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风清热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角膜炎治疗方法

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是什么来源: 加入日期:2009-11-10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是什么?角膜炎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
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
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
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角膜表面浸润有溃疡形成……下面就请军总眼科医院的专家针对于“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做一下介绍。
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
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予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
以下是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中医将角膜炎分为风热型和热毒型,前者眼红肿痛,头痛鼻塞,赤涩多泪,舌红,脉浮。
治则宜疏风清热为主,方用桑菊饮:桑叶、连翘各12克,菊花、杏仁、桔梗各9克,芦根18克,甘草5克,薄荷3克,水煎服,每日2次。
热毒型目赤肿痛,二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宜泻火解毒,代表方剂为银花复明汤:银花、蒲公英各30克,炙桑皮、黄芩、龙胆草、黄连、蔓荆子、大黄、玄明粉各9克,花粉、生地、知母各12克,枳壳6克,木通、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2次。
以上是关于“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是什么”的介绍。
关于中医眼病其它信息您可以点击军总眼科医院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他们会竭诚为您服务。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一)【辨证】实证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清肝补肾,明目退翳。
【方名】金黄汤。
【组成】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草8克,急性子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2次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第3次加入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水煎后熏洗患眼,每晚1次。
【出处】《江西中医药》。
(二)【辨证】风热表实,脾虚湿热,肝胆火毒。
辨证施护病毒性角膜炎30例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0 5 . 0 8 6
辨证 施护促进病毒性角膜炎治愈 效果显著。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0 5 — 0 1 2 8 — 0 2
岁 ,平均年龄 ( 5 5 . 8 7 ±4 . 5 6 )岁 。两组 性别 、年龄差 异 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两组 的病例 均
有症型重叠现象 。
1 .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 常规 护理 ,不要求饮食宜忌 。观
1 5 g ,怀牛膝 1 2 g ,当归 1 2 g ,羌活 l O g ,防风 l O g 。虚火
蓝根 3 0 g ,大 青 叶 3 0 g ,芦 根 3 0 g ,当 归 1 2 g ,甘 草 6 g 。
恶寒 发热 重者 加桑 叶 、菊花 、防风 ;里 热重 者加 黄芩 、
大黄 清 热 泻 火_ ] 。 辨 证 施 护 方 法 :汤 剂 宜 温 服 ,服 药 时
发率高、治疗困难 ,多数为外感风热及肝胆火 炽所致 ,本 病如牵延不愈后期多呈 阴虚表现 ] 。通过辨证施护 ,根据
甚者加知母 、黄柏 ,此外还 可酌加 菊花 、蝉蜕 、木 贼等
察组在此基 础上 ,采 用 中 医辨证 施 护 ,依 据症 候 特点 ,
结合个体特征 ,依据 患者病 因及 临床表 现 ,采取不 同的
护理方法 。
退翳之品。辨证施护方法 :患者表现焦虑 ,丧失 自信 心 , 严重的有轻 生意识 ,护理 上应 主动 交谈 ,了解患者 的思 想动态 ,采取有效护 理措施 ,多食 莲子 粥、猪肝 、鸡肝 等营养丰富易消化之物。忌辛辣刺激饮食 ,嘱其避风 寒 , 慎起居 ,顺 应 四时 ,适其寒 温 ,增强体 质 ,提高机 体免 疫力 。以上 护理各法 ,可 以综合施 护 ,灵 活应 用 ,但 以
中医眼科学试题(13)(精选)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混睛障的翳障形态特征是:A.黑睛表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B.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阴性C.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D.黑睛深层呈地图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阴性E.黑睛表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阴性【答案】B2、聚星障病名首见于()A.《银海精微》B.《审视瑶函》C.《秘传眼科龙木论》D.《证治准绳》E.《温热论》【答案】D3、双眼频频目眨,不能自主,病属A.目剳B.目膶C.风牵偏视D.胞轮振跳E.辘轳转关【答案】A4、根据五轮学说,瞳神属于A.气轮B.风轮C.血轮D.水轮E.肉轮【答案】D5、患者,女,45岁,左眼碜涩疼痛1周,曾自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未见好转,伴有畏光流泪,检查见白睛混赤,黑睛浅层点状混浊互相融合成树枝状,全身见胁痛,口苦咽干,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其中医诊断为A.凝脂翳B.聚星障C.混睛障D.湿翳E.花翳白陷【答案】B6、下列属黄仁疾病范畴的是A.视神经炎B.结膜炎C.巩膜炎D.虹膜睫状体炎E.角膜炎【答案】D7、患眼因跌扑致伤,胀痛.视力下降,胞睑青紫,白睛溢血.血色鲜红,血灌瞳神,舌质暗.脉涩。
