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施工小结
无砟轨道个人工作总结

无砟轨道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在无砟轨道项目中参与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
在这里,我想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些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在无砟轨道项目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学习,对无砟轨道的原理、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利用课余时间,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参加专业培训,不断充实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对无砟轨道项目的整体把握能力。
其次,我在项目中主要负责了无砟轨道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
在设计方面,我积极与工程师团队进行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优化。
在施工管理方面,我积极与施工队伍合作,做好了施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最后,我也意识到在项目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沟通协调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克服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的来说,无砟轨道项目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工作,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有信心。
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保持努力和激情,不断提升自己,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上一年度无砟轨道项目工作总结以来,我有幸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实践。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感到很满足,但也深知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应对项目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负责了无砟轨道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
在设计方面,我深入研究了无砟轨道的原理和相关技术,与工程师团队密切合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项目能够符合工程要求。
在施工管理方面,我积极与施工队伍协调,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监督工程施工进程,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无砟轨道施工总结

无砟轨道施工总结无砟轨道是指铁路的轨道基层不铺设任何砟石,而是使用了特殊的轨道基层材料,将铁轨直接固定在基层上。
无砟轨道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施工方便、维护省事、长寿命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铁路建设者的青睐。
本文主要从施工角度出发,总结了无砟轨道施工的要点和技巧。
一、无砟轨道的施工要点1、材料选用:无砟轨道的基层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强度、稳定性和可塑性,比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砂浆、砾石等。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运行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施工方法:无砟轨道的施工一般采用层层铺设的方法,首先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压实的基础层,然后在基础层上再铺设一层钢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最后铺设轨道。
3、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注重质量控制,包括基础层的密实度、厚度和平整度、面层的材料质量、厚度和平整度以及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度和垂直度等。
二、无砟轨道的施工技巧1、基础层施工技巧:基础层施工时要注意掌握好压实度和平整度,使用合适的压路机、振动板等设备,统一成型并压实,以确保基础层的强度、稳定性和可挠性。
