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交流 启动仪式
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牛业发展合作项目启动

立 中德 畜 牧业 技 术创 新 中心 意 向书 ” ,意 向书 明 确 了为 促 进 中德畜 牧 业科 技 交流 , 双方将 在 北 京
全 国畜 牧总 站 是 国家级 畜 牧技 术 推 广机 构 .
承担 着 畜禽 良种与 技 术推 广 、 禽牧 草种 质 资 源 畜 保护 等 工作 .拥有 一 支高 素质 的畜牧 科 技 队伍 . 在 组 织 和 实施 国 际合 作 项 目方 面 有 着 丰 富 的 组 织 和管 理 经验 . 为 中德 畜牧 业 技术 创新 中心 中 作 方 项 目执行 单 位 . 国畜 牧 总站 承担 中方 项 目的 全
在 中德 双方 项 目办 公 室 的共 同努 力下 . 中 在
时 说 , 国畜 牧 总 站 有信 心 、 能 力 组 织 实 施好 全 有
中德合 作项 目 希 望 以此 合作 项 目为契 机 . 大 扩 双 方合 作领 域 . 德方 项 目办 公 室共 同推进 中德 与 畜 牧业领 域 的全面 合作 !
方项 目专 家 组 . 专家 组 成员 由中 国 的农 业 院 校 和 科 研单 位著 名畜 牧专 家组成 德 方也 在北京 设立 了项 目办公 室 .确定 了项
目执 行部 门德 国农业 技术 咨询 公 司 ( F 和项 目 G A)
实施 单位 A T公 司 . D 确定 了参 与合作 项 目的 4家
建 立 中德 畜牧 业技 术 创新 中心 , 中心 ” 中德农 “ 受
: 国 食 品 、 业 和 消 费者 保 护 部 国务 秘 . 德 农 I l . 国驻 华 使 馆农 业 参 赞 白梅 女 ( l )德 ma e 席 了启 动仪 式 。启 动仪 式 上 , 中德 两 国农 导 介 绍 了项 目有关 情 况 。 国畜 牧 总 站与 全 业 技术 咨询公 司( F 签署 了中德畜 牧业 G A) l 中心—— 中 国 牛 业 发 展 合 作 项 目实 施 新
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启动

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作者:如一来源:《农机市场》 2015年第6期本刊记者如一5月29日,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德国农业协会、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培训项目学员及有关媒体参加了启动仪式。
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童玉娥在会上说,根据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农业合作成为两国未来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受到了中德两国农业部的高度重视。
今年3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食品和农业部部长签署了《关于开展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的意向书》,旨在利用实践型高级培训课程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中国青年农业经理人,使其成为德国农业企业和机构与我国合作的桥梁。
童玉娥表示,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将积极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德国农协一起,深入落实中德两部领导签署的《意向书》,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基础培训和高级培训领域的合作关系。
德国农业协会副主席翁浩在致辞中说,德国农业协会(DLC)专注于农业培训20年之久,今天我们非常骄傲和荣幸,在中国开启了该培训的国际化步伐。
DLC与中国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首次面向中国学员开展农业培训,项目预计至少为期3年。
该项目是一个创新同时极具挑战的项目,目的在于为中国农业领域和中德农业合作培养优秀的青年管理储备人才,并通过高素质的人才加强中德农业企业间的合作。
作为组织者,我们首次将中国学员带到德国参加长达3个月的培训,并将关注每个学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个人指导,甚至日常生活。
据翁浩介绍,学员在中国短期培训之后将前往德国,进行深一步的培训研讨,DLC将为学员提供德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知名企业与农场作为实习场所。
中德学生交流_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代表中德学生交流项目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中德学生交流机会。
中德学生交流项目,是我们两国青年学子增进友谊、拓展视野、相互学习的重要平台。
在此,我要感谢德国朋友们对我们的热情接待,也要感谢我国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这次交流,不仅让我们在学术上有所收获,更让我们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首先,从学术角度来看,中德两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世界领先的科研实力。
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得以了解德国在科技创新、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也向德国朋友们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航天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种交流,有助于我们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德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通过参观德国的名胜古迹、体验德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领略到了德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同时,我们也向德国朋友们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再次,从生活角度来看,中德两国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学会了如何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学会了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
这种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一切。
在这次交流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有的来自德国,有的来自其他国家。
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相信,这份友谊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此,我想对在座的同学们说:珍惜这次中德学生交流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不同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次交流中收获满满。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们对我们的关爱与支持。
是你们为我们搭建了这个美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拓宽视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中德合作项目全面启动,激光制造实验室落成