证属A.络伤出血B.阴亏翳留C.脾肾阳虚D.肺经郁热E.肝胆火炽【答案】A8、六淫之中何邪为外眼病的先导A.风B.寒C.湿D.暑E.火【答案】A9、未与眼发生直接联系的经别是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C10、在消渴目病及络损暴盲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的是A.年岭B.性别C.视力变化速度D.眼别E.眼底病变【答案】E11、天行赤眼暴翳病发于眼睛的部位是A.白睛B.黑睛C.白睛和黑晴同时发病D.睑胞和白睛同时发病E.白睛和眦部同时发病【答案】B12、一患者被石灰伤及双眼,应选用何种溶液作中和冲洗A.生理盐水B.3%硼酸溶液C.0.37%依地酸二钠溶液D.3%碳酸氢钠溶液E.2.5%半胱氨酸溶液【答案】C13、瞳神紧小最常见病因是A.气滞血瘀B.肝胆火炽C.阴虚火旺D.肝肾不足E.肝阳上亢【答案】B14、视盘上的血管向鼻侧偏移,呈屈膝状改变,C/D扩大加深,常见于A.目系暴盲B.络阻暴盲C.绿风内障D.青风内障E.高风内障【答案】D15、患儿内眦部白睛暴露少,似有“对眼儿”,经下列哪项检査可排除内斜视A.眼压正常B.眼球转动不受限制C.角膜映光正位D.双眼视力对称E.以上都不是【答案】C16、五轮辨证结合脏腑生克关系,对先发白晴红赤,继而出现黑睛星翳,应属A.土壅木郁B.肾水克脾土C.肺金乘肝木D.肝木克脾土E.心火乘肺金【答案】C17、祛风散寒法主要用于治疗A.外感风热眼病B.外感风寒眼病C.火热毒邪上攻所致眼病D.湿邪外侵所致眼病E.气血凝滞痰瘀互结所致眼病【答案】D18、患者阅读稍久即感眼球酸胀,头痛,不欲睁眼,休息后可缓解,应首先进行下列哪项检查A.头颅CTB.眼部B超C.新斯的明实验D.屈光状态检查E.视觉诱发电位【答案】D19、以下哪项是云雾移睛的诊断依据A.检眼镜彻照法下可见色泽不同,形态各异的飘浮物B.检眼镜彻照法下可见固定不动之阴影C.检眼镜下可见视衣火焰状出血D.检眼镜下见黄斑水肿浮起E.检眼镜下见视盘充血水肿【答案】A20、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选用以下哪种药物()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A.利多卡因注射液B.维生素B12注射液C.丹参注射液D.维生素B1E.复发樟柳碱注射液【答案】E21、混浊始见于晶珠周边部位,散大瞳孔后,晶珠周边轻微发白,状如锯齿参差不齐,因而得名”。
长针眼的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

长针眼的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
长针眼,又被称为角膜炎,是一种由于角膜表面受损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中医认为长针眼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风寒暴热、湿热积聚、气血不调等。
根据辩证分型的不同,可以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风寒型:
辨证特点:症状为急性发作,眼红、水肿、畏寒、流泪,伴有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
治疗方法:宜祛风散寒,外用草药可以熏洗眼睛,如荆芥、防风等;内服药物可以选用辛温祛风的中药,如川芎、羌活等。
2. 湿热型:
辨证特点:症状为眼红、疼痛、畏光、视力下降,可能伴有疮疖、口苦、口臭等湿热征象。
治疗方法:宜清热燥湿,外用草药可以用金银花、黄柏、决明子等进行洗眼;内服药物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黄连、菊花等。
3. 气血不调型:
辨证特点:症状为眼红、干涩、视力模糊,可能伴有眩晕、心悸、面色苍白等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疗方法:宜补益气血,外用草药可以用鳖甲、龟板、当归等进行洗眼;内服药物可以选用补益气血的中药,如参、熟地等。
除了草药治疗外,中医还强调保护眼部卫生并避免刺激,如避免揉眼、涉及化妆品等。
同时,中医治疗长针眼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需注意,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并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腺病毒性角膜炎原名流行性结膜角膜炎,现已证实由腺病毒Ⅷ型感染所致。
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眼睑肿胀,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以下睑为多,有时可见假膜。
球结膜水肿,并见点状出血。
多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结膜炎持续7~10天后逐渐消退,此时有20%~90%的病例并发角膜损害。
当角膜受累时,常有混合性充血及羞明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
开始在角膜周边或其他部位发生散在的上皮性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
继则在角膜前弹性层下出现边缘模糊的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斑,直径0.2~0.4mm,数目不等,多集中在中央区域,不形成溃疡,亦无新生血管生长。
尚有少数患者于结膜炎消退后,角膜呈多发性糜烂或弥漫性上皮剥脱,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泪液分泌减少有关。