2、面层施工技巧:面层施工要确保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质量,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均匀的厚度和平整度,并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面层的强度、平稳度和防水性。
3、轨道施工技巧:轨道施工要注意控制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度和垂直度,使用专业的调整工具进行精度调整,确保轨道的牢固性、平稳性和舒适性。
三、无砟轨道的施工注意事项1、气温控制:无砟轨道的施工在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受到影响,应该在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施工,避免由于温度导致材料强度降低或者施工质量受损。
2、水分控制:无砟轨道的材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要控制好水分含量,避免过于湿润或者过于干燥,影响施工质量。
3、安全防护:在进行铁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无砟轨道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合理选材、掌握施工要点和技巧,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注意安全防护,才能保证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为铁路运输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无砟轨道施工小结

京福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无砟轨道施工小结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京福铁路客运专线闽赣Ⅶ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无砟轨道施工小结1、工程概况无砟轨道施工起点里程为K1714+512.703,终点里K1737+392.383;全长22879.68m。
该段含有隧道3座,长度19855.98m;桥梁7座,长度为1896.35m;路基6段,长度1127.35m。
三分部管辖范围内共有曲线三段,其中K1716+217.904~K1717+398.448段曲线半径为11000m,超高值为75mm,曲线长度1180.544m;K1724+378.5~K1727+094.455段曲线半径为8000m,超高值为100mm,曲线长度2715.954m;K1729+043.979~K1735+664.672段曲线半径为7000m,超高值为100mm,曲线长度6620.954m。
无砟轨道线间距5m,道床板设计宽度2800mm。
直线地段桥梁无砟轨道结构厚787mm,其中道床板厚515mm,支承层厚210mm;路基无砟轨道结构厚815mm,其中道床板厚515mm,支承层厚300mm;隧道无砟轨道结构厚515mm。
曲线地段的桥梁、隧道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实现,曲线地段的路基超高在道床板和基床上实现。
2、开竣工日期开工日期:2013年9月10日竣工日期:2014年12月20日3、物流组织3.1物流组织的分类物流组织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的重难点之一,施工过程中物流任务繁重且相互干扰。
物流组织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部分,内循环为物流组织的重点。
内循环指排架工装设备、轨枕、钢筋等材料的前后倒运和混凝土罐车及其他车辆的通行,主要有双线双铺和单线单铺两种物流组织方式。
双线双铺具有需敷设龙门吊所需电缆且物流集中、工序间相互干扰。
单线单铺II线施工时利用已完成的I线作为施工通道需大量回填线间平台且容易造成I线扣件的损坏。
3.2单线单铺物流组织本项目采用单线单铺物流组织形式。
无砟轨道技术工作总结

无砟轨道技术工作总结
无砟轨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铁路建设技术,它摒弃了传统的石子铺轨方式,采
用了新型的轨道结构和铺设方法。
这种技术的出现,为铁路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
首先,我们在无砟轨道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对无砟轨道的
结构和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断改进和优化了轨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了轨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我们还结合了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无砟轨道的新型材料和设备,为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次,我们在无砟轨道技术的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我们参与了