K 2  ̄ 瑞 士施拉 特 的A 6 等型焊机都 不带正火设 设备 ,能源需求小、设 备投资少 ,而且可以预期会比在 92n M¥ 0 备 ,除K 2 外都 不带推 凸设备 ,给工地焊接带来 了很 青藏线上工作得更好。不久 , 92 新的钢轨气压 焊作业 车将 大的麻烦 。而数控气压焊机本身就带有焊后推凸设备, 还可用于焊后正火 以去应力和 改善焊接接头组织性能。 与此同时 , 还研究 了数控火焰正火机和对火焰正火工艺 和温度场进行有线 元数值模拟和工艺优化。对质量控制 起到了重要作用。 奔驰在新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工地上。
制造实验室落成 暨中德国 际合作项 目“ HN A ” C IL S 在 华启动仪式的举行不仅推
动 了中德 两 国在 激 光 制造
束整直 系统及光路系统、
领域的深度合作,而且必
五轴联动工作头 ,C C N 控制系统 、MI焊 电源及复合焊 将提升我国在激光制造领域 的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同 G 炬、三维同步焊缝跟踪 系统及对接接头和T 形接头 的装 时,新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实验室也将致力于 夹设备等组成,是 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位于国际先进 开展国产材料激光焊接技术研发 : 开展装备结构激光焊 行列的激光制造研 发平台,德 方与 中方将基于该平 台 接适应性研发、 掌握高功率激光制造系统 的关键技术 : 共同开展后续基础理论与工业应用研 究。中方分两期共 开展 自主创新性研 发工作 ;开展焊 接力学、材料焊接 1人 ,每期六周赴德进行激光理论、实践与安全培训l 3 。 中方船 用钢种在德方BA 进行焊接适应性联 合试验 , IS 在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试验室进行整套设备的安装调 试。第二阶段于2 0 年3 0 6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启动 , 主要内容包括:针对合作单位提出的研究内容进行焊接 性试验 :掌握国产船用钢板激光焊接工艺、力学性能、 模拟船舶结构的研究试验 ;初步分析与掌握整套系统 的 技术关键 ,完成工艺技术攻关、集成关键技术分析与消 化、船舶模拟结构焊接技术等 ,为我国造船激光设备奠 定技术基础与储备。 “ HIL S 项 目中涉及的以1 k O 连续激 光为 C NA ” WC 5 核心的整套 先进焊接 系统 ,设置在新建成 的上海交通 大学激光制造 实验 室内。此次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 性 、焊接接头 力学性能、高激光复合焊接工艺、协调过
纯德意志方案

-加强与德方技术合作,确保技术支持和培训。
3.市场风险:应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变化。
-加强市场分析,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人才风险:保障项目所需人才供给。
-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实施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与德方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合作共识。
2.启动阶段
-举办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对外公布项目计划和目标。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设立项目专项基金,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3.执行阶段
-按照项目计划分阶段实施,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实施项目评估和调整,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纯德意志项目旨在深化我国与德国在制造业、教育、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的合作,通过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方案将围绕项目目标,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
二、项目目标
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优化教育体系,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
3.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核心策略
1.制造业升级
-引入德国前沿制造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建立中德制造业合作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企业合作。
-实施人才培训计划,提高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的专业技能。
2.教育体系改革
-推广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开展教师交流项目,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持续推动中德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中德两国一直以来都是友好合作的伙伴,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级别人文交流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更是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探讨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一、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的意义1.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一个更加直接、深入了解对方的机会,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增进友谊与信任。
通过共同的文化、教育和艺术活动,两国人民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心灵的契合,进而形成持久的友好关系。
2.促进两国文化交融与互学互鉴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不仅有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互学互鉴。
中德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和特点,通过交流与学习,可以使两国的文化更好地相互借鉴和吸收,推动两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提升两国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高级别人文交流是两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共同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两国能够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时代成果,提升国际形象与影响力。
这对于吸引外国游客、投资者和学者等,对于促进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的发展现状1.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常常举办中德学术研讨会、合作项目等,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加深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与认识,并促进人才培养与创新的合作。
2.艺术文化交流与展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中的艺术文化交流与展览丰富多样。
两国艺术家经常互访、展览,举办联合音乐会、舞蹈演出、画展等。
这些艺术活动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也是两国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启发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中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两国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如中德学校、交换生项目、师资培训等。
求同存异坦诚对话,相知互信合作共赢