西医治疗除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外,可加用皮质激素。
为保护角膜、减轻混浊,亦可局部应用谷胱甘肽、硫酸软骨素、半胱氨酸等制剂。
中医学本病属于“天行赤眼暴翳”和“聚星障”范畴。
系因外感疫疠毒邪,内兼肺肝火旺,内外合邪,上攻于目所致。
治宜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并结合外治疗法。
治疗方剂1.泻肝汤【组成】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大黄6g,柴胡10g,前胡10g,荆芥6g,防风6g,当归10g,青皮10g,木贼10g,白蒺藜10g,石决明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泻肝,退翳明目。
【主治】腺病毒性角膜炎,证属肝肺热盛者,症见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浅层细点状混浊,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柴胡泻肝胆实火;黄芩、大黄清肺泻热;前胡、防风、荆芥祛风散邪;青皮理肝气;当归养肝血;木贼、白蒺藜、石决明退翳明目。
2.石决明散(汤)【组成】石决明30g,草决明15g,赤芍10g,青葙子10g,麦冬10g,羌活6g,栀子10g,木贼10g,大黄10g,荆芥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疏风清热固表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3例

> .5 , 0 0 ) 具有 可 比性 。 检验。 3 疗效观 察
12 诊 断标 准 .
参 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 19 94发布
JA XIJ I NG OUR L OF R DI I A NA T A T ON L CHI NES ME CI E DI NE
疏风 清 热 固 表法 治 疗 单纯 疱 疹 病 毒性 角膜 炎 2 3例
★ 金 笑笑 陈国孝。 ( . 1 浙江 中 医药 大学第 一 临床 医学 院 2 0 0 4级 中医 七年 制 杭 州 3 0 0 ; . 江省 10 6 2 浙
染 。治疗组 在此 基础上 加用 中药 汤剂 内服 : 叶 1 桑 0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患者 , 随机分成 两组 。
g 白菊花 1 , , 0g黄芩 1 , 0g板蓝 根 1 , 5g紫草 1 , 2g 马
勃 1 , 翘 1 , 0g 连 0g 白术 1 , 0g 炙黄 芪 1 , 0g 防风 9g ,
治疗 组 2 3例 ( 8眼 ) 2 中男 1 4例 (7眼 ) 女 9 1 , 例 ( 1眼 ) 年 龄 1 1 , 6~5 8岁 ; 程 2~ 7天 , 病 2 初发 者
1 4例 1 7眼 , 复发 者 9例 1 1眼 。
陈皮 1 , 甘草 6g 0g 炙 。热邪 重 者 加 紫花 地 丁 、 山 焦 栀 , 角膜新 生血管 者加炒 生地 、 有 丹皮 、 赤芍 , 眠多 失
4 ・ 2
江 西中医药 2 1 0 0年 4月 第 4期 总 4 卷 第 3 8期 1 2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角膜炎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04
角膜炎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
保持眼部清洁:定期 清洁眼部,避免细菌 滋生。
避免使用公共毛巾和 眼部化妆品,以免交 叉感染。
定期洗手,避免用脏 手揉眼。
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 质的食物。
预防
避免眼部外伤:减少眼部受到外 界刺激和损伤的风险。
治疗效果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症状明 显缓解,角膜浸润消退,新生
血管减少。
诊疗经验分享
中医眼科在角膜炎的诊疗中具有独特 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能够针对不 同证型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中药治疗角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特 别是对于轻中度角膜炎患者,中药治 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角膜愈合 。
对于角膜炎患者,应尽早诊断和治疗 ,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角膜溃疡、穿孔 等严重后果。
初期
眼部红肿、疼痛、畏光、流泪等 。
中期
眼部症状加重,可能出现角膜溃 疡、浑浊等。
后期
眼部干燥、瘙痒、视力下降等。
02
角膜炎的中医辨证
辨病期
初期
后期
起病急,症见眼红、畏光、流泪、眼 痛,视力模糊。
畏光、流泪症状减轻,但视力难以恢 复。
中期
畏光、流泪症状加重,视力明显下降 。
辨虚实
实证
眼红、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 、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药滴眼法
将中药提取物或药液直接滴入眼中,以缓解眼部症状。此法可起到消炎、止痛 、促进角膜修复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熊胆粉、珍珠粉、人工牛黄等。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眼部气血,缓解眼部症状。常用的穴位有睛明、太阳、 合谷等。
眼科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临床路径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的门诊患者。
一、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聚星障病(TCD编码:BYH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ICD-10编码:B00.501+H19.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100.9-94)。
