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核心网容灾技术分析
WCDMA R4核心网网络容灾方案的探讨

WCDMA R4核心网网络容灾方案的探讨
黄嘉;夏勇;谢武胜
【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06(19)1
【摘要】本文介绍了WCDMAR4核心网网络容灾意义和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双归属组网方案和Iu-Flex组网方案.对两种方式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选择研究网络容灾方案的建议.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黄嘉;夏勇;谢武胜
【作者单位】重庆移动通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42;重庆移动通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42;重庆移动通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
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
【相关文献】
1.WCDMA核心网容灾方案浅析 [J], 陈韬
2.WCDMA核心网容灾技术探讨 [J], 左年刚;赵涛
3.WCDMA R4核心网建设方案的探讨 [J], 夏勇;龚涛;唐宏
4.WCDMA核心网容灾解决方案的研究 [J], 程江
5.核心网络设备容灾方案的探讨 [J], 赵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CDMA核心网容灾方案浅析

WCDMA核心网容灾方案浅析陈韬【摘要】软交换系统特殊的体系结构和快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运营问题,软交换设备大容量、少局所、集中部署的组网方式使得软交换网络的安全问题相比于传统电路交换机更加严峻,基于此通过对几种容灾方案的分析,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比分析方案,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期刊名称】《山西电子技术》【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核心网;软交换;容灾【作者】陈韬【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1 概述1.1 WCDMA核心网基本概念随着3G牌照于中国在2009年的正式发放,中国联通获得了全球应用最广泛、产业链最成熟的WCDMA牌照,在WCDMA演进过程中,R99阶段继承了2G网络的GSM和GRPS业务与功能,分别发展为WCDMA网络中的CS电路域和PS分组域;R4阶段继承R99业务与功能,重点在于引入的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软交换构架,将传统2G网络中的MSC分离为MSC Server和MGW媒体网关,由于两者之间只是IP上承载的信令,故两者之间可以经济地拉远放置。
MSC Server一般集中设置在省会中心城市,而WMG可分列地市,一个MSC Server控制多个WMG,组成大本地网。
因此,建网时考虑各个层面的整机容灾备份方案,打造安全、可靠、稳定的移动网络,为顾客提供更优的服务,是中国联通3G网络建设的重大问题。
1.2 容灾保护方案分类由软交换机和媒体网关组成的移动NGN网络,由于地理分布较广,软交换业务覆盖范围较大,媒体网关分布灵活等特点,需要结合组网方式考虑网络容灾备份能力,提供多层次的容灾机制。
包括对控制层面WSS(无线软交换),承载层面WMG(无线媒体网关)的分层次考虑和多种实现方案。
控制层面的WSS(无线软交换)可以采用地理级冗余来实现网络容灾。
具体实现方案包括主备用方式(Active-Standby)、互为备份方式(Load Sharing)、N+1(N Active+1 Standby)备份方式以及MSC POOL备份方式。
WCDMA移动核心网网络安全策略

WCDMA移动核心网网络安全策略摘要:保障网络安全运行是运行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文以华为业务区移动核心网网络现状为例,介绍了网络安全策略在保障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关键词:华为业务区3G移动核心网网络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即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性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对于一个设备集中、网元众多的网络,必须把网络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而实现网络安全管理,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也得靠严格的管理制度,既要在各个方面遵守网络安全策略,包括组网安全策略、路由安全策略、网络预警安全策略、维护管理安全策略等。
本文将以某地华为业务区为例,对核心网网络安全策略进行探讨。
1 组网安全策略1.1 设备设置策略WCDMA核心网设备在网络实体上分为MSC Server和MGW,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