多个无砟轨道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无砟轨道建设任务。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应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
最后,我们在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积极
参与了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向更多的铁路建设者和从业人员介绍了无砟轨道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我们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无砟轨道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无砟轨道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无砟轨道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总结--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总结1.梁面验收梁面验收是无砟轨道施工的前提,梁面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梁面验收包括梁面平整度、梁面高程、相邻梁端高差、梁面六面坡等,具体验收方法及标准如下:1.1.梁面平整度(1)沿桥面四条线(底座板中心左右各0.5m处)分别用4m靠尺连续测量检查(每次重叠1m),每处平整度符合3mm/4m要求的,则评判该处平整度合格。
(2)当梁面平整度不能满足3mm/4m但在8mm/4m范围内时,可用1m尺进行复测检查,如满足2mm/1m要求的,则认为该处平整度合格;如仍不能满足2mm/1m要求的,则认为该处平整度不合格,需要进行打磨或修补处理。
(3)梁端1.45m范围的平整度满足2mm/1m,否则需要进行打磨或修补处理。
1.2.梁面高程梁面高程测量14点,均在左、右线的中心线上,其中梁端1.45m 范围每边4个,距梁端5cm和135cm处,梁端1.45m范围内不允许出现正误差;梁面6个,测点设在固定端距梁端235cm处,活动端距梁端155cm 处和跨中的位臵,高程允许误差±7mm。
1.3.相邻梁端高差在梁端平整度处理合格的基础上,相邻梁端高差不大于10mm。
1.4.梁面六面坡梁面排水坡坡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即达到六面排水坡:跨中中间段6.8%、梁端中间段1.6%、两侧坡脚线范围内4.5%、两侧翼缘板2%),六面坡的位臵要准确,否则会造成底座板厚度不一。
1.5.注意事项梁端加高平台及跟部验收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一是5cm的加高平台不能超高,一般宜低于2mm防止将来挤塑板安装时高于加高平台顶面;二是梁端1.45m部分防止出现前端高后端低的状态导致挤塑板安装后积水,影响结构安全;三是相邻梁端错台要控制在10mm内,防止出现底座板局部突变,影响底座板质量;四是梁面修补不得使用普通砂浆,桥面平整度不达标时,超低处先进性凿毛处理,然后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待砂浆满足一定强度后用打磨机磨平。
轨道工程施工小结

轨道工程施工小结一、找平层浇筑找平层浇筑时标高控制很重要。
灰面太高了会导致后期道床板厚度不够,需要人工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来保证道床板的厚度;灰面太低,一会由于找平层是C20,道床板是C40,找平层不够高的部分需要用C40的混凝土来填补,进而造成成本浪费,二会导致道床板模板需要设置加高块,进而需要额外购置一些材料浪费一些人工费,还会导致打完的灰面形成一道明显的痕迹。
我们根据现场施工误差,也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最终将标高降2cm,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三个标高控制点(设置在一些不易移动改变的地方,比如电缆槽壁上等)对施工队进行交底。
待混凝土凝固后,及时对混凝土灰面标高进行复核,发现高于设计值的,让其及时打磨处理,发现低于交底要求值,及时拍照留取影像资料,以防止后期施工队加高模板找我们额外要工。
二、工装配置这是无砟轨道施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配置周密了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开支,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对排架的校核主要就是对规距的调整,保证规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首先要对排架的结构尺寸进行实际测量,主要就是内轨顶到横梁的高度和排架两个腿的内净空,最好的方法是用CAD将排架的断面图和平面图按实际长度画出来;其次就是根据道床板的设计尺寸选择侧模的尺寸,路基和桥梁的尺寸都一样,考虑底座板和支撑层的标高误差值,采用高30cm的模板即可。
