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1.共同因素(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第二步:逐项分析答案 B题型解读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1.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民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地区。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出现;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撰写、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的比较1.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B.自然环境的变化C.耕作经验的丰富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③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5)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①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a.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概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探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表现。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探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结合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等相关知识,了解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

(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重点)3.从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古代农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难点)[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优化总结课件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优化总结课件人教版必修2
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项目
表现
特征
(1)历史悠久。
手工 业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2)素称发达。
家庭手工业。
(3)技术高超。
(2)主要行业:冶铜、冶铁、制瓷、丝织 (4)工艺精湛。
(5)世界领先
商朝:善于经商,称“商人”。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起源早。
秦汉至隋唐: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2)发展艰难曲折。Fra bibliotek商业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 问世。
(3)各个时期发展不 平衡。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交子”出现。 (4)始终处于封建政
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府的压抑和控制下
明清:“商帮”出现
认识
中国农业独立发 展,自成体系, 古代手工业脱胎 于古代农业,而 古代农业和手工 业的发展推动了 商业的兴起和繁 荣,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 紧密相连,相辅 相成
(2)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这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时代特征。 (3)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 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 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 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单元优化总结
[通史时空坐标]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表现、特征及认识
项 表现

(1)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农 (3)耕作制度。 业 (4)水利工程。 (5)灌溉工具。
特征
认识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古 (1)小农经济。 代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而古代 (2)自给自足。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 (3)精耕细作 兴起和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 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 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答技巧 (1)直接对应法 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经过推 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 选项通过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2)题肢对比法 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 过比较,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此种情况的答 案之间有较强的迷惑性。要认真比对和甄别。
点 贯穿于

封建统 生产,
整个封
治 甚至危
建社会
及政权
统治
对国内 在封建社会前 市场进 期对古代农业 行严格 发展有利,对 的监管 农业文明的成 和控制,就有一定影响; 对商人 后期阻碍了生 地位和 产力的发展和 势力进 资本主义萌芽 行压制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
然经济的自
防范外 给自足特点
来殖民 所决定的;
2.途径 (1)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如在苏州和杭 州,机户开设“机房”,雇人经营,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 (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如在棉 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 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两者的不同是机房属于集中的商品生产,暑袜店进行的经营是 分散的商品生产;相同之处是机户或店主与生产者的关系都是 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1.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高超且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产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民营手工业到明清时期日益兴盛;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地区.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汇票的柜坊和飞钱及纸币很早出现;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同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官营商业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工商业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学案人民版必修2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学习总结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专题学习总结网络构建-整体架构I —刃桃火种:喘祐+七負箭喺时惭—轿作方式一一—抿型半制h 联秋战国时剛机现,汉代醫圧,州t/WtfU 辕型 *渥臺一— 水袖 战IN 时捌(都fOR 和烁W 巫h 东;⑴賢沱理就河 —— 传统我业時点:小衣户令腿時・n 皓自足.牯耕细作占代屮[J4经济的栄结点―HUl 细!业:締仃糊和匕id 序代"阴代筒周肯銅熬的紳進」居郴瓷业及代冶铁技术:川煤曲囂料,也少览成不断妞 产胡和常帘 噴飯—时個:槌役*南北荊.庸、宋.明泮直业:“胪 的监爆 ------- 獎型;敌府慶立的rr ■住同自徐瞻踐的 净忙—粗挣】屋渐寛破时间和空测丄的R!fH*从胄接评理到下石按加聊知识总结・归纳整合X 线索杭理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 的发展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粟、稻、黍、 7、、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或基本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或基本模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即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

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条件和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私有土地的出现。

3 •局限性:一是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二是封闭性,相互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三是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

4.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至厮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 •发展规律(1)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
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
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
商周
耒耜和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粟、稻、黍、
稷、麦、桑、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典例分析(2018·江苏卷)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作物的商品化
二抓关键:江南地区农户收入的来源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A 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排除
B 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是指利,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排除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相符正确
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变化,但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
排除D
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 C
题型解读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解题技巧
(1)直接对应法: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选项通过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2)题肢对比法: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过比较,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

此种情况的答案之间有较强的迷惑性,要认真比对和甄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