所以,在选择设备放置地点时,完全可以考虑把MSC Server放置在中心城市或维护技术水平高的地市。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可以只设置MGW来和RNC互通。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建网初期,华为业务区MSC Server设置就以“统一规划,集中放置、区域管理”为原则,制定了以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网络格局。
这样对整个网络的维护管理具备较好的安全保障性,再根据地市的业务量情况设置本地网MGW。
1.2 组网方式华为业务区采用组网模式为,MSC Server与汇接局、关口局、BSC、RNC、HLR、信令转接点之间的信令链路均通过MGW转接。
这种模式逻辑结构清晰,尤其是因为MSC Server与其他网元无连接,所以当MSC Server故障,需要进行主备切换时,其他周边网元无需进行任何设置更改,方便快捷,对整个网络的影响面小,网络的安全性强。
1.3 容灾备份策略R4组网模式下,MSC Server的集中设置,使得MSC Server容量必须足够大,可以管理多个本地网。
因此,当一个MSC Server故障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网络安全性问题尤为凸现。
WCDMA R4核心网容灾技术的探讨

WCDMA R4核心网容灾技术的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WCDMA R4核心网网络容灾的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双归属容灾技术、Mini-Flex 技术和Iu-Flex技术,在对每种技术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每种技术的优缺点,为运营商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核心网网络容灾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核心网,双归属,Mini-Flex,Iu-Flex,区域池1、概述随着R4设备容量的增大,如何避免单点故障造成的大面积业务中断成为运营商日益关注的问题。
Iu接口作为无线网与核心网的连接点,其安全性关系到本地业务的正常运行。
在R5以前,Iu接口的网络结构为树形结构,下级节点只能被一个上级节点控制。
如果MSC Server发生故障,则其管理的MGW和RNC都不能正常工作,将造成服务区内业务的中断。
为了避免Iu接口的单点故障,MGW双归属、Iu-Flex作为R4和R5阶段引入的功能,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几种双归属容灾技术双归属(Dual Homing)解决方案是专用于保证网络安全的专用安全方案,用于提高MSC Server的安全性,包括1+1主备、1+1互备、N+1主备三种工作模式。
2.1、1+1主备模式双归属1+1主备模式是指:主Server与备Server同时运行相同的软件和数据,备用Server可以认为是主用Server的镜像,备用Server与外部网元如HLR/SCP/SMSC/STP的信令链路处于非激活态,一旦主用Server出现故障,备用Server将激活,MGW注册接入新的Server,以保证网络继续正常运行。
2.2、1+1互备模式双归属1+1互备模式中,两个Server都预留部分资源给对方作为非激活态的资源,一旦对方Server出现故障,就激活预留的资源,接管对方管理的MGW等资源。
把两个原来独立运行的端局合而为一,涉及到多信令点、多MSC Address、多VLR Address等复杂的配置。
WCDMA与HSDPA共站时系统的容量分析

WCDMA与HSDPA共站时系统的容量分析1 概述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 Access)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的增强技术,特别适用于多媒体、远程会议、Internet 等大量下载信息的业务。
HSDPA是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速率提高到10Mb/s。
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
为了达到提高下行分组数据速率和减少时延的目的,HSDPA主要采用了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混合自动重传(HARQ Hybrid ARQ)和快速分组调度等技术。
其实,上述三种技术都属于链路自适应技术,也可以看成是WCDMA技术中可变扩频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由于在系统级仿真中我们侧重于容量分析以及系统间干扰分析,我们采用的是静态系统级仿真方法。
首先我们会分别对WCDMA和HSDPA的单系统进行仿真,以获得WCDMA独立运行时的系统容量以及HSDPA系统独立运行时的数据吞吐量。
然后我们运行双系统仿真,研究这两个系统共存时的相互干扰情况以及共存时的系统容量和吞吐量。
单系统和双系统仿真均在宏蜂窝环境下进行。
建立的系统模型及其参数参照了3G PP规范中的TR 25.950、25.848、25.996、25.942,及UMTS 30.03等协议。
2 系统建模静态系统仿真既可以进行单个无线网络环境的仿真,也可以进行多个移动网络的仿真。