在此,我重点介绍一下五谷山一号隧道进口的模板选择思路:1、明确洞内超高值,对应画出道床板结构尺寸(超高13cm,低轨侧20.3cm,高轨侧44.5cm;超高14cm,低轨侧19.9cm,高轨侧45.9cm;直线段,外侧27.5cm,内侧25.5cm);2、高侧模至少得采用46cm,低侧模至少得采用28cm,现场有高42cm和28cm的模板,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加高块(一、焊接方钢;二、用夹子夹角钢);3、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模板的宽,当时我们的排架采用的是内净空2.95m的,模板采用的是宽6.5cm的模板,进而导致模板完全贴住排架腿,导致精调无法操作,因此在选择完模板,一定要根据模板实际宽度和排架内净空,在CAD图上画出来。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总结.

大支坪隧道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总结第1篇设计简介1.1工程概况宜万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的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铁路快速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纽带,东起宜昌花艳,向西经宜都、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至重庆市所辖万州区,全长约380公里。
宜万铁路有隧道114座、总长220公里,桥梁183座、总长56公里,桥隧总长占整个干线71%以上,是目前中国桥隧距离占干线比重最大的铁路。
宜万铁路是迄今为止我国施工条件最为艰难的一条铁路。
鄂西南地区是我国岩溶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宜万铁路就位于渝东、鄂西地区,地形条件特别恶劣,铁路沿线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溶地貌发育,构造复杂,不良地质普遍发育。
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全线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地形极其复杂,不仅地质条件差,而且控制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新、工程风险大。
无砟轨道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是新发展的技术,科技含量极高,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其精确性,要求误差不大于1毫米。
而其最大的优点是少维修与免维修,无砟轨道的全寿命维护费用比有砟轨道是低很多的,而且轨道几何形状保持良好,非常适合隧道内铺设。
宜万铁路全线有17座大于3km的隧道采用无砟轨道,总长210 km(单线),采用宜万线专用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
斜井(175m)Ⅰ线正洞Ⅱ线正洞横洞(220m)横洞(220m)图1-1 大支坪隧道平面图大支坪隧道无砟轨道结构采用宜万线专用的双块式无砟轨道,Ⅰ、Ⅱ各施工4857m。
道床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轨道结构高度561mm,轨道具体设计情况如下:1、钢轨正线铺设U75V、60kg/m、25m焊接用钢轨。
2、扣件正线基本轨采用WJ-7型扣件,过渡段辅助轨采用“研线0304”型。
3、轨枕采用宜万线专用的双块式轨枕。
4、道床板设计大支坪隧道无碴轨道道床板宽2.8m,厚300mm,每6.25m设一条伸缩缝,伸缩缝宽20mm,缝内采用沥青嵌缝。
京沪高铁CRTS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总结

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总结京沪高速铁路X标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O年二月十九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段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 (1)2. 材料准备 (2)3. 冬季施工保温措施 (2)三、防水层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施工工艺流程 (4)2. 施工过程控制及施工要点 (4)2.1 梁面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抛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底涂施工及腻子修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聚脲防水层喷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聚脲防水层现场检查及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防水层对比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福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无砟轨道施工小结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京福铁路客运专线闽赣Ⅶ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无砟轨道施工小结1、工程概况无砟轨道施工起点里程为K1714+512.703,终点里K1737+392.383;全长22879.68m。
