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第八册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第八册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第八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新课。

1、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2、老师介绍趵突泉。

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5、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段。

一写: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二写:依次描写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的姿态。

四、巩固练习。

1、认真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

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讨论重点句子:一年四季翻滚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不由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飘荡着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学:读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分页标题#e#三、巩固练习。

2长城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1幸福的回忆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裸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4个句子。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汇聚、慈祥、和蔼、爽朗、珍贵”等词语。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感受作者热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人物的感情,通过恰当的语句重音、停顿、速度、语调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课文插图。

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汇聚、慈祥、和蔼、爽朗”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体会作者见到邓小平爷爷的幸福感。

(二)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

(1)看课文插图、谈话。

你们认识画面上的这位老人吗?(简介邓小平)他抱着的这位小朋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

(2)教师激情导人。

画面中的小朋友是一位幸运的小朋友,当他7岁的时候在峨嵋山上见到了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爷爷。

他是一位幸福的小朋友,不仅听到邓爷爷亲切的教诲还和邓爷爷合影留念,你看画面中的他在邓爷爷的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啊!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每当他看到照片都会回忆起那一段幸福的往事。

出示课题:幸福的回忆(有感情读课题)2.听课文录音,思考:小作者回忆了什么事?3、讨论问题,初步体会到小作者“幸福”的原因。

4、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带拼音的生子多读几遍,识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想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5、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正音,重点检查:“慈、忍、蔼”的字音。

幸运合影留念汇聚兴奋步伐慈祥和蔼爽朗珍贵(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①查字典理解(课堂作业1):汇聚、慈祥、和蔼、爽朗②找近义词:留念()步伐()③分解理解:合影(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全册教案

梅花小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科教案拟写人:杨华宣二00七年三月1、趵突泉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济(j!)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1n)”的“蹿”,不要读成“cu4n”。

“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o”。

“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要读成“w4ng”。

“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

“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

“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

“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

“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佛——拂洁——结泼——拨秘——密摇——遥妩——抚扁——偏倦——蜷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幽(y#u)静:幽雅寂静。

妩(w()媚(m8i):(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XXX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对第八册语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熟练掌握课文及课外阅读文章的基本意思,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按照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出现顺序,安排以下内容:第一单元:叙事文阅读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对叙事文的学习和理解。

其中包括《花神》、《神箭》、《图画的秘密》等课文,以及相应的阅读理解训练。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本单元重点在于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

其中包括《小狗的朋友》、《六只鹅》、《黄鹂》等课文,以及针对性的诗歌欣赏活动。

第三单元:说明文阅读本单元重点在于对说明文的学习和理解。

其中包括《钫》、《汉字的故事》、《飞天回旋》,以及相应的阅读理解训练。

第四单元:童话故事本单元重点在于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和理解。

其中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勇往直前》、《文殊和文斌》等课文,以及相应的阅读理解训练。

第五单元:小说阅读本单元重点在于对小说的学习和理解。

其中包括《笑傲江湖》、《雷雨》、《老人与海》等课文,以及相应的阅读理解训练。

第六单元:复习提高本单元为第八册语文的复习提高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复习课程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互动式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阅读活动、创作练习等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分为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两部分。

其中,日常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定成绩;期末评价则针对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语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口试等。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语言的美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在本集教材中,也能学到人生的许多道理,更好地发现和理解世界。

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人教版)

趵突泉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趵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

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趵突泉自身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投影片、《趵突泉》的录像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图欣赏趵突泉的美,初读课文看看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这自然之美,弄清每段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从中欣赏趵突泉的美。

第三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一)出示图画,整体看图,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二)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趵突泉。

(三)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一)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下不理解的词语。

1.全班起立出声自由读文。

2.划出不理解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及新词订正读音。

4.对不理解词语进行质疑。

全班查字典理解,或带入分析文章中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

)(三)再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1.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从西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水。

3.大泉的景色迷人,水量大,充满活力,永不疲倦。

4.小泉的晶莹、美丽。

(四)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

学生们看看每一段描写的景物在图中什么位置。

三、根据课前预习要求自由读文,并将初读文章中的疑问提出(一)自由读课文(二)质疑、解疑。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17课触摸春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17课触摸春天教案

触摸春天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17课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准备: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播放影视频资料,春天里的声音,同学们边观看边倾听:/files/41/1%B4%BA%CC%EC%B5%C4%C9%F9%D2%F4.swf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

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认读生字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并旁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1)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人教版新)

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人教版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出版(北京沙滩后街号邮编:)网址:××××出版社重印×××新华书店发行××××印刷厂印装*开本:毫米×毫米印张:字数: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印数:册〖〗•(课) 定价: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厂联系调换。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是根据教育部年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八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