主要采用Monte Carlo统计方法,系统生成随机分布于一定地理区域的用户,然后保持这些用户位置固定不变,进行切换和功率控制。
下面我们从小区拓扑、信道模型、切换、功率控制等五个方面来说明系统建模方法。
2.1 小区拓扑网络拓扑为宏蜂窝,每个小区采用3扇区,采用48扇区/16个小区结构,扇区半径为577米,小区半径为1000米,如图1所示。
电信核心业务系统容灾解决方案

电信核心业务系统容灾解决方案Oracle 技术产品咨询顾问高壮志2004/05/24随着电信运营商多年的系统建设,其核心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高可用性,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网络设备等许多方面。
而这些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数据为中心,因此对数据的保护是整个系统高可用性的核心体现。
Oracle数据库作为电信运营商核心系统的主流数据库,针对企业用户的重要数据、重要业务高可用性的需求提出了建立在数据库级别的容灾方案-- Oracle Data Guard (数据卫士)。
为什么要使用Data Guard电信行业现有系统在容灾方面基本上有两种做法。
一是采用备份的方法,即定期地将数据备份到硬盘和磁带上。
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实时性较差,恢复时间较长;另外备份设备和生产系统一般都处于同一物理位置,不能满足异地容灾的要求。
另一种做法就是硬件镜像的做法,这种做法在硬件投资上较大,对两点间网络带宽有较大要求。
鱼和熊掌,可否兼得?下面让我们来看看Oracle Data Guard解决方案。
Oracle Data GuardOracle9i Data Guard 维护了一个或多个与客户生产数据的同步备份。
Oracle9i Data Guard配置包括一个松散连接的系统集合,由一个生产数据库和若干备用数据库组成,形成一个独立、易于管理的数据保护方案。
现有运营商的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在物理位置上往往位于省信息中心或计费中心的机房内,如果在同一城市有其它机房或利用其它城市机房部署同步备份的数据库,通过Oracle网络服务连接到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容灾解决方案。
在修改主数据库时,对主数据库更改而生成的更新数据即发送到备用数据库,这些更改在备用数据库被重新应用。
当生产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备用数据库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图1提供了一个例子。
图1简单的双工作区配置由于只是日志文件在主备用数据库之间的传送,其对应用程序是透明的,所以不需更改现有应用。
浅析WCDMA核心网容灾技术

浅析WCDMA核心网容灾技术伴随着移动软交换技术的全面引入,这种基于控制和承载分离的技术架构,能够实现“大容量、少局所”的建设模式。
而如何采用多层面、多方式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容灾技术,全力打造安全、稳定、可靠的移动核心网络成为首要问题。
本文就当前使用的WCDMA系统核心网R4版本的容灾技术进行重点剖析。
一、容灾的必要性WCDMA网络相对于GSM网络,无线侧用户在接入速率上有了很大提高,这对核心网网元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个MSC、MSC Server、MGW所承担的用户话务和信令负荷大大提升。
在核心网结构上,R4阶段引入了控制和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架构,将传统2G网络中的MSC分离成MSC Server和MGW,其中MSC Server负责信令处理、路由和业务;MGW负责媒体流处理。
由于MSC Server和MGW之间只是IP上承载的信令,占用的带宽非常少,MSCServer可集中设置在中心城市;MGW由于容量及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按照集中化原则,也可集中设置。
这样,整个R4核心网的建设思路是“大容量,少局所”。
一个MSC Server控制多个MGW,组成一个“大本地网”。
(图1)从以上分析看出,基于移动软交换架构的WCDMA核心网,其集中设置的MSC Server将成为网络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有必要在建网时考虑其容灾备份方案,预防网元单点故障特别是MSC Server设备故障,而引起大面积网络瘫痪的情况发生。
二、R4核心网容灾方案分析从R4核心网软交换架构,可以看出其单点故障在于:(1)MSC Server失效,导致MSC Server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2)MGW失效,导致MGW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3)HLR失效,导致HLR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
针对上述故障点,相应的安全容灾方案有:(1)在MSC Server层面,实施双归属方案。
建设MSC Server容灾备份中心,一个MGW同时接入两个MSC Server,一个主用,一个备用。
移动软交换核心网媒体网关部分容灾技术浅析