该段含有隧道3座,长度19855.98m;桥梁7座,长度为1896.35m;路基6段,长度1127.35m。
三分部管辖范围内共有曲线三段,其中K1716+217.904~K1717+398.448段曲线半径为11000m,超高值为75mm,曲线长度1180.544m;K1724+378.5~K1727+094.455段曲线半径为8000m,超高值为100mm,曲线长度2715.954m;K1729+043.979~K1735+664.672段曲线半径为7000m,超高值为100mm,曲线长度6620.954m。
无砟轨道线间距5m,道床板设计宽度2800mm。
直线地段桥梁无砟轨道结构厚787mm,其中道床板厚515mm,支承层厚210mm;路基无砟轨道结构厚815mm,其中道床板厚515mm,支承层厚300mm;隧道无砟轨道结构厚515mm。
曲线地段的桥梁、隧道超高设置在道床板上实现,曲线地段的路基超高在道床板和基床上实现。
2、开竣工日期开工日期:2013年9月10日竣工日期:2014年12月20日3、物流组织3.1物流组织的分类物流组织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的重难点之一,施工过程中物流任务繁重且相互干扰。
物流组织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部分,内循环为物流组织的重点。
内循环指排架工装设备、轨枕、钢筋等材料的前后倒运和混凝土罐车及其他车辆的通行,主要有双线双铺和单线单铺两种物流组织方式。
双线双铺具有需敷设龙门吊所需电缆且物流集中、工序间相互干扰。
单线单铺II线施工时利用已完成的I线作为施工通道需大量回填线间平台且容易造成I线扣件的损坏。
3.2单线单铺物流组织本项目采用单线单铺物流组织形式。
3.2.1运输设备配置单线单铺时采用10t随车吊作为主要的运输设备,同时与自制炮车作为辅助运输设备。
每个作业面配置1台10t轮胎式随车吊,其主要负责排架和模板的倒运。
自制炮车主要负责排架支撑杆件和其他小构件的倒运。
I线施工时随车吊和炮车主要通行于未施工的II线,II线施工时随车吊通行于的I线的水沟侧,炮车主要通行于中心水沟盖板上或线间平台处,炮车制作时其轮间距一般不宜大于80cm。
3.2.2轨枕和钢筋的运输及存放轨枕存放位置和高度需考虑轨道精调时需前后各搭接3对CPⅢ点的要求,即精调区域的前后各150m范围内的CPⅢ点能通视。
隧道内轨枕平行于线路方向通长摆放在水沟电缆槽上,轨枕垛共1层,每层4根。
轨枕横、纵向间距2cm,横向宽1.36m。
桥梁上轨枕平行于线路方向紧贴防撞墙摆放,每垛2层共4根,高65.1cm,宽69cm,垛间距0.15m。
路基上轨枕平行于线路方向存放于道床板外侧与接触网接触间空闲处,每日进度范围内摆放两垛,第一垛轨枕位于中间,第二垛位于尾端。
每垛存枕数量93根,轨枕间横向间隔2cm,纵向间隔2cm。
每垛高98cm,宽69cm,纵向长40m。
轨枕层间采用5×5cm方木支垫,采用汽车吊或随车吊卸车,散枕时运采用叉车或人工搬运。
隧道内道床板钢筋分别存放于I线和II线的侧沟与道床板间的踏步位置,每垛钢筋量应保证每日进度所需的钢材用量。
桥梁上道床板用钢筋存放于线间平台处,钢筋存放时I线和II线所需紧靠各自已施工完成的底座板。
路基上道床板钢筋存放于轨枕垛间空隙地段,钢筋存放时需预留出混凝土罐车调头的调头位置。
钢筋存放应均匀分布在其对应的道床板范围内,以减少二次搬运距离和减少占用空间。
3.2.3排架/工具轨及模板的倒运排架和模板的倒运均由随车吊完成,均从养护区吊运至粗调区,排架和模板的吊装顺序应根据模板与排架的组合关系确定。
I线施工时随车吊和炮车主要通行于未施工的II线,II线施工时通行于已施工的I线。
隧道内II线施工时可采用回填踏步位置的方法提供混凝土罐车和随车吊走形通道。
踏步位置可采用回填砂+上垫5cm厚木板的方式全隧通铺。
隧道电缆槽在垫梁敷设后续回填砂,每延米需0.18m3的砂。
因此回填踏步处的砂可用于回填电缆槽且回填踏步每延米需0.16m3的砂,用量基本平衡。
垫平线间平台可采用普速铁路用木枕全隧满铺和用普速铁路用木枕下垫部分区段+钢平台的两种方式。
枕木均采用铁路单线梁用枕,尺寸为(高×宽×长)24cm×20cm×300cm,枕木间用扒钉连接,枕木可与铁路工务段租赁。
采用普速铁路用木枕下垫部分区段+钢平台方式施工时,排架法施工需下垫3倍日进度+50m。
钢平台放置于距粗调区50m处,钢平台靠人工推动前移,设计为可拆分式,即可分节段前移以便于人工推动。
I线施工时混凝土罐车和随车吊在未施工地段调头,II线施工时需在已施工完成道床板地段设置调头平台。
调头平台采用厚砂子垫平道床板,砂子上铺1cm钢板垫平,中心水沟处采用枕木铺垫。
桥梁和路基II线施工时,采用回填线间平台作为混凝土罐车和随车吊的走行通道,回填材料和回填宽度与隧道相同。
桥梁处不设置车辆调头平台,车辆调头均在相连隧道或路基上。
路隧相邻时,路基不设置辆调头平台,车辆调头均在相连隧道内。
桥路相邻时,采用枕木、碎石回填线间平台和道床板外平台的方式设置调头平台。
3.2.4混凝土供应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生产,采用8方混凝土罐车运送至作业面,隧道内道床板I线施工时,混凝土罐车直接运送至浇筑区,溜槽散料,混凝土罐车在距散枕区240m处调头;隧道内道床板II线施工时,混凝土罐车直接运送至浇筑区,溜槽散料,2台混凝土罐车同时从隧道进口开至出口,两拌合站之间来回装料完成施工。
如无条件来回装料条件,隧道内采用枕木垫平中心水沟的方式在隧道分界处设置一混凝土罐车调头平台,以便混凝土罐车在隧道内调头。
桥梁道床板混凝土施工采用汽车泵泵送上桥。
路基道床板混凝土I线施工时,混凝土罐车直接运送至浇筑区,溜槽散料;II线施工时,由地泵泵送至浇筑区。
车辆调头位置设于路基上或隧道内。
4、沉降观测评估及CPⅢ建网4.1沉降观测评估的要求根据规范验标要求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隧道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隧道要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3个月开始进行沉降评估。
