经常使 用
能总是停留于网络, 表现出了优良的敬业精神。
第2 6卷
第 2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R a i l w a y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l a C o l l e g e
V o 1 . 2 6 N o . 2
如 此之 大 的 比例说 明我校 师 生 日常 的工 作 和 学
此次 调查 的实 施 由教 师 带 队 指 导 , 与 有 经 验 的
领导 同事 多次研 讨 问卷 内容 , 最 终确 定 了十个 问题 , 由学 生 负 责 实 地 调 查 。实 地 调 查 工 作 用 时一 个 星 期, 我们 随机找 到我 院 5 0名 教 师 和 1 0 0名 学 生 回答 问卷 , 调查 范 围包 括新 老两 个 校 区 , 样本 数 量 和范 围 的选 择保 证 了样 本数 据在理 论 上 的科学 性 。
学 生会工 作 使 用 , 而 供 学 生 会 使 用 的 电脑还 不 能 联 网 。为 了学 生 工作 的需 要 , 一些 教 职 工 尤其 是 辅 导 员 让 出 自己 的工 作 电脑 的事 经 常 发 生 。另 外 , 绝 大
部分 学生 社 团 也没 有 配 备 可 上 网 的 电脑 。因此 , 学 校应 大力 推进 校 园公 共 网络 环 境 的 建 设 , 如 开 放 公
学生 的情 况 由 高 向低 的顺 序 是 Q Q、 微信 、 飞信 和微
互 联 网正在 改 变 着 我 们 的学 习 和生 活 , 在 教 室 和办公 室 , 随处 可 以看 见 忙 碌 在 电脑 屏 幕 前 的学 生 和教 师 。他 们为什 么上 网?他 们 在 上 哪个 网站?他
们在网上干什么?他们 了解 学校 网络的信息吗?只
关 键词 : 网络 平 台; 问卷 调查 ; 数据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G 4 1 6 文 献标识 码 : B


调 查的 目的和意 义
2 l %的学生经常使用飞信。 我们发现 , 我校教师经常使用 的网络账号最多 的是 Q Q , 其次是飞信 , 再次是微信 , 最后是微博 , 而
有找 到这 些 问题 的答 案 , 才 能 制 定 科 学 合 理 的 网 络 监督 管理 政策 , 才 能让 网络 产 生正 能 量 , 在 正确 的方 向上 引领 教师 和学生 的思想 和行 为 。
二、 调 查 的组织
博 。通过走访 , 我们 了解到 , Q Q的使 用已是我们 的 习惯 , 飞信 会更多 的用在工作事项 上 ; 不 容小觑 的
3 . 关 于使用 网络平 台 的原 因
微博 , 1 9 %的教师和 2 3 %的学生经常使用微信 , 3 0 % 的教师 和 3 4 % 的学生经 常使 用 Q Q , 2 8 % 的教师和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0
调查发现 , 在我们列举的使用网络的原 因中, 学
生 最 多 的选 择 是 “ 交友互动” , 比例 达 到 了 7 6 %, 而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思政课题 ( 2 0 1 3— 3 2— 2 9 ) 作者简 介 : 周
52
嵘( 1 9 8 2一) , 女, 山西阳泉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 系讲师 , 经济学硕士 , 研究方 向为 网络经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