GSM 核 心 网 网 络 包 含 着 各 种 不 同 功 能 的 网 元 , 本 文 将 对 移 动 软 交 换 媒 体 网 关 ( GW )设 备 ( 传 统 T M 含 DM S )的 M C 容 灾 备 份 技 术 进 行 分 析 , 以 期 能 够 为 网 络 规划 和建 设提供 一 些 参考 。
・ 8
维普资讯
电信技 求
方 案 一 : 采 用 人 工 电路 割 接 ,
倒 换 ,倒 换 时 间 只 取 决 于 备 份 交 换 设 备 启 动 的 时 间 ,一 般 可 以 - N 短 到 1 i 0 m n左 右 。 但 这 种 方 式 全 网 A 接 口 改 造 工 作 量 较 大 , 同 时
割 接 的 基 本 方 式 进 行 容 灾 备 份 , 而 对 M Gw 设 备 的 容 灾 备 份 可 以 利 用 其 软 交 换 技 术 的 特 点 , 采 用 资 源 预 留 的 方 式 进 行 容 灾 设 置 。对 于 电 路 割 接 ,又有 采 用 人 工 电路 割 接 和 利 用 传 输 设 备 的 电路 交 叉 连 接 功 能 割 接 两 种 方 式 。 综 上 所 述 ,对 于 含 呼 叫 承 载 部 分 功 能 的 网 元 — — M SC/ GW M
路 交 叉 连 接 功 能 实 现 电路 割 接 , 设 备 故 障 时 ,将 A 接 口 电 路 通 过 传 输 设 备 的 电路 交 叉 连 接 功 能 由
故 障 M / G w 切 换 至 备 份 SC M M S M Gw , 从 而 实 现 对 M SC/ C/
设 备 故 障 时 ,将 A 接 口 电路 人 工 由 故 障 的 M S M Gw 割 接 至 备 份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WCDMA核心网容灾技术分析
摘要:下文简述wcdma核心网引入控制和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架构和大容量少局所的建网思路后容灾技术的必要性,并对网络上使用的核心网三种容灾技术分析,指出在实际组网时,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容灾方案,可以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
关键词:wcdma核心网软交换容灾负荷分担双归属根据wcdma核心网结构中,r4阶段引入了控制和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架构,将传统2g网络中的msc分离成msc server和mgw(媒体网关),其中msc server负责信令处理、路由和业务,mgw负责媒体流处理。
由于msc server和mgw之间只是ip上承载的信令,占用的带宽非常少,因此,两者之间可以经济地拉远放置。
mscserver 可集中设置在中心城市;mgw由于容量及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按照集中化原则,也可集中设置。
这样,整个r4核心网的建设思路是“大容量,少局所”,一个msc server控制多个mgw,组成一个“大本地网”。
基于移动软交换架构的wcdma核心网,其集中设置的msc server或mgw将成为网络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隐患,以前普遍采用的单板备份方式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容灾要求。
因此,有必要在建网时考虑msc server或mgw的整机容灾备份方案,以预防网元单点故障而引起大面积网络瘫痪的情况发生。
一、容灾技术分类
1、从r4以后的核心网软交换架构可以看出,其单点故障在于:1)msc server失效,导致msc server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
2)mgw失效,导致mgw覆盖区域的网络不可用。
2、针对上述故障点,相应的安全容灾方案主要有三种:
1)在msc server层面,实施双归属方案。
建设mscserver容灾备份中心,一个mgw划分成两个虚拟的mgw,同时接入两个msc server,一个主用,一个备用。
当主用msc server发生故障后,mgw重新注册到备用msc server,继续原来的事务。
2)在msc server层面,实施msc pool组网方案,在iu接口引入了iu-flex技术。
一个rnc可以同时接入多个msc server,msc server间负荷分担,多个mscserver组成一个“server池”,共同控制几个位置区。
当一个msc server发生故障时,rnc可以将故障mscserver的事务转发给其他msc server处理。
iu-flex技术是r5阶段引入的容灾技术。
图1 n+1双归属容灾组网
图2 msc pool组网示意图
3)在mgw层面,实施mgw负荷分担技术。
一个rnc同时接入多个mgw,mgw之间负荷分担,当一个mgw发生故障时,其rnc的负荷由其他mgw承担,rnc的业务处理不影响。
二、容灾技术比较
1、双归属容灾方案
双归属(dual homing),是指在3gpp r4版本(或以上版本)的组网架构下,一个mgw从属于两个msc server的组网模式。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mgw只注册到主用msc server上,当该主用msc server
发生故障时,mgw可以注册到另一个备用msc server上,继续为此mgw下管理的用户提供业务。
常见的主要有1+1主备、1+1互助、v+1主备、n+1互助四种组网方案,其原理基本类似,互助组网就是一方面作为其他mscserver的备份局,另一方面自身也承载其他业务,我们以n+1主备为例介绍其原理,图1是n+1的双归属容灾组网图。
