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和反思 精品

合集下载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1、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以鲜艳美丽的、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

2、设疑: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抓住关键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想像: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你又有什么感受?3、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进行对比朗读,并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点评: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情感的差异——悦与抑,因势利导,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1、学生自读自悟,得出: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2、再次读文,完成表格并交流:一百多年前25年后1后狼(多少)鹿(只数)森林(样子)[点评: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 3、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质疑:人们为什么捕杀狼,捕杀了多少?指导朗读第2小节,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三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三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

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学的: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窗盐账枷肽谌荩谟镅晕淖值钠肺吨懈形虻览怼<茸⒅匮盗费挠镅阅芰Γ肿⒅靥寤嵛恼碌乃枷敫星椋卫伟盐沼镂墓ぞ咝院腿宋男韵嘟岷险庖惶氐恪1酒恼路治讲糠郑?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

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

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

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

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

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

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优秀10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一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

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一、初读课文语文课要以读为主,这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

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

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

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

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合作探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课文内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

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最后,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三、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

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通过以上三部分,我力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共12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共12篇)

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教学程序是:1、引导学生根据总结的略读课文学习方法自学。

2、思考讨论阅读提示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用心体会语言文字(以此上出语文味)。

4、提出不懂的问题,期间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的领悟。

5、视情况出示部分阅读材料,让学生写警示语,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6、课后延伸布置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在有感情朗读方面,甚至想好了引导语,比如让学生走进这个不一样的故事时,提示他们:“哪些地方让你心里不是滋味,哪些地方读着让喜欢鹿的你感到心理痛快?”等等。

但是,学生确实在尊重自然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方面没有深入谈自己的体会。

是我没“我到底错在哪里时。

?”有及时引导学生。

我回忆到在课堂上,当我表演罗斯福总统追问学生:可惜没有学生能指出错在没有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我因为解读文本的肤浅,没有意识到应该在此多加引导而轻易放弃,比如像樊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罗斯福总统只知道按童话原则制定政策,不知道什么时。

就自然引出学生的深入回答。

我的教案需要完善,我的教学机智需要锤炼,我解读文本还需更加用心。

兼听则明,听逆耳之言即使有再多的不痛快,不舒服,却也是必要的,也许,阵痛过后,才能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篇二: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冯庙二小张小雪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

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狼和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吃天敌)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

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

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

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出示: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

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狼和鹿》教案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3.扩展(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

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7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二、设计思想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共性发展,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词:繁殖、狩猎、锐减、相悖、乃至、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同时采用自读自悟,充分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课前布臵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现出哪些词语?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鹿和狼的故事课后反思(2篇)

鹿和狼的故事课后反思(2篇)

鹿和狼的故事课后反思曾经,这个故事被编教材编委会删除了,但是,这学期又选编进了教材中。

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已删除)词语,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没有收录其中。

我们的教材编委会到底有没有认真校正过呢?有点疑惑,也让人觉得可怕。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为了保护森林的鹿,下令捕杀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结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几千只鹿苟延残喘。

这个故事告诉人类应该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认为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执教,课前我反复读了几遍课文。

结果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枪声在森林中回荡。

在敌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仿佛看见狼正以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枪的人类,而且还在诅咒人类!狼虽然是非常残忍无情、杀伤力大的动物,但是,任何强大的动物人类都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去对付它们。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面前,动物都是渺小的,柔弱、无助的。

这也让我联想到,人类不论多强大,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无助的。

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动物也好,它们同样是森林的动物,是活生生的生命。

人类毫无节制怜悯的捕杀,结果给森林造成了灾难。

因此,我觉得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人类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

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

……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

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
(出示资料)(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4、出示阅读思考提示:(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词语
狩猎宠儿厄运维持控制相悖葱郁凶恶承载
疾病几乎糟蹋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25年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自读第1、5自然段后回答。

板书:森林: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绿色减少枯黄扩大。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2、自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了保护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板书:狼、吃、鹿。

过渡:这项决定的结果是使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

多么可悲啊,
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

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

“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读第三自然段,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

3、自读第1----6自然段,划出鹿变化的数字。

(1)出示句子:
①20世纪初叶,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②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③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

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

(2)出示鹿变化的数字加以体会。

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内容说话吗?
小结:这些森林的“宠儿”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板书:鹿,破坏。

4、思考题: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为什么?那么你们恨鹿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请各个学习小组任意选取一至两个问题,利用“读课文,查资料,画出重要的句子;讨论,交流,体会”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

自读第7自然段后回答。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

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板书:狼、保护。

5、课上到这,我想问同学们,作者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6、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出示句子: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齐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2、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
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尽情地读。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花了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

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

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

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

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阅读课还是应该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