(2)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目证肝火炽盛证湿热蕴蒸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者。
2.发病初期病变部位属于角膜上皮层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用西药抗病毒滴眼液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眼前节检查;(3)角膜荧光素钠染色;(4)角膜知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眼前节照相、眼底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角膜刮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病毒PCR定量检测、IgG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热犯目证:疏风清热。
(2)肝火炽盛证:清肝泻火。
(3)湿热蕴蒸证:清利湿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风清热法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中药散风清热
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呈持续反复发作性,且不易治愈,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我们采用散风清热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共收治84例(84只眼),随机分为2组,一组以西药为主(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4—65岁,平均42.5岁;病程1周~2.5年;治疗组42例(42只眼),男26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岁;病程4天—2年。
2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眼科学》[1]第4版病毒性角膜炎相关标准制定:1有明显发病诱因,如感冒、发热、过度疲劳等;2有反复发作病史,且在角膜病变区同一部位发病;3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角膜病变区呈灰白色侵润、病灶形态呈树枝状盘状或地图状;4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视力明显下降,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或消失。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给予病毒灵片口服,每次0.3克、每天3次;外用0.5%病毒唑滴眼液滴眼,每次2—3滴,每天3—4次。
治
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散风清热中药治疗。
基本方:羌活10克
防风10克细辛4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黄连10克肉桂
10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双花20克连翘20克。
临床加减;
(1) 结膜充血明显者加龙胆草10克蒲公英10克
(2) 角膜云翳者加蝉蜕10克夜明砂10克
(3) 口干、眼干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
(4) 隐涩疼痛者加五灵脂10克
(5) 头胀者加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夏枯草15克
每天一剂,水煎取药液300毫升,分2次口服。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聚星障(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自觉症状及眼部充血消失,角膜侵润吸收,溃疡面修复、荧光染色阴性,裂隙灯检查角膜
水肿消失、kp消失或遗留少许色素性kp,视力明显提高;好转:自
觉症状及眼部充血和角膜侵润明显吸收,溃疡面缩小,荧光染色弱
阳性、裂隙灯检查角膜水肿减轻,但未恢复正常,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无效:治疗后角膜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角膜荧光染色阳性。
2 结果
治疗组42例(42只眼)、治愈36只眼,好转4只眼无效2只眼,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42例(42只眼)分别为、16 13 13
6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中医称聚星障,病名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
常在热病后、或慢性疾病、或月经不调等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下发病,多为单眼为患,也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
多为风热或风寒之邪外侵上犯于目,或外邪入里化热,或因肝经伏火、复受风邪风火相搏、上攻黑睛。
治疗主要以散风清热为主。
方中、羌活防风祛风;黄连黄芩双花连翘清热解毒,泻肝退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直接抑制和杀伤病毒、对三叉神经节细胞内的病毒起关键作用;川芎细辛辛温发散风寒;生地清热凉血,稍佐肉桂配黄连济肾水滋阴,消心火。
从而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能力,对病毒性角膜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密.眼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