双归属主要就是将容灾msc server从逻辑上划分为n+1个server。
并通过server索引进行标识,其中servero固定表示本节点,其它虚拟server分别做为其它“n”个server的容灾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容灾mscserver处于非激活态(deactwe),主用server 完成所有的业务功能,当某个主用server出现故障时其下带的所有mgw重新注册到容灾server上,容灾局激活业务数据接管后续的业务。
图1中msc server1、msc server2和msc server3工作于n+1备份方式(n=2),其中msc server3是msc server1和msc server2的备份server。
在正常情况下,msc server3不处理话务,当msc server1或msc server2其中任一方发生故障后相应的业务数据会在msc server3上激活,mscserver3接管其后续的话务,接管业务需要一定的时间。
msc server双归属方式源自于固定软交换,有一定的工程实施经验,只需在核心网网络配置上做相应修改即可。
2、msc pooi容灾方案
msc pool技术是基于3gpp ts 23.236“intra-domain connec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ran)nodes to multiple core network(cn)nodes”,简称为iu-flex(wcdma),定义了核心网控制节点以池组方式工作的机制,打破了以往rnc与msc server之间一对一的控制关系。
其实质是多个msc server共同服务于相同的服务区,每个rnc都与池中的每个mscserver建立连接,按一定的负荷均衡原则将用户按比例分配在msc server。
移动用户只要在不超出此mscpool的池区内移动,无需进行跨msc的切换,且一直注册在同一个msc server。
当msc池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节点发生故障时。
无线侧的接入请求(位置更新/呼叫等)被均衡分发给池中仍然正常工作的核心网节点,提高了网络的服务性能。
msc pool组网图如图2所示:现在网络上应用的主要是mgw代理的iu-flex组网方式,即rnc与mgw一一对应,mgw与多个mscserver相连。
在正常情况下,用户的位置更新请求可以被mgw分发给池内任意的msc server,池内的每个msc server都处于服务状态。
当新用户进入到mscpool的覆盖区域时,mgw就会按照负载均衡等原则将用户的位置更新请求随机地分配给池组中的某一个mscserver,保持池中每个msc server的负荷大致相当。
同时,这个msc server完成位置更新过程并给用户分配一个tmsi,这个tmsi里面携带了“网络资源标志”(nri)字段,用来标识为这个用户服务的msc server节点编号,表明用户已经注册到池中的msc server上。
当用户在msc pool的服务区域内移动时,将一直由mscserver为其服务,直到它离开msc pool的服务区域。
在这期间,用户如果有业务请求,系
统将根据请求消息中所带的tmsi中的nri信息,将话务分配到对应的msc server进行处理。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一个区域池中多个msc server节点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容量的msc,它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与单个核心网节点提供的服务区相比扩大了许多,可以减少msc间的更新、切换和重定位,降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更新流量。
在msc pool的组网方式中,rnc仅和池中的一个mgw相连,rnc 透传用户请求至mgw,由mgw选择核心网节点,rnc同时接入多个msc server。
msc server之间是负荷分担关系,一个msc server 的故障不会影响用户的服务。
msc server之间的切换是不需要时间的。
对于用户密集的大城市,如果存在多个mscserver,且在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建议采用msc pool来实现网络安全容灾解决方案。
因为它不仅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而且还会引入其他组网优势,如会使单个server覆盖更为广阔的区域,从整体上降低设备的用户和话务波动性,避免话务潮汐出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等。
3、mgw负荷分担
在r4系统的iu接口侧,通常一个rnc连接一个mgw。
mgw负荷分担技术主要是通过mgw互备方式来解决mgw的单点故障问题。
形成负荷分担关系的mgw组成mgw资源池(mgw pool),并由一个msc server控制。
当某一个mgw发生故障时。
非故障的mgw将承担两个mgw的话务,因此在网络规划时要预留一定的冗余资源。
三、总结
上述三种方案比较,msc pool和双归属实现了msc server级的容灾,mgw负荷分担实现的是mgw级的容灾。
这三种方案并不是孤立的,mgw的负荷分担和msc server容灾技术任意一种结合就可以实现核心网的全容灾,在组网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合理的容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