求同存异坦诚对话,相知互信合作共赢作者:徐海娜来源:《当代世界》2012年第09期2012年9月1日下午至9月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151次“山村对话”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花建慧,科尔伯基金会副会长威迈尔等分别出席开闭幕式并致辞。
中联部副部长、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李进军,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林克做主旨发言。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郑牧民、黄山市市长宋国权、科尔伯基金会会长乌里特、德国驻华使馆公使李德仁和来自德国、英国、法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共约40名中外代表与会。
会上,双方代表围绕“中国与中国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会者讨论踊跃,极大地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超越利益多样性的“训练营”在开幕式中,中欧发言人都对本届“山村对话”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其在促进中欧对话与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出高度评价。
孙家正说,当今世界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但论沟通效果,面对面的、敞开心扉的交流是无法替代的,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科尔伯基金会长期以来致力于通过国际对话增进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在这些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中国与中国的发展”,孙家正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他指出,中国在实现了经济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人均GDP的全球水平仍排在近一百位,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联合国所确定的最低贫困线以下。
中国很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要继续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通过自己的发展为世界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没有能力、更没有意愿谋求所谓霸权与其他超级大国一起“共治”世界。
花建慧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的地理风物、经济建设、社会民生及对外交往情况。
她特别说明了安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地区国家的贸易交往情况,并指出安徽的发展见证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直接受益者。
欢迎专家领导致辞

第一篇:中德专家研讨会领导致辞中德低碳产品标准专家研讨会中方致词(代拟稿)各位专家上午好!在春光明媚的五月,来自低碳领域的中德专家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共同对**** 进行研讨。
我愿借此机会,代表**** 向与会的专家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向从德国远道而来的**** 表示热烈的欢迎。
年**** 月**** 日在***** 纪念活动上,***** 部长和德国驻华大使馆**** 公使见证了**** 和***** 签署***** 合作备忘录。
我当时也参加合作备忘录的签约仪式***** 对****** 合作项目的进展一直保持着关注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张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2014年8月12日,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14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中,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称“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争取到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下降”。
2014年11月26日,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前夕,中国又提出到2014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4 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再次用行动展现了中国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姿态。
德国一直也是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探索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对全球性的发展问题,仅靠单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间广泛的国际合作,来共同来应对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又一次跨越国界的相聚!你们不远万里来到我校做客,我谨代表庆元中学全体师生向你们表达最真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
在庆元中学校长吴继华的欢迎词中,在一张张笑脸里,在一句句问候声中,我们迎来了庆元中学远道而来的朋友——德国萨克森州里萨市鲁道夫-史坦普高级文理中学的老师同学们。
4月17日上午10点,活动启动仪式在庆元中学隆重举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人员有:德方教师代表、县外事办领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学生等。
2018年开启中德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2019年,在市县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庆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用崭新的面貌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怀着“有朋自远方来”的热情及“携手发展”的期待,用最真诚的心欢迎他们的到来。
活动期间,鲁道夫-史坦普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们在庆中师生的陪伴下将走进我县香菇博物馆等特色基地,深入感受菇乡的独特魅力;将参观节节高生活馆,走进百山祖国家自然景区,深入体会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自然风光;将走进校园,参与随堂听课、跑操、书法、木刻画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地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我真诚地祝愿:德国鲁道夫-史坦普高级文理中学的老师和同学在庆元中学交流访问顺利,生活学习愉快!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庆元中学与德国鲁道夫-史坦普高级文理中学合作之树常绿,友谊之花常开!”
——庆元中学校长吴继华。