对明挖基础或柱桩基础的墩台可在主体施工完成2个月方可进行沉降评估;摩擦桩基础的墩台和路基要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6个月方可开始进行沉降评估。
当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预计与实测沉降总量不大于5mm时,可判断沉降满足要求。
4.2沉降评估段落的划分沉降评估区段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各单位工程沉降周期的要求,应尽早完成沉降评估工作。
架梁通道范围内摩擦桩桥及部分路基按3个月的沉降周期考虑。
应尽快的展开CPⅡ加密及二等水准测量工作,为CPⅢ建网早日提供条件。
沉降评估区段长度不小于4km。
4.3CPⅢ建网及评估CPII的加密应保证CPIII网每600m左右联测一个CPII( CPI)点。
隧道内CPII和CPIII网测设时,应充分通风、无施工干扰、避免尘雾,减少光源干扰。
采用复测合格的CPI、CPII成果进行CPIII网测设(含高程),CPIII标志一般埋设于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桥梁固定支座端的防撞墙、隧道水沟电缆槽旁边的二衬墙上,距水沟电缆槽顶高出30-50cm。
CPIII网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宜小于4Km,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应少于6对CPIII点。
CPⅢ测量控制网为无砟轨道施工的控制网,道床板、底座板或支承层施工必须采用CPⅢ测量网控制。
CPⅢ区段划分长度须不小于4km,且区段分界不可位于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工程结构结构的分界处及连续梁的中间位置。
5、无砟轨道施工工艺5.1排架法施工工艺5.1.1施工程序轨排法施工,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轨排法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步:对工后沉降和梁体收缩徐变情况进行评估,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第二步: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并布设测量加密桩控制点,布设测量CPⅢ控制网,并进行控制网分段测量、评估;第三步:路基支承层、桥梁底座施工、隧道底;第四步:散布轨枕;组装轨排;调整轨排;绑扎钢筋及安装模板;第五步: 道床板混凝土施工;第六步:数据采集。
图5-1 轨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1.2施工前准备现场准备①支承层、底座板、底板进行测量验交,验交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②支承层、底座板、底板清理,用铁锹、扫把将要施工的部位进行清理,对有油污的位置采用洗衣粉进行清洗,然后采用风力灭火机或高压水枪清除表面尘土,确保支承层、找平层表面清洁;③现场电力线路架通,对起始施工区段布设照明系统和动力系统,满足正常施工作业。
⑵物流准备各类物资设备进场,按施工需要进行现场摆放,尽量减少二次转运距离。
5.1.3清理基底在无砟轨道施工前,仰拱填充面、支撑层和底座板须用高压水清理干净。
在进行道床板施工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仰拱填充面、底座板顶面及路基支承层顶面,确保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
桥梁地段在清理完成后进行隔离层和弹性垫层施工,详见下图3。
隔离层平铺置于砼底座上,底座边缘用胶带将土工布固定;隔离层铺设要平整,无褶皱,接缝采用对接,不得重叠。
弹性垫板粘贴于凹槽的侧面,不得有鼓泡、脱离现象,缝隙采用薄膜封闭。
5.1.4底层钢筋安装⑴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放样边线和中线点,边线点和中线点采用水泥钢钉,边框线可以石笔或粉笔画出,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纵向×横向,用粉笔标记,并放样出轨枕两侧边线位置及横向限位线。
⑵布置底层钢筋按照底层钢筋设计图纸钢筋数量和型号,将每板底层钢筋用量均匀分布在板内,详见布置底层钢筋图4。
钢筋摆放时要预留出供散枕用叉车的走行宽度。
凹台钢筋采用Φ12mm绝缘钢筋,施工时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其与道床板钢筋接头位置,也必须采用结缘卡进行固定。
5.1.5轨排组装在底层钢筋摆放时,根据轨枕限位线通长摆放方木,方木高度应根据线路超过情况设置一般以满足排架就位后可直接组装轨排为原则。
散枕采用叉车或人工搬运,轨枕摆放于方木上。
排架根据选择的物流方式从养护区倒运至散枕区,排架就位时应根据测量所提供的位点初步就位。
待排架就位后应及时将轨枕和排架组装成轨排。
5.1.6轨排的粗调粗调利用轨道排架的丝杠支腿(调整高程和水平)和轨向锁定器(调整轨道中心)完成,其中轨距1435mm和1:40的轨底坡度为定值不调。
高低、水平由左右支腿螺栓调整,轨向由左右轨向锁定器调整,调整时按先中线后标高再复核中线及标高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