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目标】①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②掌握明长城和明朝北京城的基本情况。
③了解明朝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品及主要内容,明确其思想艺术特点。
【自主学习】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1)作者:__________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2)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天工开物》(1)作者:__________。
(2)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________”。
3.《农政全书》(1)作者:明代科学家__________。
(2)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下图是《明长城示意图》,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有哪些变化?1.明长城(1)修建目的:防御北方____________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____。
(3)历史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________,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4)作用:成为各民族________的纽带。
2.北京城(1)迁都: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明成祖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布局:明朝北京城有宫城、________、内城和__________。
宫城即____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

A、《缀术》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___________》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__________,书中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运用白话描写故事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_______》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明代科学家________所著,对我国古代的________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学:《__________》,是有关____________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______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巨著。
P78材料研读:宋应星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答: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样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
P80问题思考: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以及文学艺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及其影响,建筑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归纳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多媒体展示图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一:科技名著【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多元导入】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初一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明朝的科技著作和文学、戏剧等作品。
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二、前置自学((一)明朝的科技成就 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 ★___________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 ★______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__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农政全书 ★______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________、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__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朝的建筑成就1.明长城:(1)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东起_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3)作用:既是_________________ 体系,又是____________ 的纽带。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也是保存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长城遗迹。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北京城:(1)修建:_______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构成:北京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核心是_____,即紫禁城。
小说和戏剧作者内容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吴承恩汤显祖数字助记:一出戏剧(《牡丹亭》)两个城(明长城、北京城)。
三部科技(《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四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2017·山东聊城)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无图亦做题>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天工开物》D.《海国图志》2.(2017·四川宜宾)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你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体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吗?这一时期,还有哪些伟大的科技文化成就呢?一、科技名著【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阅读两则材料,结合课文76页、78页“相关史事”:思考从三位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问题2】分组活动,列表总结著作名称作者主要内容地位《本草纲目》宋应星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业的创新研究成果【问题3】讨论分析:明时期传统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科学技术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问题1】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思考1.在图上指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2. 秦长城和明长城修建的目的各是什么?作用如何?3.结合课文分析: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具有哪些特点?4.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问题2】观察图片《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结合课文回答1.在图中标画明北京城的布局,简要说明其功能。
计算一下,明朝正式迁都北京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 课堂活动:故宫小导游: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请结合所搜集资料,撰写故宫导游词。
三、小说和戏剧1.列表概括明代小说和戏剧主要成就有哪些?2. 明代的小说和戏剧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选取精彩片段与小组同学分享。
3. 历史小说等同于历史吗?二者有什么区别?量创作素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

史海拾贝宋应星买书的故事宋应星十五岁那年,听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科学著作,于是他就渴望着能读一读。
每见到读书识字的亲友或邻居,他都急切地询问人家是否有这本书。
有一天,他听说镇上的文宝斋书铺刚购进一批新书,就急匆匆赶去买书,可是没有《梦溪笔谈》。
他一边往回走,一边想找本书真难呀!,只听“哎哟”一声,撞到前面一个行人身上,再看地上,已经撒了许多米裸。
他连声道歉,急急忙忙地弯下腰帮那位行人检米裸。
检着检着,眼前一亮,包米裸的废纸上竟有《梦溪笔谈》一行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忙向那人询问米裸是从哪儿买的,之后一口气跑出好几里路,才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追上了卖米裸的老汉,要出高价买老汉包米课的废纸。
老人见他爱书心切,就拿出一本旧书给了他,原来是部残本的《梦溪笔谈》,书少了后半部。
老汉告诉他这书是清早路过南村纸浆店时向店老板讨来的。
宋应星又一路跑着赶到纸浆店,可那后半部书已经和别的旧书一起拆散泡入水池,正准备打成纸浆。
宋应星拉住店老板的手,急切地说:“求求您,帮忙把《梦溪笔谈》那本书从水池中捞上来吧。
”说着,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摆在老板面前,又脱下衣服抵作酬金。
老板不解地说:“孩子,这一池废书也不值这些钱啊!”宋应星向老板讲述了自己找这本书的经过。
老板被这种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赶忙让工匠下水池从散乱的湿纸堆中找齐了那半部书。
宋应星捧着湿淋淋的书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页页分开,晾干,装仃好。
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书!宋应星从《梦溪笔谈》这部科学著作中学到了天文、数学、植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写《天工开物》一书莫定了坚实的基拙。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课前准备:1、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有哪些内容?2、宋元时期的科技成绩有哪些?3、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学习目标1、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目标】①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②掌握明长城和明朝北京城的基本情况。