本册共有课文篇。

其中看图学文篇,精读课文篇,略读课文篇。

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保留了原教材篇课文,新选了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西湖的“绿”》《尊严》《父亲的菜园》《鸟情》《丑菊》《山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黄河魂》《桂花雨》《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地球万岁》,课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训练项目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将课文分为组,每组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之后设“积累•运用”。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 读熟三首诗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趵突泉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趵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

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趵突泉自身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投影片、《趵突泉》的录像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图欣赏趵突泉的美,初读课文看看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这自然之美,弄清每段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从中欣赏趵突泉的美。

第三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一)出示图画,整体看图,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二)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趵突泉。

(三)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一)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下不理解的词语。

1.全班起立出声自由读文。

2.划出不理解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及新词订正读音。

4.对不理解词语进行质疑。

全班查字典理解,或带入分析文章中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

)(三)再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1.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从西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水。

3.大泉的景色迷人,水量大,充满活力,永不疲倦。

4.小泉的晶莹、美丽。

(四)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

学生们看看每一段描写的景物在图中什么位置。

三、根据课前预习要求自由读文,并将初读文章中的疑问提出(一)自由读课文(二)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整体观看了图,初读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从语言文字中欣赏趵突泉的美。

二、分段读文,整体感受全篇内容(一)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

(二)分别说出段意。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读第1段你知道了什么?(二)理解“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首先理解“单”是什么意思,随后引导学生理解由这句话引出下文。

)(三)学习第2段,理解第2段内容。

1.读第2段,有几句话?2.四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发表意见。

(这里图文对照理解柳、泉是济南的特色,而趵突泉又为“第一泉”照应了图中石碑上的“第一泉”。

重点理解第四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说明趵突泉的地位。

“妩媚”一词要理解。

)(四)结合课后作业理解第3段。

1.读第3段并说说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形状:差不多见方。

大小:占了大半个公园。

水清:清极了,清到“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程度。

位置:泉池中央偏西。

大泉眼的特点:水量大,永不停歇。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全,要通过指导阅读弄清上述问题。

2.理解课后思考题。

出示投影胶片(1)(1)指导朗读,帮助理解。

(2)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的感受。

出示投影胶片(2)(1)要是冬天来了就更好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读读。

(2)想象一下这句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4段。

1.读第4段。

(请学生自由读)2.学生自学。

读一读、画一画众多小泉眼的不同姿态想一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

3.讨论自学收获。

(1)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小泉眼的姿态。

(2)到黑板前画一画小泉眼的姿态。

(3)阳光下的小泉眼哪里美?4.大泉眼、小泉眼的美不同点在哪?5.指导朗读描写小泉美的姿态的句子。

四、朗读全文,总结板书,激发情感(一)概括板书,教师总结全文。

(二)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第三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这么美的文章背诵下来。

同时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二、巩固生字学习(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二)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字义及记忆方法。

(三)重点书写指导。

幽yōu:注意这个字书写笔顺。

藻zǎo:注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倦juàn:注意这个字右半部分。

“ ”。

三、重点词理解词义并会运用(一)“幽静、妩媚、晶莹、疲倦”等词在课文中怎样出现的?(二)说说词义,并说如何运用。

四、指导背诵本文叙述的线索由三大名胜之一引出趵突泉,由溪水引出趵突泉公园;由大泉眼讲到小泉眼。

教师可依此指导分段背诵。

下列板书作为背诵提示。

五、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生字词作业。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1.导入: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

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长城,播放长城录像)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1)嘉jiā峪yù屯tún魄pò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凝结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图1远看气势雄伟(投影书上第一幅图打出字幕:远看)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长的龙。

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

讨论之后总结:作者观察方法:由远及近(重示投影书上第一幅图)由整体到部分抓特点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唯一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

3、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挂图、有关春天的课件、收集有关诗人及诗歌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生字教学三、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读顺。

2、画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听录音后画上节奏。

五、再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2、提出问题。

六、检查读诗情况。

1、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1)串讲诗意竹林外开着两三枝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

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2)这幅画上画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画家画得都是春天来临是的景物。

(3)这么美的春天该怎么读?轻快、生机勃勃2、把诗中的内容画出来。

七、背诵古诗。

八、总结。

九、作业。

1、抄写、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解题1、简介作者唐朝诗人,有“小杜”之称,“大杜”只杜甫,他的诗歌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有景有情,充满诗情画意。

2、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会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二、生字教学。

三、自由读诗完成任务。

1、将诗读通读顺。

2、画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

五、诗歌教学1、找出疑难词句。

2、讨论。

3、自由串讲诗意。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

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

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院。

那许多宏伟的楼阁,笼罩在朦胧烟雨中。

4、江南春描绘了那些景物?试着画一画。

5、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

6、朗读诗歌。

六、延伸拓展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江南春天的诗?七、小结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西湖的“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