③了解明朝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品及主要内容,明确其思想艺术特点。
【自主学习】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1)作者:__________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2)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天工开物》(1)作者:__________。
(2)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________”。
3.《农政全书》(1)作者:明代科学家__________。
(2)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下图是《明长城示意图》,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有哪些变化?1.明长城(1)修建目的:防御北方____________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____。
(3)历史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________,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4)作用:成为各民族________的纽带。
2.北京城(1)迁都: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明成祖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布局:明朝北京城有宫城、________、内城和__________。
宫城即____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
(3)建筑: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
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艺术1.小说小说时间作者内容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______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是我国_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水浒传》元末明初______ 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优秀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代中期______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富于________色彩的神话小说2.艺术: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训练明朝的建筑关键词:长城北京城故宫关联知识挖掘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1)起止点不同。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2)目的不同。
秦朝是为了防御匈奴,明朝是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
(3)使用材料不同。
秦是土筑,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
妙招助学助记一座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一座都城:北京城。
一出戏剧:《牡丹亭》。
三部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三部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历史现象阐释1.示例明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探究点明朝科技取得一定成就的原因材料在线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吞服了曼陀罗,体验这种药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
古书上说大豆能解毒,他为了验证,先后做了不少试验并亲自尝试,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会显出来。
论从史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学家能够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知识延伸我国古代中医学发展简表时期医药学家主要成就文化发展阶段先秦扁鹊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勃兴秦汉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昌盛华佗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隋唐孙思邈著作《千金方》,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辉煌明清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广为流传,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总结课堂小结课外链接华表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相传华表既是道路标志,又可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
华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
北京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紫禁城的威严气势。
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众所周知,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朝李时珍的一部医书里面,收集了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这部医书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千金方》2.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时27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B.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被译成多种文字3.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
他主要查阅的著作应该是( )A. B. C. D.4.右图是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
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 )A.编著《本草纲目》B.发明活字印刷术C.编著《农政全书》D.编著《天工开物》5.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6.现存的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C.宋朝时期 D.明朝时期7.明朝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 )A.防御蒙古贵族南扰 B.巩固北部边防C.维护边境安定 D.阻绝边境走私贸易8.绵阳市平武县城内的报恩寺被誉为“深山故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当地土司在北京故宫完工后不久,仿照其样式修建的。
它修建的时代应该是( ) A.唐朝 B.北宋C.元朝 D.明朝9.电视剧《三国》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史诗大戏,此电视剧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改编,再现了下列哪一历史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10.“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呀,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片尾曲。
《水浒传》再现了哪一时期英雄好汉反抗压迫的故事( ) A.宋朝 B.唐朝C.三国 D.清朝11.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其作者是( )A.汤显祖 B.马致远C.关汉卿 D.曹雪芹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邮票建筑】材料一(1)这两枚邮票体现了明代在建筑上取得的哪两大成就?它们分别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科技巨著】材料二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没什么别的事跟着我念几个字……材料三这部著作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
如法国的儒莲把它称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的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此书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把它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2)材料二是一首歌曲的歌词,这首歌曲是以明朝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的名称来命名的,请你说出这部书的名称及其作者。
(3)材料三中的著作指的是明朝哪位科学家的什么著作?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它为“技术百科全书”?13.某班准备编排一个历史舞台剧,他们设计了若干个不同职业或身份的人,又考虑到每个演员都要用书作为小道具就找来了以下五部书,请你帮助他们将以下五部书分给下列演员,写出图片序号即可。
A B CD E(1)剧中的赵二是个戏曲演员,总是痴迷古代的戏剧剧目。
(2)剧中的张三是个孝子,总念叨着要给多病的父亲采药治病。
(3)剧中的李四每天要给儿子讲“大闹天宫”的故事。
(4)剧中的王五特别喜欢杜甫,见人就讲杜甫的作品在古代就无人能比,现在更是无人超越,每次说完总要摇头叹息。
(5)剧中还有一个外国人,总是神秘兮兮地找人打听说要买宋应星的书,最后终于买到了,不禁大叫:“Wonderful!”教师详解详析【自主学习】一 1.李时珍2.宋应星工艺百科全书3.徐光启农业生产农业科学二 1.蒙古贵族嘉峪关大交往2.元大都皇城外城紫禁城紫禁城三 1.罗贯中章回体施耐庵吴承恩浪漫主义2.牡丹亭【要点探究】探究点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②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③一些西方传教士把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传入我国。
【课时作业】1.C 2.C 3.B 4.D5.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6.D 7.A 8.D 9.B10.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11.A12.(1)图(a):长城。
图(b):紫禁城。
明长城: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本草纲目》;李时珍。
(3)宋应星;《天工开物》。
因为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13.(1)E (2)B (3)D (4)A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